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水调歌头设计思路创意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我校是一所诗教特色学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诗词进校园活动以来,无论是在教师诗词教学能力,还是在学生诗词鉴赏和积累上,都初显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包括本节课环节中的诗歌创作和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学习理解,都需要学生在一定的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之所以在四年级选择有关明月的这样一堂课,主要是考虑到平时学生已比较多的接触过、积累过有关月亮的古诗。选择词作为学习欣赏的重点,也是考虑到学生对古诗比较熟悉,对词的积累较少,而且苏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位诗词大家,希望通过这样的一堂课来引领学生进入词的殿堂,这样两者一结合,才有了有关明月的这样一堂诗词教学课。

二、创意思路

本节课作为诗教现场会的观摩课,要求将学校的诗教成果展现出来,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从复习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开始,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自己来创作描写月亮的诗歌,“我是小诗人”学生练习创作的环节让学生有了一个很好的抒发情感的平台,而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很好地映证了学校日常诗词教学的情况。

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通过对诗人写作背景的了解及词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最后环节对王菲《但愿人长久》的欣赏,让学生将诗词曲融会贯通在一起,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实施程序

本课的主要设计环节:

复习导入→练习创作→学习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王菲《但愿人长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一)复习导入

,那是因为几千年来有太多的人把月亮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对象,对月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描写。

1还记得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指名学生背诵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

2.师: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有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留香千古。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对诗,好吗?

师生对诗。

师:看来这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家都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和老师一起再把一些诗句朗读一遍。

3.师:读得真不错,月亮无论是被刻画的中心还是作为点缀,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某种情感,想想,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学生回答。

师:是啊,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用月亮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亲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学生练习创作

1.伴着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三)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引入《水调歌头》。

师:写得多好,你们已经是小诗人了。诗词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后,老师就可以拜读你们的大作了。现也最能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和思念的应该算是中秋之月了。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轼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一首千古绝

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走进《水调歌头》

师:我们常说学习古诗词讲究一个知人论世,要学习《水调歌头》,先应该了解苏轼这个人,谁来说说你对苏轼了解了多少?

学生介绍苏轼。

师:看来关于苏轼的经历和文学成就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而《水调歌头》这首词恰是词人政治失意,被贬密州,又与其弟苏辙分别七年,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所作,词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水调歌头》,一起来聆听这近千年的绝唱。

3.学习小序。

师:同学们之前已有预习,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首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

出来的?你从哪看出来?

师:序中还写到“兼怀子由”,“兼”是什么意思?

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是哪两个呢?作者除了怀念子由,还怀念什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把这首词的意思再疏通一下。

指名学生说。

4.师生共同学习上阙。

师:到底是不是这两个方面呢?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现在我们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师生共同理解“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师:“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是月亮中的宫殿吗?

师:我们先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

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归去是回到哪里呢?大家可以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

所以苏轼问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朝廷。 师生共同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师:“琼楼玉宇”又指什么?你能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想回就能回吗?你又是从哪看出来呢?

“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他怕什么?

“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寒冷吗?

师:是啊,我们理解诗句要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

师生共同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师:那上阙的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

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

师: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学完上阕,我们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自由读上阙,指名读。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5.师生共同学习下阙。

师:看下阙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啊,“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那下阙应和了序中的哪个句子呢?作者在下阙主要写了“怀子由”。

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是想说谁不应该有愁和恨呢?是月亮吗?

是啊,是作者在恨?因为什么而恨?

师: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作者心中充满了愁苦与愤恨,所以他写

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悲观失望了,消极对待了?你从哪看出来?

师: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是啊,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我们可以从“愿”字中看出来。

师:作者在下阙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师:现在我们把下阙来齐读一遍,注意情感和语调的把握。

6.总结。

师:现在知道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我们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现在请大家再听一遍范读,想想现在你是不是还和第一遍听的时候的想法一样了。再全班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

是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谓月无常圆日,花无常开时,蕴含哲理的千古名句也正是绝唱的所在。

(四)欣赏王菲《但愿人长久》

师: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到了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成为一

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想听听我们现代为这首词所谱的歌吗?

师: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他乡

思念故乡亲人。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十年后,我们还会再读这首词,二十年后,我们还会再读这首词,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

四、操作要点

因为是在学生欣赏、积累大量诗词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诗词鉴赏课,所以在上这样的课之前,让学生充分的准备是必须的,包括对主题诗歌——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歌的背诵积累,以及诗歌的一些创作基础等,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所接触,这是本堂课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因为是在四年级进行这样的教学,所以不能拔高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正如在课的结束时老师所说的话:十年后,我们还会再读这首词,二十年后,我们还会再读这首词,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而每一次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有了一定的生命历程后,学生解读出的内涵肯定也会不一样。

五、效果评析

作为全市诗教现场会的教学观摩课,向到会的领导、各界诗词创作者及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展示了我们学校的诗教成果,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肯定。其中,学生有关月亮的诗歌创作作品博得了阵阵掌声,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作水平。

单就这堂课而言,主题明确,形式活泼,既考虑到学生的诗词基础,也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理解力。既是诗词鉴赏教学课,教师的语言也非常的富有诗意,让学生和听课者都如临诗海,享受了一次诗词的熏陶。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设计思路创意设计
《水调歌头设计思路创意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