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想品德小论文[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名大学生救人牺牲争论“值不值得”还值得吗

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以一种高尚的方式瞬间离我们而去,三个家庭却又势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在网上,许多网友都对这10多名大学生特别是英勇献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不过也有一些人,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得与否”的探究和思考。

类似的例子不少。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由此而引发了激烈的大辩论: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

这或许是一个永远都难有共识性答案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及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都存在差异,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就笔者自身而言,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抛砖引玉。

“生命至上原则”近些年时常被人提及,且被许多人拿来作为自己文章或“破”或“立”的一个基石。这一原则具有许多合理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却也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和表现,甚至被完全等同于“个人至上”或“个体生命至上”,或直接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个人中心主义”的堂皇变种。

不可否认,对自己生命保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但“生命至上”在本质上绝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这10多名大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让其“额外”获得了另一种更为灿烂的道德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笼统地把“生命至上原则”作为讨论“值不值得”的逻辑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结论简单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础之上。

此外,有人认为,“生命至上”原则下还应“科学施救”,这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事后通过各种模型去分析、去演绎、去总结、去“深思熟虑”,诚然对未来的类似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乃至警示意义,但过多的理性审视与技术“解构”,或许只会模糊已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偏离整个事情在当下的关键点。毕竟在不可逆的时间之箭上,任何东西和任何场景都具有不可还原性,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完全复制,特别是在大自然一次性赐予的生命上。 因而,即使“值不值得”不是一个伪问题,但在面对三个英勇献身的生命和三个残缺的家庭时,我们还是少些这方面的争论,多些触手可及的关爱与温暖。不然的话,恐怕既是对三个已逝生命的打扰,也是对两名获救少年的残忍。(

结梯救人献身,90后也是可敬的一代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昨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

舍己救人、英勇献身,很多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而当一群“90后”结梯扑进江中营救落水者,更是使人肃然起敬。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同是19岁花样年华的大学生,三个都处于备受诟病的“90后”群体中,却做出了英雄式壮举——挽回了他人的生命,年轻的自己却与世长辞。

鲁迅笔下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被无数次地运用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迷失的一代、自我为中心、无社会责任、垮掉的一代,提及“90后”人们无需经大脑思考便能像念顺口溜般说出这样一大串形容他们的词。自私也好,冷漠亦罢,这些牛皮癣式的标签不该贴在这群结梯救人的“90后”大学生上。

忧天的杞人曾预言“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在大是大非面前“80”后经受住了考验最终没有垮掉,还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有人说,“90后”比“80后”更甚,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90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作为“90后”的代表同样为救他人舍生忘死,若魏巍同志健在想必也会称赞他们为“雷锋”。因为雷锋不仅仅活在几十年前,也活在当下,活在“90后”中间。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个性的群体,但相同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90后”的大群体中出了“90后贱女孩”,出了各种“90后门事件”,但也出了像龙清泉一样为国争光的“90后”冠军,也出了一群结梯救人、英勇献身的“90后”大学生。在紧要关头,他们和以往几代人一样没有忘记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分析“90后”问题时,人们常引用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2今天早上,看了关长江大学十多名大学生救人的新闻,很受感动,已经很久没这么感动过了,毕竟那种“见死不救”的现象最近看得太多了。

不过,这件本是感人的事情却引发了许多争论,说明有理性的人还是存在的。

媒体上关于救人的人和被救的人的细节都做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不过我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

第一,既然是周末,那长江边应该有许多人吧,难道就只有这些大学生看到有人落水了吗?

第二,他们开始救人时,话说旁边就出现了渔船,渔船上的人又在做什么,又在想什么呢?为什么没有下水救人或者协助救人?

第三,岸边的人呢,难道所有人都不会游泳啊?还有怎么都没人及时拨打110或120呢?第四,根据视频来看,长江边上缺少防护措施,不过这可能是为了方便大家“接近大自热”。第五,大家都在争议,不会游泳的要不要下水救人?可是,当时那么紧急的情况,叫人如何考虑?这可能说明咱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还不够。

第六,大家都在争议,学校是不是改开游泳课,这点我还是比较赞成开的。但是,与其说出现一个事件开一门课,还不如开一门综合的关于急救和救人的课,比如如何安全营救救落水者,如何在火灾中安全救人等。话说,好像很多年前都已将开了,只是没有真正地起作用而已。

第七,大家都在说,大人太冷漠了。也许吧,那些救人的大学上都还未进入过社会,不知道他们进入过社会后,还会去救人吗?应该会吧!因为有些东西,比如善良是来自内心,从小形成的。

3“救人”大学生走了,谁在亵渎他们的灵魂?

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关于对“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事件评论的评论

在古城荆州,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赵传宇的母校长江大学,又涌现出一个英雄群体。昨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该校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10月25日《楚天都市报》) 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该事件被有关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但网络中却总有那么有一些人,似乎总也看不到人性闪烁的光芒,总要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与不值”的探究和思考。于是,“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救起两个人牺牲三个人值不值”以及“该见义勇为还是该该见义智为”等等话题便由此而展开。针对这些所谓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笔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评价“范跑跑”时的一句话:“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却不能无耻!”

曾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就曾引发过一场激烈的“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的大辩论。而后来,某大型网站发起的一项“大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了六成不会出手相助的尴尬与幽默。更为荒唐的是,以个人生命至上、弃学生生命于不顾而率先“逃跑”的范美忠先生居然还得到了这些“理性者”的热捧。——怪哉,我们的社会已经冷漠到了如此残酷的地步了么?

见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会游泳。 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在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同样为救他人而舍生忘死,但却因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生命的陨落而遭受了如此这般的质疑与冷嘲热讽。——难道,“理性”网评人就是这样担当社会责任的么?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与时俱进”与“和谐”么?

诚然,“生命至上”是人之根本,“科学施救”也应当值得提倡。但长江大学这10多名大学生搭救落水少年就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吗?在自己与他人面前,“生命至上”指向谁才算是一种更大的美德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为社会长期冷漠的死水、人们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儿而悲愤,也曾为“90后”的张狂与无知而囿心。但今天笔者却从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以及由长

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的“猴子捞月”当中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无畏”和国家的希望!——这个“知者无畏,舍身救人”的英雄集体,不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习楷模,而且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可靠力量,理应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更应得到我们网评人的敬畏与推崇!

三位大学生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在举国上下都为之默哀、膜拜之时,我们作为网评人士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冷漠心态、是否在不经意间关闭了心灵闸门、是否一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是否一贯的幸灾乐祸甚至冷嘲热讽呢?!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做人可以冷漠,但绝不可以无耻!请不要辱没“舍身救人”的英雄壮举,更不要对逝去的英灵进行亵渎!!!

4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已经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当代大学生,在中华文化的薰陶下, 仍然能够坚持义的情操, 为动荡的社会保存一份元气。不管是在忧患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这种尚“义”的情操, 使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不衰。这就是见义勇为的最高表现, 也是华人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泉源。

思想品德小论文(推荐)

中学生思想品德小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科技节:小论文(版)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

地理小论文文档 (版)

思想品德小论文[版]
《思想品德小论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