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庆市推荐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名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8: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庆市2017年推荐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名录

序号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1 中单808 渝引玉2009001 2 秦奥23号 渝引玉2009002 3 渝单33号 渝审玉2011011 4 鄂玉30 渝引玉2010008 5 隆庆159 渝审玉2014008 6 西大211 渝审玉2011008 7 农祥11 渝审玉2009011 8 帮豪58 渝审玉2010002 9 华凯2号 渝审玉2014005 10 渝单35 渝审玉2011005 11 金穗36 渝审玉2012003 12 三峡玉6号 渝审玉2009003 13 金123 渝审玉2011009 14 帮豪玉108 国审玉2012013 15 禾睦玉918 国审玉2014020 高温对玉米花丝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高温会影响玉米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谢,使蛋白质变性和凝固,使原生质中的拟脂肪被溶化,酶、维生素等结构被破坏,高温还会引起蒸腾加强,使细胞脱水。高温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降低,从而使蛋白质、核酸、鳞化合物代谢发生混乱,使花丝发育不良,活力降低,影响受精。

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和方法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新疆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中晚熟类型:、、SC-70

4、新玉11号、新玉21号;中熟类型:伊单8号、石单3号等;早熟类型:新玉9号、新玉15号、新玉28号、京早8号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的玉米制种十分关键)。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新疆春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计算公式为:

亩播种量(kg)= ×1.5~2

例如:亩计划留苗密度为4500株,种子千粒重为280g,种子发芽率为85%,则亩播量=4500×280×1.5 ÷(1000×1000×85%)=2.22kg

4、株距配置

根据计划定苗密度确定株行距。计算公式为:

60cm等行距播种株距(cm )=

60+40cm宽窄行播种株距(cm)=

5、播种深度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8cm。应当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6、播种质量要求

按精准播种技术要求,达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下粒准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一播全苗。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的推广,使新疆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的作用就越大。

根据新疆玉米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1、根据品种株型确定密度

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玉米,如SC—70

4、、掖单

22、、新玉11号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同类型早熟品种亩增加500~1000株。

2、根据土壤肥力、质地

土壤肥力高的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宜稀植;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土壤宜密,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的粘土地宜稀。

3、根据管理水平、水肥投入确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达不到的地宜稀植。

(四)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用。

1、需肥规律

(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据1989年新疆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新疆土壤含钾比较丰富,而缺氮少磷。根据试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6:0.84,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拔节至开花期,进入快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的关键时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50%左右;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5%左右。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

而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授粉期吸收50%左右,至灌浆高峰时已吸收全部的钾。新疆土壤一般富钾,一般不考虑钾肥的施用。

2、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目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的油渣、有机复合肥、、绿肥和化肥为主。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

种肥供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种肥数量:氮肥总量的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的全部磷肥,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3)分次追肥

①提苗肥: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② 孕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4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③花粒肥: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或其它速效氮肥。或在开沟追肥施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尿素的肥效期。

④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部分生物调控剂等。一般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3、施肥量的确定

精准施肥就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目前主要按产量目标测土配方施肥,常用的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等方法。

根据目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一般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0.4~0.5之间。丰产田及制种田应根据目标产量增加施肥量。

(五)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必须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1、需水规律

(1)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①出苗~拔节: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1.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

②拔节~抽雄:需水量显著增多,日耗水4.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6%。

③抽雄~乳熟: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5.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

④乳熟~成熟: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3.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9.4%。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

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

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

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

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若此期植株连续萎蔫8天,减产可达40%;抽丝至籽粒形成期,对水分的敏感仅次于抽丝期,这个时期如植株萎蔫4~8天,一般籽粒减产可达30%左右。

2、灌溉方式

目前新疆玉米灌溉方式主要有细流沟灌、自压软管灌和滴灌等方式。

(1) 细流沟灌:是目前新疆玉米灌溉使用最多的方法,操作简便,对土地要求不严,较大田漫灌和畦灌省工,省水。

(2)自压软管灌: 是近年兵团推广的一项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不大,节水效果良好。但要求土地平整,坡降均匀,坡度在1‰~3‰。

(3)滴灌:对土地要求不严,节水效果好,但成本略高。

3、灌溉时间

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目前主要是依据玉米生长状况的形态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玉米生理指标来确定。

(1)玉米生长形态指标

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溉。

(2)土壤含水量指标

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苗期55%~60%;拔节期70%;抽雄、抽丝期80%;乳熟至蜡熟期75%,低于上述指标就应灌溉。

4、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新疆中晚熟春玉米一般灌水4~5次。第一水后根据玉米生长及气候情况每间隔12~15天灌一次水,总灌量320~400方。早熟玉米一般灌3~4水。

(1)中晚熟玉米展开10~12叶时(大喇叭口期),就应开沟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要求渗透均匀,不淹不漏。

(2)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天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

(3)第三水间隔12~15天,正是玉米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

(4)第四水在玉米抽丝后,籽粒形成灌浆初期,要适时适量满足用水要求,以保证穗大粒多。亩灌量60~80方。

(5)第五水一般群体较大或玉米高产田,耗水量大,于乳熟中后期适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亩灌量60~70方。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针对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做好田间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对保证玉米健壮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是玉米高产、稳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措施。

玉米的田间管理,主要分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虽然各个生育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解决玉米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途径也有不同,但在整个田间管理中,前后措施要衔接、配套,注意整体性效益。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

(1)生育特点

这个阶段是生长分化根、茎、叶的时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

(2)主攻目标

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根多、根深。

(3)丰产长相

出苗整齐,均匀,无空行,无断条。幼苗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生长整齐一致。

(4)管理措施

①保证全苗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在精准种子和精准播种的基础上,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②现行中耕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第一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深度10~12cm,要避免压苗、埋苗。第

二、三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中耕深度可达16~18cm。

③适时定苗

适时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水分,以利于培养壮苗。一般4~5叶时定苗,注意留苗要均匀,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结合株间松土,消灭杂草。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

定苗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的留苗密度。考虑到病虫害的危害、田间机械作业等因素,定苗时比计划留苗密度多10%。

④苗期追肥

未带种肥的地块,结合的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

⑤蹲苗促壮

蹲苗是根据苗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促进根系发育为主要目的,使根系下扎深,分布广,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其措施主要有中耕松土,控制水分。蹲苗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保水力强,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旱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蹲苗要根据当时的苗情、土壤水分、肥力等情况区别对待。当苗色深绿,长势旺,地力肥,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地力瘦,幼苗生长不良,不宜蹲苗;一般沙性重,保水、保肥性差,盐碱重的地不宜蹲苗。

⑥防治病虫害

玉米苗期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叶蝉等,应及早防治。

2、穗期管理(拔节~抽雄)

(1)生育特点

穗期的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生长中心由根系转向茎叶,雄穗、雌穗已先后开始分化,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这个阶段根、茎、叶的生长与穗分化之间争夺养分、水分的矛盾突出,正是追肥灌水的关键时期。

(2)主攻目标

控秆、促穗、植株健壮,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

(3)丰产长相

植株墩实粗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基部节间短,叶片宽厚、叶色浓绿,上部叶片生长集中,迅速形成大喇叭口,雌雄穗发育良好。

(4)管理措施

①去除分蘖

玉米拔节前,由于品种、土壤养分、水分、播种深度等影响,会长出许多无效分蘖,应尽快去除,避免消耗水分、养分。

②开沟培土

开沟培土可以翻压杂草、提高地温,增厚玉米根部土层,有利于气生根生成和伸展,防止玉米倒伏,有利于灌水、排水。

③适期追肥、灌水

此期处在玉米需水肥的临界期,是形成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要重施氮肥。结合开沟,重施氮肥总量的40%左右,追肥深度8~10cm,防止化肥漏入喇叭口,烧伤叶片。开沟追肥结束后,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玉米长相及时灌头水。第一水要灌足灌匀,间隔12~15天及时灌第二水。

④防止病虫害

玉米穗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蚜虫、叶蝉等。

3、花粒期管理(抽穗开花~成熟)

(1)生育特点

玉米抽穗开花时,根、茎、叶生长基本结束,植株进入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和籽粒生长建成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

(2)主攻目标

防止茎叶早衰,保持秆青叶绿,促进籽粒灌浆,争取粒多粒重。

(3)丰产长相

单株健壮,群体整齐,植株青绿,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后期叶片保绿好。成熟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应维持在3~4左右。

(4)管理措施

①灌水

玉米开花到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55%,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土壤水分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为宜。此阶段玉米生理活动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养分。这时适时灌水,不但可以促进开花受精,减少秃顶缺粒,又可以促进大量气生根的生成,对提高玉米叶片光和强度,增加粒数、粒重,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防止后期早衰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灌好第

三、

四、五水。灌水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谨防过量。后期不能停水过早,只要植株青绿,就要保持田间湿润。

②补施花粒肥

花粒肥能够防止玉米脱肥早衰,保持叶片功能旺盛。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如后期脱肥,可采用人工补施速效氮肥5~10kg;采用滴灌和自压软管灌的地块可随水追施喷滴灌专用肥5~10kg。

③防止后期早衰

玉米后期早衰与品种、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新疆南北疆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合理运用水肥,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尽力防止早衰,延长玉米后期叶片功能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④防止倒伏:倒伏多由密度太大,光照、根系发育不良,品种抗倒性差,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危害等原因造成。中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或减轻。防止玉米倒伏主要有采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优化水肥管理,开沟培土,化控处理等措施。

4、适时晚收

玉米的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时期。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收获的果穗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一般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安全贮藏。贮藏库房应干燥通风,并经常检查,防止虫蛀、鼠害和霉变。

中国农科院探索出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忙碌的时节。在有“玉米之乡”美誉的辽宁省铁岭县,却有一番不同的景象。大型农机轰鸣过后,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籽粒通过传送带落入并排行驶的收获车中,秸秆通过农机后部粉碎还田。过去,六七个人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两名农机手的配合一会儿工夫就已完成。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团队一系列围绕机械化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的应用正在这片黑土地上展开。

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超过5亿亩,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长期以来,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始终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籽粒直收机械化水平低;缺乏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籽粒烘干设备不足;秸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农药使用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我国玉米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国际竞争力弱。因此,为解决东北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农科院集合院内外优势力量对玉米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在辽宁铁岭县对技术集成的模式进行示范,为提高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质量,增加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新海告诉记者,我国玉米竞争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成本较高,围绕全程机械化重塑技术供给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长玲介绍,该套技术以直收籽粒为核心集成了,玉米密植群体调控栽培、玉米减肥增效与免耕、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玉米大豆减肥增效轮作、玉米籽粒收获与烘干、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玉米生产信息化管理八项技术。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合作社有3万亩地,今年成为了项目示范田。“每亩地连种带收,能够节约成本120块钱。”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告诉记者,今年应用了集成技术后,每亩地增产大概200斤,节约化肥15元。最大的收获在于,国家取消玉米临储后,张庄合作社的玉米走向市场,经过包装后到网络平台销售,通过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产出的玉米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赵玉国今年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与其他技术相比,东北地区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为玉米秸秆利用提供了多条路径。当地农机人员对记者说,玉米全量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对培肥地力效果显著,2到10年的地块,每公斤土壤增加有机质1~10克、有效磷增加2~11毫克,水分利用率提高15%~25%。至于未还田的秸秆能做什么,记者在试验田收获完成的地块看到,未进行还田的秸秆,被专用的打捆机打捆,打好捆的秸秆可以拉回家做生物质燃料,可以拉去电厂发电还可以作为牛羊的青贮饲料使用。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对东北地区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农科院明年将在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把技术集成模式进行提升,延伸到全产业链。二是加大示范工作力度,创新示范推广机制。三是加大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度,确保专家“落地”并将对专家进行考核。

怎样做好玉米选种及密植

玉米选种及密植与土壤及肥料因素、自然及气候因素起因均来自外界的因素,但可以通过后天人工的调整,但是,除了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之外,玉米的选种和密植对玉米的生产休戚相关。

玉米种籽的类型有很多,应用较多的是“中矮秆、紧凑平型玉米杂交品种”。选种的原则应秉持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忽视当地土壤的特点,盲目选用产量高的晚熟玉米种越区种植,不仅玉米产量不会盆满钵满,相反,由于晚熟品种的生育期所处的气候不满足其生长的环境,便会造成玉米不能按期成熟。

玉米的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及其份量等因素决定,因此在选种之后,合理密植也是关乎产量的又一重因。玉米本身具有喜光的特性,尤其在出苗阶段需要长达8~12h的光照时长。因此,如果种植的间隔距离上过于密集,将会造成过高的植株遮蔽太阳光线,影响玉米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空秆、倒伏、穗小、粒轻,最终降低了产量数据。而过分追求单个穗的饱满刻意将种植间距拉大,反而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反倒不利于田间管理,加大成本浪费。

玉米秸秆还田注意事项

一, 及时粉碎。玉米收割时要用大型收割机,粉碎长度不宜超过10厘米,避免过长造成土壤不实。

二, 增施氮肥。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秸秆时需要氮,会和玉米苗争氮肥。所以多施氮肥加快微生物分解速度,避免土壤含氮不够。 三, 及时深耕。及时深耕20厘米,镇压,以防土壤空隙过大。 四, 防治病虫害。对玉米专心虫,黑穗病严重地块应焚烧后再翻耕。

玉米灰斑病症状识别及防治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病害多在抽雄期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温低(20℃―25℃)、雨水多,大气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灰斑病严重发生,易易造成流行;而温度高、干旱则抑制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中玉3

35、雅玉889等;

2、加强栽培管理:针对玉米灰斑病菌的初次侵染来原特点,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数量。在播种时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防止后期脱肥。搞好轮作倒茬,实行间作套种,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3、药剂防治:目前,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研究还不深入,对玉米灰斑病发生偏重的田块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的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等喷雾。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玉米粘虫病的防治措施

粘虫的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粘蟲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趋化习性,对糖醋比较敏感,所以可以利用这些特性进行生物防治,采用灯光、性剂及糖醋引诱,集中进行杀灭,有效减少成虫数量,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效果。 谷草把法:粘虫的成虫喜欢集中隐藏在枯草中,可以把谷草扎成直径5厘米的草把,亩插80把左右,每隔5~6天换一次,然后把换下来的草把集中烧掉,消灭隐藏在其中的成虫。糖醋法:利用粘虫成虫喜食糖醋的特点,把糖、醋、酒、水和一定量的敌百虫杀虫药混合,制成糖醋引诱液,放在田间1米左右的高度,可以引诱粘虫成虫前来,食后毒杀。性诱捕法:用干式诱捕器,内配粘虫性诱剂,每亩玉米田插一个,成虫会被性诱剂吸引前来,进行诱杀成虫。杀虫灯法:成虫会被灯光吸引,在交配产卵期,在田间安置杀虫灯,间距100米一个,每天晚上开灯,利用灯光进行集中诱杀成虫。 2.农业防治

加强轮作:这种方法主要是进行合理的玉米田管理,在玉米收获后对玉米田进行彻底清理,把田中的残叶败草都清理干净,然后集中焚毁。对于发生过粘虫危害的地块,要尽量避免同一地块连续种植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合理进行轮作。尽量避免玉米的连片种植,在一定的距离内种植一些其他作物进行隔离。

加强管理:选用抗虫品种,同时加强玉米生长期的田间管理,管好水肥,做好中耕,提高玉米的长势,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化学药剂的方法达到防治目的,最适宜阶段是在成虫产卵之前、卵孵化之前以及幼虫的3龄之前。 早期防治:低龄幼虫可用卡死克乳油、灭幼脲系列,进行喷雾防治,这时防治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对天敌的危害也相对较小。 中期防治:对于3龄及3龄以上的幼虫,要用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有乐斯本乳油、灭幼脲、氯氰菊酯或甲氰菊酯等。

4、注意事项

在粘虫发生后,为了避免粘虫的迁移,可以在其转移的路线上进行隔离,撒上药带,宽度为15厘米左右,也可以采取用辛硫磷乳油拌砂土的方式撒施进行隔离。粘虫发生后,采用药剂喷雾进行防治,要在每天的上午9点之前或下午5点之后进行,遇到雨天,应及时补施药剂,避免雨水冲淡药液而达不到药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喷洒药液时要全面、均匀,田间、地头甚至路边的杂草也要喷洒到。如果虫龄较大,要加大药量,避免因抗药性强而达不到消杀的目的,影响防治效果。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3.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玉米褐班病的防治

玉米褐斑病 1.症状: 病菌侵染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2.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重。

3.防治办法:

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

玉米灰斑病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及防治方法?

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生孢子

防治方法: ①玉米收区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 ②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玉米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一、地下害虫的发生种类

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种类有:金针虫、地老虎、蝼蛄等。

地下害虫主要危害作物的种子幼根、幼芽等部分,常造成缺苗、断条“小老苗”的产生,使种植密度下降,并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

二、地下害虫的防治技术

⑴ 整地 秋冬及时深翻地,将地下害虫翻于地表使之无法越冬。同时破坏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害虫基数,从而减轻地下害虫的危害程度。

⑵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推广种子包衣技术,杜绝白籽下地,是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统防统治的重要措施,一般每 20千克 玉米种子拌种衣剂 500克 左右。

玉米缺锌症状

玉米苗期出现“白芽症”,又称“白苗”、“花白苗”,成长后称“花叶条纹病”、“白条干叶病”。3-5叶期开始出现症状,幼叶呈淡黄至白色,特别从基部到2/3一段更明显。轻度缺锌,气温升高时症状可渐消退。植株拔节后如继续缺锌,在叶片中肋和叶缘之间出现黄白失绿条斑,形成宽而白化的斑块或条带,叶肉消失,呈半透明状,似白绸或塑膜状,风吹易撕裂。老叶后期病部及叶鞘常出现紫红色或紫褐色,病株节间缩短,株型稍矮化,根系变黑,抽雄吐丝延迟,甚至不能吐丝抽穗,或者抽穗后,果穗发育不良,形成缺粒不满尖的“稀癞”玉米棒。

玉米黑粉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玉蜀黍黑粉菌所致的玉蜀黍病害,为害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玉米黑粉病为害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披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即病菌厚垣孢子。病瘤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叶片和叶鞘上瘤大小似豆粒,不产生或很少产生黑粉。茎节、果穗上瘤大如拳头。同一植株上常多处生瘤,或同一位置数个瘤聚在一起。植株茎秆多扭曲,病株较矮小。受害早,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该病能侵害植株任何部位,形成肿瘤,破裂后散出黑粉,别于丝黑穗病。丝黑穗病一般只侵害果穗和雄穗,并有杂乱的黑色丝状物。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种一般耐旱品种较抗病,马齿型玉米较甜玉米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轻。

2、加强农业防治早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防止造成伤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实行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注意防旱,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时灌溉,勿受旱。采种田在去雄前割净病瘤,集中深埋,不可随意丢弃在田间,以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现阶段是玉米大斑病的高发阶段,应做好以下防治工作: (1)种植抗病品种抗病高产品种。

(2)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

(3)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4)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药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玉米大小斑病防治

常见玉米病害有黑粉病、干腐病、纹枯病、病毒病等.但发生最普遍的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这两种病在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分布,随着品种的频繁更换,在某些地区有加重的趋势。玉米大斑病又称“煤纹病”、“青枯病”、“条斑病”。小斑病又称“斑点病”。前期症状有时易混淆。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大斑病在叶片上表现纺锤形的病斑,小斑病一般为椭圆型小班。

玉米大斑病病原有性态为子囊菌门毛球腔菌属,无性态为无性菌类突脐蠕孢属;小斑病病原有性态为子囊菌门旋孢腔菌属,无性态为无性菌类双极蠕孢属。高温、高湿、时晴时雨是大小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旱地玉米连作发病重.秋玉米地若离重病田的夏玉米地较近则发病较重.品种单一化发病重.抽穗前后最易感病;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不易感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种种植的丰产抗病品种。(2)消灭菌源: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性。(4)及时摘除病叶:摘除病叶,减少再侵染源。(5)药剂防治:根据病情“挑治”和“普治”相结合。

浅析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镇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14000亩。要想玉米获得稳产高产,农户增产增收。就需要搞好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的常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一、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主要是指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品种、气候、土壤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病状。从目前来看,玉米的病害主要有玉米黑粉病和玉米大(小)斑病。

1、玉米黑粉病:(1)症状:玉米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生长初期的瘤状物体外表会包有一层白色且发亮的薄膜,随着瘤状物体的成长,后期会变成黑色,最后薄膜里所包裹的黑色粉状物质会散出来,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及饱满度。可通过玉米生长过程中的虫害、伤口等进行传播;(2)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

2、玉米大(小)斑病:(1)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纹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果穗苞叶染病,病斑不规则。在有些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有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2)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大斑凸脐蠕孢,病原菌在病残体内越冬,为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 4天在病斑上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从拔节到出穗期间,降雨集中、田间湿度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氮量不足发病较重;单种玉米、密度相对低的田块、植株个体营养、通风透光条件好抗病性强;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植株郁闭、生长不良抗病性弱。(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播途径: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成为竖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少量带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 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发病条件: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块易发病。

二、玉米的虫害

玉米的虫害比玉米自身的病害对玉米生长期的影响更为严重,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等。

1、蚜虫:蚜虫一般在玉米苗期群居于叶片内,以吸收叶片中的养分为主。蚜虫吸取大量的叶片养分后,还会排泄出大量的蜜露。而蜜露一旦接触到阳光,就会产生光合作用,从而产生大量的霉菌。因此,如果玉米生长期受到蚜虫的侵害,就会引起玉米的长势衰退、发育不良等情况,大大降低玉米的产量。

2、红蜘蛛:玉米红蜘蛛对玉米生长期的影响也较大。红蜘蛛一般依附于玉米的叶片上,靠吸取叶片上的汁液为生,被红蜘蛛吸取的叶片均显现失绿状态,从而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严重时,还会使叶片显现白色,以至于造成玉米株枯死情况的发生。

3、玉米螟也称钻心虫,通常危害玉米、高梁等农作物。玉米螟幼虫属钻蛀类害虫,当心叶被玉米螟蛀穿之后,展开的叶片往往会看到排列整齐的小孔。玉米螟幼虫一般会进入雄花内部导致其基部这段,受玉米螟危害的玉米植株常常会出现籽粒空瘪、青枯早衰等病态,导致玉米很大程度的减产。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生长期中病虫害的具体发生点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防治技术及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玉米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危害。

1、玉米病害的防治技术

(1)对于玉米生长期中黑粉病的问题,可直接采用农业防治的方式,即通过农业培育手段在玉米黑粉病重灾区栽培抗病种;同时加强对玉米生长期的栽培管理力度。另外,在玉米抽雄前后期一定要保证供水的充足性。此外,如果在玉米生长期中发现黑粉病,要及时采用农业药物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黑粉瘤深埋地下,待玉米收获期后再将其彻底清除。在防止黑粉瘤时,可以利用药物进行事前的处理,主要是在玉米播种前,用含20%的粉锈宁孔液与种子进行搅拌。同时,利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对土壤进行喷洒,保证玉米播种前期的安全性。最后,要加强水分及肥料供给充足。一般而言,黑粉病常发生于空气较为干燥的地区,因此,要在玉米生长期保证土壤及玉米的水分,从而有效防治黑粉病的发生;

(2)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除了要保证水分及养料的充足外,还要将已经发生大(小)班病害的叶片或茎摘除,这样可以预防小斑病的传播。另外,在防治大(小)斑病技术中,加强玉米种植期的田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施肥,保证土壤中磷元素的充足。同时,要做好一定的除草工作、培育工作等,从而增加玉米生长期的抗病能力。要把握住最佳的时期,给玉米喷洒农药。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治大(小)斑病过程中,对初期的小斑病要采用20%浓度的1500倍液或是70%浓度的代森锰600倍进行喷洒。如果用采用50%浓度的多菌灵液剂的话,则需按80ml对水20kg的比例进行配比,并于晴天的下午时分均匀地喷洒在玉米的叶片上。且要每隔7d喷洒1次,连续4次为一个周期。

2、玉米虫害的防治技术

(1)蚜虫害的防治技术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玉米地的杂草全部清除,并在杂草地区域内喷洒杀虫剂,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另外,如果是采用药物防治的话,由可以选用含有40%浓度的乐果乳油或是含有80%浓度的敌敌畏乳油2000倍进行喷洒。如果是采用含量为50%的硫酸磷的话,则需选用1000倍液乳油。此外,在蚜虫害防治中,也可以选用颗粒类药物进行防治,与水的比例为1:4;

(2)红蜘蛛的防治技术来讲,要在玉米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处理,将红蜘蛛的幼虫翻入到土壤的最深处,并在早春和秋后才对土壤进行浇水,将红蜘蛛幼虫闷死在土壤中,从而起到了一定的虫害防治作用。如果是采用药物防治的话,可用含有20%浓度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进行喷洒,或是用其他防治玉米蚜虫的溶液均可用于防治玉米红蜘蛛;

(3)玉米螟的防治应在大喇叭口阶段使用2%呋喃丹颗粒剂或1%辛硫磷颗粒剂对玉米进行灌心,效果较为显著。心叶中期时可以选择白僵菌粉剂进行撒播,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每公顷设5—10个放蜂点,放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

玉米穗期管理要点

一、加强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肥水供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

二、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玉米后期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玉米螟、粘虫、红蜘蛛、大、小叶斑病、纹枯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等玉米常见病虫害。

(1)玉米纹枯病:可在早期剥除下部2-3片叶控制病菌蔓延,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对茎基部喷雾2-3次。

(2)大、小斑病、褐斑病:病初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2-3次。

(3) 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毒死蜱颗粒剂于大喇叭口期逐株撒入心内,在穗期玉米穗虫可用80%敌敌畏100倍液滴花丝防治,每个雌穗2-3滴,效果较好。

(4)防治粘虫、红蜘蛛: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

玉米不结棒怎么办

一、玉米不结棒的原因

1、零星或线状种植,使雌花授粉机率下降(玉米是同株异花作物,雄花在上,雌花在下,授粉距离较远)。

2、需水临界期(抽雄前后一个月)遇干旱。

3、开花期遇35℃以上的持续高温,造成花粉和花丝干枯,不能完成授精。

4、病虫危害。

5、种子原因。

二、防治措施 玉米抽穗结实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管理好可大大增加产量,一般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灌溉排水。

玉花抽穗开花期是全生育期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叶面积最大,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旺盛,需水量大,对水份很敏感,这个时期如果缺水就会减产,有浇水条件的田块要及时灌溉浇水。玉米抽穗成熟期若雨水较多,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免受涝,使植株发黄早衰或病害的滋生,妨碍灌浆结实,籽粒不饱满,秃尘度增大,产量降低。

2、培土施肥

中耕培土可以消除土壤板结,促进通气增温,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分解,促进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抑制杂草和病虫害,增强通风透光作用,改善和调节田间小气候,既防早衰又利于早熟。

3、摘除雄穗

玉米隔行去雄是一项简便易行的措施,隔行去雄就是在玉米雄穗刚露出顶叶的还未散粉的时候,隔一行或隔一株拔去一行或一株雄穗,使养分集中给果穗,避免雄穗空耗养分,可增加粒重,一般可增产6%-10%。去雄时间一般在大田已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玉米植株抽穗时,选在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进行。单作玉米隔一行去一行,间套作玉米可隔行或隔株去雄,尽量去刚抽雄

一、二天的雄穗,去劣株、虫伤株。对于已完成授粉受精并已充分灌浆的玉米,可摘除雄穗,既可减少蚜虫的危害又可增加籽粒的饱满度。

4、摘除无效果穗

杂交玉米品种多数是单果穗品种,除植株上部果穗外,期第

二、第三果穗发育迟,吐丝较晚,不能受精结实,是无效果穗,需消耗大量的养分可以除去。这样就可以节省养分集中供给主穗,可使主穗果穗增大,不仅能增加粒重和玉米的品质,而且还促进早熟。 抽穗结实期田间管理好,将为玉米的授粉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养根保叶,提高光合效率,防早衰、防空杆、防缺粒,增加粒重、粒数和有效穗数,最终达到丰产目标。

玉米什么时期最需要浇水

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北方农户要注意,若玉米一直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将会造成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叶片卷皱,发黄,甚至枯死。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适时给玉米浇水。 一般情况,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4次关键水。 0

1、造墒水

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匀进行播种,势必造成缺苗断垄,或玉米苗大小参差不齐,弱小株多,空秆率高。玉米播种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75%之间,播种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必须造墒后播种,夏玉米也可播后浇“蒙头水”。 0

2、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节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就要浇水,一般每亩浇水量55立方米左右,浇拔节水利于茎叶和雌稳生长以及小花分化,可以减少空秆,增加穗粒数。 0

3、抽穗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这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低于70%就要浇水,每亩浇55~60立方米。这时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丝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结粒;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生产。有利于籽粒灌浆,减少籽粒败育,增加稳粒数和提高千粒重。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据试验,抽雄稳前后短期干旱,引起叶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会减产20%。 0

4、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一般情况下每亩灌水55立方米左右。这时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有利于提高粒重。

由于持续少雨,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3532万亩。未来几天,北方大部仍然无明显降雨,多地的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对于北方干旱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灌水,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株间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有效削弱高温对作物的直接伤害。 2017年重庆市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一是特用玉米面积不断扩大。2017年全市鲜食玉米47万亩,较2016年42万亩增加12%。其中糯玉米42.6万亩,较上年增4.41%;甜玉米4.4万亩,是上年面积3.6倍,增幅显著。青贮玉米面积9.17万亩,比2016年5.3万亩增73%。全市特用玉米占玉米面积的比重由6.6%增加到7.9%,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二是特用玉米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部分种植户通过推广电热温床、双膜软盘和营养钵育苗等技术,春糯玉米提早到6月初上市,销售价达到6元/公斤,亩产值达4800元,亩效益达3500元以上。

三是农旅结合打造鲜食玉米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鲜食玉米的发展与旅游充分结合,在提升旅游产业的同时,也逐步提升了鲜食玉米的知名度,打造了鲜食玉米品牌。如 “花坝玉米节”目前已成为綦江区重要的乡村旅游节,“花坝糯玉米”也成为了市内闻名的绿色食品品牌。

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栽培技术的优点

一、缩短播种时间,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玉米机械免耕直播,通过对机械性能的调整、机械控制,能够规范种植,便于适量播种,播种时可以充分保证行距、株距、播深、覆土一致,并且不打乱土层、确保苗齐、苗全、苗匀、苗壮,提高幼苗质量和长势整齐度,为提高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于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生态环保

1、机械化播种,全田种植规格一致,便于机械化收获,有利于推动玉米生产向全程生产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玉米免耕机械直播,可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2、玉米免耕机械直播,可使秸秆直接还田,减少耕整作业,减轻土壤风蚀影响,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3、机械深松,提高了土壤接纳雨水的能力,有利于保水保土,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

4、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5、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追肥的好处

农民存在普遍偏施氮肥现象,同时由于多进行密植,加之后期风雨因素影响,常常造成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大,同时也不利于田间机械化采收。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在确保底肥、口肥充足的前提下,实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样才能够做到合理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追肥时期、方法、次数和数量。

一、追肥的时期

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在拔节至穗分化期,此时玉米已展开 7-12 片叶,正是雌穗生长伸长至雌小花分化期,是决定玉米穗长穗粗的关键时期,此时追肥能满足拔节孕穗对养分的需要,促进穗分化,使玉米穗大粒多。

二、追肥的方法

玉米生产中常用的追肥方法有3种,即垄台撒施,而后立即犁蹚土覆盖;人工垄台株间刨坑深施,覆土,再犁蹚地覆盖;垄沟追肥。这3种追肥方法效果最好的是人工刨坑蹚沟覆土,这样做会因施肥深,覆盖严,肥料利用率高,而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将比垅上撒施肥的增产2%-11% 。其次是垄沟追肥,这种方法优点是省工省事,不足之处是肥料距根系密集区稍远,不利于玉米根系充分吸收肥料,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犁蹚浅沟后施肥覆土,把肥料盖严,以免挥发流失浪费。垄台撒施的有时会因封垄不严,肥料裸露在外面,造成损失浪费严重。玉米追肥深度、距植株都应该是7-10厘米,这样做有利于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若超过10厘米会影响肥料施用效果,少于5厘米会造成烧苗。施肥后要及时覆土或结合铲趟覆土。

三、追肥的次数

我市玉米大部分都在9-11叶期追一次肥,约在6月25日前后进行,如果用作追肥的数量较大,最好进行两次追肥(拔节孕穗肥和穗粒肥)。两次追肥的分配原则是,第一次应占追肥总量的2/3,第二次占1/3。沙质土等轻质土壤,保肥水性差,要少量多次追肥,以防氮素淋失。

四、追肥数量

玉米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需肥特性、品种生育期等适量追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应増加追肥量,反之可适当减少用量。高肥力地块,尿素用量为15-17公斤/亩;中等肥力地块,尿素用量为18-20公斤/亩;低肥力地块,尿素用量为21-23公斤/亩。另外因密度和栽培方式不同,追肥量也不相同。种植密度大应加大追肥量;玉米大垄双行或双株紧靠的更应增加施肥量,每亩地追尿素35-40公斤。如底肥、口肥未施钾肥,可在首次追施氮肥一起,亩施氯化钾3-4公斤或硫酸钾4-5公斤。

五、追肥注意事项

土壤干旱情况下,根据气象预报确定追肥时间,最好在雨前追肥。还要根据玉米长势、苗情状况适量追肥,缺肥地块应及时补施,加大追肥量。对贪青晚熟地块,要增施磷、钾肥,促进玉米尽快成熟。

玉米多穗咋预防

1.因地制宜,选用不易发生多穗的玉米良种。

2.适时播种,科学栽培。根据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当地气候、种植季节、地块等确定合理的播种期(避开干旱、低温寡照等不利天气)、播种量(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否盖膜等,使玉米各生育阶段所需要光照、温度、水肥指标得到满足。

3.注重肥水管理。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好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其中以复合肥作基肥,磷钾肥早施,氮肥分别在苗期、拔节期、攻穗期适当施用。抽雄开花期供应充足水分,防止干旱。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4.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玉米螟、蚜虫及玉米叶斑病、玉米粗缩病等,防止因病虫危害出现玉米多穗。

5.及时去除无效穗。在吐丝期,发现多穗植株,应当积极组织人员把多余的果穗及早掰掉,每株玉米只保留1~2个果穗,避免消耗养分,促进果穗正常生长,减少损失。

玉米受灾后的管理措施

夏季主要的气象灾害有风灾、雹灾和涝灾。这些灾害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确保玉米丰产丰收,若遇灾害天气,农民朋友应视受灾情况及时加强玉米田间管理,以确保灾后损失降到最低。

一、如遇雹灾后应及时用镰刀将玉米植株的残碎叶片割除,以减少玉米植株养分的损失。风灾过后应及时扶正植株,并适当铲趟培土。

二、如遇到洪涝灾害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因为植株长时侵水会烂根、烂叶且引起病害,特别是在授粉期,则会影响授粉。

三、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雹灾涝灾会造成各种杂草旺长或土壤板结,所以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破除板结,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四、灾害施肥。玉米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洪涝灾害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苗势较弱,所以灾后可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大喇叭口期看玉米长势,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同时,适当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以壮苗,并适时补充适量的微肥,一般每亩用0.2%的硫酸锌进行全株喷施,隔5至7天喷1次,连喷2次。

五、防治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由于田间积水、植株损伤、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易引发生各种病害和虫害。对出现病害的玉米田,可用敌菌灵、代森锌、多菌灵等药剂每10天喷1次,共喷2-3次。防治玉米螟,一般要在大喇叭口期,在植株上中部喷施40%水胺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以杀死低龄幼虫。

玉米中后期管理要点

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任务是提高结实率,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保粒数、增粒重。

1.人工辅助授粉。要密切关注玉米授粉情况,遇到特殊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高产攻关田可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大田玉米开花授粉期间如遇连续阴雨或极端高温,也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补救措施,切实提高结实率,努力增加穗粒数。

2.补施花粒肥。玉米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后期叶片功能期的长短,及时补追速效氮肥,对于防止脱肥早衰极为重要。可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

3.注意防旱。开花灌浆期大田玉米遇旱及时浇水,高产攻关田地皮见干就浇水。 4.适期晚收。待玉米籽粒乳线完全消失时进行收获。一般地块在9月底-10月初收获。

玉米定向移栽技术要点 玉米育苗单株密植定向移栽技术是我县提高玉米单产的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它通过与杂交良种配套,以提早育苗节令,提高密度,确保苗齐、苗壮,从而提高单产。由于采取提前育苗,提早播种节令,成熟期提前,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同时还节省用重量。加之,通过与小麦、马铃薯、甘薯、油菜、大豆等作物实行规范化间、套种,已达到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壤利用效率,提高单产的目的。

一、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之一。没有优良的品种即使采用良法,其增产幅度也是有限的。通过我县近几年大面推广实践证明,目前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有临奥4号、盛玉9号、雅玉10号、陈单30、九墨、墨

23、扎单202等。

二、育苗

1、苗床地的选择及整理:每移栽1亩大田需10-15平方米苗床地,在苗床地的选择上,原则上按就近原则。也就是根据移栽地块大小,分多点式的进行育苗,以减少劳动强度。选好苗床地以后,按箱宽4.5尺,长度一般不得超过6-8米进行理箱,把箱面平整后,铺一层细土即可。

2、营养土的配置:在育苗方式上主要采取粪团育苗和方块育苗两种。育苗营养土的配置:亩用营养土1500-2000斤,即用30%-40%的腐熟圈肥掺60%-70%的疏松肥沃土壤,再加入5-6斤复合肥或6-8斤过磷酸钙后,进行充分拌匀、过筛后,用清粪水调湿均匀即可。如采用粪团育苗,清粪水的调湿程度为用手抓起能捏成团,丢在地上能散为宜,粪团的大小一般为比鸡蛋稍大一点便可;如采用方块育苗,清粪水的调湿程度要比粪团育苗大一些,就是将法湿的营养土向揣炭巴一样进行充分揣溶后,按平均2-3寸的厚度均匀铺在理好的箱面上,用铲锄培平,然后花成见方1.5村左右的方块即可播种。

3、播种期的选择:播种期应根据移栽期而定。一般海拔在700米以上地区在清明前后10天播种为宜;低山河谷地区可以提前5-10天播种。

4、播种:播种前要精选种子,择除腐烂、病变、瘪粒。在每个方块或粪团上是插一个小孔,播一粒种子后,覆盖一层细土,注意盖细土的厚度以见不到种子为宜,最后加拱、盖膜即可。

5、苗床管理:在出苗前如遇高温干旱,每隔2-3天,选择在早晚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后要及时将膜的四周扎紧,以减少水分散失,促进种子发芽。待种子出芽后,遇高温天气,要在清晨将苗床两头揭开,以降低膜内温度,防止高温烧苗,在太阳落山后,再将膜扎紧,以促进生长。以在移栽前要进行接膜炼苗,以增强幼苗的适用性和抗逆性。

三、实时移栽

移栽的最佳期为二叶一心期,如在移栽期气候长期干旱可以提前在一叶一心期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四、合理密植

玉米定向移栽他之所以能增产,除了要选择优良品种、提早育苗、培育壮苗外,就是靠增加密度来获得增产。所以,准确把握密度是关键。移栽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移栽期而定。一般扎单20

2、墨

23、临奥4号(株型紧凑)、雅玉10号、陈单30、九墨、盛玉9号等品种的移栽方式有两种:一是株距在6.5-7寸,行距在2.7-2.8尺,每亩移栽密度在3000-3400株为宜;二是按一个幅带5.4尺开厢,移栽两行玉米,大行3.4尺,小行2尺,株距6.5-7.5寸,移栽密度在3200-3500为宜。

五、田间管理

1、查缺补漏:移栽后5-10天要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缺苗、弱苗的要及时补栽。

2、合理施肥:玉米的施肥原则是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轻施提苗肥,巧施攻秆肥,重施穗肥,后期看庙施肥的原则。一般移栽后10-15天,每亩用3-4公斤肥兑1500-2000斤清粪水进行提苗;在苗高1尺左右每亩用尿素10公斤、磷肥15-20公斤、钾肥5-8公斤或者用尿素10公斤、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兑清粪水2000-3000斤施攻秆肥;在抽穗前7-10天亩施尿素10公斤或碳铵25公斤,为玉米的抽穗灌浆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达到高产。

3、中耕培土:加强中耕培土,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一大环节。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内,一般中耕培土2次,通过中耕培土,提高土壤通透性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在追肥时结合中耕培土,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延长肥效供给期,提高产量。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

1、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为害症状: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防治技术:(1)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秆作燃料、铡碎沤肥和封存穗轴,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2)药剂防治。A、于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B、用螟蛉速杀混氧化氰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C、心叶期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50%甲胺磷乳剂0.5千克拌40千克细沙(或煤渣);也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千克对5倍细沙,制成毒沙,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成2500-3000倍液喷心叶。

2、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子: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6.7平方米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

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

3、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是我县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在玉米生产上较常见危害十分严重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每年6—7月开始发生。

防治方法:

一是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时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销毁,以切断病害发生的“桥梁”,防止病害继续扩大蔓延,剥除植株基部病叶鞘的同时,用生石液涂抹病叶鞘部位杀死病菌减少菌源。

二是药剂防治:在玉米苗一米左右时,使用化学药剂重点防治玉米基部,保护叶鞘,早防治效果好,防治药剂: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150克或5%水剂100-150毫升,兑水75-100斤喷施玉米基部叶鞘;用4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75-100斤喷施玉米基部叶鞘;用50%石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75-100斤喷施玉米基部叶鞘。以上药液一般连续喷两次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七、适时收获

杂交玉米的收获期讲究一个“早”字,一般大田有80%的玉米黄粿即可以收获。

石蟆镇: 糯玉米秋季高产栽培技术

一、糯玉米秋季种植生长特性

同品种糯玉米栽培时间不同生育期就不同,秋播糯玉米从出苗至抽雄的天数要比春播的少20天左右,但抽雄后所经历的天数正好相反,从抽雄至采收天数却比春播玉米要多15天左右。株高一般比春播糯玉米低10cm左右,穗位低5cm左右。一生总叶数少1张左右,且叶片相对变小,单株最大叶面积有所下降,果穗变小,穗行数明显减少,行粒数下降,千粒重比春播糯玉米高30g左右,鲜穗产量比春播糯玉米约低20%左右。这主要是春播糯玉米的生长发育是在低温向高温过渡的环境下进行的,苗期生长时间长,有利于壮苗和幼穗分化;而秋种糯玉米的生长发育是处在由高温向低温过渡的环境,前期生长过快,伏旱高温环境不利于壮苗和幼穗分化,从而影响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分化,故穗粒数低于春玉米。但秋种糯玉米是在较低温度下灌浆,且灌浆时间相对较长,故千粒重有所提高。由于鲜穗采收期温度相对较低,秋种糯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也比春播糯玉米延长。

二、栽培的不利因素

一是伏旱:7-8月份的伏旱,对秋播糯玉米全苗和苗期生长影响较大,极易造成老苗,若遇到干旱持续时间长的年份可能出现死苗现象。

二是虫害:制约秋种糯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虫害”,特别是玉米螟和粘虫,一般在糯玉米生长10叶前后开始遭受为害,13—14叶至抽穗是为害高峰期,若防治不及时,在灌浆结实阶段由于田间密度迅速增大,造成虫害更加严重,发生蛀食茎干和果穗,多雨时还会引起籽粒霉烂变质。

三是病害:秋种糯玉米主要病害有青枯病、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等,一般秋季糯玉米病害发生率较春玉米高,严重时常常会出现数病并发,如若防治不当,会大量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四是草害:秋种糯玉米地苗期田间杂草孳生较快,加之田间作业难度大,若除草不及时,很容易发生草荒,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三、栽培技术要点 一是要选择好良种:选择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的品种,如渝糯系列、苏渝系列、京科糯系列等品种。渝糯7号是重庆市糯玉米秋季栽培最好的品种,因苗期耐高温,抗旱、抗病、抗逆性强,苗期长势好,在秋季栽培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品质优、产量高的特点,明显优于渝糯1号,苏糯2号。

二是要适时播种:秋种糯玉米苗期将在伏旱中渡过,故要选择土层深厚、抗旱力强、有水源保障的地块种植。过早播种会使伏旱严重影响吐丝、授粉,导致结实不良,甚至不结实;过迟播种将因气温迅速下降而灌浆不足。我市浅丘平坝地区,秋季糯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8月中旬,高海拔地区宜提早到7月中旬播种。采取分期播种,7月20日前播种的可以在国庆节前上市。

三是要培育好壮苗:播种分直播、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应种足保全苗,播前灌水,防止烂芽,出苗后早匀苗、早定苗。育苗可采用营养钵、营养盘或肥团育苗,有水源保证的地块可采用育苗移栽。移栽小苗,叶龄控制在2叶期至2叶1心,移栽做到一次成活。

四是要合理密植:秋种糯玉米苗期处于高温环境,发育快,播种至抽穗吐丝时间比春播糯玉米短,植株相应变矮,果穗变小,要适当增株增穗,发挥群体增产优势。一般要求密植,行距1米,窝距0.35-0.40米,每窝栽双株,亩植3300-3800株为宜。

五是要搞好配方施肥:玉米是耐肥作物,足够的肥水对其建立丰产架子和获取高产十分重要。秋播糯玉米总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轻施提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底肥亩用2000公斤土渣肥+尿素15公斤或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30-35公斤或亩施40%玉米专用肥40公斤施入播种沟。出苗后亩用5公斤尿素兑清粪水2000公斤提苗。进入拔节期后,亩用10公斤尿素或25公斤碳铵兑清粪水2000公斤追肥。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即播种后40-50天重施攻苞肥,亩用尿素30公斤或碳铵80公斤加钾肥5公斤兑清粪水2000公斤淋窝。

六是要加强田间管理:伏旱期间,适时抗旱保墒,尽量减少高温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幼苗4-5叶和12-13叶时各灌水1次;及时除草、培土上行。秋种糯玉米苗期生长迅速,根系生长较快,但下扎较浅,遇上暴风雨,易倒伏。因此在及早除草的同时,在拔节前后应培土上行,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降渍排涝;早治、狠治害虫。玉米螟、粘虫是秋种糯玉高产的大敌。在玉米的集中产区,

二、三代玉米螟基数大,危害严重,如稍有疏忽,秋种糯玉米被害株率可达100%。因此,要高度重视玉螟的防治工作,坚持早治、狠治的原则。重点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是玉米螟防治的最佳适期。可选用苏云杆菌可湿性粉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拌细沙土,或用杀虫双颗粒剂拌匀撒于心叶内。注意在采收前7~10天停止使用农药,建议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频振式杀虫灯、性诱捕器、黄塑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减少残留,确保菜用糯玉米鲜食安全。

七是要加强人工辅助授粉,秋菜玉米散粉期气温不稳定,雌雄往往不协调,加之秋雨较多,自然授粉不理想,应加强人工授粉。减少秃尖,夺取高产。在大多数植株花丝吐出后,收集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授粉两次提高结实率。同时,不定期摘掉已散粉雄花,有利于增强光照和通透性,减轻病虫害。 八是要适时采收:秋种糯玉米成熟缓慢,适宜采收期比春玉米长。一般播种越晚,吐丝至采收时间越长,品种不同适宜采收期也不一样,秋玉米采收期以授粉后30~35天为宜。过早采收灌浆不足,糯性不够,产量低,过迟采收缺少鲜香味。

玉米的需肥特点及施肥方法

一、玉米需肥特点

1、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0%。玉米营养临界期: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2、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二、施肥方法

1、基肥:可以结合耕种或浅耕灭茬进行,可以利用冬小麦的有机肥和磷肥的后效,或者用小麦根茬秸秆还田的办法来弥补玉米基肥的不足。玉米是对锌敏感的作物,玉米施锌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硫酸锌1至2千克作基肥,能增产百分之10以上。

2、种肥:种肥的施用方法有多种,如拌种、浸种、条施、穴施。拌种:可选用腐殖酸、生物肥以及微肥,将肥料溶解,喷洒在玉米种子上,边喷边拌,使肥料溶液均匀地沾在种子表面,阴干后播种。浸种:将肥料溶解配成一定浓度,把种子放入溶液中浸泡12小时,阴干后随即播种。条施、穴施:化肥适宜条施、穴施,用量2至5千克,但肥料一定要与种子隔开,深施肥更好,深度以10至15厘米为宜。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不宜做种肥。

3、追肥:应根据其需肥特点分次进行。第1次在拔节后10至15天(7至8片叶),追施总肥量的三分之一,促进茎生长和幼穗分化。第2次在玉米抽雄穗前10至15天(10至11片叶,大喇叭口期)追施总肥量的三分之二,促穗大粒多。如果夏玉米只进行1次追肥,应在小喇叭口期(8至9片叶左右)进行,不能太晚。追肥时应刨埯深施或耧播耠施,肥与苗的距离7至10厘米,施肥后封严,以提高肥效。

如何判断玉米是否成熟?

玉米是否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点: (1)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 (2)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 (3)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 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

玉米籽粒黑色层形成受水分影响极大,不管是否正常成熟,籽粒水分降低到32%时都能形成黑色层,虽然黑色层形成并不完全是玉米正常成熟的可靠标志,但是生产常将其作为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就是说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

重庆市特用玉米生产呈现六大特点

2017年重庆市将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六大特点。

(一)特用玉米面积扩大

2017年全市鲜食玉米47万亩,较2016年42万亩增加12%。其中糯玉米42.6万亩,较上年增4.41%;甜玉米4.4万亩,是上年面积3.6倍,增幅显著。青贮玉米面积9.17万亩,比2016年5.3万亩增73%。全市特用玉米占玉米面积的比重由6.6%增加到7.9%,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二)特用玉米规模化水平提高

2016年以前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较少,但2017年已有500亩以上,甚至有超1000亩的种植大户。如合川区种植大户莫应明以承包方式流转近20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渝青玉3号,黔江区白石乡种植大户李官品目前种植规模也已达500亩,且带动周边发展青贮玉米1700亩;酉阳县目前全县发展甜玉米基地面积1.23万亩,其中50亩以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共50户、专业合作社2个、龙头企业2个,规模化种植面积5387亩,规模最大的“酉阳县敏兴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种植规模达到2500亩。

(三)特用玉米种植效益好

2017年渝北区茨竹镇重庆福小生态农业合作社、重庆青盈农业股份合作社基地种植的“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平均种植密度为5406株/亩,平均亩产量(鲜重)达6.06吨,亩产值达3000元,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渝北区通过推广电热温床、双膜软盘和营养钵育苗,春糯玉米提早到6月初上市,销售价达到6元/公斤,亩产值达4800元,亩效益达3500元以上。

(四)青贮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奶牛等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业主经营意识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青贮玉米在播种、采收等关键环节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或租用先进机械,特别是机收,几个主要基地普遍采用一段或两段式收获,其机收设备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如合川区业主莫应明租用克拉斯联合收割机,收获粉碎两道工序一次完成,作业效率12亩/小时、费用50元/吨,仅为传统收获(粉碎)一半的成本。黔江区由于受山地地形限制,业主李官品采用人工收割后再机械粉碎的两段式收获,他们引进购置德国kemper机械粉碎机,加工效率20吨/小时、加工费用20元/吨,大幅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了我市青贮玉米的机收水平。

(五)农旅结合打造鲜食玉米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鲜食玉米的发展与旅游充分结合,提升旅游产业的同时,也逐步提升了鲜食玉米的知名度,打造了鲜食玉米品牌。如綦江区就倾力打造石壕镇糯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且成功申请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地认证。并通过连续举办糯玉米展销会、推介会,“花坝糯玉米”成为了市内闻名的绿色食品品牌,“花坝玉米节”目前也已成为綦江区重要的乡村旅游节。2017年石壕镇糯玉米已达10400亩,今年平均亩收入超2400元、亩纯收益达到1400元,经济效益显著。

(六)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开始起步

长期以来老百姓喜食糯玉米,近年来随着甜玉米品种的更新,也逐渐受到市民青睐,市场销路不断扩大。而鲜食玉米如不及时销售煮食,糖份和有机物会逐渐消耗,品质下降,食口性变差,供应时间有限,为保证周年满足市场的需要,鲜食玉米保鲜加工开始起步。酉阳县龙头企业“敏新农林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流转土地规模种植甜玉米及订单收购周边农户鲜食甜糯玉米的方式,引进的鲜食玉米全套加工、冷冻设备年加工能力达1.8万吨,加工鲜食甜糯玉米周年供应湖北、福建、广东等市场。 綦江 郭扶镇玉米高产创建基地喜获丰收

2017年,郭扶镇依托农业部“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在永胜、龙泉、高庙、团结、长岭、古松、骑龙等12个村建玉米万亩片一个,涉及农户6064户,种植面积1021亩(其中高山糯玉米600亩);在建新、龙泉、高庙、双山村共21个社建千亩核心片一个,面积1050亩,涉及农户494户;在建新村建立了4个百亩示范片,面积439亩,涉及农户212户。目前,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基地喜获丰收,通过测产,今年的高产创建全面完成任务。为了保证任务的全面完成,前期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一是集成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全面推广“一推三改”关键技术(推广地膜肥球育苗移栽、地膜全覆盖栽培,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种高秆大穗品种为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建设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推广覆盖率达100%。

二是主推优良品种:根据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生产水平,选择了綦江区农技推广站近两年玉米品种展示排名前三位的渝单32号、天玉3000、渝单18号为主导品种,示范片良种推广率达100%,主推技术落实率达95%以上。

三是以合作社为基础、农技专家为技术支撑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为达到示范实效,郭扶镇形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种粮大户的发展模式,由专业合作社统一供种、配肥,统一配育苗软盘,统一机耕深松,统一病虫绿色防控等,同时邀请市、区科技人员和专家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深入示范片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

四是加强病虫绿色专业化防控:及时监测示范片区内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确预报发生趋势,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和污染,病虫害防治覆盖率达到100%。

新玉米价格今年比去年高吗 这些信息对农民重要

眼看着新一季的玉米要开卖了,玉米市场将有怎样的变化,种植户们该作何打算呢?看看这份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先看看今年以来

玉米市场的价格情况

3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连续5个月反弹。7月份,全国产销区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1699元/吨、1837元/吨,分别比2月份回升12.8%、9.2%。但7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开始呈现回落态势。

可以看出,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现货还是期货,国内玉米价格全面回落的趋势较为明显,并且仍处于近年来的价格低位。7月份全国产销区平均批发价格,与近年来的高点价格相比分别跌33.1%、33.9%。

短期看,新玉米上市前,国内玉米价格仍可能进一步趋弱。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家玉米库存压力仍较大,去库存是当前玉米政策的重要任务,新玉米上市前国家将继续开展大规模临储玉米拍卖活动,同时前期成交的临储拍卖玉米也将陆续出库,从而加大市场供应压力。另一方面,贸易商手中仍有一些存粮,需要在新玉米上市前出售。但新玉米上市前市场仍处青黄不接时期,价格总体相对坚挺,下跌空间不大。

重点来了!

新玉米上市大预测

一、价格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总体可能略高于去年

新玉米上市后,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增加,价格将面临季节性下行压力。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玉米上市后市场价格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总体价格可能略高于去年。

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玉米市场机制已经确立,类似去年取消临时收储那样的重大利空因素不会再现,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心态和积极性将明显好于往年。

二是当前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不存在大幅下跌的空间。

三是今年年度产需有望实现基本平衡,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矛盾有望缓解。一方面,玉米面积继续调减,预计产量也将随之下降。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明显上升。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上升,生猪养殖恢复增长,畜禽等其他养殖业持续发展,饲料消费也呈增长态势。产量下降,消费增长,将使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改观,对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

四是新玉米上市季节国家将暂停临储玉米拍卖。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明确临储玉米拍卖的原则是在收购季节不打压市场。因此,临储玉米拍卖一般是在玉米收购季节结束后启动,新玉米大量上市前结束。比如,2016年临储玉米拍卖5月底开始,10月中旬结束。今年临储拍卖5月初开始,预计10月中旬以前将停止抛售。

五是为应对市场价格过度下跌以及“卖粮难”,国家有较成熟的应对预案。当出现价格过度下跌或“卖粮难”时,国家会启动储备玉米轮换,并加强金融服务,确保新粮收购资金充足并落实到位,甚至还可能对加工企业出台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入市收购。

但鉴于国家庞大的玉米库存压力,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也不大可能大幅上涨,对玉米价格的预期不宜过高。

二、建议农民:择机错峰售粮,保障收益

新玉米上市后,为增加收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农民朋友根据自身条件择机售粮。

1、错峰售粮

新玉米集中上市期间,价格一般较低,收购商压级压价现象较多,东北产区通常在元旦至春节前集中上市,应尽量避免在这段时间售粮。

2、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售粮策略

不易保存或没有存储条件的玉米应适时出售;有仓储条件的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把握销售策略。

一般在收购季节结束后市场价格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存储到来年4月份以后出售。

3、订单售粮

农户可与用粮企业、合作社等提前签订收购合同,企业、合作社一般会提供从种子到生产技术和收购的“一条龙”服务,不仅产量有保障,价格一般也较高。

4、改善存储条件

目前,农户存粮设施普遍较差,东北地区许多农户还是“地趴粮”,霉变、鼠害不仅造成产后损失,也往往迫使农民在上市高峰低价销售,市场风险较大。

建议农民朋友多建“玉米楼子”,国家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对农户建设规范的“玉米楼子”有一定补贴,农户可积极申请。暂时无法建“玉米楼子”的农户也应尽量合理存放,采取措施避免雨雪渗入,保持通风条件,降低霉变风险。

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还可申请扶持政策,兴建仓储、烘干等设施设备。

丰都:玉米新品种助力种粮大户增收

华龙网8月15日10时30分讯(通讯员李达元)“近年来,我家种植的都是渝单8号,这个品种的玉米秸秆粗壮,不容易倒伏,抗病能力强,可年年种植,而且稳产性好,亩产可达550公斤以上。”7月1日,丰都县龙孔镇龙孔村三组一块地里,村民万元坤正在掰已经成熟的玉米棒子。

眼下的8月高温烤人,却正是丰都县沿江两岸乡镇(街道)玉米成熟采收时节,笔者在龙孔、湛普、十直等乡镇的部分村社看到,村民们为了避开高温,一大早就走出家门,有的甚至全家倾巢出动,忙着掰玉米、运玉米。这些玉米棒子又粗又长,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种植的都是渝单8号等玉米新品种,所以高产增收。

从口粮到饲料转变

“以前,玉米是我们家一日三餐的主要口粮,跟大米一样非常金贵。”十直镇开花寺村村民付德权说。但那时候是农业社大集体,靠工分挣粮,辛辛苦苦劳累一年,人平能够分到的玉米仅有几十百把公斤,要吃一年到头。

开花寺村党支部书记付小平介绍,由于分得的玉米有限,村民难得吃上一顿饱饭,总是感觉肚子饿。因此在土地承包到户后,家家户户把种植玉米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多种植一窝玉米,村民与村民之间,还经常为争执土地边角发生纠纷。

“可以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每户村民都把自家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起来,全村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采收的玉米装满粮仓。”付小平说。

据丰都县农委有关资料记载,1988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0万余亩,总产量25万吨,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随着水稻产量增加,玉米不再是主要口粮,大部分被加工成饲料后用于养猪。因此,那些年,农村中几乎家家户户养猪,每户户均养猪在3头以上。

“当年我县养猪业能够迅速发展,正是与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体产量密不可分。”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湛永会说。

新品种推广促增产

“土地承包到户的最初几年,每年在采收玉米时,我总是挑拣部分籽粒饱满、棒子最大的玉米,脱粒晒干后存放到第二年用于做种子。”龙孔镇龙孔村三组村民万元坤说。

龙孔村党支部书记梁德福介绍,那时候,基本没有推广“两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村民种植玉米,都是跟万元坤一样自留种子。而自留种子最大的弊端就是不高产,稳产性能低,抗病能力弱,种一亩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三百多公斤就很好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农业部门才向村民推广种植杂交玉米,并派出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梁德福说,刚开始村民有抵触情绪,但当玉米成熟时节,看到杂交玉米棒子又粗又长,籽粒饱满,这才心服口服,相信事实就是事实。

据悉,丰都县杂交玉米新品种推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过程,最后终于实现了全覆盖。提别是近年来,每年立春后,各地销售杂交玉米种子的摊点或店铺琳琅满目,村民购买杂交玉米种子也很踊跃,而且货比三家,尽量选择适宜的品种。

不仅如此,各乡镇(街道)农服中心还送技术到地头,指导种植户如何施肥、喷药、除草,让玉米新品种切实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地头套种一举两得

“一直以来,我都在玉米地里套种红苕,不仅玉米亩产达到500多公斤,红苕亩产也在1500公斤左右,可谓是一举两得。”龙孔镇龙孔村三组农民冉海林说。

每年在玉米植株长出棒子时,冉海林就把两排玉米中间的泥土挖松掏成厢,等下雨后及时栽上红苕。玉米成熟采收后,正好是红苕生长的关键期,此时只要管护到位,到了11月中旬红苕成熟时即可获得好收成。

在武平、太平坝、暨龙等山区乡镇,玉米套种马铃薯比较普遍。马铃薯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外,很多地都可种植,而且它需肥量不大,茎叶腐烂后还是很好的有机肥,因此与玉米套种,不会抢占肥力,不影响玉米的产量。

“我用玉米套种马铃薯,不仅玉米亩产最高可达600公斤,马铃薯亩产也在1200公斤以上,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太平坝乡下坝村村民张生说。

2013年,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在丰都县十直镇开花寺村开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当年,玉米和大豆均获得丰收,该技术也因此获得村民的青睐。

“近年来,我坚持在自家的承包地里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玉米亩产量达到了5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量也超过130公斤。”开花寺村村民付德权说。 农户为掰回家的玉米棒子脱粒

春耕开始 玉米播种需注意

1、秸秆还田

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但秸秆还田后常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 (1)粉碎不彻底。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再加之犁地深度不够,常常是秸秆外露,影响播种。

(2)土壤空隙大。秸秆还田后,一部分秸秆外露,一部分没有腐烂,土壤松散,保墒能力差,影响出苗。 (3)病菌孢子及虫卵越积越多。

2、整地质量差

整地质量差,明暗坷垃多,土壤孔隙度大,保肥保水保温性能差,严重影响植株根系及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

3、播种期

(1)播种偏早。早春地温低,出苗时间长,易造成种子霉烂导致缺苗断垄,有时播种偏早出苗后常遇到晚霜,出现低温伤苗。

(2)播种偏晚。推迟播种,会导致玉米后期成熟不好,或遇早霜,影响玉米的产量和籽粒商品性。

4、播种方式

(1)机械播种。机械播时种子、化肥同时播,但常见种子和化肥间隔距离太近,出现化肥烧种现象;由于整地质量差,常见播种深浅不一;由于机手技术差,常见并行现象;常见个别下种孔堵死,出现漏播造成缺行等等。

(2)人工播种。大地块便于机械作业,小地块适合人工操作,在好多地方采用点播种器人工播种,优点是十几平方米甚至更小地块都能播种,完全可以控制播种量,可以尽可能的播到地头地边,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土地。但用点播器存在的问题是:播种深浅不一,不同的人播种深度不同,同一个人刚开始和播后数小时以后深浅也不同。另外与土壤也有关,土质硬的地方播种浅,土质松软的地方播的深。深浅不一,则出苗早晚不一,很容易出现大小苗现象。

(3)半机械化播种。有的地方仍用人或畜拉耧种植,同样会出现深浅不一,漏播、并行的现象。

5、播种量

(1)单粒播种。优点是节约种子,减少老百姓种子费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种子发芽率低时出苗不好;陈种子受气候影响较大难以保证出全苗;整地质量差,播后常见缺苗断垄现象;苗期发生病虫害很容易导致缺苗;不分级或分级不彻底的种子常见大小苗现象。

(2)一穴多粒播种。优点是能保证全苗。存在的问题是:浪费种子,增加种植成本;不及时间苗定苗会导致幼苗发育不良;定苗晚常见一穴内几植苗根系交错长生,增加了定苗难度,很容易拔一株而带起整穴幼苗,造成缺苗。

6、播种深度

(1)播种过深。出苗时间长,消耗养分多,出苗后苗瘦弱。

(2)播种过浅。春季风多风大,表层土壤易失墒干旱,若土壤墒情较好,易早出苗,如墒情较差,充分吸水的种子出苗早,半吸水的种子易失水最后不出苗,没吸水的种子雨(灌水)后才出苗。

(3)播种深浅不一。有的出苗早,有的出苗晚,出苗早的形成大苗,出苗晚的形成小苗,出现大苗欺小苗,最终小苗长成弱株,弱株结小穗或空秆。

7、土壤墒情

(1)黄墒播种。手捏成团,自然落地散碎,一般土壤含水量12%~15%。黄墒播种由于土壤水分不足,播后出苗困难,导致缺苗断垄。

(2)墒情不匀。由于整地质量差或地块高低不平出现干湿不匀,导致出苗早晚不一,最后田间大小苗并从。 (3)黑墒播种。手握成团,自然落地后不碎。一般土壤含水量20%~24%。黑墒播种由于土壤水分多,地温较低,出苗缓慢,常导致种子霉烂、出弱苗或因播种作业的踩压形成死结影响出苗。

8、施肥方法

(1)重视氮肥,轻视钾肥,忽视农家肥同,不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 (2)肥料施在地表,肥效挥发损失严重。

(3)减少施肥次数少(一炮轰) ,导致玉米生育后期脱肥。

9、除草剂的施用

(1)乱用除草剂。产生药害。

(2)不按说明配浓度。要么起不到除草作用要么造成药害。 (3)乱扔包装:导致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其他作物生长。

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影响因素

1、品种选择

自交系混杂退化严重,亲本种子质量差、纯度低,个体发育差,从而降低了杂交种的增产效果;种子内在因素的影响,如生理机能退化、新陈代谢失调、体内输导系统障碍等,造成无果穗,影响产量。

2、土壤肥力

田块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低,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硼、锌肥缺乏,追肥不足,使果穗发育缓慢,不能正常授粉,增加空秆率。

3、栽培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相互遮蔽,从而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授粉不良,造成减产。

4、病虫危害

玉米病虫害较多,特别是大(小)斑病、黑穗病、玉米螟、叶蝉等,破坏玉米雌穗组织,消耗植株体内养分,影响穗的发育,降低产量。

5、气候因素

雨水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干热风或出现中期低温冷害,抽穗不及时,影响或抑制幼穗分化,造成减产。 处理措施

1、品种选择

选用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紧凑型的品种,北疆地区主栽品种以新玉18号、登海9号、SC~70

4、农大108为主。

2、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晒种,用多菌灵粉剂1∶1000拌种,防治病虫危害。

3、播种时间

各地播期的确定必须依据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和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将玉米抽雄、授粉期安排到伏旱之前,玉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播种期较常规种植提前10~15天,以移栽期和地膜玉米出苗期避过当地霜期为宜。在适播期内,抢墒早播,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的有利气候条件,避开伏旱。我区气温前期低,地上部生长慢,易蹲苗促壮,能增强抗旱力。适时早播还可延长生育期,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为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增加粒重创造条件。

4、肥水管理

按配方施肥,巧施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追肥要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酌施粒肥。基肥中磷钾肥不足时,在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适当增施,玉米拔节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70%。在大喇叭口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千克,佃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如土壤持水量低于这一水平,及时灌水。在扬花授粉灌浆阶段,667平方米追尿素5千克。玉米生长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根壮秆,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

5、种植密度

根据地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如中晚熟、生长期较长、大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3800~4000株为宜;中早熟、生长期偏短、小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4200株~4500株为宜。在确定密度时,同一品种的密度不但要充分考虑株型结构,还要考虑播期、种植地块肥力水平,肥田宜稀,瘦田宜密,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6、田管措施

玉米苗长到3片叶时间苗,间去拥挤苗、弱小苗和病残苗。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按预订留苗密度定苗,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力争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搞好中耕除草,作好病虫情监测工作。以点片防治为主,禁止普遍化防,发生虫害采取滴心、喷雾方法,防治效果明显。每667平方米用呋喃丹颗粒剂

1、5~2千克加沙土或细炉渣15~20千克,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玉米心叶内。 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同时在晴天上午,待露干后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授粉,每隔2~3天1次,连续2~3次,可增加授粉机会,促进果穗饱满,在玉米叶丝中后期,对尚未结棒的单株,将其上部第1与第2叶之间的茎秆轻折,以不折断为适度,加大授粉几率。

玉米出苗不好的主要原因

结合这几年来的田间观察:玉米出苗不好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播种时间过早,播种覆土过深,种肥隔离不够,种子活力不足,除草剂药害,种子芽率不够,和播种机出现故障漏播,还有地下害虫虫嗑等多方面原因。

1、播种时间切忌过早:玉米播种过早,由于地温较低,发芽慢,易粉种坏种,易发生丝黑穗病。2012年特殊的春季气象条件,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建议农民朋友适时播种。

2、覆土过深,深浅不一,和踩格子过实都极易出现苗出不好现象,或者二三类苗增加。小苗或弱苗后期易出现倒伏和空秆。

3、种肥隔离不够,特别容易烧苗。一炮轰地块底肥要深施在15厘米以上,使用口肥时切忌种肥隔离,避免烧种。种子和化肥要隔离7厘米以上。

4、种子活力不够,也是造成出苗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购买种子时从外观上就能观察到种子的成熟度或颗粒是否均匀一致。一般在铁岭繁育的种子含水量稍大,外观成熟度稍差,有可能出现活力不够的现象,特别种子若是有落地粒或受冻粒,更会造成出苗不齐,而甘肃和新疆制种条件好,降水快,种子成熟度好有光泽,种子活力相对较高。检测种子活力最直接办法就是在室内低温15-18度条件下,常规种植:若成苗率达不到90%左右就不能单粒播种。

5、除草剂药害也是造成玉米出苗的主要原因:东北农民大多选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2010年春季,吉林省很多玉米品种都出现除草剂药害造成的玉米苗有根没芽,有芽没根,或者根本拱不出土,或者出苗后呈现一根葱状。这些都是典型的除草剂药害。

A、葱状苗或鞭状苗:主要是2.4D丁酯药害,超量用药引起的,也有很多是低温条件下喷药引起的,低温影响细胞分裂,导致鞭状苗。

B、加大剂量使用乙草胺的用量,尤其在低温条件造成种子发芽能力受阻,胚芽处抑制生长,胚根缩短,不生侧根。受害幼苗植株萎缩,叶片扭卷。

6、种子芽率不够也是玉米出苗不好的重要原因:购种回家后需做发芽试验,从种子包装袋上中下三点取100粒种子,用45度温水泡6-8小时,用湿毛巾将浸泡过的种子卷好,放入有透气孔的方便袋里,放置温度适宜的炕上,2-3小时翻动一次,隔一天温水投一次毛巾和种子,三天看芽势,7天看芽率,一般三天就可看出,低于95%的种子谨慎做单粒播使用。

7、有条件地块必须使用种衣剂拌种,以防地下害虫如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影响出苗。

应合理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

众所周知,现在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部分都比较高,平均株高都在2.8米左右,高的可达3.0米以上,比如先玉335。玉米太高的缺点是浪费养分,易倒伏和感染病害,如玉米大小斑病。合理而有效的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而达到抗病抗倒和增产的目的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是要尽量选择矮一些的品种,比如利民33,科泰818等。

二 合理施肥:对于氮肥的使用,要做到前控,中促,后补。追肥不易过早,最好在大喇叭口期。 三 使用化控技术:可用金得乐或玉米壮丰灵。

四 物理方法:对于肥水良好,长势旺盛的玉米可在其5-6片叶时在根部留一片叶将上部剪掉重发,可起到株高变矮,棒大增产,抗病抗倒的作用。

玉米粘虫用什么治好

玉米粘虫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80ml/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12-18克/亩,20%辛硫灭多威乳油80-100克/亩,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30-4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防治技术:(1)药剂防治。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幼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红褐色。

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1]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卵:馒头形稍带光泽,初产时白色,颜色逐渐加深,将近孵化时黑色。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石门镇是农业大镇,常年种植玉米14000亩,玉米要高产就必须有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根据玉米生长规律,结合我镇玉米种植现状,现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简结如下:

玉米不仅具有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玉米品种类型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既可春播、夏播,也可秋播,既可净作,也可与麦类、豆类和薯类等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主要作物。

一、选用品种:应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杂交玉米品种,玉米的品种类型较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制度选择最佳的高产品种。选好良种,即使不增加劳力、肥料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选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或半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品种。

二、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适宜播期。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就播种,过早播种、土温低种子吸胀萌发慢,长势弱,不整齐,缺苗严重。延迟播种,生长发育快,营养生长期短,也不利高产。玉米播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为宜。

三、种子处理:催芽播种,选用纯度高、净度好、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55℃温水浸泡2-3小时,捞起滤干,保持在20℃以上温暖的地方催芽至粉嘴即可播种。

四、播种方式:一般是撒播、窝播、育苗移栽等几种方式。以育苗移栽最能培育壮苗,缩短大田生长期,充分协调早熟和高产,克服当季与全年增产的矛盾。实行间套作,可补缺代弱,具有很大优越性。

五、培育壮苗,适时移栽:采用地膜肥球育苗、玉米软盘等培育壮苗。移栽叶龄为3-4叶,将苗分级、带泥带药移栽,栽时做到窝大底平,双株错窝定向移栽,不栽老弱苗。栽后应施足定根清粪水。栽后发现缺苗应及时补栽。六.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繁殖生长之间的矛盾。使群体发展适度,个体发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条件、栽培制度来决定。一般紧凑型、大穗型、迟熟品种、土壤肥力较高,亩植2800-3000株;半紧凑型亩栽2600~2800株,松散型亩栽2500~2600株为宜。2米开厢的玉米小行间距50~60厘米。

七、施肥管理:玉米施肥重点是底肥和攻苞肥,看苗巧施苗肥和拔节肥。亩用35%复混肥30公斤或50%的BB肥20~25公斤,另加人畜粪水1500公斤,在重酸性和石灰性土壤每亩加锌肥1.5公斤作底肥。移栽时施好定根肥,移栽后在5叶期亩用500公斤清粪水加3公斤碳铵混施作苗肥;6~7叶时亩施人畜粪水500公斤加尿素10公斤作拔节肥,10-11叶大喇叭口期亩用人畜粪水1500公斤加尿素15~20公斤作攻苞肥。发现脱肥早衰地块可酌情亩用尿素5公斤作粒肥,或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500克叶面喷施。

八、病虫防治:选用抗病性较强或感病轻的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增施钾肥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灭玉米植株残体,杀灭越冬幼虫、拔除枯心苗等可减少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可选择用福美双、多菌灵、三唑酮、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辛硫磷乳油、米乐尔颗粒剂兑水喷雾防治。

九、适时收获:玉米仔粒到蜡熟期,籽粒变硬,茎叶变黄,苞叶干枯,即可收获。过早收获,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收获过迟,茎杆折断,果穗触地,易发霉、发芽,鸟兽危害,影响产量。以适时收获为宜。

辨别转基因玉米的方法

辨别转基因玉米的方法

有一些方法能辨别是否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甜脆、饱满、体形优美、头颗粒尾差不多,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几个标准:

1、个头。按照传统,西红柿也有一定个头的,比如:像大拇指头那么一点大的小西红柿绝对是转基因。再比如大豆,也叫黄豆,就是做豆腐,豆浆那种豆子,形状应该像动物内脏:腰的样子,有点扁,可现在的大豆,全是圆圆的、大不少、就像豌豆一样的大豆,产量很高,就是转基因。

2、色彩。与传统的不一样的绝对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彩色辣椒。

3、产量。转基因作物一般在开始几年,其产量要比传统作物高不少。

4、季节。除了大棚蔬菜外,其它的反季节食品容易是转基因的。

5、害虫。凡是害虫喜欢光顾的作物就是没转基因的,凡是害虫害怕,也就是没有害虫,或很少害虫的作物,就是转基因。

玉米干腐病防治措施

1、症状: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粘连,不易剥开。

2、发病规律:玉米干腐病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病。

3、防治办法:(1)农业措施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玉米茎腐病防治措施

针对当前玉米生产易发生病害,特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症状: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2、发病规律:

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3、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杂交品种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论文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杂交玉米制种实习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管理办法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__论文

玉米品种介绍2

重庆市设计院名录

重庆市推荐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名录
《重庆市推荐杂交玉米主导品种名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