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16:52: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1届学士学位论文学号10030709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研究

作者:陈伟指导老师:马俊

摘要: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新闻学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也随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发展的结果,是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然而,随之而来的局限是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无法跟进新媒体发展的步伐,以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今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制作模式渐渐脱离。本课题旨在研究我国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今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现今的制作模式,我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讨论在上述情况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空间和新背景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制播分离;主持人中心制;新媒体

1.引言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也给我国的新闻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和挑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数字化的全新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对新闻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所以各地高校与时而动,于本世纪初纷纷开设新闻学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作为新闻学类专业的骨干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除了人才的大量输出外,还有人才水平普遍较低。究其原因,是各地高校学科发展不成熟,新闻学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自身特色,学科培养目标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意义所在。

2.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校广告学专业点为232个,新闻学专业点为20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为146个,编辑出版学专业点为50个,传播学专业点为24个,总计661个,而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只有66个。十一年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数目增加了九倍,2005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点数目比1994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数目的总和还要多。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其中涵盖了综合类院校,经济类院校,师范类院校,民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它打破了由新闻传播学院和文学院等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并且,由于理工院校的加入,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入了自然科学类和工程类的课程,重视了网络技术的应用。招生对象打破了过去只招收文科学生的界限,实现了文理兼收或者只招收理科学生。以我[1] - 1 -

校安庆师范学院为例,2005年开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由先前的教育技术系分化发

展而来,招生方面实行文理兼收。本专业经过六年的发展,已有两届毕业生近180

人,目前有行政班7个,在校学生近400人。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专

业目录和介绍》),划分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在内的共11类学科门类。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文学学科

门类中一级学科新闻传播类。《专业目录和介绍》规定该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

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宣传部门,

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

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3.具

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能力;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

策与法规;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

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为了培养学生的以上能力,设置的主要课

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

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

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主

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各地高校围绕《专业目录和介绍》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增设了其他课程,如我校增设了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三维图像技术、中

国当代文学史、公共关系学、纪录片制作、电视解说词写作等课程。可以看出,《专

业目录和介绍》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主要培养的人才是广播和电视新闻专门人才,主要的人才输送目的地是广播电台与电视台。而各地高校对于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灵

活性,则体现了人才多元化的要求,目的是将本专业学生打造成可以适应各类媒体

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只是本专业只是在近十年内呈现较快发展趋势,专业发

展不够成熟,课程设置因为不断探索及试验的缘故变动较大,所以培养出的人才素

质不稳定,不能很好地适应广播电台及电视台的需求。另外,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出

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另有其他专业的人才与本专业人才竞争(笔者在池州电视

台实习期间,注意到很多工作人员是文学系、新闻系的毕业生,本专业的毕业生居

少数),造成了本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态。所以,本专业目前所要做的是充分

发挥专业优势,寻求突破,适应当前媒介融合、新闻频道专业化、广电新闻深度化

的趋势,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可以在多平台发[2]

挥才能的新闻人才。

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董天策曾撰文指出,我国的新闻学教育有四大缺

失。这四大缺失分别是:专业基础薄弱,技能训练不足,不读新闻文本,专业理念

单薄。我们认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可以从

这四大缺失反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出现的问题。

3.1 专业学科体系构建问题

新闻学在我国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教学方面可谓积累了许多经验。不过,

多年来,我国的新闻学教学都是以传统报学为核心,借鉴美国和苏联的经验,没有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我国新闻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

向现代化”的进程,更不能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对新闻教

育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广播电视新闻学在各高校蓬勃发展,但是我们注意到,各

高校广电新闻专业大多脱胎于该校的某一传统学科,专业所在的学院也各种各样。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科体系构建往往依托其所在学院的性质,导致结构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也很难达到统一。

3.2 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各高校专业设置出现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通识”。这和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是有关系的。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蓬勃发展的现在,各高校都

希望可以培养出“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上手。而实际

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种培养方式无疑是对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因为

职业分化是必然趋势,“多面手”往往不具备竞争力。有材料指出,新闻学专业的学

生做突发新闻比较有优势,但是深度新闻和专题新闻方面,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优势

不如非专业学生明显。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指出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这

种不科学表现在,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新闻技能教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和思

辨能力的培养。

英国传播学者S.Splichal和C.Sparks 在考察了22国的新闻教育之后,提出

21世纪的传播人才应该具备4方面的素养:广博的知识,客观的视角,批判的态度,准确的判断;及3种才能:清晰准确的写作才能,传播才能以及创造才能。新闻教

育重视的是综合素质和独创性的培养。新时代的中国新闻人才,应兼具人文学科和

社会科学的素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强、富创造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虽然做了诸多调整,但仍与国际传媒实务脱节,滞后于我国的传媒实务。表现为基[3]

础太窄,难以适应因形势变化而出现的各种挑战。广播电视的节目变革,广播电视

的产业、多媒体融合等新变化,未能在课堂设置中及时体现。

3.3 专业实践性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收听

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还必须自己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实践不仅能够将学生所学到的

专业技能进行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大量的

时间被用来学习光电新闻新闻理论知识,甚至学习与广电新闻没有直接联系的、以

传统报学为核心的课程。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

大多数高校是以“媒体是党的喉舌”为指导思想培养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虽

然也重视学生的实践,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媒体市场

化的推进,国内媒体的创新和国外媒体的文化输入,使节目形式层出不穷。这样的

形势需要高校输出能够顺应潮流的创新型人才。而一些高校将广电新闻专业学生作

为学校的宣传力量,将学生安排在校办广播电视台参与实践。这样的实践,仅能锻

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锻炼以及知识储备没有

帮助。这样的实践变相削弱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实践课设置滞后于我国的传媒实务,也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

3.4 专业理念培养问题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讨论

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理念是“内容为王”,内容是以新闻业者丰富的知识和阅

历作为依托,但是我国多数开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院校将技术培养作为主力课程,忽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授。广电新闻专业因为需要教授的广播电视技术知识

较多,所以可能会无暇顾及其他知识的教授。而现实情况是,随着制播分离和主持

人中心制的推广,加之新媒体的普及,技术的培养往往跟不上技术的更新,而缺乏

广博知识的学生又很难适应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从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沦为虚

假信息的奴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又能如何胜任新闻“把关人”的工作?

所以,我们可以提升的空间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不放松技能培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新闻学院,它独创的“密

苏里方法”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新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由三大体系构

成的: 一是课程体系,即围绕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实践体

系, 即为学生的业务实践提供条件和环境;三是支撑体系,包括最重要的人力支撑

——师资队伍, 设备支撑——图书馆、实验室及其他教学服务设施,甚至还包括为

教学提供支持的媒介关系资源等等。[10]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课程只占

25%,75%是包括历史、政治学、科学在内的其他课程。纵使课程设置容易被模仿,

且世界范围内的很多新闻院校都参照了其课程体系,但密苏里大学对于实践体系和

支撑体系的重视是其他院系很难比拟的。美国是新闻业大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握

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是活跃在美国知名媒体、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他们会

给学生新闻实践上的直接帮助。密苏里学院的自办媒体也很出色,并且传媒业界也

在学院内设立专业组织机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密苏里新闻学院的

毕业生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反观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院校,尤其是近年来设立的专业点,虽雄心勃勃,

但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践条件简陋。技术

设备的采购、实验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国家拨款、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的方式解决集资问题,师资方面,可以约

请当地媒体的优秀记者和编辑教授新闻实务

是很难实施的。

国内新近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如何利用自身条件,做好专业建设

呢?第一,必须解决资源问题。笔者认为,师资方面,同一地域范围内的专业院系

要做好师资交流,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内具有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自己的

师资力量。物资方面,新近开设的广电新闻专业都应具有基础的硬件设施,比如非

编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摄影摄像设备等。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学生自有的硬件

设备,如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通过作业布置、参加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制作

广电新闻节目,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二,要改变教学理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

校其他院系的师资力量,加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将和广播

电视新闻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修

习。同时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自主学习新兴媒介技术。第三,院系开设网站、论

坛、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让本专业学生自主运作维护,鼓励学生投放自制节目

和稿件,鼓励学生讨论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新闻理念,引导学生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院系和地方媒体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通过一定时期的实习,让学生了

解广电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掌握节目的制作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实践基础。[11]。笔者认为这些措施,若无行政支持,

结束语

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业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发展。虽然变化巨大,但是和国外

的新闻业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体制是阻碍新闻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不过这个障碍

因为媒体逐步市场化而慢慢被移除。同时,制播分离和主持人中心制的推广对从业

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对从业人员跨

平台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需要内

练知识储备,外练专业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更好地从事新时期的广播电视

新闻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瑞坤.关于广播电视专业建设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2:70~73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8,9.

[3] 吕鹏.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J].现代视听:山东广播电视学校学报(济南),2010,

1:31~36页.

[4] 林白的新浪博客.链接:http://you.video.sina.com.cn/linbaiblog.

[5] 童云.主持人中心制之辨析[J].东南传播,2007,3:119~120页.

[6] 搜狐新闻中心.链接:http://news.sohu.com/2004/06/26/79/news220767905.shtml.

[7] 高国潮、陶芮.我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的研究[J].光明网新闻中

心.2010,06,25.链接:http:///content/2010-06/25/content_1161101.htm.

[8] 刘鹏飞.2010:网络舆论格局新变及传统媒体的作为[J].新闻记者,2011,1.

[9] John Vernon Pavlik.Journalism and New Media[M].Columbia University Pre,2001

[10] 蔡雯、周欣枫.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现

代传播,2006,2:123~125页.

[11] 郑保章、刘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3:73页.

The Training Goal of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Abstract: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many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ed

journalism specialty,subsequently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also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is larg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news profeionals for

social were output.However,the subsequent limitations is the training mode can not follow up the pace

of new media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divorce the current production mode of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This research will discu nowadays\'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training mode, production mode of Chines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the new training goal of th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in new era.

Key words: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commiion;host central system;the new media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入党申请书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简历样本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作业

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

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日记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科培养目标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