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经普,信息化在指尖上流动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张普查区电子地图、一台pda数据采集设备、一张普查表、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普查员”,与前两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三经普)最重要的变化是首次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简称pda)和电子地图,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gps定位、基本信息核实、相关证照拍照。针对这些新变化,如何更好地提升数据质量,需要我们在总结历次普查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新变化的内在特点,保证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化的普查宣传

按照国家普查方案的要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从登记开始到数据采集结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底),其中包含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法定假期。三个月的时间内,普查员要根据国家三经普的基本原则和“满足国家要求、体现北京特色”的总体思路,依据普查对象的不同,使用pda上门定位拍照、核实相关信息,对北京联网直报单位、北京非联网直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普查登记,实现普查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由于普查对象行业分类多以及因节假日导致普查有效时间缩短的影响,笔者认为,获得普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具有关键性意义,普查宣传要重在发挥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保障作用。

在普查宣传中,把握时间节点和媒体的选择运用同等重要,因此不妨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将二者分阶段、有重点地巧妙结合。例如,在普查登记等前期准备阶段,可以围绕“让更多普查对象知晓普查工作、了解普查方案”的目标,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效应。从传播机制上来说,传统媒体在点对面的传播上具有明显优势,新媒体则侧重于多点对多点、全方位传播,因此提高普查工作的认知率,要充分考虑二者的优势,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集中报道,将经济普查工作的影响最大程度地辐射到普查对象上。例如,在对传统媒体的运用上,可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公告等,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普查意义;在繁华地带制作户外广告、路旗、建筑工地围挡,扩大户外宣传;利用电视媒体平台,向公众宣传普查目的;部分山区乡镇还可以充分利用村委会广播,扩大宣传范围。在对新媒体的运用上,可开通区乡两级经普网站和专栏,借助一些区县局队开通的手机版网站,扩大宣传面。

随着普查宣传工作的逐步深入,对二者的运用要有所侧重。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信息发布、更新的及时性上优势突出,其多元化、互动性更是传统媒体所不能相比的。因此,在组织开展统计开放日、宣传日、宣传月等活动期间,要发挥统计微博、网站短平快的优势,与普查对象随时互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媒体可以投入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采访、调研,加之其固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它在宣传的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是新媒体不能比拟的。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中可以借助北京市经济普查办公室组织的“见证中国梦、经普我出镜”主题活动,结合报纸、杂志的影响力,连续报道普查动态。

信息化的普查管理

面对本次经济普查以电子表代替纸质报表的变化,囿于普查员年龄偏大,对pda操作不熟练的限制,笔者认为,“硬件+软件+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在已有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新变化,在数据的采集上实现二者间的对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设备、移动终端越来越多地接入网络,人们因此也将面对更多海量、繁杂的数据,本次经济普查中出现的新变化一定程度上便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为此笔者认为从选聘普查员开始,每一个细节都应将此理念融入其中。例如,选聘普查员不仅要注意年龄结构、业务能力等因素,还要能进行计算机、手机等基本操作,特别是能够迅速掌握pda的使用方法。鉴于普查工作有效时间较短的情况,开展普查试点及检验普查实施方案时,可以抽调有普查经验、能力较强的老普查员作为“引路人”,辅助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具体的规划上要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区域划分与绘制电子地图相结合。检验使用电子地图实地勘查普查区和普查小区边界的准确性,找出核实边界过程中出现飞地、三不管等界限确定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将绘制难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为业务培训重点。二是坚持pda内容加载与普查登记相结合。通过pda加载试点普查表、普查区图、单位底册等环节,检验电子绘图确认边界的准确性,核实划分普查区存在疑问边界、gps定位、属性信息的准确性,验证加载内容的准确度,为提升正式登记数据质量和应用积累经验。

其次,在实现了普查中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后,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也不能忽视。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快速采集到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例如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服务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数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此,如何挖掘各界所需要的经济普查数据是我们面临的艰巨挑战。因为这些数据不仅要如实地反映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小微企业以及非公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还要据此摸清各级党政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利用普查公报了解宏观变化。国家和北京市普查公报发布后,区县经济普查办公室要迅速推出系列普查主要总量指标、增减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解读,让全社会了解普查方面的主要数据变化,达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并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评价经济发展成果、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可以在总结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主要成果(例如,主要总量指标、主要经济结构、能源消耗和企业科技活动等基本情况,首都特色经济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补充和说明。

第二,满足统计查询需求。借助专题分析、课题报告等统计产品,满足社会各界和普查对象的统计查询需求。一是依据北京市普查数据结果,区县经济普查办公室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按照功能区发展定位,编印分区县、分乡镇、分层次的简要汇编,通过对国民经济各行业数据增减变动情况的反映,满足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需要。二是形成一批可行性较强的综合性分析,使区乡两级领导了解普查数据总量及结构变化,了解区县间变化,了解区内龙头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三是进行专题分析。发挥联动作用,携手成员单位借助普查数据开展部门分析,携手街乡经济普查办公室结合本地区实际,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普查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成果转化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依据经济普查年鉴各组数据,对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情况、财务状况和能源消费情况,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以及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及布局等进行针对性分析,最大限度地利用普查资料提升各项工作的决策服务水平。还要进一步研究分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新兴服务业,为全面掌握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趋势、关联产业,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实现成果转化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让普查结果真正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镇三经普工作总结

三经普试点信息

献计三经普征文

三经普个人总结

滴水在指尖

经普讲话稿

经普工作总结

经普资料

浅谈“三经普”的“三个保障”

三经普省级先进集体先进事迹材料

三经普,信息化在指尖上流动
《三经普,信息化在指尖上流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