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白岩松的主持技巧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1: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白岩松的提问技巧——

以《新闻周刊》为例

白岩松的提问技巧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主持经验的主持人,白岩松一直是教科书级的主持人,他的风格一直很有特点。

善用反问、设问,修辞技巧丰富

在语言的设置上,常常使用反问、设问的修辞,善于利用被采访者的话语进行反问。我们看白岩松的节目,经常会听到他这样说:“难道这样就可以把„„当做„„?我想这并不能„„,我们的老百姓需要的是„„”,这样的语言习惯也成为了白岩松的个人标签,反问设问的设置,容易把观众带入到节目当做,随着主持人一起思考,一起去评价,同时也是对问题的强调,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011年7月针对高铁事故播出的《新闻周刊》里,白岩松有如下点评: 怎么说呢?今天我们都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铁路7月23号的事故段落,可以说今天恢复了通车。但是恢复的仅仅是通车,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接连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铁路事故,让我们对铁路的信心和信任恢复起来那可就大大需要时间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昨天(7月24日)晚上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帮他统计了一下,他向所有的记者和在场的人员提出这种反问,你们相信吗?一共提出了不少于三次。他的回答是我相信。是,我相信他必须得说“我相信”。但是你要问我呢?我的答案是,一个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现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简单地信了,对铁路纠错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他善于利用别人和被访问者的发言说话进行发问,并且沿着这一思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发问。从他们自己的话语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除了需要留心他人的言行外,还需要把这些言行进行分析综合,找出有用的材料,围绕这一中心进行有计划的访问,让被访问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自己已设好的问题中。

含蓄发问,绵里藏针,直击要害

白岩松也有很亲和的一面,或者说他一直保持一种自信的微笑,这样的微笑也是他主持样态一个外在表现。新闻节目有时会让人觉得无聊、刻薄、呆板,很多观众往往会才看一会就换台。可是白岩松会让自己的微笑结合话语,对一些事件进行嘲讽,这种方式不是直接的责问,却依旧让人思考。

比如在2009年6月13日《新闻周刊》---”沦陷的高考”这期节目中,我们可以看见,白岩松并没有如我们猜测的,可能会非常的激愤,新闻记者报道了很多关于高考的新闻,有交通疏导,孩子吃到家长下跪,走后门等等,当时地方台有一个主持人做了一期高考天问的节目,在网上广为流传,慷慨激昂,让许多网友跟着一起咒骂制度、体制、官员。后来白岩松在央视新闻里评论高考时,轻描淡写,却更加让人信服,他认为高考在现阶段依旧是最为公平的制度,他让很多孩子有了改变自己的机会,尤其是在人口13亿的中国;同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事件是冰冷的,报道却可以是温暖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搭建一个让所有机会更加公平的平台,的确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

他善于运用比喻暗示想要问的内容,这样即可以避免直接问对方一些对方认为很直接的话更加的亲切,深动,也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中两人达成共识,在外界看来,好像与采访所需材料并无多大关系。然而,恰恰在这时能够获得被采访者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纯粹个人的观点看法,而且这些看法也是最大限度的真实。

视角独特,思辨色彩强烈

我们来看看2006年9月23日播出的《新闻周刊》中的一段评论: 在本周SKⅡ化妆品是一个热点,先是有不合格成分被查出,最后演变为SKⅡ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直至将来一切符合规定。按理说这一切进行的很正常,处理和出台政策很迅速,其中有一个细节有点耐人寻味,在SKⅡ被查出有违禁成分之后,几位曾经为SKⅡ做过形象代言的女明星们纷纷跳到前台,宣布将继续使用SKⅡ。这样的举动很像是拿了人家钱财要替人消灾。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反正因SKⅡ形象代言挣了广告费,这次人家出事了我一定得仗义呀。但是如果仅仅是个人行为,你用砒霜做化妆品都没人管,但是SKⅡ已经被证明有问题,这几位明星仍然是挺身而出,就不再是个人行为了,而是对公众的误导。这样的举动是否违反公德之心?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2006关于SKⅡ的确有太多的评论,按照常理主持人会在节目中对这一事件本身做一些相关评论,白岩松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SKⅡ的质量问题上,而是从明星形象代言的角度出发,引出个人行为与公众行为这两个关注点让人思索。白岩松语言视角的独特还不只这些,在引出节目内容上,他的语言设计的也是丝丝入扣,入手处新颖别致。比如,2012年9月1日播出的《新闻周刊》的开场白和他的评论:

提到奥林匹克,大家会想到竞争激烈的奥运会。不过,今天我们要关注另一个奥林匹克,它不是体育比赛,但同样、甚至更加竞争激烈。它的全名叫“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这边伦敦残奥会开幕,但在北京,奥数却似乎要闭幕了。本周,北京教委叫停所有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而且从即日到10月31日,全市所有涉及奥数的培训也先暂停。政令一出,即被称为“史上最严厉驱逐奥数培训措施”。奥数可能真被停了,但小升初时,学生家长还会拼什么呢?奥数走了,问题就真能解决了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停了奥数,然后呢”? 奥数是一个“进口”的产品。1956年由大数学家华罗庚从前苏联带回中国,目的很单纯,普及数学科学。但是几经波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奥数突然变了味,一方面变成商机,另一方面也非常关键,那就是成为各种升学的“敲门砖”。这样一来,原本单纯的奥数复杂化了,中间也屡屡经历被叫停或责难的境地,但总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直至近来彻底被当成小升初入学时作恶的元凶,终于到本周遭受严刑。但是,奥数委屈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叫停奥数背后的理由应当充分,为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减负,营造更公平的小升初环境。但是,真的叫停了,最担忧的竟不是以此为商机的培训机构,而是那些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们。他们会疑惑地询问,以前吧,有个奥数还知道自己该干嘛,现在叫停了,让孩子学什么?去拼什么?拼爹?还是拼艺术,拼外语,或拼其它什么培训?因为名校就这么几所,总得有个敲门砖或卡尺吧?这一次叫停奥数后会带来什么? 有人说得好,奥数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万恶的。奥数在某个特别阶段,扮演了升学敲门砖的角色,也是一种让奥数无可奈何的尴尬。之后,奥数能回到单纯的与数学有关的快乐中去吗?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本次叫停与升学有关的奥数培训,同时还宣布,市教委将重点推进小升初入学办法改革,目前已开始着手研究更为完善的入学政策。好,今年已马上开学,明年的小升初可以因此更公平吗?可以把相关改革更早出台,让公众议论、考量一番吗? 白岩松在节目中的开场白往往出人意料,因为他最初说的和节目的重点往往不是一回事,但却丝毫没有赘余之感。就像这期节目,这些都是要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一条一条理清楚了,白岩松就能够用这样一条线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白岩松曾说:“采访或是访谈中,我们的提问你无法删掉。”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要能做到“我的提问,你无法删掉。”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这也足见提问技巧的重要。本文以《新闻周刊》为例,总结出白岩松提问技巧主要有以下特点:善用反问、设问,修辞技巧丰富;含蓄发问,绵里藏针,直击要害;视角独特,思辨色彩强烈。提问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着访谈的效果。

主持艺术白岩松

主持技巧

对白岩松主持风格的解析

白岩松

白岩松

白岩松

白岩松

白岩松

晚会主持技巧

晚会主持技巧

白岩松的主持技巧
《白岩松的主持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