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光中学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9年红光中学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题

1、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美英的态度是(

A.保持中立政策 B.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英美派抵制日本

C.支持日本在华北势力的扩大 D.对日妥协,主张国民政府对日本继续退让

3、相持阶段到来后,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实行劝降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是( ) A.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B.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C.打击中国共产党 D.支持日本“东亚新秩序”

4、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相同点是(

A.都是通过军事或强制手段实现政治目的 B.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C.都激化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都得到和平解决

5、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6、日本投降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扶蒋反共 B.和平建国 C.控制中国 D.灭亡中国

7、下列对中共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相同点的归纳,不准确的一项是(

A.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B.执行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C.发动人民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D.以游击战为主,创建敌后根据地

8、有关人民解放战争军事斗争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第一年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B.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全部转入外线作战

C.1948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结束 D.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国民党统治垮台

9、解放军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役是(

A.沙家店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青化砭战役 D.蟠龙战役

10、标志着全国大陆基本解放的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得以和平解放 D.解放云南、贵州

11、1946年政协会议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争论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要不要实现国家军令、政令统一 B.要不要继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要不要废止国民党的*** D.要不要实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

12、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国内局势的最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B.增强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信心

C.利于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政权 D.为国内建设和改革提供稳定环境

14、建国后的最困难时期是1959—1961年,以下不属于造成三年困难原因的是(

A.自然灾害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D.苏联的背信弃义、单方面毁约

15、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是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延缓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将极大地影响重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工农联盟的巩固。”以上材料表明( ) A.党和政府认识到农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B.党和政府确立了发展农业生产力为首的指导思想 C.党和政府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生产 D.党和政府开始纠正“大跃进”的左倾冒进错误

1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整顿党的作风 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18、“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方面工作出现转机,其表现有(

①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②一大批干部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③全面系统地纠正“*”的错误 ④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

19、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2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D.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21、1949年10月—1956年底,中国历史的主题是( ) A.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恢复国民经济 D.实行“一化三改造”

22、毛泽东说“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是因为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 ) A.确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形势

B.打垮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铁序 C.挫败了美蒋的破坏阴谋 D.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生产关系

23、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在目的上的不同之处是(

A.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C.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D.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24、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是( ) A.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 B.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C.建立民主政治协商制度 D.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25、建国初期,党和政府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目的不包括( ) A.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B.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 C.实现对工商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D.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改运动基本结束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27、“*”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

A.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B.林彪江青集团推波助澜 C.后期出现右倾翻案风

D.人民群众热情高涨

28、中共党内从1958年至1978年出现了连续20年之久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

①背离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

②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而始终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中国文化的落后和民主的缺乏 ④个人崇拜的盛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9、“*”中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直在同“左倾”错误进行斗争 B、*中的中国共产党已着手经济恢复工作

C、党和人民一直同“左”倾错误进行斗争 D.“*”缺少群众的支持而失败

30、“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是(

A.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B.制定经济建设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C.调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D.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1、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其现实条件是(

A.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 B.中共开始独立解决路线方针问题

C.整风运动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 D.抗战时期毛泽东思想更加丰富

32、1977年,中央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其实质是(

A.继续“*”的左倾错误 B.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对抗改革开放的决策 D.坚持毛泽东思想

3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是因为它( )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 B.统一了对实践的认识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34、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代表 C.工农联盟

D.社会团体

35.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主要突破了传统的( )

A.经济管理模式 B.资源配置方式 C.产品分配原则 D.资金投放渠道

3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辉煌 B.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C.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7、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 C.民主集中制 D.集体领导

38、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A.国务院人大常委会 B.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政协

39、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0、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人民的团结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1、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开始进入(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新民主主义的建设时期 C.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42、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3、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是从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B.十二大到十三大 C.十三大到十四大 D.十四大到十五大

44、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这三大运动(

A.都属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B.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既有利于政权巩固,又有利于恢复经济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45、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至1952年底全国各民族的土改完成 B.土改完成标志着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土改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D.土改为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

46、抗美援朝(

A.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B.是对美国扶蒋反共的反击 C.是为了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 D.是民主革命中反帝斗争的继续

47、建国初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巩固人民政权 B.安定社会秩序 C.扭转社会风气 D.保障人民安全

48、在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与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政治联盟的政治前提是(

A.把资产阶级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B.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C.实行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49、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是(

①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 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 ③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50、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1957年的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 反右派”斗争 D.文化大革命

5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53、1975年的全国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的是(

A.破除“两个凡是” B.“批林批孔

C.批判“四人帮” D.纠正“*”的“左”倾错误

54、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个五年( )的建议》。

A.十一 计划 B.十一 规划 C.十 计划 D.十 规划

55、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 )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A.学习型社会 B.节约型社会 C.创新型国家 D.现代化国家

56、2005年4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先后到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等地访问。此行名为( )

A.破冰之旅 B.和平之旅 C.民族之旅 D.搭桥之旅

57、2005年6月,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公布的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是( ) A.新北京、新奥运 B.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给北京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58、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青藏铁路自( )至( )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A.西宁 拉萨 B.西宁 日喀则 C.格尔木 日喀则 D.格尔木 拉萨

5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①生产发展 ②生活宽裕 ③乡风文明 ④村容整洁 ⑤城乡和谐 ⑥管理民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60、“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这段话说明(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是经济领导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1、我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所说的30年以来的革命属于(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旧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6

2、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不怕牺牲、坚守岗位、忘我工作,这集中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倡导的( )基本道德规范。

A.明礼诚信 B.爱国守法 C.勤俭自强 D.敬业奉献

63、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十分关心人民的生命健康,认真抓好“非典”防治工作,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 ) A.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B.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C.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D.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64、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了的主要历史结论有 ( ) ①“三个代表”是立国之本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5、我国新民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历史发展可以跳跃式前进 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有工农联盟作基础 D.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

6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我国已有1964万人被纳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B.中国上海“申博”成功

C.我国录用机关干部的传统人事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

D.国家“863”计划项目之一的“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6

7、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是指(

A.开辟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D.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68、在近代中国,独立、统

一、民主、富强、有力成为亿万人民的百年梦想。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表明( ) A.中国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B.中国已经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9、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买菜已成为小明妈妈的一件“乐”事,她生动地说:“超市东西随你挑,菜场荤素搭配好,各人口味都顾到,全家生活乐陶陶!”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①小明妈妈是个买菜行家

②市场为繁荣经济、保障供给起了重要作用

③我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已明显提高 ④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70、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是指(

A.初步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 B.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

1、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真实地再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寻求强国富民之路的艰难历程。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是( )

A.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 C.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7

2、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的标志是(

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73、“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一句中的“旗帜”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党旗 D.邓小平理论

74、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 )

A.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B.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C.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D.全体公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7

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76、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①国营经济 ②合作社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 ②限制资本主义剥削

③受到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工人的监督 ④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8、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7

9、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80、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81、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协商会议( )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确良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82、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

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 8

3、从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过程中,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限 ②国务院行使了最高国家行政权

③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84、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5、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 ) A.中共“二大”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86、2002年12月27日,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正式开工。实施这一工程现了( ) ①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

④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7、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88、从国体上看,政府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因为( ) A.对人民负责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原则 B.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8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国民主党派是( )

A.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政党 B.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执政党

C.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 D.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90、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下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 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制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9

1、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六年后,三峡电将照亮半个中国。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是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经过人大代表的充分讨论以及专家的反复论证后作出的。这说明( )

A.在我国,兴建大型水利工程阻力太大 B.在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太慢

C.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92、为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胜利,截至2008年7月1日,各级政府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48.25亿元。中央财政投入497.11亿元,其中应急抢险救灾资金197.11亿元,恢复重建资金300亿元,这表明 ( )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大发展

C.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D.财政可以为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93、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俄新社评论说:“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跨。”这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④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4、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了第( )奥运会的主办权。 A.30届 B.29届 C.27届

95、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 )至( )举行。

A、1月1日、5月31日 B、3月1日、8月31日 C、5月1日、10月31日 D、10月1日、12月31日

96、2008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A、杨利伟 B、费俊龙 C、聂海胜 D、翟志刚 9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9

8、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社会和谐 B.解放思想 C.快速发展

9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A.社会和谐 B.改革开放 C.市场经济

10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 )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感想: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演讲稿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诗歌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演讲稿

建国六十周年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爱国演讲稿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歌舞晚会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方案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文艺节目主持词

红光中学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题
《红光中学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知识竞赛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