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大社会学系介绍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8: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一、基本情况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自20世纪开设社会学专业以来,社会学系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历程。1979年,武汉大学是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和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10所高校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先后恢复、重建和新建了社会学本科专业和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硕士点。四校合并后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现有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三个硕士授予点,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现任领导:党总支书记:殷晓红系主任:朱炳祥党总支副书记:王 红系副主任:周长城系副主任:桂胜 社会学理论教研室主任:闭伟宁副教授

社会学方法教研室主任:殷燕敏副教授

人类学教研室主任:朱炳祥教授

民俗学教研室主任:徐少舟副教授

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92年经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处批准建立,所长周运清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科研的主要方向有:

1、新经济与社会转型;

2、社会环境与儿童教育;

3、住房制度与住房市场;

4、社会转型与生活质量;

5、流域开发与环境创新。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1)国家教委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大中城市房改模式研究

(2)汉港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研究

(3)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人生活质量。

(4)委托项目:青少年成长环境研究

[]

2、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ISDS)

ISDS(Institu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Studies)是社会发展研究所的英文缩写,音译为\"爱思得思\",意即\"爱思想的人才能得到思想\"。ISDS以\"关注政治,弘扬文化,研究经济,回报社会\"为己任,要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千秋大业中建功立业。

ISDS宗旨: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走向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ISDS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正在以全新的思维开拓一条科研走向市场的康庄大道。经过几年的努力,ISDS凭借自己雄厚的知识和技术实力,已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省部级以上政府社科基金项目:1.华中地区农村社区发展与变迁模式研究(1993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

2.湖北省大别山老区文化对大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993年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3.武汉文化及其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00年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 4.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人群体之比较研究(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中国社会结构与分层研究(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6.中国百村调查(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其他横向资助项目: 1.21世纪武汉人形象研究与设计(武汉市委市政府) 2.武汉市十四大商场企业形象研究(武汉市商委) 3.商业企业形象研究与设计(武汉市工艺大楼) 4.\"三优\"教育方法与效果的实验研究(武汉市武昌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5.商业企业形象研究与设计(武汉市水果湖商场) 6.21世纪汉正街发展战略研究(武汉市汉正街管委会) 7.元极酒市场调查研究与分析(湖北德利集团) 8.武汉市房地产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与分析(香港梁振英测量师行)

9.湖北省农村化肥市场调查与分析(湖北省化工厅) 10.走向21世纪北海农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推广战略研究 (广西省北海市农业银行) 11.柳州市公费医疗改革的理论模式与软件管理系统研究(广西柳州市) 12.武烟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武汉红金龙实业有限公司) 13.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美国适宜基金会) 武汉大学教改研究项目 1.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科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 3.加入WTO与开放式人才培养。

ISDS设置机构:1.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室;2.市场与企业发展研究室;3.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各研究机构由武汉大学各学科的专家、教授主持研究工作,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加盟ISDS,更使得ISDS显得与众不同。

ISDS的研究与服务范围与国际接轨,站在当今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拥有各学科的优秀研究人才,使ISDS能为社会提供广阔的研究与咨询服务:

(1)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

(2)企业咨询与企业诊断

(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

(4)社会调查与民意调查

(5)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

]

三、师资力量

朱炳祥,男,1949年出生。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人类学。学术兼职: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巴文化研究副会长。主要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地域社会的构成:从传统到现代》(2005年)。主要著作:《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伏羲与中国文化》、《社会人类学》、《中国诗歌发生史》、《土家族文化的发生学阐释》(独著)。

周长城,男,教授,系副主任,生活质量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学术兼职:国际社会学会委员、国际经济社会学研究会会员、国际社区发展学会会员、美

国社会学会会员、北美华人社会学学会会员。

桂胜,男,1961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国社会思想史、民俗学、教育社会学。主要著作:《周秦势论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宋元明清卷》。

罗教讲,男,1956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学术兼职:湖北省社会学会秘书长、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中地区农村社区发展与变迁模式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人群体之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人性假设与领导行为》、《教育市场与制度——中国高等教育制度转型研究》、〈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合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合编)。

向德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主要著作:《城市社会学》、《社区导论》(副主编)、《科学的社会价值》(专著)。

周运清,男,194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住房与政策、社区建设、成长环境与家庭教育。学术兼职:中国城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曾先后主持国家和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大中城市房改模式研究”、“城市居民住房与生活质量研究”等。主要著作:主编《住宅社会学导论》,主编《新编社会学大纲》,主编《新编发展社会学》,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性与社会》,2003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研究》,200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著作《长江流域的变态环境》,200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武汉城市居民住房调查报告》,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合著《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新探索》。

李晓凤,女,1964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女性社会学、社会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妇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心理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生活经验叙述与社会适应研究-从社会工作辅导的角度》。主要代表著作有:《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专著)、《质性研究方法》(合著)、《女性心理学与现代生活》(合著)等。

徐少舟,男,社会学系民俗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

殷燕敏,男,1956年出生。社会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现代经济社会学》(副主编)、《医学社会学》(副主编)。

闭伟宁,男,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徐炜,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社区研究。

杨敏,女,1977年出生,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社区研究、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夏昌奇,男,1970年出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西方社会学理论、宗教社会学。周雄兵,男,讲师。研究方向:人口学、社会工作。

社会学系学生工作计划

社会学系必读书目

武大ROST论文抄袭检测工具使用介绍

武大法学院

武大校史

武大校长

武大[材料]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社会学系新生运动会策划书

武大社会学系介绍
《武大社会学系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