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单价、数量和总价

发布时间:2020-03-03 01:19: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单价、数量和总价

课题

单价、数量和总价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他们亲自到超市购买一种所需的物品,并且了解这种商品的价钱,以及购买了多少和一共用的钱数。课上,把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解答。由于这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兴趣极高,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不要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目标

1.根据大量的素材抽象、概括、理解“单价”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单价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3.通过联想、开放延伸,探讨是否具有和“单价×数量=总价”知识结构类似的知识,大胆猜想研究同类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

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

学习难点

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周日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到商店(或超市)去了解一下商品的价格,我想知道同学们都带来了哪些有关价格信息。如果你要买,你想买几个?你一共要用多少钱?算一算。

2.揭示课题。

乘法应用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这类应用题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总价问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自由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7分钟)

1.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例4:

(1)从题目中我们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同学们尝试解答。

(2)观察这两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特点?所求问题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第一个条件告诉我们“每样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板书单价);第二个条件告诉我们“买了多少”,叫做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

(4)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80

×

3

=

240

单价

数量

总价

答:买3个要240元。

10

×

4

=

40

单价

数量

总价

答:买4千克要40元。

由此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5)小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买商品的事情,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到商品的单价和我们需要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数量求出总价了。

2.引导学生总结。

(1)知道总价、单价,怎样求数量?

1.(1)自由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独立解答,教师集体讲解。列式为:

80×3=240(元)

10×4=40(元)

(2)

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了解到了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了多少,求一共用了多少钱。

(3)倾听、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4)根据算式,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

总价

(5)体会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进一步思考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1.口算。

12×6=

100×30=

34×200=

45×100=

28×70=

900×30=

60×80=

36×240=

答案:72

3000

6800

4500

1960

27000

4800

8640

2.填空。

(1)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单价

数量

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

3.妈妈买了6双袜子,每双袜子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答案:6×8=48(元)

答:一共需要48元。

4.列式解答。

(1)王丽到商店买圆珠笔,用12元买了6支,每支笔多少钱?

(2)王丽到商店买圆珠笔,圆珠笔的单价是2元,12元能买多少支?

答案:(1)12÷6=2(元)

答:每支笔2元。

(2)12÷2=6(支)

答:12元能买6支。

(2)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

三、巩固练习。

(15分钟)

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3分钟)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自由说一说。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40元钱,购买水果。”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点评和总结: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优秀说课稿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反思

23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及反思

公开课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固定总价合同与固定单价合同

综合单价包干及总价包干

单价合同与总价合同的对比

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数量和总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