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蚌埠地区春节文化习俗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蚌埠地区春节文化 姓名:陈华龙

学号:

班级:

学校:合肥电大

习俗的调查1334001451828 2013秋市场营销专科

关于蚌埠地区春节文化习俗的调查

我的老家在安徽蚌埠,由于工作原因有好几个年头都没有回老家过春节了,特别怀念小时候在老家过春节的情景,今年四月借着休假回了老家蚌埠,并且对蚌埠地区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一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蚌埠地区的春节包括腊

八、祭灶、小年、扫尘、除夕、拜年、接祖、送灶等活动。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古称“腊八”。追本溯源,腊八本是佛教的一个节日传到民间。这天晚上要吃“腊八粥”,也称“八宝饭”,一般用白果、糖炒栗子、青红丝、薄荷、桂元肉、山楂糕、红枣、赤豆、花生仁等拌和糯米煮粥,甜的咸的,花样繁多,视家庭经济状况,种类不一。而一般贫穷人家,就只好用米、面、菜、豆等勉强凑成8样,煮成粥饭。蚌埠立市以后,市区居民对于吃腊八粥风俗兴趣不大,只有少数居民或初来的老年人还有吃腊八粥的习惯。祭灶旧时祭灶活动很普遍的,腊月二十

三、二十四举行,本地俗语有云:君祭三(二十三)、民祭四(二十四),王八祭五(二十五),鳖祭六(二十六)。后两个日子指妓院龟头、鸨母、娼妓的祭灶日。蚌埠市民一般习惯二十三晚间祭灶。据说灶神为一家之主,这一家的善善恶恶,他都知道,他要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所在这家的一切情况。所以这天晚上,家里举行祭奠灶神的仪式,要备办香炉烛台,倒上一杯酒,点上一对蜡烛,烧上几柱香,对着灶神老爷磕头祷告,希望灶神保佑全家平安,上天扬善隐恶。然后把旧灶神像揭下,

把填好居住地点及户主姓名的“祭灶书”和“灶马”一块烧掉,送其“上天”。然后一家大小在一起吃糖饼、灶糕,吃面条,把腌来过年的肉鱼等年菜,煮一点,品赏咸淡。送灶时,还要把米糖抹在锅灶门口两边,意思是甜甜灶老爷的嘴,上天替我们说好话。二十三送灶以后,灶王爷到正月初一还要从天上回来,因此在除夕黎明前还要举行“迎灶”仪式。年三十晚上,人们把新的灶君像贴在灶门旁边,并在两边配上对联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地)保平安”,横额是“一家之主”或“敬神如在”。也有再贴一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的对联。然后再供上香炉烛台,这就完成了新旧灶神爷的交接仪式。烧香一般从初一一直烧到二月二,初

一、

二、三是烧整香,以后烧散香。蚌埠市区过去祭灶之风甚为盛行,除了有文化的年轻夫妻不行此俗外,只要家里有老年人的,总是要按时送灶、初一五更迎灶。而四周农村祭灶更甚于城市,有的还十分虔诚地摆上供碟祭神。推其原因,除了有钱人家为祈求长保富贵外,一般下层劳苦群众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为谋生到处奔波,而往往难保全家温饱和家宅平安,祭灶不过是企图求得吉利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这是当时社会*频仍,人们谋生不易的社会现实在人们心理上的折射,所以随着解放后社会安定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此俗逐渐废除。年二十六晚上,蒸年馍,为过年准备,一般人家往往多蒸几锅,留在过年吃。祭灶以后,腊月二十

七、二十八,家家要上坟,到死者坟前烧纸,认为过年了,要送几个“钱”(即冥纸)给死者花花,烧纸时,嘴里祷告说:某某给你送“钱”来了。这虽是一种迷信活动,但旧时人们以此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扫

尘年前,为了迎接新年,从腊月二十

七、二十八到除夕前,要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名曰“扫尘”,从庭院房屋到衣物用具,都要打扫洗刷干净,以除旧迎新。除夕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算三十),又称除夕,从除夕开始,人们就开始过年。祭灶的前夕,人们就开始忙于过年,如腌腊肉,备食粮,泡好酒,做新衣,蒸年馍,做年菜,常常忙到半夜,年三十晚上,家中大人更是忙碌,要易门神,贴春联,然后开始祭祖。晚间,堂屋正中按照世系的先后,顺序悬挂直系血统的祖先影像,贴上“天地君亲师”几个字,在条几上以纸写个供位,如“先考某公讳某某字某某之灵位”、“先妣某氏之灵位”等,焚香点烛,然后要摆供。人们把节前蒸好的团圆饼(也称团圆糕)拿出来,摆在供桌上。团圆饼是一种发面做的大馒头,里面包有红枣,外面要点上红点子。有的人家讲究的用洋红或绿色、黄色染成彩面,做成的彩面可做成福、禄、寿的字样贴在馒头上。团圆饼陈列式是下面放3个,上面摆两个,摆成“品”字形,圆顶朝上,上面一个圆顶朝下,一个圆顶朝上,一共摆3摊,共15个,这些供品一直要摆到正月十五,有时摆到二月二,才能撤供。饭前人们还要把早已准备好的丰盛的酒菜,先敬天地、祭祖宗,以表示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这就叫“接祖”。也有的人家从二十

七、二十八就开始接祖。祭礼完毕,人们把撤下来的饭菜摆在桌上,全家老幼围坐一桌,替祖宗把饭吃掉,这叫吃年夜饭。有时这顿饭要吃到午夜一时以后,表示欢乐地度过一年。有联云“ 夜边双岁,五更分两年”。饭毕,由主妇在灶前烧香接灶神爷,晚辈们向长辈叩头辞岁。长辈对未成年的子女给红纸包的压岁线,祝贺

他们又增一岁。这夜到初一天亮,一夜不熄灯,叫长明灯堂屋烧一盆火,全家围着火盆聊天,一边吃糖果、瓜子、花生,通宵不睡觉,名曰守岁。乡村过去还有除夕晚饭前,各家都到水边去烧香放炮,以敬井神,谓“封井”的旧俗。除夕晚上要吃鱼,意思是“年年有鱼”(余),过去饭锅不可空,一般也是存放一条鱼,有的故意叫小孩揭饭锅看看有什么东西。小孩跑去看了看回来大声说:“锅里有鱼。”大人则又高兴地说:“好呀,我家锅里有鱼(余),不愁吃了!”这也是为讨口彩、图吉利的一种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俗称“汤圆子”。旧时,各家于正月十五日晚上煮元宵,备酒肴。是日亦为灯节,十四出灯为“亮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残灯”。各家商店门前一般悬挂两个红灯笼,有的店铺在灯上打“字唬”,吸引路人围观。一般居民家的孩子,晚上挑灯笼在门口及街巷玩耍,有“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等式样花灯。童谣云:“正月十五大似年,转腰拾个太平钱;太平钱上四个字,荣华富贵万万年”。游艺场内晚上玩花鼓灯,以凤阳和怀远籍人最精。男扮女装的“兰花”与“伞把子”对唱花鼓灯歌,边扭边唱,赢得一片喝彩。此外,还有旱船、蚌精舞、踩高跷等玩耍活动。是日晚上,农村各家除门首挂红灯笼外,孩子们常聚集燃篝火,用旧扫帚头或柴草把子,燃着向天投掷,名曰“火把”。接着,大人小孩提灯结伴,到集镇上玩耍。集镇上有玩狮子、撑旱船的,还有骑“毛驴”的小姐,坐独杆轿的“四老爷”,踩高跷的“鬼神”。有的高跷队还走村串乡到集市上比赛,名曰“踩街”,直至深夜方休。,等过完了正月十五,春节才算真正意义上结束。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

安多地区春节习俗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山东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调查

社会实践——春节文化习俗

春节习俗调查总结

春节习俗调查问卷

春节习俗调查感想

顺德春节习俗调查

关于蚌埠地区春节文化习俗的调查
《关于蚌埠地区春节文化习俗的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