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航空服务专业申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5: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可性行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的急速增长为中国航空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这种飞速发展也让用人单位对航空服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专业技术的要求、学历的要求。为了充分了解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了全面而又广泛的市场调研,以下是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一.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最近几年国家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这其中有社会需求也有民航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社会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

“十一五”规划指出:2005到2020年民航净增就业岗位50万~70万个。据中国民航局调查显示,在未来五年内我国将新增大型飞机约500架,20年内将新增支线飞机约600架。每年需增加空港、地勤服务人员4万~5万人。同时,全国各航空公司有相当数量的自然减员,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及时补充。同时,经重组后的民航产业,进入了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在未来几年需要大量的地勤人员和相关产业人员。到20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0%左右,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快速增长。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全球的排名已跃升至世界第三位。从国内各航空企业招聘调查分析显示:国内民航业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自2005年以来民航人才需要持续旺盛。

1

(二)民航业自身发展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后我国民航客机将以每年递增不低于200架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民航客机将增加到2500架,到2020年我国民航客机将增加到5000架,机场将增加到319个。仅对空乘人员的需求一项,如按每架飞机30名比例配齐空乘人员,每年我国实际需求的空乘人员约8000~9000名。据不完全统计,外国航空公司每年在我国招聘乘务员900~1200名。而国内空港地面需要的人员约为6000~7000名。除原有人员和国家现有能力培训的民航空港服务人员和空乘人员外,缺额在30%以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航空公司的服务不再是出售机票,把乘客送到目的地等简单服务,而是在运营环节上的融旅游业、餐饮业在内的延伸服务、增值服务。因此民航业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属于极有潜力的行业,而民航企业家,空勤人员,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机务维修人员等将是最为吃紧的民航专业人才。国内航空公司青睐录用高职毕业生,他们更加适应现代服务业的素质要求。高职毕业生在英语能力、服务意识、问题处理成熟度上比中职学历的毕业生更占有优势,进入岗位后虽然起点相同,但是以后晋升的机会较多,发展速度也较快。

目前各省开设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航空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民航业发展的瓶颈。《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欢迎各种力量参与到与民航相关的教育事业,鼓励各类普通高校开设民航专业,支持建设与民航实习实训有关的培训基地。因此,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民航客运、民航货运等现代服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是航空运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的、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是航空服务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民航客运、民航运输业人才是航空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航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航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申报设臵“航空服务”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前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满足航空市场的需求,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又依托强大的行业背景,既能发挥各地区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又有很大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航空服务专业成了“热门”专业,为许多学生、家长所青睐。但是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不符的情况。目前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特点如下。

第一, 课程设臵僵化,实训机会较少

目前大部分学校课程设臵多采用既定模式,内容僵化,缺乏对专业的对接。这种培养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少对专业的全面了解,进入角色较晚,学科知识孤立,专业口径过窄,理论与实际容易脱节。此外,实训硬件受限,专业实训实习难以有序开展。许多职业学校在没有具备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条件下,也盲目的开办该专业,在专业的设臵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上无规范的要求和训练设施,使许多学生在没有掌握到该专业的基本技能之前就进入企业,从而达不到企业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航空服务专业

3

对学生自身条件要求较高,而合作单位能提供的实习岗位往往有限,因此有很多同学难以实现对口实习,很多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业学生为了得到对口实习的机会,只能凭关系,四处奔波,到处联系,学院难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实训实习机会,专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具备航空企业服务型人才的素质,学校应该以战略的眼光,提出将航空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将其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变革和创新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第二, 师资培训欠缺,校企合作不足

目前许多学校聘请的老师大多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对这部分老师的培训又不足,致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严重脱节。以请进来走出去为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充满活力的航空服务教学团队,特别是外语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形成基于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的专业定位,实施以企业的职业能力应用为匹配的任务引领型课程内容和体系建设。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开拓就业渠道,与各大型航空公司建立长期而稳定的教学、实训、实习的合作关系。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培训认证,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由行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技能课程的机制。

第三, 综合素质欠缺,用人标准不齐。

航空服务人才市场出现“数量的过剩与高质量人才短缺”的不均衡状态,民航服务真正需要的人才难于寻觅,高质量、高

4

素质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提高民航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对视力、身高、体型都严格要求。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外语测试,专业服务技能等“门槛”也很难逾越。此外,有责任心,认真,投入程度都是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中的。航空服务职业非常辛苦,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航空服务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以及要求也正在由过去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向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方面发展。这种变化相应地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要想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知识广博,技能全面,吃苦耐劳,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仅以“够用”两个字来表示就显得不足,难以适应航空服务业的新发展。因此,推进航空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使其更好的适应航空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就变得迫在眉睫。

报 告 撰 写 人:

工 作 部 门:

专业技术职务:

5

航空服务专业介绍

航空服务专业自我鉴定

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自荐信

关于航空服务专业自荐信

级航空服务专业毕业论文方案

⑩航空服务专业论证报告.doc

航空服务用语

航空服务论文

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体现

航空服务专业自主招论证报告

航空服务专业申报材料
《航空服务专业申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