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复习专题《世说新语》两则

发布时间:2020-03-03 23:1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粗体字的意思

咏雪

内集

俄而

雪骤

欣然

文义

二、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简答

1、《咏雪》一文中,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2、文中描写“雪”的情景的句子有哪些?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解释

期日中

门外戏

在不

不顾

儿女

引之

二、翻译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简单

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3、找出文中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4、《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

)[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 ]。”

6子曰:“贤哉回也,一(

)[ ]食,一(

)[ ]饮,在(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

)[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在原文“( )”中填上适当的字,并在“[ ]”中注音。

二、解释词语

时习

不亦说乎

愠 耳顺

交而不信

逾矩 不堪

不义而富

曲肱 切问

匹夫

笃志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四、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

4、匹夫

5、三省吾身

6、温故而知新

四、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知: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4、而:择善而从

切问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愠

五、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择善而从

温故知新

六、翻译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简答

1、从文中总结出四个以上的成语

2、《论语》十二章中,谈到学习方法的是哪几则

3、《论语》十二章中,谈到道德修养的是哪几则

4、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5、当别人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正如:

饭疏食饮水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词语解释

虽有

弗食

嘉肴

至道

是固

自反

相长

自强

三、翻译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简答

1、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

一、解释词语

临河干

圮与河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

设帐 究物理

确论 盖石性坚重

不已

二、古今异义、通假字和拓展

1、颠:

通:

意思是:

2、物理:

古义:

今义: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三、翻译句子

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简答

1、文中对河中石兽位置的推测有哪几种猜测?分别是什么。

2、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一、词语解释

不筑

邻人之父

大亡其财

亦云

二、翻译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天雨墙坏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三、简答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说明了什么?

2、《智子疑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词语解释

善术

何遽

无故亡

十九

将胡马而归

二、翻译句子

2、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3、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三、简答

1、文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两次挫折?

2、马逃亡后,“其父”的态度是怎样的?

3、《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引弦而战.

父子相保 此以„之故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精)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复习专题《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复习专题《世说新语》两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