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蒙阴县实验中学导学案

主题话题素材

主备人:徐华 使用人 2016年6月_____日

巾帼文杰,倩影留芳(二)

2、万古人间,一身诗意——林徽因

一、人物事迹

林徽因,原名徽音,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她是中国 迹。

由于长期奔波与辛劳,林徽因多年的结核病在她四十岁以后严重恶化,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然而,她仍坚持做学问,致力于文物保护工作。林徽因就是这样拼着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懈前行。她在病痛的折磨中参与主持设计了新中国国徽,那庄严的国旗、**、齿轮和麦穗熔铸着林徽因永远流动的热血。面对即将失传的国宝工艺景泰蓝,林徽因拖着病体带领学生奔走呼号,亲临工厂作坊,才使景泰蓝工艺得以发展壮大。林徽因即使在病榻上,也通读了二十四史和各种建筑史资料,还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机撰写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仍以科学家的顽强拼搏精神完成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素材点拨】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拥有顽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改变到何种地步,其初衷都不会有丝毫改变。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林徽因凭着坚韧的品格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既要战胜自身的病痛,又要超越环境的制约,最终谱写出了人生华彩的乐章。

【适用话题】 韧性;顽强的意志;信念;选择;耐住寂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 话题4:为热爱的古建筑殚精竭虑

1948年12月13日,解放军进入京郊清华园,逼近北平城。一天深夜,老朋友张奚若带着两位军人来到林徽因的家,原来他们是解放军十三兵团政治部联络处负责人。来人开门见山地说:“梁教授,我受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前来向你请教,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请你把它们的位置准确标在这张地图上,以便我军在攻城时避开。”梁思成和林徽因感动万分。梁思成不仅把北平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北平军事地图上,还拿出了带领学生们收集古建筑文献时记载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将其一并交给了解放军干部,并为他们进行了详细讲解。后来,那张北平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在了毛泽东指挥所的墙壁上。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委领导决定大批拆掉大城墙和城门楼,人们都记得梁思成曾为此作了痛苦的抗争,其实林徽因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到1954年,林徽因已经病得很重,但她仍然拖着颤巍巍的身子去找当时的市委领导辩论。她充满感情地对他们说:“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历史证明,她的说法是对的。

【素材点拨】 林徽因虽然有一副柔弱的身躯,但拥有一颗顽强的心、诚挚的心、勇敢的心。因为顽强,她勇于同病魔搏斗,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生命的辉煌;因为诚挚,她获得所有人的热爱;因为勇敢,她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历史,也给了她最好的证明。

【适用话题】 诚挚;热爱;勇敢

三、运用范例

淡定有勇,花自盛开

河南考生

一朵花需要一些勇气

它,自古便为君子所爱,淡定而不骄躁,在春的萌动、夏的烂漫、秋的高远中宠辱不惊,默默隐下自己的姿容。静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可平静之下,是它奔涌的勇气之流。冬雪纷飞之时,万木颓倾,百花凋零,只有它独自盛开,成为文人雅士笔下有着一身傲骨的梅君。

梅花,淡定而有勇,一身傲骨,不惧霜冻冰寒,专心盛放,终成“花之君子”。

一个人需要一些勇气

她,一代才女,其天赋才情和倾城容貌倾倒了无数才子,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十几岁便提笔写诗的女子,以超凡脱俗的文笔一鸣惊人。我欣赏她,攻读美术专业,却以一种坚定的姿态投身诗歌,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曾想象,提一支秃笔,磨一砚清墨,像她一样书写那陌生的“新月诗”,但终因怕错,只得早早作罢。

林徽因,淡定有勇,不染俗尘,倾心于诗文,在如莲的时光中,笑看人间四月天。

一个民族需要一些勇气

它是一个古老而又多难的民族,在近代备受欺凌、压迫,被人称为“沉睡的巨龙”。然而,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舍生取义,最终为它赢来了自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在一穷二白的现实下,硬是拼出了一条“血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更是承继中华民族千百年求真务实的勇气,果断地在深圳蛇口工业大道上立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实行了转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今,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将以千百年来积淀的经验为动力,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中国梦”。

中华民族,淡定有勇,心无旁骛,专注于复兴。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勇绘大国崛起之蓝图。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所以,今日的中国人,必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建设社会主义,自信、热情、淡定有勇,静待梦之花的开放。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勇则国勇,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名师评析】 文章采用三个小标题的形式总领三个事例,且这三个小标题暗中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物(梅花)到人(林徽因)再到一个民族。选材新颖,语言清新。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让人一睹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勇气;林徽因的事例并不多见,作者抓住其在美术和建筑专业之外的文学成就来写,尽显其“勇”,让读者对其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梦”更是紧扣现实,使文章彰显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3.白发先生,诗词女儿——叶嘉莹

一、人物事迹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诗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24年生于北京,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攻读古典文学专业。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与普及,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作品主要有《迦陵论词丛稿》《中国词学的现代观》《清词名家论集》《迦陵文集》《好诗共欣赏》《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展开了她审美的一生。

【人物名片】 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结合得荡气回肠的人,除了叶嘉莹,或许很难找出 为了老父、丈夫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从不怨恨,始终保持着平静、温和与优雅的状态。当她终于在加拿大取得终身教职,使全家人的生活安定下来时,1976年,大女儿和女婿却因车祸双双遇难。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经过这一轮苦难,老师顾随先生曾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令她彻悟:一个人只有在看透了小我的狭隘与无常以后,才会真正把自己投向更广大更高远的人生境界。

【素材点拨】 叶嘉莹一生际遇坎坷,多经离乱,但她依然活得坚强而优雅,积极而充实,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悲戚与沧桑,因为有一种坚定的内心修养在里面。正如《叶嘉莹传》的作者张侯萍所说:“我离叶先生越近,就越觉得她的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是一首诗。她的才情,她的风度,她的坚强,诗是她的生命支柱,她的生命也是一首诗。”

【适用话题】 苦难中的坚守;宽容隐忍;柔弱与坚强 话题3:诗词摆渡伴一生:她觅词花的“弱德之姜”

作为一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叶嘉莹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一辈子只能和诗词谈恋爱。在这场长久的“恋爱”中,叶先生以自己的真性情、真感受维系着那份唯美,并将这份真切的感受诉诸笔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叶嘉莹开始写诗词评析的论著。她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乃是全以自己读诗之感受及心得为主”。然而这恰恰成了其文字的魅力所在。她通过自己作为诗人的天赋与真诚的感触,将古典诗词圆融自足的奇异境界,生动地传递出来,毫无时光弥远的隔膜。内在情境之美,飘然而至,可触可摸。

从上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叶嘉莹结合词作,对传统词话和词论进行了更细微的辨识,将词的美感特质提炼为“弱德之美”:词本身存在于苦难之中,而且也在承受苦难之中,这就是所谓“弱”:而在苦难之中,你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就是“弱德”。这种美感,是“在强大的外势压力下所表现出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一种属于隐曲之姿态的美”。这是先生一个很突出的学术成果。以“弱德之美”反观先生一生,经历了国破之哀、亲亡之痛、牢狱之灾、丧女之祸,却能够遇挫不折,遇折不断,瘦弱之躯裹一颗强大的内心,自疗自愈,同时传递出向上之气,这不正是“弱德之美”的最好诠释?

【素材点拨】 “弱德”,是贤人君子处在强大压力下仍然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这种品德自有它独特的美,也暗合了词之隐秘的美感。

【适用话题】 柔弱之美国;真诚的感悟最打动人;柔弱的外表与强大的内心 话题4:故园春梦总依依:她与祖国的不舍情怀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叶嘉莹一直怀有归国讲学的愿望。因为这不仅是生她养她的家乡,更是她所挚爱的中华诗词的灵魂之所。她坚信,中国诗词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开出最美的花。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得到了回国教书的资格。从那时起,凡有暑假年假,她必定回国讲学。她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直到2014年,她决定不再越洋奔波,选择了定居南开大学。而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早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她曾应邀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几十所高校讲学。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用于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以奖掖后学。

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人们往往惊诧于她旺盛的精力,年过八旬,依然常常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辗转于各国。每次回国,她都要带回成箱的材料。往往下了飞机,她就找一个搬运工人帮忙,两人一人一个推车推出来。每逢上讲台,她常常一站两个小时,神采飞扬,奋笔疾书,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没有人要求她这么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的旅费都是自付的,多年来在各地的讲学或讲座大都是没有报酬的,完全是义务劳动。放下温哥华优越的生活,一次次地回到中国讲学乃至定居,纯粹源于她对中国和文学的爱。叶嘉莹说:“我是放弃了很多,所以他们说我傻气,可是我觉得中国这么多好的东西,古人没有说明白的,我有了体会,应该负起一个责任来„„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顶天立地地站住,守住你的道,就是你应该做的。”

【素材点拨】 祖国一直是叶嘉莹魂牵梦萦的家,正如她所说:我的根就在中国。她的一生中,唯一由自己做出选择的大事就是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

【适用话题】 爱国;祖国是自己的根;舍与得;责任(运用范例见学案3)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5)

话题素材

理解话题素材

话题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素材

感恩话题素材

普通话话题素材

话题作文素材

话题作文素材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倩影留芳 巾帼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