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生习作批改方法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生习作批改方法改革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由单一的教师批改“一统山河”,负责的教师详批详改,工作量不堪重负。作文本批改后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对教师的辛劳却不闻不问。少数教师不负责,放弃批改,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鼓励而厌倦习作。

一、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园地里,存在着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习作“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习作则“伐干削枝”,大事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云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于文山不能自拔,几乎失去人身自由。在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一般每两周一次习作。假如每篇习作500字,每班60人,每个教师两个班,那么他在两周内就要批改6万字的文章,相当于半部长篇小说。这当然是困难的,长年累月办公桌上总是高高的大叠作文本。刚刚批改完第一次习作,第二次习作又交上来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点少一点,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尽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却总是“高山巍峨”。再加上其他作业、班务工作、校务工作,真可谓“层峦叠嶂”了。在笔者工作的单位,很多语文老师都千方百计找校领导改行,带其他课,其理由都是认为小学生习作批改工作量太大了,语文教师作为批改学生习作的机器太不堪重负了。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查”,学生苦作一番,你却不屑一顾,谈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是不是教师精批细改事功相当呢?非也。目前小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后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往往只看分数,合上作文本了事。传统的习作教学程序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 在这四项程序中,教师活动占了三项,学生写完了习作就了事。这种程序的主要弊端是:

⑴没有安排突出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⑵教师日夜辛劳,忙于批改习作,应付检查,其结果是负担过重,却劳而无功或劳而少功。学生习作的批改似乎与学生事不关己,因此教师习作批改中的辛与酸,谁解其中味?教师批改习作的苦功除了应付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外,可以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既然精批细改教师精力跟不上,并且学生受益也不大;不批不改,更是祸害学生。那么怎样才能走出习作批改的误区呢?我认为必须下决心改革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法,探索出一条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新路。

二、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方法的改革

从习作批改目的看,教师通过习作批改,既要检查本次习作的效果,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写作情况,鼓励、点拨学生,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并为学生自改、互改习作提供示范,为学生实现习作的第二次飞跃指明道路。教师对小学生习作批改是教师主导作用在习作批改上的体现,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是非常必要的。我针对教师批改时间不够,批改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再创造的现状,大胆在批发方法上改革,效果显著。 1、定点批发法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技巧。在批改时,心中有了一杆“秤”,这杆“秤”就是这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学生习作时,要求学生将重点要求抄在作文题目下面。批改时,教师就在该项目后面写上“优”、“良”、“合格”、“待合格”。对习作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可打上批改符号,让学生自己订正。当然一篇文章的优劣用某一点为“砣”去“称”是有失偏颇的。但这毕竟抓住了“总刚”。教师批改这些习作,次次有针对性,容易抓住要害,并省去许多写评语的时间,提高了批改效率。

2、轮流批改法

在学生每次写完习作后,教师按小组选全班的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比较细致的批改。研究教学目的的完成情况,概括出本次习作的主要倾向,从中搜集讲评课的资料,做好记录,其他的略批改。在讲评课中让没有得到详批详改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在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都可以有3篇习作得到细致的批改。此法是用批改数量换批改质量,节约教师批改时间一半以上。

3、局部批改法

每次批改时,只对学生习作中有毛病的地方做局部修改,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里要分几种情况。

一是侧重批改语言,甚至某一部分的语言,主要是针对顺序不妥、遣词有误、病句明显的学生。

二是侧重批改结构,主要是针对不会布局谋篇的学生。

三是侧重批改首尾,主要是针对一些不会开头和结尾的学生。

四是侧重批改中间,主要针对中间部分不会展开的学生。

五是侧重批改卷面书写问题,主要针对行款格式不对和经常出错别字的学生。

这种批改方法避免了批改时的面面俱到,针对性强,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4、符号批改法

教师把习作中主题、材料、结构方面的优缺点以及错别字、病句、段落、标点等用固定的符号标明,用符号代替文字进行习作批改的方法。教师要将固定的批改符号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熟悉每一个修改符号的含义。这种方法效率高、速度快,可以使教师从沉重的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

5、只批不改法

教师用简要的旁批、眉批和总批,指出应当修改的原因,然后交由学生修改定稿的方法。这种只批不改的方法,实际上是“批”与“改”的分家。“批”是教师的事,“改”是学生的事。学生从教师的“批”中得到指点,教师从学生的“改”中看到效益。

教师写批语时,要注意突出修改重点,只抓习作中的主要毛病,不必面面俱到。评语要言简意明,“点到为止”;要多用眉批的方式,把评语写在修改的地方,便于学生查找。若把学生的习作看作是“问”,那么评语便是教师的“答”。评语既似一份严肃认真的“答卷”,又似一封充满热情的“复信”,亦似一张对症下药的“处方”。评语要对学生充满爱,具有亲切性。要扬其长,具有鼓励性。要巧妙地引导,具有启发性。

6、当面批改法

就是指对个别学生当面批改。如此面授机宜,学生的思想活动,教师摸得透。

可以指导具体;教师的指导学生领会得深,可以提高功效。因为是当面批改,以谈为主,不必受书写的约束,可以谈深谈透,可以反复讲,不厌其烦,不厌其详,甚至当场让学生做口头练习,巩固收获。面批时教师要和颜悦色,切忌声色俱厉,以免学生望而生畏。

7、示范批改法

这是教师当众就某一篇或几篇习作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的方法。这种批改方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示范批改的目的,有为指导自改方法的,有研究克服某种文病的,也有推荐优秀习作的。示范批改,可将习作抄在大幅白纸上,然后用毛笔蘸红墨水批改示范;也可以将习作抄在黑板上,由教师用彩色粉笔批改示范;还可将习作用墨笔写在透明胶片上,在屏幕上投影后组织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统一的意见用红笔改在胶片上,以作示范。

三、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习作能力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应该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日常观察和研究表明,学生是否具有自我评价和独立修改的能力,是他们能否迅速提高习作水平和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条件。

习作批改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学生只有在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获得矫正的信息,才能在改进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除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外,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习作,对提高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从习作批改的根本目的看,最后“要达到不需要批改,学生能够下笔,完稿之后,又能斟酌修改。”(《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536页)。“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第21页)可见,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教师批改习作的方法改革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自改习作,提高学生自我批改的能力,使他们教人教己,自觉觉人。

(二)培养兴趣,激发自改、互改热情

激发学生修改习作兴趣是调动学生修改习作的内在动力因素。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互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教师要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意义。通过讲述古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改兴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反复思考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故事。

其次是加分鼓励,诱发兴趣。一是评改时,规定自改、互改附加分二十分,结合学生自改互改态度、过程、方法和效果加以评定鼓励。二是初稿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褒奖,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乐趣,诱发学生自改兴趣。

最后是示范修改,引发兴趣。学生自改、互改不是教师撒手不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用中上水平的习作为本,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同时

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理评改,克服学生自改、互改的畏难情绪,

引发学生自改、互改兴趣,提高自改、互改的自觉性。在本文第二大部分中的“示范批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学生自改、互改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问题。

(三)授予方法,掌握自改、互改要领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改文,可尝试指导如下几种修改方法:

1、以读促改法

学生修改习作一般都在草稿和抄正后,这个时间一般都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学生比较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修改习作,或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或一目数行、囫囵吞枣,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我发现习作后的“读”,对重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在学生自改、互改中应该“读”占鳌头。

⑴轻声慢读修改法。这种形式的“读”可安排在草稿后、抄正前。由于学生初稿完成的时间不一,为了不打搅他人的构思,可采用轻声读(声量自己听得见即可)。这时的读要认真细致,一字一句,有板有眼,甚至指读。做到眼到、指到、心到、嘴到、耳听,争取几个器官同时作用,对长句、拗口的句子可多读几遍,尽可能把错别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消灭在草稿之中。

⑵出声朗读修改法。这种形式的“读”可安排在习作抄正后进行。这种读要求读出声音、读出感情来。通过出声朗读、从而再次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改。这时的“读改”虽然是小面积的、个别的,可往往在习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务必重视。这种“读”也适合在习作讲评中进行,教师在批改习作的时候,可在有毛病的地方作上记号,让学生在讲评课上重点读这些地方,并体会改正。

⑶默读修改法。默读比较适合在高年级习作自改、互改中进行。教师要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虽然声音不在嘴边出现,可脑际却能产生一片有声境界。这种“读”不受时间、空间(在习作课的任何时间里都可以进行)限制,是习作自改、互改最常用的方法,应着力培养。

⑷对读修改法。习作写好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看自己是否读得通顺、流畅,同桌是否听懂听明白;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让同桌读,自己听,看同桌是否读得通顺、流畅,自己是否听懂听明白。通过互相对读,自改中“漏网”的错误容易被发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习作自改的能力,而且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习作的共同进步。

2、总体浏览法

这是成文后修改的第一步。主要是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待得是否完整。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通过总体浏览,可以发现大致的错误,调整不合理的叙述、观点等。这是教会学生从宏观上修改自己的习作。 3、精雕细刻法

这是成文修改的第二步。主要解决语言文字、词句通顺问题。

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字、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改正过来。

二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适当加以润色。

三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

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种方法是从微观上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4、综合治理法

即把学生的习作分发给学生批改(不包括本人的习作),由学生对所批习作进行“全面体检”,作出综合评价。分发前,教师要对全班的习作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将作文本分发到自改小组,自改小组4人一组,每组一次批改4本习作。批改时学生逐本阅读,按本次习作的全面要求进行批改。再后,给所批改的习作打上分数或划上等级,并具上名字以示负责。最后由自改小组长主持推荐一篇较好的习作,写上“推荐文”,连同其他作文本交给老师评批。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批改习作的习惯;每本作文至少经过4人批改,批语及评分都比较客观公正。

5、分项诊断法

即把习作标准分解为中心、选材、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并“明码标价”,确定相应的分值。学生负责某个方面,写出某个方面的批语及评分,然后再“流水作业”交叉批改。这种批改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批改标准,培养负责精神。 6、交换批改法

即写相同题材的学生交换批改作文。如果几个学生写了相同题材的习作,可以组织他们“以文会友”。集体讨论,然后再交换批改。最后还可以由一人执笔,几人口述,合写成一篇较好的习作。这种批改法可以使学生在习作上相互启发,由“自产自销”变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7、反批反改法

即针对已修改过的习作,交由本人或第三者批改,提出对批改的反驳意见。提出反驳的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聘请“律师”帮助反驳。反批时必须先提出命题,然后摆出论据,由批改小组成员或老师作出裁决、打分,“固执己见”且“言之有理”的,要予以公开表扬。这种方式有利于突破“一作一批”的“固定方阵”,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目的。

8、编辑展评法

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班内或小组同学的优秀习作集中起来。每个小组一个“编辑室”,学生轮流充当不同的角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修改、欣赏文章,进而提高写作技巧。将这些编辑过的优秀习作办手抄报,组织小组评析,写出评语在班级交流。有时还可以向报刊杂志社推荐。这种方法能鼓励先进,习作成绩差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心向往之的感情;这种方法还能增加习作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9、对照评语复作再批法

即要求学生在初作的基础上,对照教师的评语进行又一次批改的方法。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既是对该生本次习作的小结,又为下次习作指明了方向。我非常重视学生读教师的评语。读眉批,可在遣词造句、叙述描写等技巧上得到提高;读总批,可在选材定题、布局谋篇上获益。长期以来,小学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量少、质差的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前往往一题一作。要求学生复作,相当于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数易其稿”,给学生以反馈矫正和再实践的机会,最后拿出“拳头产品”。复作后,指导学生进行再一次批改。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力,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好文章的信心。 10、修改要领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改时,要让学生掌握修改要领。一是删:即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份。文章怕读,一读毛病就出来了,写完了要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是否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改。二是增:增补欠缺部分,把内容写具体,进一步修饰润色。三是换:即换掉错误的成份,换上正确的成份或前后互换。

四、习作批改方法改革结论

我对小学生习作批改方法改革所得出的结论是:将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互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互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先后顺序,选择文中恰当的方法。这项改革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双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批改是为学生的批改服务的,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自改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习作教学程序大致为:“提前预作(学生)——讲评指导(老师)——修改再作(学生)——批改评分(教师)——订正誊写(学生)”,整个习作教学过程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习作批改是一个系统整体,教师批改和学生自改、互改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想效果,这符合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的信息交换,才能有序。在我的批改方法改革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广泛的、多层次的信息交换。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自改、互改双向交流密度增大,反馈周期大大缩短,这也符合反馈原理。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小学生习作批改的康庄大道,必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谈谈小学生习作批改

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

小学生习作评改方法初探

小学生习作的批改与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作文批改方法

作文批改方法

小学生作文教学及批改方法初探

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方法之我见

小学生习作

二年级小学习作批改研究方案

浅谈小学生习作批改方法改革
《浅谈小学生习作批改方法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