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徒骇河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流经故乡的河----徒骇河

简介

徒骇河,原为禹疏九河之一。由徒河与商河两条河流疏通合并而成,当时因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又因当时两岸森林密布,野猪出没,时有民夫被伤,众徒一骇重劳,又骇野猪,故名为徒骇。数千年来,故河早湮,形迹难觅。如今的徒骇河并非禹疏之河,而是金元时期开挖并以“徒骇”而冠名的一条防洪排涝河道。 徒骇河源自聊城的莘(shen)县文明寨村东,向东北流经山东的莘县、南乐(河南省)、阳谷、茌(chi)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城、沾化、无棣14个县区,河道全长436公里,堤防全长747公里,流域总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省13296平方公里,河南省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

徒骇河

徒骇河滨州段由惠民县郑家村西南入境,南临黄河,北依德惠新河,向东北流经惠民、滨城境域,又向北横穿沾化境内,至无棣东风港北与秦口河汇流,经套尔河至暴风站入渤海。徒骇河滨州段长150.1公里,堤防长243.8公里,流域面积4677.6平方公里。徒骇河由来已久,历经沧桑,是由古代相继形成的商河、土河等河流贯通而成。 特色

徒骇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碧绿,鱼儿虾儿游曳其中,偶尔有几只高歌的鹅游过,水面上便浮着几羽鹅毛,象几片洁白的小帆,风吹悠悠飘动。河滩上青草肥美,有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中,在风中摇曳。河堤斜斜的护坡上长满了茂密的的刺槐,一到夏天,便开出紫红色的麦穗一样的花儿,散发出幽幽的清香。河堤上是一排排粗壮高大的杨树和柳树。一痤古老的石桥架在碧波闪闪的河面上,成为村里人通向对岸的唯一通道。古朴纯正的村风,美如画屏的秀水,吸引了各种鸟儿在河堤林子里飞快地繁殖,它们把巢安在高高的树梢,象是高挑着和平与安宁的信号。 徒骇河文化

有人说现滨州境内的徒骇河是4000多年前的禹疏之河,其实非然。成书于春秋时期(一说战国)的《禹贡》记载说,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也就是说:大禹自积石山导河,曲折到山西,陕西的龙门,南到华山的北面,再向东到了三门峡砥柱山、孟津及洛水入河处,然后经河南省浚县东,东北汇合降水(今漳河),向北流入河北省的古大陆泽(今宁晋、大陆二泊),就此开始分为九河。因河口段受到海潮顶托倒灌,使河海不分,共同归入渤海。这就是史称的“禹河故道《尔雅》记九河的名称为徒骇、太史、马颊、胡苏、简、钩盘、鬲津等。徒骇之名的由来是,禹治此河,用工极众,沿河工难,众徒惊骇,故名徒骇。西汉人认为此前九河已湮,不可考。东汉河堤都尉许商认为徒骇、胡苏、鬲津在成平、东光、鬲县境内,即今德州、沧州之间的二百里内。可见,今滨州之徒骇位于禹疏九河之南,并非禹疏之河。

徒骇河

还有人认为是漯水演变而成,其实这是讹传。据史书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徙,别禹时故道,经濮阳西、大名东、平原南、德州东,至沧州折转向东,在黄骅西南入海。汉代中期,黄河的这条流路旁侧,有两大支流,一为济水,一为漯水。据《水经注》记载,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之黄河,东经定陶南、济阳南,又东入海;漯水自南向北出黄河,经聊城西、禹城南、济阳北、高青北、滨州南,到广饶北入海。当时,济水在南,黄河在北,漯水居中。

漯水作为黄河下游的一条支流,在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影响下逐步走向湮没。汉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黄河决东郡(治所在河南濮阳),泛滥兖(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豫(今豫东、皖北),入平原(今德州东部、滨州西部)、千乘(今滨州南部)、济南(今济南到邹平);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渤海(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清河(治所在今清河东南)、信都(今河北省南部、德州北部)三郡河溢。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又决魏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泛清河以东数郡”。黄河这3次决口逐渐造成主流南移,侵占了漯水流路,由平原、济南、千乘,又东入海。此流路位于泰沂山北麓,地势低洼,距海较近,泄水浚利,特别是经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理后,黄河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于是,漯水全线湮没,不复存在。 历史记载

据史料记载,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渤海、清河、信都三郡黄河大水多处决口,31个县邑被淹,四万多所官邸民舍被毁。此次黄河决口后,为了分泄黄河洪水,减少河患,河堤都尉许商于当年开凿了一条新河,定名为商河。

徒骇河

商河自高唐县分黄河而出,流经滨州后又分为二支入海。商河早先曾为黄河分洪发挥过一定作用,至王莽篡汉,商河已起不到分黄的作用了。

唐朝末年(公元893年),黄河下游改道,经惠民、阳信、沾化入海,截断了商河的入海流路。为了排涝,当时的统治者又在高唐以东的黄河与商河之间开挖了一条土河。

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口,鲁北受灾严重。洪灾过后,广大民众将商河、土河分段贯通,形成了徒骇河干流(并以徒骇而命名)。此后,徒骇河下游相继出现多条支流,主要有沙河、土马河、付家河、胡营河、江河等。

徒骇河形成后,由于受黄河决口和引黄济运影响,淤积严重,虽经多次局部治理,但效果不佳。清光绪至民国年间,徒骇河几经治理,至1931年山东全省统一疏浚徒骇河时,沾化县自坝上村向北开挖了一段新河,下接久山潮沟,由下圈、垛圈庄北,烟袋沟西折而北去,与秦口河汇流后,经套尔河入渤海。 现代治理

由于徒骇河流经山东、河南、河北三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沿岸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和工矿企业的快速发展,河流受污时常发生,受害最严重的是下游几个县区。仅2000年以来,徒骇河严重受污4次,滨州150公里的河段泛着大量白沫,气味熏人,河中鱼类全部死亡漂浮在河面,河水不能用于灌溉,沿岸地下水不能饮用,沿途群众叫苦不迭。受害地区组成调查组,多次追查污染源,由于条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作怪,使河流受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徒骇河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和各级治理水污染力度的加大,沿途各地对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的排污企业或关停、或重罚,毫不手软,逐步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徒骇河水质日趋好转,沿途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1990年,滨州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洪水袭击,暴雨过后,徒骇河洪水暴涨,滨城河段二十里堡闸最大洪峰流量达74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村庄被淹,损失惨重。

1991年,沿岸各级政府对徒骇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裁弯和堤防加固治理,徒骇河滨州段治理河道47.16公里,加固堤防21.6公里。

1993年,山东省把徒骇河治理列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治理了沾化县坝上闸以下海口段31.3公里,解决了徒骇河对其支流排水顶托问题。

1997年春再次治理,疏浚下游河道15.86公里,完成清淤土方380万立方米、各类建筑物68座。后又经多次清淤疏浚,徒骇河终于恢复了灌溉、排涝功能。 名胜古迹

徒骇河滨州流域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秀美。沿河曾出土远古时期的麋鹿化石,相继发现和发掘出商周时期的兰家遗迹、高家遗迹、东周古窑址以及明、清两代诸多墓葬等。沿河附近有惠民的孙子兵法城、滨城的秦皇台、无棣的海丰塔寺和碣石山等名胜。

徒骇河

禹城市徒骇河综合整治、大禹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招商引资和PPP推介资料

左河简介

河露天煤矿简介

河工大简介

蟒河简介

蟒河简介

观骇战有感

金河工业园简介

金河工业园简介

双河中学简介

徒骇河简介
《徒骇河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gnrha简介 简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