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8: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1 月10 日地点:社区咨询室活动内容:社区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近年来,我社区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积极推进青少年“成长档案”建设,着力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位共振”格局,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精心搭建心理教育平台

1、组建机构,健全制度。社区成立了由书记、主任全面负责,社区管段民警、综治特派员、青教委员、社区团总支书记为力量的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帮扶中心,在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帮扶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实施。健全“八项工作制度”:即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青少年心理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制度、问题青少年心理帮教安置工作制度、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协调制度等,针对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薄弱环节,认真制定各个时期的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各项满足青少年心理成长需求的各项教育活动。

2、摸清底数,完善网络。组建了以街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服务站、居民青少年教育预警台的三级工作网络体系,重点摸清“三个底数”:一是社区6-18 岁的青少年底数;二是社区内可利用资源底数;三是社区家庭在青少年心理教育中的需求底数。组织社区内78 名党员骨干志愿者组成社区心理服务点信息员,积极发现和消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主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摸底,对社区青少年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动态跟踪服务,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平台。

3、组建队伍,齐抓共办。落实专兼职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心理关怀”帮扶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专门聘请了一批高素养、经验丰富的机关老干部、中小学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社区有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老专家等积极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并依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原则,全面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4、依托阵地,优化环境。高度重视社区阵地建设,依托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建立了“一校一室一中心”的社区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即一个各项制度健全的“阳光驿站工作室”、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前来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少年提供现代化的电教设施,以及读书阅览和体育锻炼等,通过立足社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为青少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宽松的育人平台。

5、寓教于训,增强实效。社区在每周四设立社区专家心理辅导工作接待日,在接受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的基础上,指导青少年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心理训练,如意志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技能训练、放松训练、学习方法辅导、考试焦虑辅导等等,以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排解成长过程中的困扰。

二、因材施教拓宽教育渠道

1、坚持学校、社区和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三位共振”。“青少年成长档案”是社区探索出的一条“配合学校、依托社区、走进家庭、面向社会”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新模式,通过对青少年在较长时间内发展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心理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成长轨迹做出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凸显了动态评价的服务方式。根据青少年成长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通过与学校、家庭的有效对接,为青少年成长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造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共振”的社会教育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2、坚持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布局与循序渐进。在重点摸清“三个底数”的基础上,将社区未成年人分成三个年龄段建立不同形式的青少年成长档案,健全不同阶段的心理教育模式,即:6-12 岁的能力自护教育模式(锻炼孩子独立意识的能力)、13-18 岁的“三观”教育模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19-25 岁的未来家长责任教育模式(树立孩子成人后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意识),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实施科学管理,将不同年龄段需要实施心理干预的未成年人的基本信息登记在册,认真记录其每一次心理辅导时的心理健康表现情况,实行定人跟踪管理服务。团10#社区年1 月10 日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2 月26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为每一个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为每一个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服务,为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基”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咨询理念,我们倡导“幸福从心开始”,积极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氛围,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去年,社区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牌仪式,中心组成员由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和社区干部们自愿报名组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后,成员的研摩活动便成为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制定了学习制度,规定了学习任务,还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社区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下一阶段,我社区还要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内教研活动,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来开展,通过设立科研课题,增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突出校本培训的超前作用,使本培训更科学、更规范、更超前。社区每期开展一次大型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向周边地区辐射,提高社区心理咨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出一批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教科研成果。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校本培训之中,开展多维培训,组织社区成员定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技巧,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理论水平又有一定辅导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为先,教育为主,发展为重”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三级预防机制,根据级别、对象、目标、内容、参与人员的不同而区别安排活动。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四大教育平台。首先以主任工作、副主任活动、党员为主,让他们的工作与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上墙工程”,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其次是成立各种社团,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动。之后就是学科渗透,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就是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了。 “为了配合心理教学,我们特意开辟了一个叫�6�7心灵驿站�6�8 的心理辅导室。” “心灵驿站”分两个辅导室,一个是暖色调、温馨柔和的个别辅导室,另一个是蓝色调的、清新淡雅的团体辅导室。个别辅导有四种方法:和学生面谈、写信、电话谈心或网络在线辅导。我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正稳步有序地开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犹如和煦的春风滋润着每一位的心田。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6 月1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探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和研究同步,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共同提高

2、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3、教育、教学和科研同时出成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的主要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三、社区、家庭、幼儿园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对需要心理矫治的儿童,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我们提高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水平。我们对胆怯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箱庭疗法等矫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7 月15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差生心理八种 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你越是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对着干”。 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叫他人“俯首称臣”。 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 4.模仿心理。特别是对他们所崇敬的人,更是一言一行都要仿效;也喜欢模仿影片中的打斗、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 5.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 6.模糊心理。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良莠不分,好坏不辩,是非不清。往往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亡命之徒的行为当作英雄行为。 7.相容心理。这是由于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同“类”相容,同“病”相怜,“交叉”感染。差生与好同学难得玩起来,相反,差生与差生容易结成团。 8.虚荣心理。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后所产生的心理。如:爱面子,讲排场,摆阔气。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8 月18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障碍学习受挫——“挂红灯”,考分和名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产生以下10 种心理障碍。 1.自卑。觉得自己笨,抬不起头,学习上信心不足。 2.过敏。生怕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会使其猜疑嫉恨,火冒 3.忌讳。不愿别人提自己的考分,对公布成绩名次尤其反感,并且在学习上讳疾忌医。 4.孤僻。沉默冷漠,抑郁寡合,不懂也不主动请 5.幻想。在想象中满足自我,因而上课时常发呆,不知老师所云。 6.顺从。因为怕留级,调皮的学生也会老实听话(尤其在班主任面前),但在老师背后又是一个样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7.发泄。用大喊大叫大哄大玩等方法来排遣郁闷,造成学习精力分散。 8.退缩。在学习上降低要求,减少努力,个别学生一到考试就请假。 9.推诿。强调自身学习条件不好,或全怪老师教得不好,却不从主观找原因。 10.冲突。厌学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想考出好成绩,却又在别人面前做出贪玩不用功学习的样子。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9 月28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差生心理八种 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你越是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对着干”。 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叫他人“俯首称臣”。 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 4.模仿心理。特别是对他们所崇敬的人,更是一言一行都要仿效;也喜欢模仿影片中的打斗、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 5.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 6.模糊心理。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良莠不分,好坏不辩,是非不清。往往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亡命之徒的行为当作英雄行为。 7.相容心理。这是由于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同“类”相容,同“病”相怜,“交叉”感染。差生与好同学难得玩起来,相反,差生与差生容易结成团。 8.虚荣心理。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后所产生的心理。如:爱面子,讲排场,摆阔气。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障碍学习受挫——“挂红灯”,考分和名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产生以下种种心理障碍。 1.自卑。觉得自己笨,抬不起头,学习上信心不足。 2.过敏。生怕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会使其猜疑嫉恨,火冒三丈。 3.忌讳。不愿别人提自己的考分,对公布成绩名次尤其反感,并且在学习上讳疾忌医。 4.孤僻。沉默冷漠,抑郁寡合,不懂也不主动请教。 5.幻想。在想象中满足自我,因而上课时常发呆,不知老师所云。 6.顺从。因为怕留级,调皮的学生也会老实听话(尤其在班主任面前),但在老师背后又是一个样,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7.发泄。用大喊大叫大哄大玩等方法来排遣郁闷,造成学习精力分散。 8.退缩。在学习上降低要求,减少努力,个别学生一到考试就请假。 9.推诿。强调自身学习条件不好,或全怪老师教得不好,却不从主观找原因。 10.冲突。厌学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想考出好成绩,却又在别人面前做出贪玩不用功学习的样子。 11.文饰。拿不到高分就说“60 分万岁”,在学习上的表现是不花大劲,得过且过;“挂红灯”就说自己本来就不想学,有意上课不大听,作业不大做,生怕人家觉得自己笨。 12.退化。自控能力减弱,上课多动不安,或在书本上手枪大炮猫狗男女地胡写乱画,不注意听讲。当然,这和学习掉队听不懂也有很大关系。 13.逆反。极易与老师情绪对立,拒听劝导,你讲东他偏说西。 14.敌意。焦燥易怒,东揭西戴,损坏公物,打人骂人,扰乱课堂希望大家跟他一样学不好。 15.补偿。学习不行就想通过没嘴滑舌、高谈阔论、顶撞老师、打架闹事、称王称霸、谈恋爱和奇装异服等来显示自己。 16.放弃。丧失学习信心,极度消沉,自暴自弃。对这些同学,一是要将教学的台阶降到他们能跨上的高度,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扬其他方面的长处,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促使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与自尊;二是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不在他们面前显得傲气,同学之间互尊互助。教师尊重差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三要注意心理咨询,耐心疏导他们,切忌将心理问题跟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简单划等号以及采取粗暴批评和强制压服的方法。对学习迟钝学生的教学六法学习迟钝者是低能力童的一种,又是一个范围较模糊的概念。为了便于学习迟钝者的鉴别和归类,全面了解美国心理缺陷协会(AAMD)的有关低能力儿童的划分及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该协会认定,低能力儿童可以分为学习迟钝者和心理迟滞者,它给心理迟滞下的定义是:“心理迟滞是指智力活动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的那样一组症状。”美国心理缺陷协会所指得心理迟滞者的 IQ 分(智商)是在 67 以下(含 67)这样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还分为若干等级:中度心理迟滞 67—52 次中度心理迟滞 51—36 严重心理迟滞 35—20 极度心理迟滞 19 以下 IQ 分在 67 以上但与同伴们相比,学习能力又处于低水平的学生就属于学习迟钝者或临界学生。学习迟钝者的范围上限以 IQ 的 85 分为界,即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现在同几年前比,学习迟钝的学生一般都被放到普通班学习,这已形成了一个主流。其实在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往往存在这种情况,即处在 IQ68 至 85 分之一范围高端的学生在学习的一些特征上同 IQ 稍高于 85 分的学生相比常是难于区分的,因而若要鉴别两者多少总要花一番功夫。一般地讲,学习迟钝者这一术语是指所有在学习速率上显著低于同班同学的那些学生(当然若按美国心理缺陷协会的划分标准来分那就是 IQ 在 68 至 85 之间的学生)。学习迟钝者的特征: IQA 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学生往往也与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同伴们一样遵循着共同的发展模式,但他们在发展的速率和程度上则与他们的同伴是有差异的。因此,IQ 分低的学生可能就具有 IQ 分处于平均水平而年龄又比他们小的学生的一些典型特征。一般讲,这些学生同他们的同龄同学相比更多地表现出不成熟。当这些不成熟的学生发现自己做不到同班同学所做的事情时,就常常会感受到挫折,因而这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大大降低。学习迟钝的学生一般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去对付那些在同伴们看来不值一搏的种种情境。与经受挫折有关的另一种反应是这些学生的自我贬低的倾向。当学习迟钝的学生意识到他们难于做到同伴们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时,他们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蒙受缺乏自信和自尊之苦。学习迟钝者的智力特征还包括以下这些概念的意向:缺乏概括能力、记忆的容量小、注意集中时间短以及只能集中于学习情景的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附带内容。一般说来,若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理论联系起来,人们就会对这些学生的特征有更概括的理解。初级学校的学习迟钝者的思维发展水平既使是在高年级,也只是处在前运算期,即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中等学校的学习迟钝者亦不会超过具体运算水平,即 11 至 15 岁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从一般的学习能力上来看,年幼的学习迟钝者能够将具有单个特征的客体归类,年长的学习迟钝者大概能够处理一些具体的情景,但难于抓住一篇文章的要点,难于迁移或很难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对学习迟钝者的教学有以下六种方法: 1.要尽可能地避免将学习迟钝者置于可能产生挫折的情境中:当教师已尽了最大努力这些学生仍旧不能脱离使他们达到挫折忍受极限的情境时,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做些放松的、变换节奏的练习或身体活动。由于学习迟钝者比正常的同学更可能经历挫折,因而对他们适宜的教学方法是试着将班中发生的使他们产生挫折的事件的频率减致最低程度。或许这样做最有效的方法是给学习迟钝者单独布置作业,以不使他们与其他正常同学处于同等的竞争水平上。有时尽管教师非常努力,但终究不能将挫折情境彻底根除,这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因为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安排一些全班性的活动和给这些学生单独布置作业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所造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假如教师注意到了这种学生由于不能完成作业而变得越来越湖涂了的话,这时教师就要试着将他的注意转到另一种要求不太高的活动(包括听讲,写作业等)方面来或让他们直接进行某种身体运动。 2.尽所有可能去激励他们的自尊感由于学习迟钝者在学习方面能力总是不及他们的同学,所以他们极易于自我贬低,这时对付这种自我贬低倾向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坚持对他们表示出肯定的情感。如果教师能经常对他们表示出肯定的情感,这些人对自己就可能获得相似的情感。 J·布鲁菲和 T·吉德曾报告说,通常有许多教师并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倾向于向低能力的学生表示出很低的期望。下面就是种种这样的倾向,同时还有他们为此而附上的正确方法:倾向 1.在低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只是象征性的等待一小会儿。正确的方法,明确地表示,你可以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做自己的回答。倾向 2:对低能力的学生所做的错误回答的反应是立即给出正确的答案或叫其他同学来回答。正确的方法:重复他们的答案,给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并以不同的方法发问。倾向 3:对低能力学生表示赞赏的次数很少。正确的方法:经常做出赞赏的表示。倾向 4:对低能力的学生很少给予注意。正确的方法:提醒自己给他们以经常性的注意。倾向 5:对低能力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过低。正确的方法:时刻要牢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是可能形成这些学生的抱负和自尊的,应该尝试着向他们表达他们是有能力进行学习的。 3.由于多数学习迟钝者在学习中只能掌握简单的概念,所以教师就应该尝试着为他们提供只包括少量原素的作业,这种作业中至少要有一些是他们以前学习过的。 4.用系列的、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小型单元课来代替需付出极大的专注和努力的综合性课程。学习迟钝者往往注意集中时间较短,如果要他们专注于那些延时报偿的课业,他们就很可能注意力分散或因得不到及时报偿而灰心丧气。因此,最好要给他们以系列的、能够及时得到反馈的作业,而不要使用各种浓缩的方法或类似的办法期望他们做自我指导性的、指向间接目标的种种努力。 5.要经常重温学过的材料,但要尽量使这种重温更有趣味。学习迟钝者记忆容量很小而且难于把学过的东西输入到长期贮存系统,这种情形通常与他们掌握的概括过于简单、缺乏概括能力有关。高智力的学生往往能够抓住所学内容的结构并能理解其中的各种关系,这两种能力会使他们的记忆变得更简单更不容易消退。相形之下,学习迟钝者往往一次只能学习一种孤立的内容,这在记忆上就要求更多地发挥机械记忆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学习迟钝者经常重复学习某一特定内容。因此,在对他们的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练习是很必要的,但同时要特别注意尽最大努力避免使这种练习变得乏味、空洞。 6.为学习迟钝者设计一种使他们成功地完成作业并能取得进步的“记录一保持”方法。学习迟钝者在学习中常遇到困难,这时激励他们继续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把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当这些学生在程序教材中能正确地填空并发现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时,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乐于接着学习下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把这种记住进步记录的方法用到对这些学生的其它教学方面(这种方法对班上的其它同学也是有效的)。譬如,对这些学生可以采用控制学习法(该法适用任何年级),该法包括:建立标准(即所要达到的目标)、讲授课业、测量成就、补救教学、成就再测和记住他们积累的所有成功的学习单元及次数。(顾援编译)对个别生的十种谈话方式 1.接近式谈话。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对学生的错误不是“和盘托出”,而是逐步提出,由浅入深,先谈双方共同的话题,使师生变得亲近,不至于一下子“谈崩”,这种谈话法常对那些缺点较多、自尊心较强、谈话前持有防御心理的人比较合适。 2.直接式谈话。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谈话法常常适用于那些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正确认识自己,但又不大正视自己缺点错误,持有揣测心理的优等生。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直接了当地指出问题,有理有据的严肃批评,往往会冲破其心理防线,促使其承认错误,从而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 3.参照式谈话。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谈话内容,使学生在参照物的对比下,感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成自我认识。它常适用于那些盲目性大、变动性大、忽冷忽热、易受感化的学生。 4.触动式谈话。主要适用于那些长期形成了惰性、行动散漫、自我意识浅薄、抱无所谓的态度、不正视自己所犯错误的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应立足于以“情”触动,真诚地通过谈话内容和语调的强刺激,促其醒悟。这种方法要慎用,用得不好,往往会产生负作用,形成师生的对抗性。 5.商讨式谈话。这种谈话主要是教师以商讨问题的口气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变换角度提出来传递给学生,造成一种平等商讨问题的气氛。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犯有错误尚无悔改之意,认为教师是在“整自己”的反应迅速而脾气暴躁的后进生。 6.发问式谈话。把谈话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思考中达到自我醒悟、自我认识。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性格内向的优等生,同时也适用于那些脑筋机灵、敏感好动而又爱做坏事的后进生。 7.布置式谈话。这是一种传达某些信息、交待某项任务的谈话。这种方法适用于品学兼优而又听话的优等生,也适用于那些既顽皮又热爱劳动、有一定自尊心的后进生。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是先鼓励或表扬,使学生产生喜悦心理,然后再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得以转变。 8.鼓励式谈话。这是对学生的成绩、优点、长处给予肯定和表扬,或者对学生克服了缺点错误有了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的一种谈话。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扬抑结合,在表扬鼓励之后,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或缺点,鼓励其加以克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9.启发式谈话。针对学生的某一问题,在谈话中加以点明,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一步。这种谈话适用于那些不善言词,与老师见面后动作拘谨、词不达意、有紧张心理的学生。 10.慰问式谈话。当学生遇到困难、疾病、灾祸等时,老师给予安慰问候和予以帮助所进行的谈话。这种方法常常能够消除某种误解、隔阂、疑虑,使学生产生悔悟心理,感到教师亲切可敬,自己应该对得起老师,从而对自己的缺点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改正。差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四法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经常对差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以一些四化建设中的生动事例说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数学与四化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一些古人和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或利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还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差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齐,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特别注意不要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尽量少涂改,做到少用或不用橡皮擦。 2.培养有错必纠的习惯。作业本发下去以后,要求学生首先看看作业中有无错题,对错题要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对新学知识的影响。 3.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的差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后不马上动笔,东摸西看,浪费时间,别人已经做了几题,他还在找笔找纸,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往往时间到了,还有好几题未做,因此,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坏习惯,要严格训练他们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他们作业一布置,立即动笔做。经过反复的重点指导训练后,有这种毛病的差生逐渐加快了作业速度。形成习惯后,他们在测验、考试中也能按时完成,成绩跟着提高了。 4.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为了应付而抄袭作业。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他们重新做作业外,还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作业和玩耍的关系,同时,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对有进步的,在班上进行表扬。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弄清差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师做好转化工作。 1.教育的原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和能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学生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从而造成校风日下,为差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由于批评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对于差生不敢管教,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睁只眼闭只眼,撒手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态度。有的对差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喜欢训人、整人、或用行政处罚,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相反,差生反而越来越多。有的教师素质较低,方法简单生硬。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动接近青少年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同辈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不少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教室中设“雅座”,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当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需要产生矛盾,特别是师生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之后,由差生组合的同辈团体就会大量涌现。差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相对地在团体中他们的地位平等,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他们对成员间的坦率程度大大超过了父母和教师,因此由差生组合的这种同辈团体的组合力、凝聚力、持久力非常大。在团体中,成员间更趋于努力实现其选择的目标,他们有着许多不成文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向,更多的是有许多价值标准同学校、家庭、社会的标准相悖,但却具相对权威性。良好的团体关系常成为差生进步动力,产生强有力的力量;不良的团体关系会遏止学习欲望,对学校教育起破坏作用,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勾结校外不法分子,成为犯罪小集团。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地注意差生所在同辈团体中的复杂关系,因势利导,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导致差生产生的原因之一。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突出地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学生死啃书本,抛弃了一切课外活动,学生身心畸形发展。许多学校把较好教师放在重点班,对重点学生重点辅导,而对大部分学生却弃之不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着我讲你记,我作你抄,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成了瓶子、罐子、坛子,成为任人摆布的机器。教改难于施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被另眼看待,打入“冷宫”,有的地方搞“双簧戏”,上边检查来时排练,多次准备,又是老调重弹,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僵化,思维呆板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畸形的教育发展当然地要追溯到我国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层层考试,分数选拔,一考定终身,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口过多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缺乏教育普及的基础,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以期达到有效的社会控制。 2.家庭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个性特征,经济地位,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差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娇惯,对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学习却关心甚少,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人财大气粗,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当孩子在家里处于至上独尊的地位时,便恨铁不成钢,但错过教育时机,有的家长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但他们不懂教育,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子上,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引起应有的效益,反而使父子之间的行为关系逐渐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畏缩、逃跑、撒谎诸事随之出现,处于这种压抑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学好呢?目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子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日趋解体,小家庭日益增多,城市妇女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据调查,一般职工早出晚归,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机会都不多。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街头,游荡于闹市,他们很容易受坏风气的侵蚀,坏朋友的引诱和社会渣滓的教唆而变坏。农村则表现为父母忙于农活,对子女上学的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发展,有的家庭把教育问题都依赖于学校,放松了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素质低,自己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回来后,又让他们干这干那,无暇去看书学习。现在社会上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往往心灵会受到极大创伤,加上有的离异时谁也不愿意承担教育抚养的责任,这就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夫妻感情不好,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会受到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目前家庭教育中溺爱型和放纵型占很大比重。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做什么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管束,不加教育。有的则表现为放任自流,父母忙父母的,孩于忙孩子的,互不过问。另外,家庭成员不良的品德、行为习惯,对孩子也有很大影响。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示范、默许、鼓励和纵容往往是孩子在学校造成后进的原因。 3.社会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会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社会上的不良因素还是很多的,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倾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对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不注意。 4.自身的原因差生造成差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当然,这些“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果”,不过,它们确实在继续使差生向差的方向发展。团10#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时间:年9 月12 日地点:社区心理咨询室活动内容:各类学生的环境适应及教育(1)神经质型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如果充满情绪的要求不能获得满足,便借助幻想与逃避来满足,对非学习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好奇和学业的嫌恶,构成了他的心理倾向。(2)感伤者型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这类学生一旦在学校和家庭处境不良,他们的情绪反应是非爆炸性的、抑郁性的。那就是退缩、灰心丧气、隐蔽自身的失败和悲剧。重要的是要使这类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为他们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明朗的生活环境。感伤型学生身上强烈的感受性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感动的机会,因此也就提供了不适应的(3)奔放式活动型性格学生的教育这类学生偏于情感性学科或实践性活动,而淡于理论的学科。这种分化,到了中学更加明显。(4)无定型学生的矫正无定型学生,具有适于体育的能力倾向,其他学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能力倾向。他们对环境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他们面对学校或家庭的处境不利,会很快地逃避。虽说也具有反抗性,但其程度是极其微弱的。易受他人和外部情境的牵制,他并不因此感到苦恼。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并扩展他们心理“力”的利用度,促发活力,严加管束。他们讨厌机械性工作和单干工作。可利用集体作业的手段加以提高。在类似游戏的愉快的教育中,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性作业,培养好习惯。(5)无感觉型学生的怠惰的治疗无感觉者是衰弱不堪的人。没有精神,没有体力,生活恬淡。无感觉型学生常常离开伙伴,不跟同学一起活动。由于性格的缘故,智力并不生效。成天提心吊胆,意志薄弱。回答问题含糊其辞。拿起书心不在焉,愿意从事机械性动作。对这种学生,教师要格外注意。制裁、叱责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家庭里要引导他们朝气蓬勃地生活。可以从他们个人的体育运动入手,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教师诊断技术要求教师洞察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教育中努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改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二年级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3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记录

社区下半年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过程记录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