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有源头活水来——《笠翁对韵》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4: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市北京小学 董葳

在“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我与台湾的小朋友们一同上了一节语文实践课——《笠翁对韵》。回想整节课,从理解对子的意思,到发现对子的规律,再到从诗句和生活中找“对”,最后结合情景创“对”,呈现了“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实践,展现了语文实践能力一步步提升的过程。

课堂上之所以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还要得益于“生本”教学理念的实施。本节课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设计;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是实践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体现“教为学服务”。“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实施,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习内容

“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作出了量化要求。选择传统文化作为本次交流教学的内容,旨在架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弘扬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但是,选择什么内容作为“教材”,促进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李渔撰写的《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笠翁对韵》上卷中的《一东》是本书的起始篇。从内容上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等,都与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关,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利于学生理解。从结构上看,它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从三字对、五字对,到七字对,包含了对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如上下对字数相同,意思相关,可以是近义、反义或同一类,且声韵协调,朗朗上口,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对子规律的很好的“例子”。而且,这些简单的规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全能发现。

基于对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分析,我们选择了《笠翁对韵》上卷中的《一东》进行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个教学内容的开发使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

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学习方法

(一)关注难点,形象点拨

《笠翁对韵》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苍穹”“雨霁”“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等词句,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积淀,很难读懂。用哪些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见长,让难懂的词句形象化、直观化,可以为突破难点架设支架,为提高认知能力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二因此,上课伊始,我从牛郎织女的星空图引入,配上插图,为学生讲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结合故事内容以及牛郎织女星的位置图,很容易就理解了“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也在简单的故事画面呈现中迎刃而解。

在质疑环节中,学生都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我便出示一些图片,让他们猜一猜,图片里藏着哪个词。在图片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二)关注主体,探究合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发现“韵”和“对”的基本特点时,我大胆尝试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发现,请组长将大家的发现批注在课文纸上,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各抒己见,个性化的理解相互碰撞,思维得到了解放与发展。这样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潜能得到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比如,当学生在发现“对”的特点时遇到了困难,我建议可以从上下对的字数和上下对的意思两方面进行发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全班的交流汇报中,我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发现中找到共识,从而总结出上下对字数相同,意思相关,可以是近义、反义或同一类这样的基本规律。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主体性得到了发挥,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成就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三、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开发学习资源

(一)从已学诗句中开发学习资源

古代诗歌中讲究对仗、对偶,尤其是在唐代律诗的创作中达到了顶峰。于是,我选择了唐代律诗,将其作为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子的特点。学生初步发现了对子的特点之后,我引导他们在古诗中“找对”。“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学生在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的诵读中,品味着发现“对”的乐趣。

(二)从日常生活中开发学习资源

在台湾,对子文化非常浓厚。庙宇、学府、餐馆、店铺等地方都能见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还会贴春联,表达喜悦的心情。在团队集体出行参观途中,我随机拍下了自己在台南孔子庙、台南首府大学、南投餐馆等地方看到的对联,并在课堂交流中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运用实践

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是为运用服务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运用并不是生搬硬套,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使他们“情动辞发”。

在创作实践板块中,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周末郊游、过春节的情境,或引导创编,或自主合作书写,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与灵感,使他们迸发出不同凡响的潜能。

随着学生的发言,这些原创的对子也被我现场打下来,展示在屏幕上。“青山座座高”“绿树根根直”“白鸟只只飞”等,这些闪烁着学生智慧光芒的对子,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初步创作的成就感。

我还组织学生结合过春节的情境,小组中自主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鞭炮声声响”“新年新景新气象”这两个上对,在小组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内容,现场创作、填写下对。学生此时的热情高涨,思如泉涌。“灯笼个个红”“礼花朵朵开”“好运通通来”“红包个个拿”“好山好水好台湾”“多子多孙多福气”“多福多财多吉祥”等对子应运而生。学生的这些创作虽显稚嫩,但他们运用了对子的形式,表达了自己过年时的真情实感,很让人感动,更为之喝彩。一张张红色洒金的对联纸,因学生灵动的创作更显得光彩夺目;一幅幅对子贴在展示板上,渲染的不仅是节日的气氛,更是学生热烈的创作真情。

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动脑、动口、动手,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这课的教学,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确会呈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真的是,从源头出发,才能引来活水。

笠翁对韵教学反思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四上

为有源头活水来——《笠翁对韵》教学反思
《为有源头活水来——《笠翁对韵》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