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倾听沙家浜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1: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倾听沙家浜的声音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沙家浜,芦苇火种,名闻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遐迩。

如今的沙家浜,已成为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胜地,为了教育后人,政府专门修复了“春来茶馆”、保留了百余亩的“芦苇荡”,让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永远铭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

来了沙家浜,跨过“东进桥”,便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瞻仰广场”。广场上有两块石壁墙,上书“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镏金大字,广场两旁有18根形态各异的自然石柱,象征着18位新四军伤病员如18棵青松傲立,广场的主体群雕“军民鱼水情”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显现出当年军民鱼水深情,令人肃然起敬。

在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中,“春来茶馆”是党的地下交通站,现在的“春来茶馆”虽然是近年来根据历史修复的,但仍然能找到当年的丝丝痕迹。走进茶馆,青黑色的方砖铺地,几张红漆八仙桌摆放得整整齐齐,七星灶上的铜壶冒着腾腾热气。听茶馆的负责人讲述春来茶馆的历史,阿庆嫂作为戏剧中的典型人物,是当时无数从事地下抗日联络工作同志的缩影,她们掩护新四军、抢救伤病员、转送情报,机智巧妙地与敌人斗争。郭建光的原型是夏光。夏光是湖

南武冈人,抗战爆发后,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后随新四军团长叶飞到苏州、常熟开展武装工作,任第五路军参谋长,在连续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负了伤,随后转移到阳澄湖一带养病,新四军主力转移后,这些伤病员与地方党组织一起重新建立武装,成立了新四军江南东路军,夏光任司令,他转战江南,与敌人英勇作战,屡建战功。

到了沙家浜,芦苇荡的神秘是一定要去亲身体验一下的,现在芦苇荡总面积3.33平方公里(以前面积更广),是当年新四军隐蔽养伤的场所之一。芦苇荡烟波浩渺、纵横交错,如同一道道天然屏障,当年就是在这一片片芦苇丛中,留下了新四军和革命群众的足迹,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坐着当地老船工划的小船穿梭在芦苇荡里,时而前方密密芦苇疑是无路、时而曲径通幽一片开阔,真是块神秘莫测之地啊,难怪当年新四军和革命群众把日寇、敌伪军搞得晕头转向。

雨拍打在船篷上,风吹得芦苇沙沙作响,把人的思绪带到了那个年代,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北方军民依托地道、青纱帐,南方军民凭借芦苇荡等与敌寇进行游击战,终于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一起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老船工一边摇着橹,一边与人聊起身边的芦苇,“夏天是芦苇长得最旺盛的季节,秋风乍起芦苇开始发黄枯萎,来年春天芦苇又长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真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说课稿

3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说课稿

倾听声音教案

倾听自然的声音

倾听海的声音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倾听沙家浜的声音
《倾听沙家浜的声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