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3: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创新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组织创新工程,根据院党委要求,在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化工系把支部建设的重点放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上来,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模式。

一、背景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很多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比例不断提高,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学生的入党愿望,但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党的重要培养对象和后备力量入党积极分子,对其引导、培养和考察工作是党建的基础工作,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做好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

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重要尺度。政治信仰是否坚定,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入党条件的核心条件。当前,大学生受多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影响比较大,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所以,正确把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用发展的眼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辨多元化的入党动机,是当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学生要求入党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把入党作为自己进步的政治归宿。他们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决心履行党员义务,业务素质好,学习成绩良好,能力强,作风正派,团结同学,在群众中有威信,在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能起带头作用。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期望得到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 渴望早日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从高校实际看, 这是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主流, 也是入党动机比较端正的群体。

(二)、把入党作为事业成功的一项必备因素。很多辅导员在问及所带学生为何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部分人认为,要想将来自己的事业能取得成功,只凭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条件。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长期执政党,成为其中的一员显而易见是

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因此,他们的入党愿望非常迫切,但思想上入党的意识却比较淡薄,缺少为党的利益而献身的觉悟,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色彩。

(三)、以入党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党员或提出申请入党,自己不申请就会被看做另类,对入党缺乏真正认识, 行动上表现为“随大溜”。更有甚者,入党的目的极不明确,主要从自身出发为了满足个人需要表现积极,讨好领导,拉拢关系,干事情都是围绕如何在组织上入党而奔波, 把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惠作为唯一准则, 入党动机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三、主要做法

(一)改革培养教育方式

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民主推荐评议制。入党积极分子在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前提下, 必须先由党小组向支部提名推荐, 支部接到提名后的一定时限内,及时组织党内外群众进行民主评议, 得赞同票过半数以上者再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并进行综合测评。测评内容为思想政治品德、廉洁守纪、生活作风、团结协调、学习成绩和工作实绩等, 测评标准分好、中、差三种, 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 到会人数不少于党员总数的80%,投赞成票人数应达到与会人数的2/ 3 以上, 否则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组织培训,端正动机

系部定期召开党课, 可邀请学校或学院的领导, 或邀请有关教师或社会上有突出贡献的党员代表上党课、作报告、座谈等, 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在班里, 则可由学生党员或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党章学习小组组长, 按学校和学院的计划组织学习、讨论、写体会, 使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的基本知识, 加深对党的认识, 端正入党动机。同时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培训形式加以改进,除了使用一些音像资料之外, 将一些比较成熟而又受学员欢迎的授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在系部网站上建立党校网页,为学员提供学习园地。培养方式,除了党校培训外,还可结合学分制的实际,采取实践锻炼、项目培养、影视熏陶、考察体验等办法,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三)、强化锻炼,加强沟通联系机制

为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 除了增强对他们理论知识的培训之外,

还应加强他们平常的锻炼, 提高他们的理论实践能力, 强化培养的效果。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勇于实践,提高综合素质。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全面发展上。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期间除了刻苦学习,还应该自觉地在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全面成才,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同学积极向上。实践证明, 这样做既锻炼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能力, 又使党组织在接受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时具有针对性。重视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之间、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之间、积极分子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 通过党课讲授与实践体验、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讨论等一系列学习交流活动, 形成良性互动, 带动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入党积极分子应经常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这是入党积极分子与党组织加强沟通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定期向党支部递交思想汇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网络、培养人谈话制度、积极分子的小组交流、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结对子等形式,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沟通联系机制,以便使党组织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也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党的观念,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指导、教育和帮助,更多的接受党内生活的锻炼。

(四)加强管理,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建立重点积极分子的综合档案, 定期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保证发展党员的严格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支部、学生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从而保证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的公开性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动态管理,学期末对排名靠后的入党积极分子,提出戒勉,予以继续培养教育。学年末对考核评价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给予及时调整。

总之, 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和优秀人才, 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面旗帜, 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 肩负着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荣历史使命。因此, 大力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同时吸收一大批青年

学生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这是时代的要求, 民族的希望。但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党员的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 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在增加, 另一方面, 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为此, 我们应加强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 而这其中, 关键就是要严把入口关,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 并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因此,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是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 我们应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强化锻炼, 使之成为党组织的强大后备力量。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创新探讨论文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创新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