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助学筑梦主题征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5: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求学路漫漫,有爱行无疆

仰望浩瀚的星空,我骤感自身之渺小;回望历史的长河,我顿觉生命之短暂。匆匆流逝的时光,从来没有放缓脚步。行走在人生路上,唯有思想能让自己在转瞬即逝的时光中留下轻轻的一笔。思想源自学习,漫漫求学路,有爱行无疆!

——题记 十四年前,小山村,泥泞路。

牵着父亲的手,行走在弯曲的乡间小道上,我第一次踏上了去往学校的路上。那一年,我五岁。生活,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和刻骨铭心,一切都显得那么地顺理成章。谁都不知道,在这条求学的路上,自己能够书写多少的精彩。毕竟,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辍学打工似乎才是“众望所归”。第一次上学的情景,我早已不记得了,但一副定格了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

画面中,父亲与我并立而行,棕色的小布衣与绿色的大军装赫然在目。那时的父亲时值中年,年富力强,牵着父亲的手,巨大的身高差和雄厚有力的臂膀把我拉的有些生疼。他的眼中,布满的是期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未来的求知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那时的自己,稚气未脱,明亮的双眼充满着新奇与未知,望着前方的小路,我知道自己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身后,隔着一片农田,依稀还可以看到自家的小土房,清晨的袅袅炊烟还在缓缓升起,给人一种家的温暖;前方,则是一湾清澈的小溪,横在上方的木桥,在行人匆匆的脚步中嘎吱作响。清脆的流水声,让人倍感惬意。东方的鱼肚白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轮缓缓升起的朝阳,给秋天的新晨添上了一抹色彩。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与美好。时光匆匆,今天,当年的小路早已没有了行人的过往,而小路留给我初次求学的画面,却终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时,学校离家不远,一里地左右。一天八次的往返让我对这条小路格外的亲切。六年的时光,伴随我的是家人、伙伴、小桥、流水„„他们书写了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生活对于我来说,是清苦的,但清苦之中却沐浴着人间清欢,家国之爱。

2004年,我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班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在村子里德高望重。每逢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若干年前,也是他教给我父辈们一些基本的知识。他生得一副好嗓音,也正因此兼任了全校一百多学生唯一的音乐老师。某天,一向和蔼的他竟然把班上十余个人喊进了办公室。当时,办公室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坐着全校九名老师。一般来说,除了交作业的学生,很少会有人进去。印象中,如果老师喊你进办公室,那么一定是自己犯了错。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心目中那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满溢着书香气息,里面陈设也十分简单,甚至有些简陋,无非是一些桌凳、教材、作业本之类的。站在里面,我们不敢发声。随即,老师说话了。具体内容我早已不记得了,只记得他略带笑意,跟我们说了所谓的“两免一补”,大谈了一番国家政策之后,他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十几块钱,并且千叮万嘱我们要将具体情况告知家长。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几十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钱。生活的拮据,让我们对突如其来的补助心存感激,但对老师口中的“国家政策”还是不能理解。从那时起,幼小的心灵中便产生了这样一个念想:国家政策真是好。

八年前,小乡镇,大马路。

转眼间,六年过去了,自己也该上初中了。当我满怀着期待离开那个充满着昔日美好回忆的小山村时,心中去产生了莫名的酸楚与不舍。但这一切,却又确实回不去了。初中的学校离家有三十六里地,我也不得不寄宿在学校里,只有到周五,我们才回家,周日一早又返校。从六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四年间,我无数次穿梭在这三十六里的大马路上,也经历了从儿童到少年,从幼稚到青涩的转变。我不记得自己曾在这条路上洒下过多少汗水,只记得那里记忆着我们奋斗的岁月。 在我内心深处,我一直觉得初中生活是苦涩的。纵不必说自己每天吃着周日从家里带来的菜,也不必说每周步行好几十里的山路,精神上,那四年的生活也是紧张的。那时,老师打骂学生是家常便饭。印象中,总有那么几个老师凶神恶煞。好在2008年之后,一切有了很大的改观。生活总是不能以偏概全的,尽管当时学校抓纪律很严格,但不得不说那也是对自己精神的一次磨砺。

那时一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一共是三百多块钱,一年下来,我和姐姐的学习开支也在两千左右。这看似不大的数字,却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家庭负担。偏僻的山村,苦与交通条件的限制,能够赚钱的营生不多。加上上学的小孩每周要回一次,因此大多数家庭放弃了外出打工而选择在家务农。当时,村委会鼓励村民种植烟草,一年的收入也就在几千元左右。生活虽然艰苦,但大部分父母还是愿意供自己的孩子上学。那时辍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想学或学习成绩很不好。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在悄悄改变着。

2007年,我上初中一年级。“国家政策”这一个词又响起在了我的耳边。老师告诉我们,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当时的报名费用也一下从三百多降到一百多。也正是由于学杂费的免除,“两免一补”改为了“一免一补”。依稀还记得,初一那年班上对补助生的评选情景。由于当时班上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的各个小山村,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限于班上的补助名额,老是采取了一种民主推荐的方法,即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平时与同学的相处,判断其家庭情况,然后写下交给老师。当然也可以推荐自己或是写明自己放弃。某天上午最后一节课民主推荐自后,班上几个人站在食堂外的大棚下吃饭,其中有好些人都说放弃了自己的资格然后推荐了我。我顿时思绪万千。其实,生在同一个乡镇,大家的家庭情况相差并不大,既然有这么多人能够主动将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为什么我没有呢?当天下午,我毅然写明了自己的想法,并交给了老师。晚自习的时候,老是找我谈话了。具体内容也不记得了,大概是说了一番表扬的话。当时我的感慨是,“国家政策”就应该帮助更有需要的人。那次之后,我几乎每个学期都享有补助的资格,在感谢学校的同时,我更深深体会到了“国之爱”的含义。

四年前,小县城,水泥路。 那年中考,我以县第七十九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唯一一所高中的快班。尽管成绩不是很好,但自己还是能够接受。短短十几天的暑假之后,我便随同初中班主任一起来到县中报名参加军训和补课。在军训、会操表演、分班之后,我乘坐着学校的大巴来到了日后我学习和生活三年的新校区。学校刚建成,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油漆味,但统一的白色,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望着崭新的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办公楼和宿舍楼,我的内心燃起了一股激情。

之前就听闻高中学业负担比较重,进入高中之后,我还是很轻松的度过了高一和高二两个学年,尽管成绩不是很好。进入高三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言而喻,生活是繁重的但却十分的充实。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同学们在教室内大声背诵;也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家在低首做题。同一个教室里,我们一起经历了刮风下雨、寒冷炎热和阴晴圆缺。也是在那里,留下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欢笑与幸福,辛酸与泪碎。

伴随着升学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学习费用。尽管当时学校减免学费,奖励学生的政策很多,奈何自己的成绩不太好,也总是失之交臂。但是,我得过很多的助学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

2012年9月,开完“走进高三誓师大会”后,我真正成为了一名高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以高二综合成绩第四名的身份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学校当时举办了一场“圆梦高三”的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仪式,并且邀请了受助学生的家长。那天上午,天气晴朗。第一节课之前,班主任就让我通知到场的学生并告知他们仪式举办的地点。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尽管自己的父母由于农忙没能到场,但我能感受到在场家长们的殷切期待。他们有的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书写的满是对孩子的鼓励与期待;有的脸上布满平静,似乎在真诚的进行着祈祷与祝福。在一片掌声中,校长发表了讲话。他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春因奋斗而精彩。高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十年磨一剑,终到出鞘时。大家都听得很认真,也受到了深深的鼓舞。就这样,在一次次的鼓励下,同学们埋首奋斗者。他们深信,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唯有奋斗的青春,才不失其原本的色彩。

高考考完的那天,尽管没有影视剧中的疯狂,但同学们也都放下了心中的负担,尽情享受着这在一起的最后时光。那天下午,雨后新晴,天气格外的好。考场外各种补习班报名点吆喝着,散发着传单。我和同村的一个老乡漫步在县城的水泥路上,说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打算。满心欣喜,满眼憧憬,满是希望,尽管当时成绩还没有出来。晚上,和平时大考完一样,我们在教室看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啊,不经意间,自己已走过了十三年的求学路。从当初满脸稚气的孩童,到现在一时意气奋发的青年。一路上,伴随我的是家国之情,同学之爱。我们走得很顺利。

一年前,北京,柏油路。

高考放榜那天,六月二十三号,我正在田里与父亲摘烟叶,一条短信发到了手机上。省一千名。当时,我对成绩已没有了好坏的概念。再后来,我就来北京上大学了。

大学,自己曾在脑海中无数次想象着它的模样,当他真正来临时,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的激动人心。报到那天,我和姐姐一同来到北京,这不属于我们的完全陌生的城市。在那里,我接触到了新同学,交到了新朋友。的确,生活总是向前的,不变的,依旧是家国之情,朋友之爱。

初上大学,自己便得到了学校的助学金。或许自己并不优秀,但青年之志与感恩之心始终驱动着我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梦想在远方,家国的力量让自己锲而不舍,向着梦想的方向迈进。我时常在想生活的确没有给予我们每一个人十分的富足,却给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动力。相信自己定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从儿时的泥泞路、大马路到水泥路再到现在的柏油路,十四年的求学生涯,我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今依旧在路上。生活对于积极入世者来说,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志;对消极出世者来说,是“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的清静淡薄。但终究,我们行走在祖国的土地上,朝着自己的梦想,铸造一个真实的自我!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助学,筑梦,铸人

征文(助学,筑梦)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二)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筑梦飞翔

助学筑梦铸人的主题征文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一)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感恩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梦飞翔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 副本

助学筑梦主题征文
《助学筑梦主题征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