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野火集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2: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野火集》有感

在众多书籍中,提及写观感,我偏挑出了这一我不擅长之说,原因有二,其一是怀着一种初生牛犊无惧失败的精神,再者就是这股“野火”于心、于体,确是无比通透的享受。

翻开野火,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张随性的照片,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包裹着轻快和活力的女子装着满满的忧国忧民的治世情怀。同是启蒙,有人说鲁迅和李敖都有些孤独得偏执,犹如刺客般箭矢狠准,且得着准射射准,刻薄至极,毫不留情。龙应台的包容性相对大一些,从文字上来看,也理性的多。如果说读李敖有恩仇快意之感,那么读龙应台便是有些许踏实中肯的意味。但他们的相似,是都不乏嬉笑怒骂的反讽,和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剖析。他们拒绝站在昏昏欲睡的土地上,大唱美好的赞歌,而是于每一瞬、每一景中虽然撷取令人堪忧的对立面,呼喊着,使其成为一个个指标,引领着人们的思考。 “野火集”烧的是台湾的威权制度,批判的是台湾威权制度下社会的种种怪诞,它要求每个人都审视自身公民素质的缺失。它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思想,它呼吁和强调的无非是一个常态公民社会的意识,一个常态的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对于中国人,对于那“沉默的大多数”却显得那么得不寻常。

龙应台很反感对丑恶的忍耐,更对那些对不公不义没有尊严的环境如此忍受的人们感到愤怒。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中: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蟑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

于是,她点了这样一把火:“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如果我们习惯性忍耐那么现实也必将剥夺我们的存在感。不发出声音,那么没有人会了解你的忍耐,更不会有人去维护你那虚妄的权利。犀利的文风与这种平自直叙的口语式写作方式从各个层面,对中国人的社会习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环境、社会、交通、消费无所不及,这样对生活细致的探寻,才是龙应台作为具有高度反力省的自由人、现代人的自期,才是她务实而处处“卑之无甚高论”的践行之本。她融入于普通民众的洪流之中,又抽身于“沉默的大多数”。她感受着台湾当时盛行威权制度于人民周身的侵害与负担,又反观解决的出路,将人的意志作为升华,体现到对合理化常态反社会的追求中去。这种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的高度,不同于柏杨先生爱之深责之切却又无力改变的批判,而是指出了一条为每个社会人期许的道路。

“野火”不仅仅是台湾这一弹丸之地的思潮,对于中国大陆更有其普遍的现实意义。有毒奶粉,有毒食品等不胜枚举的社会事件,泥石流,霜冻,地震等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还有有害物质随意排放,大片资源放肆开采等经济问题,更多贫富差距严重,就业难,权力胜于天的民生问题,中国大陆是否已成为我们“ 生了梅毒的母亲”?

而这样的严重、糟糕是否真切地让你受到震动?

同宗之族,社会的况味也有相似之处。文化的积淀,或者觉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劣根性和恶习,也都差不到哪里去。因此《野火集》对于我们的警示性作用不容小看,在经受它于我们良心的扣问之时,我们更需要投眼于广阔的社会中,用其对我们的常态思想进行升华。

而我们学生,处身于一个可能的“幼稚园大学中”中,不敢甚至不懂得与教授论辩,或是质疑。你怎么敢怀疑他的判断力,不尊重他的权威呢。又怎么能向他发问,或者否定他的论断呢?是啊,我们聪慧,纯真,对老师尤其一片真情,但我们也同样的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个性,盲目服从权威,更严重的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的“青年”。有如那一贯的点名,问题不在于铃响与铃响之间清数少了几头牛,而是知识的内化与吸收。若已获得那个知识,那让他来充数就是舍本逐末,若未获得却不愿涉取,即使身形受困又怎能阻止其飘忽的思想,点名真的就有必要吗?为了塑造出一个个“听话”“乖巧”的我们,牺牲我们自主自决,自治自律的能力,我们始终是被牵着绕过障碍、坑洞的少儿。试问,如果真的值得,那我们栽一跤、就算头破血流又何妨?牵引永远是一种镣铐,我们获得不了于内心的最真实的震动,又怎么能淡及成长?

从小到大,我们像牲畜一样被赶着走了十二年,如果真的四年也需如此,那么我们毕业后又由谁来执鞭?我们之所以不能“举一隅而三隅反”固然是我们在仓促的被驱赶的过程中从未学过如何去思考,

即便遇到困难自我解决也是不可能,我们需要“断奶”需要独行,需要在自我成长中迸发出我们的活力与激情。

就如这样一份公务文书课的作业,我们阅读及升华的写作应是对心力大小判断后合乎的引导,是一种获取和表达的需要,是心中萌动情绪的累积、爆发过程,而不是规定时间,规定字数,为了完成的阅读,为了完成的写作。为了能更好地被牵着走、赶着走而进行的阅读和写作,不是心的诉求,不是由于对知识、书籍迫切需要的推动,这些都是无意义的、机械化的,不是吗?

一段时间的阅读,触及其本身,我究竟收获了些什么,于国家,于社会,于自己作为学生的存在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这都是空洞无光的。《野火集》给予我的是阅读时一种澄澈的,延伸于时间,空间之外的通透感,不是完全的个人意义,也不会是无关于已的大框架,大套话,它引发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一种思索,更是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方式。收获这样一种思维和心智的体悟,我很感激 ,就让这股野火再来的畅快些吧!

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感】

读龙应台野火集

《野火集》感想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 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集》读后感

读野火集有感
《读野火集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野火集读后感 野火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