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1: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新技术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行,广东省东莞、珠海等三线城市对农业大力投入,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新的耕作术也不断出现,机械化育插秧的普及、缓控释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得到普及和应用,例如,2011年珠海水稻生产实现持续增产,种粮农户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市水稻播种面积8.49万亩,亩产395kg。其中推广水稻抛秧栽培技术面积2.2万亩,占全年水稻面积的25.9%。据了解,珠海市仅依靠推广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技术的种植面积,就实现亩增产lOOkg,增收稻谷2200t,农民增收650万元。因此,为实现节本增效高产的目标,应大力推广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概况

水稻抛秧技术,它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水稻抛秧技术的提出改变了中国农民从古至今“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的拨秧、插秧习惯。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技术,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水稻机插秧苗,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秧苗,按块定量取秧机插,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点是国内外首创的水稻机插秧苗新技术。这种抛秧技术操作简单,还有“五省”的优点,即省时、省工、省力、省种子和

秧田,减少了投入的成本,又促进了水稻的增效、增产。广东省东莞、珠海等三线城市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技术,促进了水稻的增收增产。与普通的手工插值种植方法相比,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如表1显示湖南湘乡市水稻抛秧技术比手工种植技术在成本和种子用量的减少,产量上增加的测产数据。

由表1可知,水稻抛秧栽培机插技术推后,种子的使用和成本的花费早晚稻有所节省,而产量值又比手工种植的产量高,占的本田量也相对较少。总体来看,既减少了成本又实现了增产。

2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步骤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在全国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减少,在这种条件下,就要减少投入的成本,实现水稻的增效增产,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人们在不断改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同时,对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育秧土壤选择。精细整田,秧地也是秧苗的苗床,宜选用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如表2数据是科技人员在钵体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调查研究采用的土壤,是最适宜水稻钵形毯状育秧的土壤。

表2数据表明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有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育秧的地块,将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秧苗的成活率。(2)种子的处理。选择优质的谷子,浸泡至发胀。

(3)摆秧盘。

①钵形秧盘与常规秧盘差不多,使用方法大致相同,秧盘必须摆正、摆平,使秧苗能均匀的吸收营养。播种前在育秧盘中加入底土,底土高于育秧盘的钵碗

低于育秧盘的边壁顶部。②对应育秧盘的钵碗位置定位定量将种子播于钵碗之上的底土上。

(4)播种。播种的密度最好控制在60—80g干种/盘,播种后,覆盖顶土,以不见种子为度。这种育秧方法使秧苗育成后,育秧盘中的秧苗既连接成片,同时又按丛有序排列分布,达到水稻的少本定量伤秧率低机插秧要求。

(5)插秧。

育苗之后,秧龄为35~40d,插秧时本田浅水,洋马高速插秧机调整插秧横向取秧次数为18下,插秧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2cm,亩插1.8万穴,每穴3~4株,亩插基本苗5.5万.5.7万穴。(6)管理与施肥。

育秧是,在耙最后一遍地的时候,先在地里面施一层底肥,再摆秧盘;插秧后,在前期使用杀虫药一次,防治水稻螟虫,尽量使用有机肥并适时合理施肥,少用或不用化肥。如可把一些农作物的秸秆铺到填田中,增加土壤的营养。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步骤简单,容易掌握。大力推广和使用这种技术,使水稻在降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产量稳产、高产、效益的目标。 3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普通盘育秧苗机插的特点和优势

3.1技术特点

(1)秧盘,钵形毯状秧盘的外形尺寸与常规机插秧盘一致。而秧盘底部成平面,育秧时秧苗吸水更均匀,秧苗生长均匀一致。该秧盘有每盘机插16行和18行两种类型。与常规机插秧盘一致,秧盘底部为平面,育秧时秧苗吸水更均匀,秧苗生长均匀一致。

(2)定量定位机插钵形毯状秧盘育秧,可利用播种流水线,还可用特制的定量定位播种器播种,播种量低,育成的秧苗有上毯下钵形状,该秧苗适用于普通

高速插秧机,以钵苗形式机插。由于按块定量取秧机插,除了可提高插秧机取秧的精确度,还能显著降低机插时的伤秧钵形毯状秧盘的外形尺寸。

3.2优势

我国的水稻机插技术大多借鉴于韩国和日本,但开始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我国的水稻季节,水稻品种类型等与日本和韩国不一样,特别是我国的混合型大米占水稻种植面积近60%,随着籼型杂交稻品质的改良,杂交粳稻技术的发展,杂交稻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和常规稻相比,杂交水稻产量增加了15~20%,但杂交稻需要精量播种、均匀稀插。因此,要发展我国水稻机插秧,首要的问题就是解决杂交稻机插秧问题。

目前我水稻机插多采用毯状秧苗,而钵形秧苗主要在抛秧上应用,具有移栽伤苗少、返青快等优点,但无法在现有插秧机上应用。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高苗种植,种子成本高;秧苗细长,质量差;机插本数不均匀,漏秧率高;同时机插对秧苗损伤大,缓苗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头开始返青缓慢,从而导致杂交稻机插秧产量优势不能发挥,并使推广使用受限。面对这一问题,我国研发了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此技术解决了常规机插技术的问题,实现了水稻的节本高产增效。以下是与常规机插技术相比,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具有的优势:

(1)钵形毯状育秧秧培育出的秧苗素质好,成苗率高;种子使用量少,通过精量定位播种,降低播量,实现杂交水稻50-70g/盘育秧成毯,节约30%种子,培育壮秧,秧苗生长健壮。

(2)机插漏秧率低。定量定位播种,取秧量一致、均匀,秧苗漏秧率较小,一般小于5%,且每孔穴秧苗数均匀;

(3)机插对秧苗秧和秧根伤害率低。以钵苗形式机插,对秧苗和根系伤害小;

(4)机插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都很早。秧苗的根系在钵碗中盘结,插秧机按钵取秧根系带土插秧,秧苗返青快。

由此可知,与普通盘育秧苗机插比较,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可实现增产目的,经过几年在全国各地示范比对照平均增产幅度可达5~10%,增产效果明显。 4推广与应用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与常规机插技术相比,减少了水稻的成本,逐步实现了高产增效的目标,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如南川区2009年示范推广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新技术10万亩,其中建立示范5000亩,核心示范片200亩。5000亩示范片亩增产72.3kg,亩节本增效147.37元,100亩核心示范片亩增产104kg,亩节本增效204.43元,带动大面积亩增产53kg,亩节本增效112.63元。全年总增产稻谷5300t,增总增产值954万元,节本增收172.3万元,总计节本增效1126.3万。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机插技术是我使用提高了本区农业的经济。这一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推广,近几年,广东省东莞、珠海等三线城市也已投入使用此项技术。

5结束语

水稻栽培历史悠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和当今面临的人多地少的局面。稻米又是人们的主食,水稻栽培也受到各界认识的关注,国家的惠农政策鼓励人们不断寻求高新的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实现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的目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凌淦昌,,骆春敏:,谢福林s(1.龙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龙川517300;2.龙川县佗城农业技术推广站,广东龙川517388;3.龙川县岩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东龙川517343)

广东科技2013,6第12期175

高港区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总结

节本增效汇报材料

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红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农业局提高水稻高产工作方案

营口市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攻关试验总结

青浦区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论文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论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新技术
《论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新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