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4: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发明坦克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坦克图片及字词句(或制作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摘读片段,感受坦克威力

1、出示坦克图片

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你对它的了解?

2、摘读课文片段:

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世界上首次冲上战场的坦克威力如何呢?请你先读读这段文字,再找出其中一个词语加以概括。(大显神威)

(2)、具体从哪感受到坦克一冲上战场就大显神威?(结合理解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3)、你能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它的威猛吗?

3、小结:英国坦克,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不仅把德国兵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更给世人带来震撼,给世界战场带来历史性的改变。那么,如此威猛的武器是怎么发明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大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字词: (1)检查认读

(2)出示矛、盾图片:谁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板书:矛(进攻)、盾(自卫)﹥

(3)再示坦克图片:谁能介绍一下各部位的名称?(枪口或炮弹、轮子、履带)

3、用以进攻的矛和能够自卫的盾,与坦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再默读课文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是呀,一次普普通通的比赛,却使发明家想到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拿起书本,让我们齐读课文第5段,再次感受发明家的伟大创举,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4、延伸:每一种发明创造都来之不易,用于战争的坦克当然也不例外,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我们下节课再作研究。

三、巩固练习,学会生字书写

1、认读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

2、分类指导书写: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3、重点指导:矛、盾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自卫)

矛(进攻)

坦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不仅领略了坦克的威力,也知道了坦克的问世是发明家集合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他是怎样集合的,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师边复述边恢复板书)

二、品味词句,探究设想思路

1、出示挂图,再现情景

你们看,这是当年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进行比赛时的一个画面,此时情况如何,请大家读读课文1至4段,并展开想象,让画面动起来。

2、当时情况如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解说一下?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情况的紧张危急? 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齐读,说说你从句中哪些词感受到又紧张又危急?

(2)“如雨点般”去掉行吗,为什么?你能给“如„„般”换个比喻词吗?

(3)是呀,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右难以抵挡,这比赛是多么激烈,多么令人紧张呀!谁来读读这一句?

3、可是,就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我们的发明家为了取胜,又是怎样设想发明坦克的呢? (1)、画一画:请再默读

2、

3、4段,随着发明家的设想,在脑海里一步步勾画坦克发明的过程。

(2)、说一说:发明家分几步设想出坦克的? (随机板书:铁房子、枪口炮口、轮子履带) (3)、议一议:每一步的设想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4)、理一理(看板书小结):你们看,盾能自卫,改变成铁房子,防卫的本领更大;矛能进攻,改成枪炮,攻击的能力更强;再装上轮子,按上履带,会动了,坦克的作战就更灵活了。坦克的发明就是把矛和盾的优点? (5)读一读:指导感情朗读

三、联系生活,理解文中道理

1、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使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正如课文所说:(出示句子齐读)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其实课文向我们讲述发明坦克的故事,也就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再读句子)

2、留心生活,不难发现,我们身边许多东西就是采用集合的方法发明的,如:铅笔+橡皮=橡皮头铅笔,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不少的方便 ;鞋子+轮子=溜冰鞋,既加快了行走的速度,又丰富了我们课余的生活……你也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3、这个道理除了体现在发明创造上,还可包括哪些方面呢?

4、总结:是呀,这个道理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还可包括学习、做人做事等方面。让我们再次铭记:只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5、除了这个道理,文中还有哪些好词佳句你想积累?(读读背背)

四、做做练习,加强积累、迁移

1、必做题: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选做题:(1)选用“如……般”、“像……似的”或“像……一样”写一句话。

(2)学当发明家:你也能集合生活中两样或几样事物的优点进行发明创造吗?如果还能写下设想思路那就更棒了!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自卫)

矛(进攻)

会动

+

+

坦克

铁屋子

枪口、炮口

轮子、履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

)木匣→(

)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

28狮子和鹿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课件等。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

①、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③、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④、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⑤、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 !

我们的祖国多么 ,多么 ! 多么 ,多么 !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

1、学生朗读句子,齐读。

2、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

3、练习:选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

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

4、过渡: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①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②通过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师小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 险些送命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 逃生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

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五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五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希望 教案

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