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7: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资源目录

1.1.1生物的特征 …………………………1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1、2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2、

3、4 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4、

5、

6、7 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7、

8、9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

9、

10、1

1、

2.1.

2植

细胞 …………………………

13、

14、

15、16 2.1.3动物细胞 …………………………

17、

18、19

2.1.

4细

生活 …………………………

19、20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21、22 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

23、

24、

25、26 2.2.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26、

27、28 2.2.4单细胞生物 …………………………

29、30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0、

31、32

3.1.

2种

植物 …………………………

33、34 3.2.1种子的萌发 …………………………

35、36 3.2.2植株的生长 …………………………

36、37

3.2.

3开

结果 …………………………3

8、39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39、40 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

41、

42、43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43、

44、45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

45、

46、

47、48 3.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

49、50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三、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6 7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五、教学过程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知识难度不大,抽象内容较少,主要靠观察和讨论获得。因此,课堂通过多媒体材料和藻类等植物的实物材料一道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等植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并关注其生活状况形成爱护植物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目标

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三、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四、教学媒体

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五、课时分配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31

32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2.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二、苔藓植物 1.特征 2.苔藓植物与人类关系

三、蕨类植物 1.特征 2.蕨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33

34

特征 1.

35

38

39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⑵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能力目标:

⑴能够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蒸腾作用的实验材料和装置

40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什么是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41

42

43

课题: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

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想一想,议一议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 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

44

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 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的出:氧气。

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 (1)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

(四)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

(五)技能训练

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三、归纳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26页练习

45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概念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3、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意义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

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

46 47

48

49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的植被情况。

2、通过资料分析,形成爱绿护绿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参与绿化祖国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图片、洪涝灾害录像、沙尘暴资料、三北防护林资料等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由植物给人带来的美感导入新课。

50

(二)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观察、我分析”,四人一小组,仔细观察植被类型图片,讨论分析不同植被的特点,老师给以适当的观察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收获。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植被类型。

(三)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展开比赛,“我计算、我比较”,计算分析数据,比较五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占有面积,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植被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使学生产生危机感。然后让学生观看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录像和沙尘暴资料,以此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四)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

播放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录像,补充“三北防护林”的知识,拓展视野,让学生说出防护林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由国家到个人,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互赠贺卡和使用一次性筷子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五)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

让学生讨论校园绿化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各小组进行环保标语设计比赛,看哪一小组设计的有创意。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受到的最大启发,激发学生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七)教师寄语

出示一个即将破碎的地球图片,告诉学生人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过度开发对她造成极大的伤害,她正在为满身的伤痛而呻吟,也在为人类的贪婪而愤怒,人们应该觉醒了,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环境”,使感情得到升华。

51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 (精选范文) 荐生物的分类教案 (精选范文) 荐荐高初中二

生生

物物

全下

套册

教教

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1]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