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列宁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列宁《淡淡辩证法问题》的学习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是列宁哲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篇文章写于《拉萨尔一书摘要》和《亚里士多德一书摘要》之间。其间所谈论的问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同样所涉及的内容是由列宁所处的时代所决定的。全文只有近3000字,却寓意深刻,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入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列宁写作这篇文章是时间正直一战爆发,而他本人是处在流亡状态。为了配合时代的需要,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研究内容也是朝向着服务于无产阶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需要。文章的满足了两方面的需求:

一、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

二、为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需要。特别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的需要,因为列宁为了彻底揭露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即已堕落而产生的社会沙文主义)的论辩论的实质和目的,划清真假辩证法的界限,列宁认真研究了辩证法。《谈谈辩证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到列宁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章所涉及的基本观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就第一部分而言,列宁的文章中体现了对立统一在辩证法中的地位,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所具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它的本质内容。并进一步的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重要标志,是区分辩证法和主观主义、怀疑论、诡辩论的试金石,是认识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 就第二部分而言,列宁就唯物辩证法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方法入手,详细的分析了人类的认识是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认识知识的4个阶段,他是用认识是一个圆圈的方式来将这4个阶段看做是4个圆圈来进行说明的。特别要说明的是第三个圆圈即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列宁在斯宾诺莎的后面打上了问号,他可能是看到了斯宾诺莎在否定伽桑狄的唯物主义感觉论之后,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了笛卡尔的唯理论。就这个问题他可能觉得还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的连续的几段文章,列宁再次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并深刻的剖析了卫星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最后是说明了唯心主义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之所以值得我们去反复研究,我认为是因为列宁对辩证法的分析在他的时代达到了一个最高的巅峰,并且他的研究具有时代的延续性,即不仅仅适用于他所处在的时代。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同样依据我们所已经解读过的《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两个部分来说明,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学习辩证法。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规律也是一个渐进的规律,承认并认同对立统一规律是正确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先决条件。对立统一规律所具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是说明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认识对立统一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发展的本质。只有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方法出发“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就我们自身而言,人的成长和进步同样是符合这一点的。在对待不同事物的看法上面我们所应该注意的也是辩证的去思维,辩证的去看待问题并理解与解决它。同时,辩证法也为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护航,因为正确的理

解辩证法,可以避免我们陷入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的误区。陷入唯心主义认识观的错误范围。将一些概念的灵活性变为主观上的任意性。

第二部分的内容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要用“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的方法。这样认识事物的方法是我们所摈弃的唯心主义的认识方法。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之间的矛盾作用的过程,人们在时间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冲理性认识回归到时间,是一个相互交错、循环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如果把这一过程的某一点加以夸大和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我们一直强调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和提醒我们不能陷入唯心主义。其根本是因为卫星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人类认识这可大树上生长出来的,人类是产生唯心主义观念的载体或根基;唯心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应,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法,会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引向歧途,所以,它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学习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根本意义在于,反对唯心主义,客服形而上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们只有自觉的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逐步达到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真理认识。篇2: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1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 陶渊明“指点迷津”

—— 学习没有捷径

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凹面呢?”书生说:“磨下去的。”陶渊明接着又问:“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

陶渊明说:“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 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3 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

—— 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这样的想法对吗?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

最小的一个。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

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语)。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

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

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 4 “列宁的照片”

—— 学习应“专心致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 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5 孔夫子学弹琴

—— 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

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十天过去,师襄子说:“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孔子却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个人呢?”

师襄子在孔子旁边坐下,仔细地听了一会高兴地说:“我从你弹奏的琴声中,仿佛看见一个人严肃地思考,他胸怀宽大,安然地遥望着北方。”孔子兴奋地说:“我想除了文王,别无他人。”师襄子惊喜道:“我的老师讲过,这首乐曲叫做《文王操》。”

这则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勤于思考、肯于动脑的学习态度和严谨求精的治学精神。文中一问一答,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我们不得不叹:孔子真不愧为一代圣人!现今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正是从“开发潜能”切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孔子学琴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典型的正面素材。我们的学生若能像孔子那样,对待学业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怎会不熟能生巧、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呢? 6 李政道的“从画地图说起······” —— 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著名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曾于1984年5月2日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在其与少年班的同学座谈时说过:“考试,只是考一个人的记忆力,考的是运算技巧。这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当时李教授问:“你们谁是上海来的学生?”

“我是。”一个少年大学生答。

“你对上海的马路熟悉吗?”

“差不多都熟悉。”

“那好。我再找一个从来没去过上海的同学。” “那好。我再找一个从来没去过上海的同学。”李教授一边说,一边指着另外一个少年大学生;‘“好.比如你,没去过上海。现在我给你一张上海地图,告诉你,明天考试的内容是画上海地图,要求标出全部主要街道的名称。”然后,李教授又回头对那位上海同学说;“不过,并不告诉你。第二天,叫你们俩来画地图。你们大家说,他们俩,哪一个地图画得好一些?”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着那位没去过上海的同学,齐声说;“当然是他画得好一些。” “大家说得对!”李教授很兴奋。接着说;“他虽然没去过上海,但是他可以连街道名称都标得准确无误。不过,再过一天,如果把他们俩都带到上海市中心,并且假定上海市所有的路牌都拿掉了。你们说,他们俩哪一个能从上海市中心走出来?”

同学们都笑了,答案是显然的。

李教授说:“我们搞科学研究,就是在没有路牌的地方走路。只有多走,才能熟悉。你地图虽然画得好,考试可得100分.但是你走不出去啊。所以,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可以走路的能力,最后能走出来。这才是学习的最本质的东西。”

“真正的学习是培养自己在没有路牌的地方也能走路的能力。” 这句话说得是多么精辟而又深刻啊!李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话告诉我们,考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习好坏的标志,而学习好坏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

因此,我们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培养学习的各种能力上来,以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创新能力型人才的需求。 7 爱因斯坦的“独立思考”

—— 学习应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 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位被人们称为有“超级”智慧的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呢?

1922年,爱因斯坦到美国时,有许多好奇的美国人,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 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

你如何记才能记下许多东西?

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并且把它随身携带吗?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从来不带笔记本,我常常使自己的的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回答你们,必须查一下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回答,使那些美国人感到很惊奇。今天读来,也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爱因斯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但有非凡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非常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他在《论教育》一文中写道:“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应侧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也应是大学生学习的很重要方法。大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探索“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篇3: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1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

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 陶渊明“指点迷津”

—— 学习没有捷径

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凹面呢?”书生说:“磨下去的。”陶渊明接着又问:“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

陶渊明说:“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 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3 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

—— 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这样的想法对吗?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

最小的一个。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

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语)。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

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

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 4 “列宁的照片”

—— 学习应“专心致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

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

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5 孔夫子学弹琴 —— 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

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十天过去,师襄子说:“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孔子却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篇4:聪明人的100条学习方法

聪明人的100条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 1.读得慢,长期下来读得少。 2.阅读中有30%~50%都是没用的。 3.敲打节拍来避免大脑阅读出声,以刺激皮层,但不可依赖过多。 4.情绪是可以操纵的,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行为才会改变。 5.预习学会20%,上课学会50%,回顾学会100%,复习时应无新知识。 6.写下问题,越清楚,得到的答案也就越透彻。 7.先背佐证或例子,有些抽象概念是要一定积累才能理解的。 8.跟同伴一起学,讨论能减少偏差。 9.给大脑0.5~9小时来处理信息,再回顾才会有新收获,不要在难点上停留。 10.锻炼左手。

11.随身携带相机或小本子,记录灵感,如音乐写作或绘画。 12.把大事化为小步骤写在to-do list上,会更有成就感,效率也更高。 13.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 14.倾听微弱的声音能提高注意力,每天练习3分钟。 15.新词用了7次才真正算自己的。 16.学会寻找情绪高昂的物质来驱动自己。 17.利用空闲的等待时间来做事,随身携带书籍,手工或电话单。 18.每天做件不愿做的事。

19.多敲打手指,刺激神经,延缓大脑衰老。 20.自己跟自己对话。 21.要学一本书,20%是书的观点,能延伸80%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习。 22.提前粗略自学2年后的知识,能让现在的学习轻松不少。 23.灵感往往不是新的,它只是几个旧点子的合成品。 24.紧张时肾会积尿,身体供水不足会导致大脑发挥失常,考前试着喝点蔬菜汁或水果汁。 25.学会腹式呼吸。

26.养成记关键词的习惯。 27.多总结。

28.做思维导图/心智图。 29.从整体上记忆和理解。

30.大脑有忘记痛苦的特征,学习时要保持良好心态。 31.多说话,并提高话语的质量。 32.带病用脑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33.小学课文里列宁和椅子的故事,暗示的正是列宁会速读,而且记忆力惊人。 34.利用吸引力法则: a)你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b)你会成为你心里想的最多的那种人,你也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东西。相似的吸引相似的。

c)你在心中见到的,将会成为你手中得到的。 35.学会速读: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骑到一定速度才能骑得好,骑得顺畅。 36.高速大量的输送知识,俗称吞鲸式读书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让大脑更灵活。 37.众多技巧之一,去“做”,绝不要期待任何“结果”。 38.一时一事,花5分钟也好10小时也好,一口气做完。 39.优柔寡断是严重的浪费时间,不要超过60秒。 40.把工作分成小部分做,会有分心的危险。 41.工作越努力,工作的能力就越强,休息就越有效果。 42.摄取肉类容易分散精力。 43.勤于模仿,如手段,技术和语言,别人做事时不要躲得远远的。 44.自我讲授,像老师教学一样把资料概述出来,疑点会变得清晰。 45.每天学习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 46.漩涡效应:错误往往会接二连三地犯,保持平稳心态。 47.持续分析,反馈,突破。 48.读书分类,读法也分类,如细读,浏览等。 49.对生活观察入微。 50.不要问:“为什么我失败了?”,而应该问:“我做了什么?” 51.将不类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 52.技能不是持久的,不练习,它每天都在退步。 53.大脑更喜欢图像。

55.起床后做做数学题或别的钻研游戏,能使大脑迅速清醒。 56.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57.把思考内容画下来。

58.自己说话录音,倾听不足。 59.每天做件没做过的事。 60.想得复杂,概述简单。

61.与潜意识交谈的最佳时间是睡醒后。 62.回忆细节。

63.做日程表,缩短工作时间让大脑产生压迫感来提高效率。 64.学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会越来越少。 65.把问题用另一个角度重复一遍。 66.记单词时记不起来就看答案,不然大脑会“习惯性”忘记。 67.物归原位,井井有条的生活不会让你被琐事困扰。 68.加速形成概括力。 69.闭眼在屋里走。

70.用双重目标,最低目标和理想目标。 71.思考弦外之音。 72.翻扑克牌锻炼运算。 73.不熬夜。

74.每天喝水至少1500毫升,许多头痛都是缺水引起的。 75.每天认识一位不同的人。 76.慢慢做,但要做得精确。 77.画效率/时间曲线表。

78.转移注意力是拒绝诱惑的根本。 79.思考因果,关联,相对关系。 80.反拖延技巧之一,做什么都要有一个理由。 81.外向即人格魅力。

82.阅读时区分知道和不知道的,避免浪费时间。 83.记知识点比理解概念要简单,知识点记多了潜意识便会逐渐形成概念。 84.想到就做,不要延缓。 85.累了立即休息。

86.用字母简写作笔记,加快速度。 87.把重要的课程录下来或照下来。 88.上课时端正坐姿,打开书本暗示潜意识保持开放状态。 89.坚持,专注,重复。 90.感受身体讯号。

91.饮食健康,早有蛋白质晚有纤维。 92.趁精神饱满先解决难题。 93.每天花10分钟写随笔,不要停顿。 94.去了解习惯体系。

95.不要压制欲望,化解它。 96.微笑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紧张和愤怒极有效。 97.意志力=精力=可以强化。 98.多问为什么。

99.推迟情绪,立即行动。

100.善用表格。篇5:列宁遗嘱中的学习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1923年1月23日,列宁在病中口授的《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一文,提出了加强国家机关建设的一些设想。事后,列宁感到言犹未尽,于是又向秘书口授了《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该文载于1923年3月4日的《真理报》第49号上。这一篇长文涉及改组工农检察院、改革国家机关、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世界形势等重要内容。特别是围绕怎样改革国家机关,列宁展开了深刻的论述。列宁将改革国家机关提高到“只有改革国家机关,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高度,给出了改革国家机关应该遵守一条规则即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怎样做到质量高些?列宁提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任务。 改革意味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学习,就是要全面掌握新事物,自觉摒弃旧事物。列宁在文中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在非常迅速地跃进,另一方面在实行细小的变革时却又过分地缩手缩脚。例如,苏维埃俄国在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上是极端革命的,而在尊敬上司、遵守公文处理形式和礼节上,革命性往往被最腐败的因循守旧的习气取而代之。列宁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英勇非凡的特征,也有害怕极小改变的心理。由于旧东西不会很快被消除得无影无踪,而新东西也不会马上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总有一部分人死死地抱住旧的东西不放,或者充其量对旧的东西作一番改良,所以,真正伟大的革命来得愈猛,这类矛盾存在的时间就会越长久。因此,我们必须记住,为了建立这样的机关,应该花上许多许多年的时间,不断地学习,长时间地学习。

列宁明确指出:“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和全面的三维过程:不仅包括学校的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中的学习;不仅是教学活动,更是研究活动;不仅是对正确经验的获取,还是对错误教训的规避。因此,列宁在文章中要求,学习完以后要检查,要仔细深入地去理解已经学过的东西,使其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而不能把学问变成僵硬机械的教条。列宁在这里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要仔细深入,要联系实际,要指导实践。他认为,这种要求是向一个决心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应该提出的恰如其分的要求。 面对有些人把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是否合适的质疑,列宁在文章中告诉大家,必须到高级劳动组织研究所去学习,并不是指学校式的学习,或者说不仅仅限于学校式的学习,应该把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他所说的“学习”包含着某种半玩笑式的手法、巧计、花招等等。他希望苏维埃国家机关不要像西欧一些国家那样,官气十足,庄严堂皇,对这种意见感到大惊小怪,嗤之以鼻,而要认真讨论一下诸如此类的建议,用巧妙、策略的手段去揭露那些可笑的、有害的、半可笑的、半有害的东西。

列宁的这篇文章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为什么单讲这篇“政治遗嘱”中的“学习”呢?正如列宁在上面所说的那样“学习要和业务结合起来”。我们阅读和推介经典著作也应该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实践和党的理论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必须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抓紧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列宁在这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上述几条原则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再见列宁

《列宁》读后感

列宁读后感

列宁家庭教育

列宁名言

列宁语录

再见列宁

列宁简介

列宁读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

列宁学习方法
《列宁学习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