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观念的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观念的建设

大连医科大学 马文元

摘要 大学的文化建设是由物质、行为规范和观念等相互制约的三个层面组成,在文化建设中处理三者的关系,对大学和谐发展,实现创新文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的人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化建设 素质 关系

在大学的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面对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转变传统办学观念,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通过大学创新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科学与文化的交融,推进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建设,树立自己的大学形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1.物质视觉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显现层的大学组织文化载体,又称物质视层。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环境、建筑设施、教学实验装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这些物质视觉载体,凝聚着一个大学组织文化的抽象内容,是大学组织体在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中、在大学组织行为里积累形成的。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首先要有一个适于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基本环境,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工作人员有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安定、合理的环境,顺利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否真正体现“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理念,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在设备得寸进尺硬件的建设上,应强调与其服务功能相匹配的适宜的环境条件等。“细节决定优势”在大学环境建设方面有重要意义,如硬环境方面的校舍、教学楼与教室、电子教学设备,学生的食宿与运动锻炼场地条件,科研环境条件设施,以及环境的绿化美化等,都需要经过规划,本着实用、耐久、先进、经济的原则来统筹规划。目前,在一些大学出现一种贪大求洋,过多占用土地资源,不顾需要和承受还贷能力的搞建设,以致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运转,值得引以借。

大学的管理者要明白,大学的环境设备建设等设施仅仅是大学文化建设物质视觉层文化方面,这只是大学的全面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之一,是一个基础硬件,不能缺少。领导者要认识到,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积极因素,是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培养的提高。因为,这些条件是靠人去创造的,人才是大学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2.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层建设主要是指大学组织内的章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建设,它是大学组织文化核心层与外显层的中介,是由虚体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制度文化是中层的组织文化,又称制度层、规范行为准则层,这些制度层文化能具体地体现大学组织的文化特色,是一个大学中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大学内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等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规范等。是大学和谐运行的保障。

目前许多大学追求高新发展,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建筑,许多专业的创建,机构设置的增加等,都使大学教职工等人员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新变化,都需进行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建立与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规章条例和实施方案,才能保证大学教育发展或转型的顺利实现。制度是协调上下级之间、组织内外关系的纽带,或者说是一种无形的通道。正是通过制度建设,才能确立和规范教职员工与学生适应新变化行为的共同标准。 3.精神观念的培植

一个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大学中深层次的核心文化,又称“精神观念层”。是指大学组织体中广大教职员工共同的意识形态、观念,包括学校的管理哲学、全体员工的敬业精神、人本主义、人文价值观、道德观念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组织文化的核心。精神观念层面的文化,决定着制度行为层和物质视觉层建设和发展。精神观念是职工价值观的体现,是大学职工内心的稳定的态度,是组织文化中相对稳定的层次。

1 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观念的转变等任务,应成为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与重点,是大学管理层需要十分重视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应抓以下几五个方面: 3.1确立大学发展目标

管理者要同全体职工一起,共同研究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如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师培养、科研研究等目标追求。对有关争取省或国家级“重点大学”、重点学科或重点试验室建设的规划,以及校园建设规划,优秀教师、研究人才的招聘等等,都可作为大学组织的奋斗目标。

在确立大学组织目标时,要注意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不能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影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3.2提出大学的组织精神 组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往往以标语、信条、格言和训诫等形式表现。如:医科大学的校训中,提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以质量为核心,优质、高效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等。”口号等精神理念等,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3.3铸造大学形象 大学的组织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大学组织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一个大学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这是一种无形资产和品牌。大学形象的形成与建立是与大学的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分不开的。也与在学的社会公关形象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大学教育质量、科学研究水平、职工与学生素质、职工教学与科研道德素养、学生综合素质等以及在社会上和毕业生服务单位心目中的总的印象。一个大学的形象建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期努力的积累过程,是需要几代大学职工辛勤奋斗的结晶。

3.4强化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大学组织文化的总枢纽,把握住教师的为人师表,重视教育科研道德的培育,就把握住了大学组织文化的“总窍”。大学生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作,而人才又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从小处入手加强道德教育。大学是一片圣洁的学术领地,必须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管理者要引导职工踏踏实实的做学问,认认真的搞教学和科学研究。同时能对职工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加以规范和教育,在市场经济文化低迷的年代,维护信一个大学的神圣形象。一个优秀大学精神的培育,往往同大学的领导密切相关,是几代人长期努力的结果。明白了学校文化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我们的领导者们就能担负起创建优秀大学先进文化的重任。 3.5提高员工文化素养 文化的主体因素是人,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就要想方设法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人员素质上台阶”在“组织管理上等级”,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整个大学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只有重视职工的价值,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才能实现大学教育目标。

大学组织文化是由物质视觉层面、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层面和精神观念三个文化层面组成的,三者是相互联系、依存和制约的。大学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明确三者的地位、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与相互作用方式,这样才能使组织文化建设有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

大学的人文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能够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通过大学创新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当代科学与文化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夏临华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

2004.9.9 2.马文元

《医学人文解读》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8年2月

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核心观念与精神是什么?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更新观念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

以大学精神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学校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

文化营销观念

大学文化和国学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观念的建设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观念的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