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南昌二中心远中学校区初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验卷

命题人:涂玉玲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50分(其中书写2分)得分___________平时作文得分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

一、请依据所给的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写拼音。(4分,每空0.5分)

1、躯壳(

2、xī sū 作响( )

3、喑哑(

4、cōng lóng ( ) ..

5、更胜一chóu(

6、吮取(

7、气氛(

8、yàn语( ) ..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B.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C.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 .... D.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

三、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B.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 普集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

D.在“大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四、关于课文的表述错误的是( )(2分)

A、《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一首科学诗。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绿色蝈蝈》是一篇科普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的 昆虫学家。我国读者非常熟悉他写的一部书《昆虫记》。

C、《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的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D、《看云识天气》是一片科普散文,文中大量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五.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六、理解课文(共8分,每题2分)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运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2看云识天气中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者在文中对蝈蝈有哪些称呼?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4如何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七、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共9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阅十余岁__________ (2) 竟不可得___________ (3)不亦颠乎 _________ (4)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八、默写(8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行人下岭时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现代文阅读(11分) 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CCDA 【答案】1

【答案】2.特点:勤劳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后觉得它可爱。

【答案】3.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2)对生活要热爱;(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答案】4.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优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试卷 单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