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按照调研安排,现就我县有关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xxx东北部,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辖3镇3乡,93个村委会,8个社区,291个自然村,在册人口17.5万人,常住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6万人。自“八七”攻坚以来,我县一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xx年被列入新十年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着力“破三论”(破除唯条件、唯资源、唯政策)、“树三观”(树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树立大资源观、树立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的理念)、“举四力”(借外力、强内力、挖潜力、激活力)、“推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服装、合金、现代物流),努力打造三个基地(百万吨级合金循环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中国羊驼绒絮片防寒防潮服装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基地)。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5元。

2014年,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乌兰察布“五个区”发展战略为统领,坚持“三量”并举(GDP总量、质量、人均数量),大力推进“1133”发展路径,着力强化招商引资、着力提高特色产业层次,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1--4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14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33万元,同比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16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1547元,同比增长12%,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开局。

二、城镇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县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人城共融”为目标,坚持“西引、南优、北扩、东跨”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区扩容、旧区改造和园区城市化,突出做好“规划、文化、绿化”三篇文章,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管理,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县城区占地29.3平方公里(其中合金园区15平方公里,服装产业园区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人均道路面积21.6平方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2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供热率75%,城镇日供水能力6500立方米,供水率96%,供气率57%,城区绿化面积36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平方米,绿化率为40%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建设水平,强化三个理念。

一是树立规划之要重在执行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放在城镇建设发展的首要位臵,切实加强对城镇规模、布局、形态的规划和设计,不断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修编完成《xxx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并完成了冶金工业园规划、羊驼绒服装产业园规划、物流园规划,以及供热专项规划、棚户区改造规划、“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村镇规划全面展开,编制了五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新农村村庄规划等。同时,加强了规划监督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二是树立建设之要重在精久的理念。对确定实施的各类建筑,聘请具有高级资质的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外墙装饰,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严格审查各建筑企业的资质,达不到三级资质企业的,一律不得参与城建工程的招投标。坚持“早、快、好、省”的建设理念,做到工程质量、进度、资金投入同步推进。在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的同时,采取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原始的盯人战术,每一项建设工程都选派2-3名技术骨干盯上、靠上,严把施工程序关、质量关,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停工整改。

三是树立管理之要重在治本的理念。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按照长期发展规划,在未建设的关键部位采取先期绿化、按期建设的方法,既避免了随意、盲目开发,又节约了绿化成本。同时为防止室外经营,采取围挡措施,设立公益性宣传版面,压缩室外经营空间,有效杜绝了乱搭乱建现象的发生。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完善城镇功能,加速推进城镇建设。

城镇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围绕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项目的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把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载体功能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加大投资,有效提升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12年以来,实施建设项目200多项,累计投资30多亿元,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先后实施了污水、垃圾处理厂、旧区小街小巷改造等一批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打基础、利长远的水、电、路、气、暖等重大民生工程,铺设地下排污排雨水管道30公里,改造自来水管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网50公里,建设集中供热站5座,集中供热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城镇“八纵八横”的路网已经形成,黑色道路总长度达92.7公里,硬化小街小巷40余条,硬化长度22公里。城区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优化。同时,围绕“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累计投资4亿多元建设了服装、合金、现代物流三大园区。在城镇绿化方面。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对县城内八街八路、园区、单位庭院、厂矿学校、道路出口及北山义务植树基地等进行绿化,栽植樟子松、云杉等10多种共计200万株苗木,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在城镇亮化方面。把城镇亮化作为彰显城镇文化底蕴和城镇形象,提升城镇品味的重要工程,坚持建设与维护管理并重,扎实推进城镇亮化工作,形成了以道路照明为骨干,城区沿街楼体亮化为重点的具有现代气息、民族特色的城镇绚丽夜景。累计投资2000万元,对主要街道及临街机关单位和部分商业楼体进行亮化改造。同时,对旧区的每条小街小巷安装照明路灯1000多盏,满足了居民早晨上班、上学和夜间出行的需要。在住宅小区建设方面。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完成了草原丽都、福安家园、长青苑等多个住宅小区200多万平方米的开发建设,使城镇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住房保障体系方面。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消费需求,建设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截止2013年,建设廉租住房1600套、公租房36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900户、7.9万平方米,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三)突出文化、生态、产业特色,提升城镇品位。 充分利用县域优越的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建设城镇,突出打造好文化、生态、产业三大特色,不断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一是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之城。在建设城镇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德”文化、蒙元文化的弘扬,注重文化载体的兴建,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民体育场、会展中心、人民广场、西山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使城镇建设与地方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着力增强城镇文化软实力。

二是突出化德特色,打造生态之城。围绕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标,以大幅增加绿化总量为重点,按照“景观绿化、大树栽植、一次成型”的造林思路和“规划、文化、绿化、水化”四位一体的要求,大力实施以造林绿化“1234588”绿化工程,努力实现“四增”(天空增蓝、大地增绿、城镇增水、百姓增福)。即:一条主线,以省际大通道为主轴,实施西起德善向阳绿化基地,东至东林场森林公园长40公里、宽200米的 “绿色长廊”屏障工程,将通道视野所及范围宜栽尽栽,应补尽补,彻底消灭断带缺行现象,建设绿色大通道;共栽植各类景观树木 50余万株;两个精品工程,完善西山森林公园景观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总绿化面积达到11000亩;完成东林场森林公园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栽植各类苗木16万株;三个基地,完成向阳绿化基地建设3000亩,县级义务植树基地20000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绿化1000亩,并配套相应路、电及景观建设;四大出口及道路,完成xx—x旗、xxx、四大县城出口及道路绿化,总绿化面积3384亩,绿化总长度80多公里;“五个进”,就是绿化工程进村庄、进社区、进园区、进机关、进学校,栽植各类树苗3.6万株;“两个八”, 推进城镇“八街八路”绿化进程,绿化长度38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00万株。

三是突出资源特色,打造宜业之城。坚持把实施“工业强县”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走产业兴城之路。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我们着力做大做强“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加快冶金产业园和服装、现代物流园建设,推动风电、光伏电、矿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围绕自治区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大力发展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和冷凉蔬菜,夯实城镇发展的底气,增强城镇发展的潜力。围绕繁荣旅游、房地产、酒店宾馆、商业中心等第三产业,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完善城镇消费功能。

(四)多措并举,加强城镇管理。

新型城镇不仅要建出品位,更要管出水平。我们以大城管为抓手,坚持建管并重,强化责任心和责任制,努力营造文明、有序、整洁的城镇新形象。一是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为净化城镇环境,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实行全天候保洁。对县城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及县城出入口道路两旁的堆积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日处理垃圾能力8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此外,污水处理厂可对城区的生活污水及时处理,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污水处理率60%。二是切实抓好镇容镇貌整治。重点对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堆乱倒、损坏设施、交通秩序等行为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并利用“小广告”信息平台对城镇乱贴乱写的“牛皮癣”进行了有效监控,镇容镇貌明显改观。三是努力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多方面提高群众的素质,是城镇管理的治本之策。抓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中小学生,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抓宣传,充分借助县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化德报等新闻媒体,引导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文明风尚。抓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创建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学校和卫生文明小区。

三、2014年城镇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城乡统筹、多元投入、产业带动、提质扩容”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活园、生产园、生态园“三生”融合,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强力推进公用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及城乡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彰显个性。全年城镇建设预计投资12.9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1%。

一是继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完成《xxx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2030)》,修编xx总体规划,编制21个中心村、9个棚户片区和迎宾路、金三角路(北新区段)、旧区长福大街(南防洪沟全封闭整治)街景规划设计,目前各项规划正在进行中。

二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始终坚持新区扩容与旧区改造统筹推进,建设长华大街、顺义路、邮电路延伸工程;改造先锋东街、迎宾路道路工程;贯通xx子路;实施永胜北街等5条小街小巷改造;注重绿道绿廊项目、街头绿园和主题公园建设,启动德胜广场建设工程。推进城镇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栽植各类苗木50万株(丛),安装路灯350盏。聘请xx地勘院,启动实施德善新水源地勘探工作。坚持“四维治水”,在完善工业园区中水回用项目的同时,开工建设100万立方小水库1座。加快供水、供热等设施配套建设,改造旧区自来水管网7.3公里,铺设排污排雨水管网9.1公里,新建改建供热管网19公里,建设换热站11座,新建公厕10座、垃圾转运站3座。

三是抓好百姓安居工程建设。年内新建廉租房600套、公租房30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2400户。计划实施10个住宅小区建筑节能改造5.4万平方米;完成14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续建工程。随着天气转暖,各项工程陆续开工。

四是强化城镇管理。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环境整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重点对私搭乱建、乱停乱驶、乱贴乱写、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不良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形成良好的城镇秩序。加大背街小巷卫生清理,根治垃圾乱堆放问题,抓好县城出入口环境整治,全力打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镇新形象。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执法工作,综合运用教育、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推进城镇管理法制化、规划化、科学化,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管理。

总之,我县的城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他旗县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特别是距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厚德实干、创新赶超,努力推动我县城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城镇建设汇报

城镇建设典型汇报材料

杭锦后旗城镇建设管理年汇报材料

城镇建设

城镇管理经验汇报

02连城镇党建示范点建设汇报材料

文明城镇建设汇报材料(文化类)

瓦窑城镇建设

涞源县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