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9: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一、说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2005年《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国家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与当代中国国情联系最紧密、课时量最大的一门课程,是五门公共课的核心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本章内容作为《概论》的开篇和总章,总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两大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想精神和坚定信念,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说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能说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4、能说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分析中国社会问题

素质目标

1、使学生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认同

2、使学生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自信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了以上内容,才能理解这两大理论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难点的依据: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错误思想的干扰。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概论》是一门培养人的知行统一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辩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印证理论观点,增强理论说服力,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3、问题引导法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以学生自主、教师点拨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三、说学法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1、心理特征分析

从年龄上看,大三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在心理发展上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达到了人生中的最佳时期。其中,思维活跃是他们的一大优点。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现象罗列和教师所提供的现成答案,他们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与肯定。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转换为无穷的学习动力。

2、起点水平分析

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近代国情,初步具备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习态度分析:经过大学二年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对待所学课程,但也存在功利思想,关注的重心向专业课的学习上转变,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应付的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

(二)学习方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章教学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

一、学习教材和原著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材料:光锥之内是命运 射程之内是尊严

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各国在利人员乱成一团。中国在当时一共也有四万多名技术人员、工程师、商务人员、工人、商人以及政府公务员在利比亚。可是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营地和项目部被民主派武装抢劫一空的情况下,却没有中方人员受伤或者死亡。原来中国人的面孔已经成为了不能欺负的天然通行证。在硬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政府庇护下,中国人在离境时享受到了诸多照顾。比如凡是在混乱中丢失了护照或者护照被抢的中国人民,都可以凭借使馆打印的一张A4(有中国大使馆印章就行)来当做护照使用,甚至是复印的也可以,只要自己粘上一张2寸头像照片就行了,只要是个中国面孔的人,手持这张打印纸机场、港口优先出入境畅通无阻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英国、土耳其、加拿大、印度这些国家的人只能挤在一起慢慢排队等候离境,因此在这期间有不少台湾地区的人丢掉自己的护照,选择凭借中国人的面孔用那张盖有中国大使馆印章的A4纸离境。利比亚在紧要关头护照上的免签字样没有发挥任何力量,只有中国在亚丁湾执行任务的“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发挥了它的力量,只有中国大陆日益强盛的军力和国力发挥了它的力量,只有中国大陆在利比亚的大使馆和党支部发挥了它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合在一起,才形成了一面坚强的后盾和无形的屏障庇护着它的人民。因此你所能安生立命之处,必是你的国家政府军力所能覆盖之处。光锥之内是命运,射程之内是尊严。

导语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利比亚撤侨的成功,源自于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而中国国力的强大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以激发起学生对《概论》课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略讲)

提问: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提出了救国主张,但都失败,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新的主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9-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在中国特殊的革命环境下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是党在理论和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1、建党时期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领导层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3、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难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讲授思路:以史为鉴 从革命的角度看: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每次均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从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建设58年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

1957—1960年:大跃进;1957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反右补课”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3年至1966年 :四清运动(“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和清财物”;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1966—1976:文化大革命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提问:马克思主义是为中国量身订做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 举例:南橘北枳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

举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点)

提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把马克思著作倒背如流吗?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其在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强调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

2、对中国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的是理论上的创新;(举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形式问题。(举例:矛盾、实事求是、小康)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略讲)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时代背景、阶级基础、理论来源、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志向宏大、长于理论思维、注重社会调查和实践、善于独立思考、勤奋好学、意志坚韧、经历曲折而丰富。(播放毛泽东生平视频)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1927)。 形成时期:土地革命前期和中期(1927-1935)

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5-1976)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 毛泽东思想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它包括: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三)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四)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五)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六)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在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难点)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恶意诽谤毛泽东,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集体讨论:谈谈“我眼中的毛泽东”,以及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

教师点评: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他和他的战友们所创造的丰功伟业彪炳史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的伟大功绩(1)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2)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3)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影响力:“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

“我从未见过他,这是我一生的一大憾事,因为他是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尊重纪念。我不知道中国怎么说,但在世界许多国家他被看成是时代之父。他给予这个国家以生机,关心人民,建立了能使整个国家走向富足的制度。” ——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

“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法国前总统德斯坦

“毛泽东的地位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美国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他的名次比拿破仑等人要高不少,因为他对将来的影响可能比这些人要大得多。”——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

“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

“毛泽东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特里尔 美国时代公司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人百事充分表明外国人对毛泽东世界地位的认可。评选结果中,既没有“二战英雄”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国之父”华盛顿,而毛泽东却出现了两次。在这100个人中,惟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略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鹤、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了空前的压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经受住了政治风险的重大考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种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三、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两大理论成果的区别: 第一,所处的时代主题不同。 第二,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 第三,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同。

(二)两大理论成果的联系: 第一,理论渊源相同。 第二,哲学基础相同。 第三,价值取向相同。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略讲)

(一)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哲学上又称为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即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 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这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彻底破坏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领导全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了解放思想,并阐明了解放思想的含义以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特别指出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为此,既要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也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并从实际出发来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是要在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的理论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标准。毛泽东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3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客观真理,正是因为它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在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想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含义的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总之,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发展;反之,就遭受重大挫折。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重点) 所谓理论精髓,是指某一理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贯穿于某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并体现于其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五、教学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章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的形式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在案例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使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附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选择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中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讲稿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说课稿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