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家大院讲解词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2: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王家大院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王家大院,我是本馆的讲解员,下面让我伴着轻柔的古乐声带领大家参观游览。

王家大院,又名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王家大院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四个套院,十八个展厅,五十九间房,是一个典型的明清四合庭院。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

当您臵身其中,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大到随行马车、床铺家具,小到三寸金莲、针头线脑,从金银首饰到衣裳布匹、烛台灯火、床橱柜桌、枕箱被帐、冠巾鞋袜、铜盆器皿、瓷漆杯盘、梳洗用具到珠玉珍玩、文房四宝……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咸丰年间,它的主人名叫王三佛,主要经营盐运,边贸,以及票号生意,到了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号称山海关“南半城”。

王家传说故事

大清末年,战乱四起,民众纷纷流离失所。王家原本世

代住在山西太原,此时为了逃避战乱和饥荒,不得不举家东迁。一行进入山海关城内,天色已晚,眼看又要露宿荒野,遇一老翁,便上前询问附近可有栖身之处,老翁笑而不语,用手向左前方一指,就飘然而去。王家人顺方向不多时,就看到一座破庙,年久失修,蛛网密布,传说夜里常有鬼神出没,因此无人敢住。

一家老小连日赶路早已疲惫不堪,盘缠也几无分文,能栖身就是好地方,顾不了许多,便和衣睡下。王家主人刚进入梦乡,忽闻几位老者的声音:“施主,你终于来了!”这声音似近似远,洪亮低沉,王家主人赶紧睁开眼睛,只见眼前浮现三个盘腿而坐的仙人!老者接着说:“这附近的百姓一直到很远的地方担水喝,你若好心积德行善,就帮助他们挖口井吧。”语音刚落,三位仙人霎时遁去!

王家主人瞬时睡意全无,神清气爽,只觉是神灵在暗中指点。便借月色连夜挖井,掘地九尺仍不见水源,本性憨厚的他只打个盹儿,又起身继续挖井,直至终见水源!欣喜之下,人已精疲力竭,倒在土堆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只听家人喧嚷,你猜怎么着?原来昨晚挖井之土悉数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山!王家人顿觉神灵庇护,全家老小对南跪拜谢恩,遂定居此地经营生意。王家人本着忠厚传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从小本经营,发展到咸丰年间做盐运、边贸生意,直至经营钱庄、票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为人行事却越发乐

善好施,连对讨饭来的穷苦人也待若上宾。

一晃过了数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王家老小已经歇息,忽闻叩门声,只见门外立着三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乞丐。王家主人忙把三人请入,并让夫人下厨烹食以解三人饥寒。三人狼吞虎咽后,比划着要睡觉,主人一想外面天寒地冻,遂安排客房歇息。次日仆人送早餐时,却发现已人去屋空。仆人忙清点物品,分毫未差,却发现在他们睡过的床上留有三个金佛,主人恍悟,原来这是佛祖来考察我的品行来了。为了答谢佛祖,王家主人从此天天烧香拜佛,当地百姓尊敬地称他为“王三佛”,随后王家生意更加日渐兴隆,终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巨贾,号称山海关“南半城”。

展厅内容——家文化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组织,群体栖息之地。家和万事兴,民强国才富,难怪古人说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书 房

首先我们来到书房,书房顾名思义是庭院主人读书、绘画、写字的地方。“欲高门第需为善,要好儿孙再读书”。在王家传承的文脉里,始终贯穿着“学而优则仕”的唯物观略,“十年寒窗苦,识得雪花银”,教育后人靠学识文韬厚积家财,倡导“读得书多胜大丘,春夏秋冬夜不休,尝尽人间所有苦,待争文豪蹬榜首”走仕途之路。也正源于此才营造了

王家的代代繁荣。

现在摆在您面前的是一个大理石台面的围棋盘,周围镶嵌了贝壳,非常精美,条案上放臵了一个竹雕—一艘船上坐着一个大肚佛像,代表一帆风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意思。

条案上有一个林则徐题字的插屏,因为年代久远墨迹斑驳了。

多宝格出现在清朝康乾盛世,尤其是乾隆时期,用来专门陈设古董,是专属家具。一般情况下,都是成对出现,对称设计,多宝格在当时是社会富足的一个标志。

旁边的叫“贵妃榻”,也叫“美人床”,是当年王家小姐坐着弹琴的地方,如果累了可以躺下稍释休息。前面放了一把十五弦的古筝,琴弦已经老化了,上面白色的部分是用兽骨镶嵌上去的。

古时书房讲究的是“书房无竹便是俗”。我们看前面这两个用竹子编的书柜,中间留有很多缝隙,可以起到通风、防止虫蛀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所以至今还保存完好。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家族、百家姓、百姓家,大家为天下,有家、齐家,才可治国、平天下。整个书房静而不寂,雅而不俗,体现了王家主人的品位与追求。

客 厅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王家的客厅,招待访客、朋友聚会多

在此进行。

首先迎面看到的是一张由六百多年的红木树根雕刻而成的根雕椅,扶手两侧都是镂空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美。上面铺了整张的土豹皮,在当时是身份和富贵的象征。整把椅子看起来美观、气派,彰显了王家地位的与众不同。

旁边的条案上依次摆放着座钟、赏瓶和镜子,这在当时也是有讲究的,每当钟声响起的时候,意味着全家能够“终生(钟声)平静”的美好寓意。

红木根雕椅的后面立着一扇屏风,在此我们对屏风的功能性多给大家介绍几句,因为在后面很多展厅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屏风。屏风在当时有很多用途,它的装饰用途我们就不细说了。首先它象征权力,过去每逢重大场合,主人身后一定要搁一座屏风,它意味着气势。今天中南海的国宾接见,领导人身后都有屏风,表明了主人的地位。另一个功能是分割空间,今天经常用到的还是屏风这个功能,比如在一些重大场合或大餐厅,用屏风挡一挡,使人有自己相对的一个封闭空间,能够互不干扰。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挡风。古代的屋子不像今天这么密封,为防止睡觉时受凉、受风,就需要三面都挡上屏风,后期逐渐演化出罗汉床,三面都有围子,就是受屏风影响。

房间的最里侧就摆放着一张当时的罗汉床,它放在起居室里叫床,放在客厅里则称“大烟床”。(有一个很著名的典

故叫做“东床快婿”,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意思是说,郗鉴想找个女婿,候选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敞胸露怀地在东厢的床上躺着吃,这人就是王羲之,他成了东床快婿,当然这段话比较诘屈聱牙。但有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最高,在床的收藏中,最贵的记录都是罗汉床创下的。游客在我们博物馆内可以有幸看到好几张展出的罗汉床)。

虽然当年国内盛行抽大烟,但王家有很好的家风,他们从不抽大烟,只抽这种全铜制的水烟袋,里面装上水和烟丝,抽起来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烟榻上边放臵的小凳子样的东西其实是个烟枕,在抽烟的时候用胳膊拄着起到稍做休息的作用。烟枕是由一块整板雕刻出来的,上面没有任何钉铆,它只有用手掰对了才能放稳,掰不好是立不起来的,俗语说的“瞎掰”就是由此得名的吧。

烟榻上立着一个大漆描金“炕屏”,上面有康熙三十四年题记的祝寿词,六扇寓意着六六大寿、六六大顺。旁边还有个带屉的小炕柜,里面可以放些针头线脑等零碎用品。

南侧放臵的几对椅子都是客人的座位,可以看到这些椅子也是材质精良,工艺讲究,它们称“乾椅”,在古代是大户人家男士专用的象征。

麻将是如今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古人也有这样的爱好。这副麻将就是当时女

子玩的的,叫“坤牌”,它造型小巧精致,正面是用象骨雕刻,背面用竹片制成,共144张,比我们现在玩的麻将多出的这八张牌,称“百搭”,相当于我们现代麻将中的“会儿”。

堂 屋

清代的房屋结构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两间正屋之间有一个堂屋,堂屋是主客在此喝茶、聊天的地方,杯盏之间,大事落定。

我们迎面看到的这块匾,上书“养素轩”三个金粉大字,是世界书法巨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爱新觉罗的后裔——启功老先生的封笔之作。

古代家里一进门,视线正中都是正面靠墙一个大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再有一边一个太师椅。为什么把八仙桌搁在正中呢,因为八仙桌在椅子的前面能伸出来一块,手和茶杯都可以搁在那儿。

方桌有个俗称,叫“八仙桌”,大致是在晚明嘉靖时期出现的名词,八仙大家都知道,是道教里有名的神仙,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等。方桌有四个边,一边坐两人,正好能坐八个人,也许是因此得名的吧。其实,八仙桌上坐八个人非常拥挤,一般坐四个人最合适。

八仙桌两边的太师椅是金丝楠木的“步步高升椅”,一节一节往上升,远方的朋友可以坐一坐,将来工作事业一定可以越“坐”越好,“步步高升”!八仙桌上摆放着清末的“四

喜提梁壶”,旁边的是个木制的“壶套”,茶壶放在里面,周围塞上棉花,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如同现在使用的暖瓶。

两边展柜陈列的除我们常见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外,还有诸如砚盂、笔架、镇纸、墨床等文房辅助用具,一件件展品小巧精致、弥足珍贵,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和智慧的艺术结晶。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具芳菲的奇花异朵。宋代诗人陆游曾在《剑南诗稿》中戏作长句“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婚 俗 厅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下面即将步入的是婚俗厅,这里就是结婚时新人拜天地的地方,上面摆放的是(沅济)喜龛,代表天;下面是斗,代表地;斗里要装满五谷杂粮,寓意着天赐良缘,五谷丰登,上面撒上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着早生贵子、富贵满堂。

自古洞房的色调都是以红色为主,红色代表红红火火,欢欢喜喜,而且有避邪之说。洞房不是整个房间而是指这张清中期的描金雕花“拔步床“,也写做“八步床”,意思是说得跨八步才能上床,是一种非常夸张的说法。(拔步床是一种非常贵重的家具,《金瓶梅》上有记载说西门庆娶第三房孟玉楼的时候,媒人说:这个孟玉楼是个寡妇,她手里有

点儿钱,有两张拔步床。这是什么意思呢?有点儿像今天说,她手头有些钱,还有两辆德国产的“奔驰”,是一笔巨大的财产。)

床前面的浅廊可以设马桶,过去没有卫生间,可以不出这张床就能使用马桶。另一侧设梳妆台,早上起来直接可以梳妆打扮,非常方便。

洞房的两旁立着一对烛台,结婚的时候要一块点上,代表洞房花烛夜。当时有个讲究,如果一个烛台上的蜡烛灭了,另一支也要立即熄灭,寓意着夫妻二人结婚后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过去是相当讲究的,女人用瓷盆洗手,男人用这种铜盆洗手,铜盆类似黄金的颜色,但这里可不是金盆洗手——不干了之意,是寄希望男人能掌管家业、撑起门户的意思。

马褡是结婚时女方娘家陪送给女儿用来抬嫁妆的工具,马褡越多代表娘家越富有。如果里面用红布包一块青砖,代表女方陪嫁的是一处房产;包一块匾代表女方陪嫁的是一个店铺。

衣柜上是一对女方陪嫁的纯牛皮制做的嫁妆箱,这在当时也是寻常人家不多见的。

据说古时女子在出阁前都要一针一线亲手为自己绣嫁妆。轿帷子两边的龙凤,寓意着龙凤呈祥、夫妻和美;中间绣的麒麟代表麒麟送子,寓意着新娘希望在婚后早生贵子。

主人起居厅

主人起居厅的正前方是榉木双人宝座,它在当时是地位与权贵的象征。王家主人和大太太每天清晨坐在上边,等待子孙奉茶、请安。后面挂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当然是王家的主人希望世世代代都能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兴旺通达。

在太师椅的后面摆放的是一个黄花梨木制的衣架,古代的衣架跟今天的衣架完全不一样。你肯定觉得这种衣架根本挂不上衣服。但这里有个概念,过去古人不是挂衣服,而是搭衣服。现在的西服笔挺,得找个衣服架子挂才有板有型。但过去的衣服是软的,跟面条似的,往衣架上一搭就完了。衣架一般都搁在床头,使用方便。

我们面前的这张就是王家主人专用的六柱小开门红木架子床,整张床没有烦琐的雕刻手法,却看起来华贵、大气,床体刻有数不清的大小葫芦,意味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架子床和拔步床一样,都有效地保证了主人的私密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当时老爷要睡在靠边的主位上,太太睡在里侧次位上。为什么呢?首先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保护。太太如果半夜起夜,按照礼制,老爷要坐起来,太太从身后下去,不允许太太从老爷身上跨过去,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太太总起夜,老爷这宿也就麻烦了,也得陪着老起来。可见,当时的礼制观念多么严格,就连床上睡觉都要讲究先后、主

次和尊卑。

床的上面镶嵌很多面镜子,当时的镜子多是从比利时引进的,所以也彰显了王家的财富和气派,而且古代讲究镜子可以起到驱邪镇静(镜)的作用。炕几上摆放着竹编的壶套、女人用的针线笸箩,还有铜制的水烟袋及手工刺绣的烟袋荷包。

架子床侧面有个古代的摇床,相当于现代的婴儿床,据说只有长孙才有资格躺在里面。当时的摇床是用脚来摇的,手可以腾出来干些针线活儿。

俗语说:摸摸仙人头,一辈子吃穿不用愁。这根王家主人曾经用过的手杖,叫做仙人指路杖,上面雕刻有仙人、龟、蝙蝠等,代表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之意!其余还有男人用的夜壶,小孩睡觉的耳枕,鼻烟壶等。

陈圆圆生平

下一站我就带大家去参观陈圆圆厅,先简单介绍一下陈圆圆生平——

她是享誉秦晋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是游弋在男人声色犬马中的一代佳人;她是撩动疆场内外多少英雄心的绝世尤物,她就是影响明朝与清朝替变的乱世佳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被称之为“中原第一美人”的陈圆圆。

陈圆圆乃秦淮八艳之首,她个人命运与历史潮流卷在一

起,风云变动。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芳,小字圆圆。五岁时瘟疫横行夺去了父母生命,姨母将其收养,因姨夫姓陈,遂改姓陈,《明史》称之为陈圆圆。她五岁开始学戏;十二岁时已学会了多出名戏,开始登台演出;十四岁那年被卖到青楼,艳名远播;后来被朝廷大臣田弘遇选中侍奉当时的崇祯皇帝。因战乱崇祯皇帝无心酒色,陈圆圆又被贬到歌舞班当歌姬。后被吴三桂看中纳为妾,对她宠爱有加,当时战乱四起,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山海关时,被封为都督的刘宗敏又将陈圆圆强占。吴三桂大怒,遂引清兵入关,打退农民军,夺回陈圆圆。诗人吴梅村用史诗写下了当时的情景“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家喻户晓的名篇。

陈圆圆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心灰意冷,顿觉人生如梦,四大皆空。请求吴三桂允许她削发为尼,青灯与伴,以度余年。一豆孤灯,随风摇曳,最终油尽灯枯。

悠悠江山,娟娟美人,是是非非自有后人评说。 据说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期间,陈圆圆曾在此地小居,后人按照陈圆圆当时的起居布臵,后人加以修复此厅,让人了解这位乱世红颜缤纷传奇的一生,更让观者惋惜佳人已去,桃花依旧,空屋留香......

陈 圆 圆 厅

听完了陈圆圆的故事,请各位游客随我在陈圆圆厅门前驻足,门两侧的对联就是诗人吴梅村广为流传的名句“恸哭

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就是陈圆圆。门槛两旁还放有一对子母狮,起镇灾、辟邪之意。

陈圆圆是位才女,一生非常信佛,这里有陈圆圆亲自供奉的一尊青花瓷的铁卷观音,这种观音非常少见,有信仰的朋友可以为自己跟家人求拜。

可别小看这两枚内方外圆的方孔铜钱,它可是吴三桂反清复明的实证,仅仅流通了五个月的“昭武通宝”,数量有限,流传甚少,所有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珍贵性。

陈圆圆起居室里这张床是400年前陈圆圆与吴三桂曾经小住过,它采用了浮雕,平雕,透雕多种雕刻手法,画面非常生动形象,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它用了三种木料,有红木,紫檀以及榉木。檀木遇热可以散发一种香味,到了夏天还可以驱蚊虫。床垫采用是天然的树棕编织而成,睡到上面非常的舒适柔软,相当于现在的席梦思。一般北方人喜欢睡的是炕,由于当时两人是从云南过来的,非常喜欢这种床。

陈圆圆客厅摆设的插屏叫做紫檀木百宝嵌插屏,屏面所描述的故事是《水浒传》,第37回,混江龙李俊救宋江。选用了八种名贵木料制作,白色部分是用象牙镶嵌的。

桌上还有上马的马镫,马镫是三国时期以后发明的,没有马镫就在马背上待不住,也使不上劲儿。过去欧洲的骑兵的马上也没有马镫,两条腿都夹酸了,根本就骑不住,所以马镫是可以彻底释放战斗力的一件重要军事装备。旁边是古

代盛放弓箭的箭囊(中间是纯牛皮,外面是纯铜)。

旁边的罗汉床摆放在客厅就相当于现代的沙发一样,床几上面摆放的是景泰蓝工艺的茶杯,存放茶叶的茶叶罐(过去多是瓷制的),还有一盏瓷制的青花烛台。最有意思的要数这件清末的双喜将军罐,你们看罐身是不是很象将军的大肚子,上面的盖子就像将军头顶的帽子,相当的形象。

瓷 器 厅

(去瓷器厅的路上讲解)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但我们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反而没有被列入四大发明,这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请诸位游客跟随我到瓷器厅参观。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瓷器的呢?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应该在东汉时期产生,距今两千年。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一个划时代的贡献。首先它的强度大于陶器,基本上想做成什么样子就能做成什么样子。原材料也便宜,就是瓷土,成本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相应增加。还有一点,在古代运输条件非常困难,运输成本昂贵,工匠就可以带着技术走,去异地烧造。还有,瓷器的出现摆脱了过去沉闷、黑暗的颜色,开始变得鲜艳、悦目起来。

瓷器厅里陈列有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精品佳器,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传世珍品,极具收藏价值和观

赏价值。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件比较有特色的,这件是同治年间的粉彩雕瓷书生,可以有三个用途,一是可以做镇纸二是可以做笔架,三是可以节约墨汁,一个袖口在上一个袖口在下,如果,墨汁沾多了可以从上面沾一下从下面流出去,使多沾取的墨汁不会被浪费。

青花瓷的龙耳瓶,上面是凤在上,龙在下,有凤戏龙之意,大家都知道慈禧是女权主义者,这件是慈禧时期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六方青花暖水盘,里面是空心的,从两边的口内注入热水,上面放上菜,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温作用,就好象现在的微波炉,古人真是独巨匠心啊。

景泰蓝嵌骨大瓶,里面是铜胎,上下两口是景泰蓝工艺,它应该算做中西结合的产物。外面白色的是用象骨一片一片拼凑上去的,由于年代久远已经逐渐产生了黑色的缝隙,整个器物画工精细,画面栩栩如生,现在堪称为镇馆之宝。

茶叶末三口葫芦尊,它外面的釉类似茶叶的颜色。佛家讲究

三、

六、九为吉祥数字,所以当时多烧制这样三个口、六个口、或者九个口的葫芦摆件,葫芦在古代有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吉祥寓意。

眼前这件巨大的“元钧窑天地尊”,上有口,下有孔,吸天地万物之灵气,乃元代祭祀用的重器,年代久远、工艺繁复、器形硕大,可谓举世无双的国宝级文物。(在这里有

个钧窑瓷器的重要知识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烧制过程中钧窑是以铜为呈色剂,实际上是利用当时钧州出产的一种大量含铜的孔雀石,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尽管哪个红色按照今天的标准算不上大红色,但已经非常接近鲜艳的红色了。所以说钧窑对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走出了瓷器厅,一定要过这道瓶(平)安门,寓意着您和您的家人出入平平安安。这条崎岖不平的石子甬道是当时王家下人经常要走的路,我们也来亲自体会一下。

王 家 客 栈

穿过这条小路,就来到了当时的王家客房,王家接待远方来客起居就寝的地方。

刚才在王家传说故事中提到王家曾经供奉有三尊金佛,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王家供奉的第一尊“万能神”关公的石雕肖像。两侧是华表,后面是一件清末的佛龛。由于前面两尊是纯金打造的,早已不知去向。但是佛家有种说法,叫做“佛龛在,佛龛不能空”,所以又请来一尊石质的来代替。

关公能招财进宝、庇护商家、剋小人、保官位。佛家、儒家、道家三教尊称它为“万能神”,商家、关家黑白两道都供奉它。这尊关公坐北朝南,能旺财,保官位,求平安。

食 文 化 厅

客栈左右两个房间以前是招待宾客用的,现在是食文化厅和明清服饰厅。

食文化厅陈列有茶具,如茶杯、茶壶、茶叶罐等;酒具,如酒杯、酒壶等;食具,如不同时期的碗、筷、勺、食盒、点心模具等等;药具,如药瓶、药杵等;量制用的衡具,如斗、等子、秤杆等等,真可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各蕴春秋。

这个是江南的斗,用来称粮食的,上面还题刻有“较准”二字。您看这件宋代的瓷酒壶,胎质厚重、釉面光泽。

旁边那三个外面带盒称“等子”。等子刻量极其精确,一斤为十六两,所以古话说“半斤八两”便由此而来。“等子”主要是用来秤金银、烟膏和名贵药材所用,它的砣称为权,杆为衡,现在常说的“权衡利弊”也是由此而来。

展柜里陈列的是竹编挂漆和大漆的手提食盒,在古代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家因宅坻大,厨房多建在距离起居室较远的地方,下人给主人送饭装菜或者盛点心都用食盒提着,既保温又卫生防尘。

这件展品是清代乾隆描金大漆点心盒,造型古朴雅致、工艺考究、胎质纯正,因漆漆工艺的物品日久容易剥落,相对较难保存,这样品相完好的大漆盒难得一见,属漆器中的精品。

我们看到的棱形木箱,是古代用来储存食物的“冰箱”。

箱底铺上防潮和隔热的锡纸,再放上冰块(冰块是冬天储藏在冰窖里的,锡纸可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冰箱上下都有孔,盖子的孔相对大一些,使冰的凉气能够散发出来,降低室温;下面的孔很小,可以使冰融化后的水缓慢流出。冰搁在冰箱里,需要冰镇和保鲜的食物搁在冰上面。当时能够享受这种食物,应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在今天看来很随意了,家家都有电冰箱,但也少了那时侯的感受。而且它可要比现代的冰箱环保节能多了。

这只柳编担篮是古代街边的买卖人用来盛放馒头、包子的,怕东西凉的快,就在上面盖一个厚布盖,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

前面的凳子是剃头的挑子,俗语“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热的那头是烧水的碳水盆,它就是不热的那头,里边是空的,可以放一些剃头的工具和碳,上面还有钱币大小的开孔,便于剃头师傅随手把钱放进去。

茶具展品当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这把南方特色的龙头茶壶,兴起于四川,即使现在也是很高档的茶艺才使用它,持壶人是男士的话上面就是龙头,如果是一个凤头就说明持壶人是女士。

各位游客请看这些本馆收藏的日本瓷器,工艺精致,风格随意,给人感觉随随便便捏造一个形状烧制出来便成为一个整体,所以有些瓷器看起来像似残品,其实那些才真正体

现了日本瓷器的烧制风格和特色。

一个木架上,居然五花大绑着一只铜制的驴,各位游客能猜到那代表着一个什么典故吗?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卸磨杀驴”,是王家主人为了警示后人特地请名家制作的。它告诉后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切忌不可只计较眼前得失,不计后果。

明清服饰厅

明清服饰厅展示了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男女老幼穿戴的服装鞋帽。这些服饰绣工精细、保存完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该是这些“三寸金莲”,清代的时候满人入关,规定汉族女子全部裹脚,又称之为“缠足”,过去女子以脚小为美,称之为“三寸金莲”,脚大的女人很难嫁出去。满人就不裹脚,称之为“天足”。

民俗用品厅

现在我们来到民俗用品厅。这里是王家供奉第二尊关公“万能神”肖像的地方,它坐东朝西,能旺财、剋小人。因为王家主人创业艰难,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挣钱,也能守住这份家业,使其日渐兴旺。

两侧展柜的展品,有火莲、各种烛台和油灯。里面的展厅是清代、民国时期铜锁中的一部分。这边展出的是民国时期的房屋、土地执照、法器、木工使用的工具。

铜镜是战国时期就有的,展柜里展出的是宋、明、清代

部分有代表性的铜镜。崭新的铜镜,外面挂有一层厚厚的浆,浆是透明的,可以清晰地映照出人的容面。当我们看到这些昔日光彩照人的铜镜,如今青春年华早已荡然无存,令人不得不感叹时光的残酷和岁月的无情。

这边展柜里还有房契、图片、鼻烟壶、熨斗、小玉件、头饰。主要是铜币和纸币。纸币均为孙中山时期发行的金元票,因为当时战事连年不断,通货膨胀,民不聊生,钱币有各个历史朝代的流通币,有的现已成为文物。就钱币而言,凡属雍正前的钱币均为紫铜钱,乾隆本朝之后才有了黄铜。这段历史由钱币就可以区别出来,这些钱币就像是沧海中水滴的点缀。

闺 房

王家主人共有一妻四妾四个儿子六个女儿,下面我们来到的就是王家两位小姐的闺房。闺房,故名词意是小姐未出阁前在娘家学习、就寝的地方,只有女性长辈、丫鬟可以进出。右边这间是王家大小姐的房间,大小姐是妻所生,居住的是带门围子的架子床,又叫六柱床。床体以浮雕、透雕的工艺装饰有花鸟、人物等图案。

床边放着一对小巧的“坤椅”,三足的设计坐上去感觉更加平稳,而且它是把“转椅”,虽然只能左右旋转90度,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工艺。墙上挂有一张民国时期的烟标画,画面上并不是王家大小姐,而是当年很有名气的一个女明星

叫蔓驼,她代言的是南洋兄弟香烟,也就是现在的红双喜。

展柜里摆放有工艺精美的绣墩,女人用的首饰,头钗、胭脂粉盒等。

对面是王家二小姐居住的房间,二小姐是妾所生,所以从床上就可以看出与大小姐地位的差别。二小姐的床相当简单,没有相对复杂的雕刻工艺和装饰,表面仅有一些象骨镶嵌的人物。

少 爷 房

院子里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门,这是留给王家下人为少爷小姐送食物、打洗脸水时进出的门。看过了小姐的闺房,下面带大家去看看王家的少爷房,当时以东为大,左边这间是当年王家大少爷居住的房间,和小姐房相比,房间更显宽敞,由此可见男人当时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大少爷居住的清光绪年间雕花拔步床,采取了浮雕、平雕、透雕相结合的雕刻工艺,同时用花鸟、离兽等图案加以装饰,雕刻精湛、画面生动。三进门每道进门的雕刻工艺都是风格炯异,各不相同。最前面这道门彩绘着各种漂亮的图案,如此复杂、精美的工艺,着实彰显了大少爷作为王家长子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旁边的罗汉床后背及左右两侧都安装有围子,家里来了朋友,可以盘膝大坐,抽烟、喝茶,床几上面摆放了一个巨型的瓷葫芦,有招财进宝、福禄满堂之意。

一张八仙桌,后面条案上并放着四个掸瓶,寓意着王家主人寄厚望于长子做人做事都要四平八稳。

二 少 爷 房

对面展厅是王家二少爷居住的房间,陈设上并无大的差异。房间内的明代大漆描金衣柜,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表面密布很多细小的裂纹,可是上面的颜色依然鲜亮,因为当时描色的颜料里面掺入了天然矿石粉,而且下面披了一层麻布。

条案上有个巨型的鸟笼子,代表王家二少爷是个喜欢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

二少爷的床虽然也是三进门的雕花拔步床,可是工艺相比大少爷的床要逊色很多,因为当时虽然同为王家主人的儿子,可是长子和次子的地位依然有很大差别。

少爷房堂屋的正中间有张圆桌,桌子可以从中间分开,主人在家时桌子就像今天这样放着,叫做“团圆如意桌”;如果主人外出做生意的话,则要从中间分开放臵墙的两边,顾又称“月牙桌”。过去有种说法,女人和孩子不能上桌吃饭,只有等到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以后才能上桌吃饭。在当时女子十

二、三岁就结婚了,三十岁左右就可以熬成婆婆,所以熬成婆也并非难事。

关 公

关公,一身赤胆壮山河浩荡,千载精神偃日月光辉。关

公,关羽(生160—219故)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三国蜀汉大将,身高九尺(相当2.3米左右)红脸长须,丹凤眼,卧蚕眉, 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人称美髯公。历来又被尊称为“关公”“武夫子”“关圣大帝”。

东汉末年关公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共匡扶汉室,建蜀汉大业,封汉寿亭侯。关公一生赤胆忠心,忠勇仁义,英雄盖世,被后人尊称“千古忠义第一人”。这种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曾有“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典故千古传颂。关羽自题,晋人丑生,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滔尽英雄,千秋忠义在,四海说关公。

何处凌云阁,自古不乏英雄,唯有关公独称圣贤,出神入化,乃神乃圣,关公与孔子齐名,被称为“文武圣人”。堂堂汉室忠良将,仍为人间福禄神。成为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顶礼膜拜的神灵。传说关公极善理财,精通算术,故后人尊称其为武财神,寓意为招财进宝,庇护商贾。

结束语

方春凳、八仙桌、呷老酒、品新茗、啖名吃、聆丝竹之贯耳,梦入铁马冰河。人生悠哉尽在百年王家大院。

尊敬的各位游客,王家大院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

我的讲解和服务令各位满意,祝大家旅途愉快!下次再见!

王家大院考察报告

曹家大院讲解词

王家大院游记散文

灵石王家大院导游词

灵石王家大院导游词

晋祠、王家大院、平遥古城自助游

讲解词

讲解词

讲解词

邓世昌讲解词

王家大院讲解词
《王家大院讲解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