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南充环城绿化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8: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南充环城绿化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委重点课题组

环城绿化工程是南充地方绿化标志性工程,截止2004年12月底,工程建设基本结束,工程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按照市委要求,2005年9月3日—10月10日,市林业局组织办公室、造林科、天保退耕中心有关人员对环城绿化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测评,走访城郊农户,查阅历史资料,我们看到了成绩,总结了经验,找到了问题,提出了措施。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林业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发扬和借鉴。

一、工程建设概况

南充环城绿化工程始建于1994年3月,总体规划涉及顺庆、高坪、嘉陵、西充三区一县环城周围和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的36个乡镇,总面积20万亩。到2004年底止,经过三个阶段10年多建设,城周36个环城绿化乡镇共完成造林24.9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4亿株。其中1994—1996年完成一期工程10.2万亩,重点是消灭城周“馒头山”;1997—1999年完成二期工程8.8万亩,重点是交通沿线山头绿化和补植补栽;2000—2004年完成三期工程5.96万亩,重点是突出城周5公里范围内薄弱环节。环城绿化消灭大小红山秃岭900多座,造林合格面积核实率100%,造林平均成活率92%,城周“馒头山”得到初步治理,还了南充城郊36个乡镇山青水秀面貌。上级领导、毗邻市州、返乡探亲和投资经商者都说:“现在的南充变了!尤其是南充城周山体变绿了,变美了。”

二、工程建设背景

10年前的南充,城周山光顶秃,一片荒凉,许多地方人们戏称“一脚能踩千颗石,一眼难望十株树”。荒山最多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不足10%,有的乡人平不到七棵树。1994年春,省人大农委副主任杨家全一行8人专题视察南充绿化后指出:南充六十年代“开荒开到山尖尖,种粮种到河边边”曾作为经验在《四川日报》刊登,生态破坏是全省的发源地,对南充城周绿化落后面貌提出了尖锐批评。1994年2月22日,原省长肖秧在省绿委第13次扩大会议上指出“实现阶段目标有一个市目前还是空白”,省政府给南充亮出了“黄牌”。1997年11月26日原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从成都到南充,当着南充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面说:“从绵阳、射洪、蓬溪到南充,感到进入南充后,越走绿化越差”。1993年12月3日建市时,杨成忠等1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强烈呼吁尽快消灭“馒头山”。 南充的环城绿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率先由市林业局深入调查研究,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充分论证并提出环城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实施方案,然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1994年春就作出了建设环城绿化的决定。同年,市人大也作出了决议。环城绿化按照先绿后优,先易后难的原则,狠抓薄弱环节,猛攻难点,突击重点,推行“四大”(放大炮,打大窝,栽大苗,见大效),栽植常绿优质高档大苗,使城周乡镇绿化一年一变样。凤垭山、大山坡、西山、乳泉山、看河山等重点地带大放光彩,成为环城绿化工程建设的亮点,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并于2003年在凤垭山召开了全省现场会。

三、工程建设措施

南充环城绿化采取了四条有力措施:

1.强有力的领导措施。1994年至1998年,环城绿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和市辖三个区的分管副区长为领导成员。1999年以后,环城绿化进入攻坚阶段,为消灭红色砂页岩“馒头山”,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领导的力度。环城绿化领导小组组长改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并增加了三个区委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层层把责任压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肩上。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环城绿化动员大会和表彰先进大会。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表示了“背水一战,艰苦奋斗,绿化城郊,还我青山”的决心,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到城郊村社干部大会上动员,提出“以雪耻的精神来绿化南充”,以共产党人的责任感来改变我们的落后面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带动下,三个区的区委、区政府纷纷仿效。嘉陵区委、区政府带领一百余名乡镇领导学盐亭、看南部,召开环城绿化誓师大会,区领导在大会上宣布:“嘉陵区完不成绿化任务,我和你们一起下台!”顺庆区的领导在乡镇干部动员大会上说:“环城绿化工程建设期间,我们大家都要把票子和官帽子悬起来。”高坪区委决定21个县级领导各包一个山头。36个环城绿化工程建设乡的党委、政府,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高坪区龙门镇镇长罗阳树一年跑烂5双鞋,爆破整地用炸药达13吨之多,使一个红山秃岭最多的落后乡镇跃入绿化先进行列。[Page] 2.强有力的投入措施。为解决好南充环城绿化资金问题,我们采取财政预留、项目捆绑、部门筹集、业主引进的办法,多方筹集建设资金。1994年以来南充环城绿化共投入资金3633.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804万元,机关全民义务植树以金代劳投入304万元,林业项目投入430万元,业主投入850万元,群众义务工和积累工折资895.2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要拿出400万元左右资金专项用于环城绿化,最多的2000年达540万元,这样,确保了资金按时到位。同时,环城绿化乡镇凡符合天保公益林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地方,优先安排天保和退耕还林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3.强有力的管护措施。为确保造林成效,对环城绿化造林实行林权不变、统一封山、专人看管、报酬分摊的护林机制。每个乡镇都同护林员签订了护林合同,发放管护责任卡,坚持“管护地段、管护面积、管护职责、管护报酬、管护奖惩”五落实。在具体措施上做到“一看、两防、三设卡”:一看,就是巡山护林。在原来专业管护队基础上,每个环城绿化乡镇再增加3-4名护林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一年一聘,由乡镇林业站每天考勤,在环城绿化区形成护林网络。两防,就是狠抓森林防火和病虫防治。环城绿化中幼林居多,人口密集,两防任务艰巨。三个区都组织了群专结合的森林灭火队,定期清理火源,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市区两级森防人员联合作战,实行重点林区重点防治,实现了环城三区连续10年没发生大的森林病虫害,有效保护了城周森林资源。三设卡,主要是针对南充城区近50万城市居民冬季熏腊肉剃枝桠给环城绿化造成的破坏。在居民熏腊肉的公路上设卡,凡柏桠进城每枝罚款5角。在抓堵的同时,也注重从源头抓起,严禁农民在环城绿化区捡材割草、砍柏桠。顺庆区潆溪镇还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头上,该镇10村何家湾一妇女在环城绿化区剃了一背篓柏桠,被护林员抓住后,因其是村支部书记拒绝处罚,分管镇长王茂清知道后亲赴何家湾召开全村社员大会,对这一妇女罚款150元,并在当晚罚放一场电影,电影开放前由这位妇女公开检讨,潆溪镇继后又在有线广播上广播,在全镇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有效地保护环城山林。

4.强有力的奖惩措施。环城绿化工程建设十年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狠抓两头,即一手大力表彰鼓励先进扬帆前进,一手猛推后进赶队加快进度,抓两头,带中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鼓励先进方面,市委、市政府多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高级别行文表彰奖励环城绿化工程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种高级别的奖励,使很多人包括县级干部都视之光荣,都很在乎,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除这种设重奖外,还辅以会议、广播、报刊、电视、简报、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表彰先进,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在推动后进方面,主要实行“末三位”曝光制度,即整地打窝和造林阶段验收后的最后三个乡镇在电视、报纸上曝光批评。环城绿化建设之初,顺庆区新复乡、高坪区小佛乡、嘉陵区吉安镇经验收被排在36个乡的末三名,南充日报和南充电视台均予以曝光批评,引起了强烈反响。吉安镇党委书记王德云的妻子看到当天的南充日报后,立即在南充买车票赶往四十公里外的吉安镇,给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送去“雪耻”酒,中午同镇干部一起举杯宣誓,给吉安镇干部以很大震动,全镇干部群众冒着酷暑,爆破整地打窝,秋冬季节大育大栽,一举搞掉后进帽子,王德云也因政绩突出而调进嘉陵区担任了建设局局长。

四、环城绿化建设运作机制

环城工程创新运作机制,坚持“四个结合”:

1、环城绿化与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相结合。市级以上各单位的义务植树基地都建在环城绿化乡镇。1994年—2004年,由市绿委办统一规划,指定地点,分解任务,各单位采取自行栽植或缴纳以金代劳费的办法,在环城绿化区共建义务植树基地60多处,面积3.5万亩,栽植大叶女贞、小叶榕、杜英、重阳木、意杨、香樟、黄角树、藏柏等大苗2300多万株。通过义务植树的大力宣传动员,人们对环城绿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各单位义务植树热情空前高涨,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100%,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5%以上。一些单位成倍完成栽植任务,市检察院近三年每年投入3万多元搞义务植树。市直机关工委、市纪委、团市委近三年每年每人义务植树达200元以上。义务植树在环城绿化中起到两个效应:一是辐射带动效应。每年党政军主要领导带领群众义务植树,在环城绿化乡镇搞点示范。去年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干部职工200多人在高坪青莲乡双河桥村参加义务植树,你追我赶的热闹场面非常鼓舞人心,义务植树起到了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二是亮点效应。立碑定点,建义务植树基地,通过“打大窝、放大炮、栽大树、见大效”的办法,栽植的“记者林”、“巾帼林”、“警民共建林”、“军民共建林”,现在已经郁郁葱葱,成为环城绿化的新亮点,激发了人们参与造林绿化的热情,从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环城绿化高潮。[Page]

2、环城绿化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一是把环城绿化范围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山顶瘠薄地、二台土林中插花地全部纳入年度计划,坚决退耕还林。从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三区的退耕还林首先重点安排到环城绿化乡镇。市林业局对三区实行重点倾斜,近三年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就达23.3万亩,荒山造林34.7万亩,退耕还林成为环城绿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3、环城绿化与天保工程建设相结合。一方面,把环城绿化新造林地和幼龄林全部纳入天保工程范围,实行封山育林,加强管护。在环城绿化乡镇实施天保工程,聘请专兼职护林员和护林联防人员,使环城绿化有了一支稳定可靠的管护队伍,强化了林地资源管理。另一方面,我们把历年来下达给三区的天保公益林建设任务用来治理城周最难绿化的“馒头山”,天保工程实施四年来,在环城绿化乡镇共安排公益林任务2.5万亩,环城绿化与天保工程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馒头山”、红石骨子地造林成本高、难度大、成活率低的问题。

4、环城绿化与业主开发相结合。利用城郊商业潜力大、交通方便的优势,我们鼓励和扶持业主在环城绿化乡镇承包开发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坡,实现了业主开发与环城绿化有机结合,加大了环城绿化投入,加快了建设步伐。对引进的业主实行政策优惠、政府扶持和技术指导,使环城绿化业主越来越多,投入越来越大。嘉陵区火花镇引进欧阳晓玲等六位业主投入1500多万元在凤垭山开发荒山荒坡及退耕还林8000多亩,建立了以生态、经济、旅游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高坪区高坪镇引进简阳业主付宗华为首的10多户业主在大山坡开发荒山4000多亩,建立了林业科技示范园。该区还在小龙引进富达竹业有限公司,在高坪镇、胜观镇引种栽植楠竹3万亩,市林业局协助政府引进成都天彩集团已在顺庆、高坪、嘉陵、西充、南部、阆中、仪陇7县(市、区)栽植龙竹10.5万亩,其中环城绿化三区栽植面积1.2万亩。

五、环城绿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1、城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10年多建设,城郊自然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南充是“两江污水穿城过,满目荒山飞鸟尽”。如今36个环城绿化乡镇所在的25平方公里土地上,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三区的平均森林覆盖率从九十年代初的10.22%上升到现在的30.07%,净增了19.85个百分点;城周国、省路公路、铁路沿线及嘉陵江水系两岸绿化面貌都得到美化改善;城区30多条主要街道和10个高水平广场绿化,形成了“一街一品,一区一景”的特色景观,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一个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新南充。城郊生态改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田小气候。环城有林区风速比造林前减少了30-40%,林区湿度增加了15-20%,林区增加降雨10%。二是增加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馒头山”绿化后,环城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幅度提高,地表径流量比原来减少了75%左右,林区蓄水新增了46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修建了一座不小的水库。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409吨/年〃平方公里,年侵蚀量减少18.4万吨。据测算,三区实施环城绿化工程后,水土流失面积比1994年减少了131平方公里。

2、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原来城郊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环城三区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方只有4.7%,许多野生动物无处藏身,纷纷迁徒别处,城郊很难见到野生动物。随着环城绿化工程的开展,森林植被的增加,栖息环境的改善,许多外迁的动物又回到南充,环城绿化区呈现出“百鸟归林”的喜人景象。蛇、青蛙、鸟类的种群数量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野生动物由1994年的263种上升到现在的311种。同时,市级环城绿化还带动其余六县市环城绿化相继开展,推进了全市生态的改善。顺庆区、南部县、蓬安县近年连续出现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倭蜂猴和鹈鸬。共兴镇和太和乡鹭鸟成群栖息,筑巢繁衍,每处数量达一万多只,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正在形成。[Page]

3、工程区农民收入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城绿化增加了城周森林资源,改善了南充投资环境,一些企业和业主大户,纷纷到南充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带动了周边的农户增收致富。高坪区的富达竹业在三区内建竹料加工点53个,带动了1万多农户参与竹产品粗加工,农民人均增收200元;高坪区大山坡通过股份合作,引入18名业主投资开发荒山,建成近万亩林业生态科技观光园,带动附近农户参与种苗培育,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嘉陵区通过环城绿化工程,先后引进欧阳晓玲等6位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的业主投资1500多万元在凤垭山租赁荒山和退耕还林地8000亩,建立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树起了全省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周边农户的务工收入、土地租赁收入人平每年超过1200元。1999年以来我们安排在环城绿化区的退耕还林任务超过10万亩,给工程区的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据调查,粮食平均每亩比1994年增产160多斤,农民人平年增收100多元。

4、城郊旅游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994年前,南充城郊只有清泉寺、白塔公园和西山三个旅游景点,旅游资源匮乏。环城绿化工程的成功开展,新增的20多万亩森林使城郊旅游资源蓬勃发展。而今,新增了13个旅游景点,如顺庆区的看河山、圆保山、“三国园”、生态观光园,高坪区的大山坡、朱凤寺、北斗坪、王家店、松林小区、龙门大岩山,嘉陵区的凤垭山、乳泉山、猪山等。使城郊的林区景点达到16处,为人们双休、节假日旅游观光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环城绿化工程还扩大了原来景点景区的面积和规模,改善了原来的旅游条件。通过环城绿化建设,在各大景区栽植天竺桂、桂花、重阳木、雪松、玉兰等18个品种30多万株大苗,大大提高了景区绿化品种和档次,增加了旅游面积,如西山风景区过去仅有1000多亩,2001年至2004年,市绿化委员会将市级以上单位义务植树安排在西山周边的退耕还林地,新造林1100亩,使西山风景区绿化面积增大了一倍。■ (课题主研单位:南充市林业局)

(课题负责人:李德平) (主研人员:陈林、许钊、罗先林)

环城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环城森林绿化工程实施方案

环城绿化工作总结

绿化调查报告

美化绿化建设工程通告

建设工程绿化指标核定

绿化工程

南充

假期作业之环城湖环境调查报告

环城商厦项目周边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南充环城绿化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充环城绿化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