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翟晓周)

发布时间:2020-03-04 03:0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

成都 翟晓周

实话实说,对于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我也很迷茫,所以,与其说讲座,倒不如说是交流,或者借此机会,抛售给大家一些问题,引起各位的思考,一起来解决好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的问题。

首先要界定一下这里谈到的两概念,一个是诗歌教学:主要是高考专题复习前的课本诗歌的教学,诗歌鉴赏,是指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专题复习。(界定仅仅是便于讨论,并非学术上严谨的界定)

一、诗歌鉴赏,想说爱你不容易。

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令教师比较头疼的教学难题。说它重要,是因为中高考都要考,而且分值不算少,而且它作为文学王冠上的明珠,谁能从心底割舍?说她是难题,是因为其实我们老师有好些在诗歌上的水平并不高,也缺乏一定的研究,这一块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很多,耗时耗力,结果往往不理想,2011-2014年四川高考,8分的诗歌鉴赏题,省平均分在1.6-3.6之间。最低得分率仅仅20%,最高的也就45%。我想说,诗歌鉴赏,想说爱你不容易!让人这样丢不得、伤不起、爱不来!

二、诗歌鉴赏,把我困在网中央。

1、教学与鉴赏分离。

平常的诗歌教学缺乏高考意识,缺乏诗歌鉴赏的方法指引意识。教材学完,学生能背一些诗词,但是做不来诗歌鉴赏题,高三复习,重起炉灶,花大量时间讲诗歌鉴赏这个专题,从如何读懂诗歌到诗歌的相关知识到鉴赏方法到题型模式等等。

2、诗歌教学的无序。

高一伊始,没有对高中三年的诗歌教学与复习做系统的安排,课本上有的,在平时教学中就仅仅完成教材内容,没有,则靠试卷评讲来体现对诗歌这一块的关注。所以,学生在平常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收获不大,考试分数又上不去,对诗歌的兴趣就会降低,高三复习就自然慌乱。

3、诗歌教学的无味

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情感储备上的不足,教师没有向学生展示鉴赏诗歌的一般过程——或者说是鉴赏诗歌的通用法则,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不能真正感受诗歌的美,不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也不能真正收获到诗歌鉴赏的津梁。课堂枯燥,教学无味。

譬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师和教材的既定信息直接教授给学生,

完全不顾学生主观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从而使学生处于一个知识被动灌输的地位,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全得不到开发和培养。

再如教学过程乏味,缺乏灵动。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用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来解析,那么学生最多只能感受到教师所表达出来的教学情感,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

再如教学形式单一,创新能力缺乏培养基础。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理论分析和进行板书(或者多媒体)来达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诗歌教学中,从中感受诗歌之美,从思维层面获得诗歌阅读鉴赏的思维之路。

4、诗歌鉴赏的低效。

高三的复习,要么大而全,花大量时间,譬如一个月甚至更多,分别从诗歌的基本知识、分类、意象、意境、形象、专业术语、艺术手法、题型等方面讲习,甚至直接将各种术语、手法、题型进行罗列,然后给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题海战术。为了应付高考,各类卷纸,各类题目如潮水般向学生涌来,让学生不堪重负。要么就题讲题(包括高一高二的试题评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真正让学生习得诗歌鉴赏的方法,未能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思路。结果费力不讨好,花了时间,学生做题还是懵懵懂懂,效率低下。

三、诗歌教学,破茧成蝶舞自美

面对众多问题与困惑,我们想要挣扎,却发现很痛苦,好像被一层又一层的丝紧密包裹。我们能做的就是破茧成蝶,重新思考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构建科学的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的系统,从而获得浴火之后的新生。

我的思考、探索与做法:

(一)、整合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

将平常的诗歌教学定位于考试中诗歌鉴赏的基础,将诗歌鉴赏定位于平常诗歌教学的自然升华。做到教学与考试紧密结合,审美熏陶与鉴赏分析高度一体。

如果可能,将初高中一体系统化最好。功利的终极目标——高考的诗歌鉴赏获得成功。在此,仅以高中三年为范畴,和大家分享我的粗浅的见识。

高一上期:诗歌的基本常识、分类——意象——形象。教材以课本必修一为中心,拓展相关诗歌文本,包括现代诗、古诗词甚至外国诗歌,目标: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感性层面感知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学生基本能运用以意象为主的手段读懂诗歌。

高一下期:意境——主题——艺术手法。教材以课本必修二为中心,拓展相关诗歌文本,主要是古诗词,目标:了解诗歌的发展,能较深刻地理解诗歌。

高二上期:诗歌鉴赏的思路:教给学生具体的一些梳理诗文的基本途径,掌握四个基本的鉴赏原则——

一、察言观色,即通过关键性的词语分析,把握诗人的行文脉络,揣摩作者的感情基调;通过景物的状态和颜色反射作者的感情色彩;

二、循声辨情,即通过朗读对诗歌进行动态还原,从诗歌的韵脚的音高、音域、音调上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由物及人,即诗人笔下的景物所具有的状态、性质往往都是作者的心情、感受和品质的映射。

四、知人论世(事),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感知与分析,可以从深层上理解作品。“论世”即是关注于社会环境的普遍分析,而“论事”则偏重对特定事件(包含典故的运用)的特殊性的分析。

教材:必修3的诗歌单元、选修教材唐宋诗词,并可以适当拓展。目标:学生能感受诗歌之美,真正读懂诗歌。

高二下期:诗歌鉴赏的题型。一是基本的题型,二是从诗歌的三个“意(艺、义)”入手,整体把握诗歌鉴赏试题。三是,答题格式和语言表述的准确。教材:必修4的诗歌单元,并适当拓展一些高考试题。目标:做诗歌鉴赏题能入格。为高三复习奠基。

高三:高考实战演练。主要规范学生的答题步骤、格式,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度,强化得分意识。教材:在高一高二所有教材中挑选一部分,加上历年高考试题和一些复习检测试题。上期:以诗歌的艺术技巧为主做适当的专题复习,时

间一周。下期,查漏补缺。目标:能较好完成诗歌鉴赏。

注:每学期的考试,尤其是我们自己能左右的考试,在诗歌鉴赏这个题目上,一定要紧紧结合所教所学。而真正有水平的期末统考试题,命题者也会考虑教材的系统系在这个阶段的要求。我们的系统化计划安排也要和教材紧密结合。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

1、以趣味诗歌入课。

1)激趣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数字诗、回文诗、打油诗、拆字诗、逆转诗、同音诗、叠字诗、谜语诗、神智体诗、朦胧诗、剥皮诗、方言诗、藏头诗、十七字诗(三句半)、一七体诗(宝塔诗)、酒令诗……在诗歌教学中加入这些妙趣横生的诗歌,学生-定然会沉迷于诗歌的天地里,尽情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

(1)、夸张的打油诗

咏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2)、逆转诗

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可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有人把这类诗叫陡转诗。

《还珠格格》“送别诗”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微江南出巡,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于是叫紫微露一手。紫微便吟道:

你作诗来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微笔锋一转,又续诗道: 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3)、拆字组字诗

在诗歌园地里,有以一字为主体,将一字拆开,通过增损偏旁吟咏而成的诗,这就是拆字组字诗。这种诗多为六句,前面组字而成,后两句是全诗诗旨所在。

“我最爱阿娇”

一公子哥儿,曾咏吟过这么一首组字诗调戏娘家妇女: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 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 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被调戏的娘家妇女灵机一动,立即回敬一首组字诗: 有米便为粮,无米仍读良;

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 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4)、回文诗

所谓回文诗,通常是指既可顺读,也可倒读的诗。 其

一、《晚秋即景》

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遥。 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把诗倒过来——从最后一字开始,倒着往回念也是一首行云流水、顺理成章、意境深远、趣味盎然的小诗:

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 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 (5)、藏 头 诗

藏头诗的特点是将不便明言的本意藏于诗句之首,解读时只需把每一诗句之首的字串读,即可明白作者写作本诗的真实用意。

如《水浒传》藏头诗。“吴用智赚玉麒麟”一回中,由吴用口述,卢俊义曾在墙上题下这样一首诗:

芦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卢俊义书下此诗时不明其意,却被心怀鬼胎的管家看出端倪而告知 了官府:每句诗的 郑板桥问老师:是否认识女孩?怎么知道女孩16岁?是否亲眼看见女孩落水?老师被问了个哑口无言。郑板桥又问,老师怎么知道是“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老师惊讶郑板桥的才思,便让他改诗,于是改出了下面这首诗: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这首诗,前两句询问,后两句描写所见情形,在语言、意境上自然高出原诗一筹。

3)妙法类——巧妙的手法与技巧。在学诗歌的艺术手法时可以用来激趣。 如: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可以采用的妙趣诗歌《人生四乐诗》作典型的例子。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如果在每句开头加两个字,运用夸张手法,那么,“乐”则更突出。 千年久旱逢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状元金榜题名时。

同时,在此诗末尾加两个字,把它改成了《人生四悲诗》: 千年久旱逢甘雨,一滴;万里他乡遇故知,债主; 和尚洞房花烛夜,隔壁;金状元榜题名时,梦里。 这首诗运用“逆转”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生四“大” 悲。

再如:在学精巧的构思的时候可以采用上世纪90年代川北 是一张网,人的一辈子也是一张网;关系网,人情网;陷入情网,迷恋上网……这生活,实实在在就是一张“网”……多让人沉思的诗啊! 再如 梦 梦再美,

也只能做到醒时。

这首诗也传达出一个哲理:人不能生活在梦中。虽然梦很美,很让人迷恋,但,它只能做到醒时!!!我们毕竟只能生活在现实中,现实的一切我们必须面对!

2、丰富诗歌教学课堂形式

改变板着面孔的传统课堂形式,变为活泼的多姿多彩的课堂。 (1)诗而歌之

一是可以将一些词曲皆美的歌曲引入课堂,甚至可以唱一下。这些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不错的现代诗歌,有的语言和意境很美,有的蕴含深刻哲理,有的给人鼓舞。比如许嵩的《断桥残雪》:“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融解。断桥是否下过雪?又想起你的脸,若是无缘再见,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语言和意境很美。如《步步高》:“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鼓舞人心。 又如《真心英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哲理励志。

二是找一些适合所学诗歌的音乐,让大家合乐而诵。有的诗词本来就被谱曲了,直接拿来唱。如《再别康桥》《丁香花》、毛泽东《七律 长征》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我凡是学到这些诗词或者与某歌曲相关的诗词的时候,我就会唱,或者和学生一起唱,让课堂嗨起来。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的兴趣就高了。

(2)诗而咏之

诗词也应该感情投入地吟诵。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词,都应该感情投入地诵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得身心投入,甚至摇头晃脑。老师自己范读,对比其他版本的朗读,带着学生一起读,多读几遍,文本熟悉了,对诗歌也基本有了一定整体感受甚至是感悟。这个时候学起来就容易。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我自己一些课堂不多,有一节最清晰。那是1997年愚人节那天,还是我走上讲台的 朗读、课本短剧表演、诗词变剧本脚本的改写、配乐朗诵闭目想象、相关视频展示……

(4)生生研讨

可以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网上、词典、书籍都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这几设置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展示和辩论。

(三)、功夫在课外

根据学年学期诗歌教学的计划,系统安排课外活动。 比如:

高一上期:诗歌朗诵大赛 高一下期:原创诗歌大赛

高二上期:诗歌改编(成剧本、散文,古诗成现代诗)大赛 高二下期:读诗讲坛、优秀诗歌鉴赏推荐、名家鉴赏质疑

高三上期:诗歌品鉴小作文(任选或者规定角度的鉴赏文字,200字左右)

(四)、抓住关键做鉴赏

其实,我们只要高一高二扎扎实实进行了有效的诗歌教学,高三面对高考的诗歌鉴赏也就水到渠成,在复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只需要重点点拨一些技巧方法。

因此在这里就比较粗略地交流几个问题,这是我在处理诗歌鉴赏这个板块时的重点。这些方法在平时诗歌教学中也会穿插去取。

1、用以关注意象为主的六关注打开读懂诗歌的大门

我参照了很多老师和学校的做法,比较好的就是以意象为主的“六关注”。 1)关注标题。标题可能指出诗歌题材的分类所属和内容,一定程度上揭示主题。比如标题“春夜喜雨”,诗歌分类——借景抒情类,内容——春夜雨景,主题——高兴(喜悦)。

2)关注作者。一般而言同一个诗人诗歌风格相对固定,比如杜甫的沉郁顿挫,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3)关注背景。“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知人就是上面的关注作者,论世就是关注背景。同一个诗人,虽然风格相对固定,但是他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所写的诗歌可能风格迥异,比如杜甫,游历长安、在安史之乱前、安史之乱中、定居成都草堂和离开草堂这几个阶段,其诗歌作品所写的内容题材、风格主题就不同。尤其是定居成都草堂期间,生活稳定而相对惬意,所写的诗歌就接近田园诗歌的风格,充满了闲适、自在、愉悦、满足的意味,迥异于他更多的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

4)关注注释。注释一般是对标题、作者、背景或者诗中疑难处进行注解。很重要。

5)关注意象。意象构成诗歌内容,是表现主题的依托。我们既要关注意象,还要关注意象的修饰语和陈述语,即关注意象及其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准确运用意象的作用来解读诗歌。意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象征寓意,二是绘画构境。一般而言,托物言志的类的诗歌,就考意象的象征寓意的作用即可完全读懂,而借景抒情的诗歌往往需要讲意象象征寓意和绘画构境这两个作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这个问题我前段时间在群里发了一个微课,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有较详细的讲述。这里不再累述。

6)关注情思语。情思语即直接表现情感思想的词句。抓住这些词句,往往就能把握住诗歌情感思想的方向。

在这六关注中,特别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对意象的关注,运用意象来解读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上午李老师提出的“对于一些写景的诗歌,学生体会不到感情,尤其是情景交融的”这个问题,实际上除了多读一些诗歌之外,就可以用这个六关注,尤其是利用意象绘画构境的作用来解读。写景诗的关键在于,意象要组合构成画面(景象或者说景),景,我们可以从色彩、动静、明暗等方面进行解读。这个景的特点和诗歌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其实就两种:正相关,如以乐景写乐情;反相关,如以乐景写哀情。这需要结合背景、情思语来解读。

绵阳向老师提出的“语言障碍,情感与思想障碍,古诗两大拦路虎”这个问题,还是感悟不够,积累少的原因。靠积累是可以解决的,比如用典的问题,这样的诗歌学生读起来费力。一是多积累多感悟,多读一些诗歌鉴赏方面的短文,二是就一首诗而言,也需要多读几次,反复咀嚼,利用恰当的技巧方法,就会有所改善。

2、以“艺术手法”为线,串起诗歌鉴赏的珍珠项链。 1)关于艺术手法的分类问题。

诗歌的艺术手法的分类,有不同观点,在这里我仅仅将我选择的这一种观点之下的相关内容和大家分享。

艺术手法分为结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结构艺术或者叫谋篇布局,着眼于诗文整体上内容或者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安排。

表现手法重在增加或者突出文章内容,或者表达文章或者语段思想感情。 修辞手法重在优化语句语言。

(1)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两大类。 [1]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一般是抒情诗的表现手法。 B、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的表现手法。 C、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的表现手法。 D、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2]描写手法

A、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性或对立性,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或者烘托(烘云托月)。 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①动静衬;②声寂衬;③明衬暗。

B、联想和想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虚写。 C、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

D、对比。正反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要找到对比点) ▲▲▲想象与联想、虚实结合、对比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E、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F、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G、侧面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H、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I、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绘形。

(2)、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

[2]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拟人。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设问,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9]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0]反语……

(3)、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伏笔铺垫等。

2)以艺术技巧为丝线,串起诗歌鉴赏的珍珠项链

高三的专题复习,不允许用大把的时间来做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毕竟试卷上呈现出来的试题只有8分。那么抓什么呢,我的观点和做法就是抓艺术手法,两层意思:一是以艺术手法为线,可以串联起诗歌鉴赏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也能较好贯通诗歌鉴赏的题型。二是一箭双雕,除了诗歌鉴赏,还有助于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复习。

掌握了描写手法,就能弄懂诗歌的内容(景、物、人),掌握了抒情手法就弄懂了诗歌的主题,弄懂了内容和主题的关系,掌握了修辞手法,就弄懂了诗歌的语言。不管考题是什么题型,归结到底,就是围绕诗歌的内容、主题、语言和艺术来考查。同时现在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已经不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基本题型来

设问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基本题型归结为三个字:意、义、艺。意,就是基本意思,代表诗歌的内容;义,就是内蕴或者意义,就代表诗歌的情思主题;艺,就是艺术手法,代表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语言),我们始终围绕这三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来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和赋分多少来取舍,就不会有大的问题。

只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语法的混乱,有些试题答案不一定和自己的符合,这个主要表现在问题是“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描写手法”“诗歌是如何描写的”等这类问题中,有些语法体系之下的答案会把修辞手法也算进去。这个时候,我们要要求学生,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把修辞手法也考虑进去,放在答案最后。

至于宜宾罗老师在上午提到的“能意会,但不能准确表述,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引导学生组织语言”的问题,这个需要在高一高二就开始训练,要求学生运用术语和标准的格式去回答,多读一些诗歌的鉴赏文章,并且要把他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拿来对比,让他修改。这样逐渐就能得到解决。

在此,总结一下关于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的相关问题:

(一)、整合诗歌教学和诗歌鉴赏。

将平常的诗歌教学定位于考试中诗歌鉴赏的基础,将诗歌鉴赏定位于平常诗歌教学的自然升华。做到教学与考试紧密结合,审美熏陶与鉴赏分析高度一体。

注意将高一高二的诗歌教学与高三的诗歌鉴赏整体系统化安排。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

1、以趣味诗歌入课。

2、丰富诗歌教学课堂形式 (1)诗而歌之 (2)诗而咏之 (3)情景体验 (4)生生研讨

(三)、功夫在课外

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协调的课外诗歌主题活动

(四)、抓住关键做鉴赏

1、用以关注意象为主的六关注打开读懂诗歌的大门

2、以“艺术手法”为线,穿起诗歌鉴赏的珍珠项链。 (1)、明确艺术手法等概念

(2)、以“艺术手法”为线,穿起诗歌鉴赏的珍珠项链。

另外上周赵老师分享了他的好些法宝,愚深以为是,因此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做法:

1、笔记一定要分为两个部分——专题的和课本的。课本内容的笔记记在课本上,很好。专题笔记要专门记,我采用的是活页本。我开出是让学生用活页本做作文素材积累,然后要求他们把笔记和纠错也做在上面,要求一般每次单独写一页(只写单面),一段时间就分类整理。

2、书写、绝对不能涂,不能有修正液和修正贴。工整洁净是基本。写错了就在错了的字上从左上到右下画一条斜线即可,然后将正确的写在后面,如果后面已经有字了,就写在上面,小一点。

3、答题分点并标上序号,一点结束提行,如果格子不够,一点结束后空2个字,再写一个点。

以上就是我啰里啰嗦地和大家交流的关于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是真正的砖头,唯希望引出美玉,故深感惭愧。感谢各位的陪伴和指导,今晚就交流道这里,希望今后能聆听到更多行家里手的专业讲座。再见,谢谢!

不才:翟晓周

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翟晓周)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翟晓周)
《诗歌教学与诗歌鉴赏(翟晓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