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色之旅 心得体会 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3: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看遵义,学党章,忆党史,勤工作

——贵州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第三组)

从小就饱受革命传统教育,能去遵义一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精神,那是人生的梦想之一。这次在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的“红色之旅”的活动中才得以实现。

登上南下的飞机,在闭目凝思中依稀忆起当年学习党史时有关遵义会议的片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

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党委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来到历史名城——贵州遵义。再次重温党的历史。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熟悉的字迹使我想起一代伟人豪放的风采和传奇。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中国革命就此走向辉煌!

走出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70年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公司的配送业务正在有序开展,为做好配送这一系统工程,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每每路过古田会议会址、“红色小上海长汀”时,心中都会涌出瞻仰红色根据地的渴望,今年终于如愿以偿了。6月27日至28日,福建安装公司党办组织福州片区支部去体验了这条红色之旅,我也有幸参加了,满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无限崇敬,仔细地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并认真地参观了“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长汀县博物馆(“红色小上海”陈列馆)、“辛耕别墅”、“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福音医院旧址”等古迹。

地处闽西的上杭县古田镇,在古木参天的辉映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曙光小学领导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马克思主义建设党和军队,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界限。古田会议决议由此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和建军的纲领性文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面对鲜红的党旗,参加此次红色之旅的全体党员,在古田会议会址前高举右手,用激昂的声音再次庄严地许下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在纪念馆内,睹物思昔,党员同志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物,这里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向参观者传达着革命先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大家深切体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真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深情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家。

古田会议旧址已经成为福建红色旅游的必去之地,以古田会议会址为龙头的“红色之旅”也已列为福建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早在一九六一年就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田会议会址,闻名遐迩,但它不是孑然独立的,与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等众多革命旧址构成为古田会议旧址群,完整地印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承载了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无限荣光。

八十过去了,有一种声音,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在闽西红土地上激荡和飞扬: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发源地和创建地之一,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古田会议旧址,无疑以古田会议彪炳史册。随着时光的飞逝而洗涤得更加熠熠生辉,这里必将成为闽西红土地上最为显赫的革命圣地。

红色之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坚苦,中国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

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

写于二OO九年六月三十日 贵州红色之旅心得

发布日期:[2010-11-26 9:34:05]

为搞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局组织了贵州红色之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短短几天时间里,我思想上受到的教育是深刻的,心灵受到的震撼,精神受到的洗礼是从未有过的。

在遵义馆里,听着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我仿佛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将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黎明;在息峰集中营,听着讲解员沉重的讲述,我仿佛回到那风起云涌,血雨腥风的年代,看到敌人惨绝人寰的残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在毛主席故居,革命先驱曾经工作,生活,学习的地方,我深切体会到伟人们艰苦勤俭的生活作风 ,严谨细致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有机会来到革命圣地,回顾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光辉业绩,从而更加清楚的知道新中国的诞生源之于无数仁人志士坚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而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更应该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 和平,繁荣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更加敬佩革命先驱坚持理想,信仰,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希望而抛弃个人的一切名利地位直至生命的崇高精神,更加痛恨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一些追逐个人名利地位金钱而贪污腐化的犯罪分子。更加鄙视只贪图生活享受,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做天和尚撞天钟的懒汉行为。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们从中获取了很多人生启迪,吸取了 宝贵的精神营养,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的重要性和及时性。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创建群众满意站所,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是我们财政干部最起码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对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驱们崇高的思想境界,我们何其渺小,奉献精神何其薄弱,又有什么私心杂念,贪图安逸的想法舍不得丢掉呢?

因此,我们要把这次红色之旅当作我们人生的一次新的起点,要用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学习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当前行风评议活动中, 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搞好工作,处理工作的宗旨,作为实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把我们参观红色之旅,走红军路,继承革命先烈遗愿,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驱崇高革命精神的落实到实处,贯穿在工作当中。

在系党总支的组织与安排下,开展了这次暑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我辈感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广安。

我们怀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带着对革命精神的无比崇尚,来到了小平的故里。走进小平的故居,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和激动,终于,我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伟人,去瞻仰他成长的历程,他风雨中的人生,他生命中的每一个脚印。

庄严的陈列馆中,记录着这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一生。那尊高大的小平雕像,让我感受到了他为人的气度,以及对革命和人生的从容与信心。“我自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这就是小平的壮志豪言,明知到艰难困苦,却依然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后来,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

看着这里的一切,我确是感概万千,伟人的非凡也是在平凡中创造的,但那需要的是却是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是对革命的无限追求,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观赏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隐约听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言,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浸染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最后,我们还去拜访了几位当年的革命老同志,聆听了他们讲述革命岁月的艰辛,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无畏的革命斗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让我们深深的感动。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四天,却使我从小平的人生历程中,看到了民族的革命史与新中国的发展史,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无数热血儿女的铺路,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如果没有先辈们的生死斗争,血泪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对我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建设献策出力的精神, 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尽一份力,真正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凝心聚力新征程

――红色之旅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

十一月份,我们一行24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红色之旅考察学习教育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推进全市军休工作科学、和谐发展”是这次活动的主题。

追寻革命先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伟绩――重庆歌乐山是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我们先后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 "红岩魂"革命烈士先进事迹,通过大量的史实展物,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时期。此时大家的心情比较凝重,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接着我们来到了赤水,参观纪念馆、亲临赤水河,感受到了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明指挥下,灵活机动地转战黔、川、滇边界,四渡赤水,使敌人处处挨打,疲于奔命的豪迈壮举和不朽乐章。

红色旅途中,我们有幸观赏到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我们臵身于蔚为壮观的瀑布下,除感叹大自然的美丽,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我们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老干部爱党爱国的深深情怀。

一睹黄果树大瀑布的风采后,我们前往遵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认真观看了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等五个部分的内容、史料和文物,在这里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党史: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译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袖地位,一个成熟的政党和一代领导集体从遵义开始成形。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它将永远流传于世,永放光芒。

颂读历史,勿忘前辈,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拾级而上,登上红军山,瞻仰了红军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不朽的诗篇《长征》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是一部气吞山河的革命史诗,永远鼓舞着我们共产党人沿着红军长征的道路奋勇前进。

红色之旅结束了,但那种体验和感受却渗入心肺,久久不能忘怀。做为一名干休所所长,如何推进军休工作科学、和谐的发展,我认为一要发扬长征精神,严格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突破以往的服务理念,以科学的理念对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理顺,在广泛征求军休干部意见和作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实行政绩考评制度。在职工中把岗位职责同工资奖金挂钩,实行百分考核,打破平均主义,体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工作人员干劲会更足,服务热情会更高,这样工休关系会更融洽,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二要在管理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军休工作特色。发挥骨干作用,作好党员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人员中提倡学习“老年心理学”,学会做军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工作人员“包楼联户”制度,定时走访,了解军休干部的心态,把思想工作渗透到服务中,在服务中讲政治,开展说暖人心话,干暖人心事的“送温暖工程”,加强了与军休干部的心理沟通。三要加强管理和服务规范化,创建和谐军休所。为了实现军休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应调整工作思路,军休所应推出各自的服务品牌,作为整合服务管理工作的助动力。从军休干部实际出发,推出多种特色的服务措施,规范服务管理方式方法,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逐步提高军优干部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并通过抓典型树榜样,在工休人员中开展“学典型找差距”活动和“我为军休所增辉”的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军休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开启军休工作新征程。

红色圣地的心灵景仰

红色之旅--革命历史名城贵州遵义巡礼

贵州遵义红色之旅随想

贵州遵义会议旧址就在市中心,今天来看那座建筑还是当地很高级的住宅,可想当年进城的红军每天与黄土打交道,能够在这样的高级别墅里休息和开会确实对他们也是算奢侈的享受。贵州遵义会议旧址的门上挂着毛泽东题写的“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的金色毛体书法大字。当时那幢别墅是黔军一个柏姓师长的私宅,红军来了以后接接管了它。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过的会发过的文件可以讲是海量的。依据我对中共党史的学习,认为有三次会议在历史上是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第一当然是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成立会;第二次应该是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第三次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三次会议是对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在贵州遵义会议上形成的《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所以,贵州遵义,原本一所很小的城市,因为这次会议让它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红色圣地之一了。尽管贵州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只开了三天,但是其影响却是70多年的。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贵州遵义,知道贵州遵义就知道有一所西式的二层大楼,那是贵州遵义的象征,就象是延安的宝塔山上的宝塔一样。

终于有机会去贵州遵义了。

那是在03年6月,结束了“非典”的肆虐,我就急着去各地拜访客户了。到了贵州贵阳,当地的业务人员介绍了一位经销商,一聊居然她的父母都是从苏州到贵州的。他乡遇老乡,异常高兴,当她知道我还要到凯里和贵州遵义去走访客户后,调了一台普桑和司机给我们开车带路。这样的好意我自然也求之不得。

贵州贵阳到贵州遵义300多公里的路很好开,进入贵州遵义城外开发区宽广笔直的马路让我感觉到他的现代气息。贵州遵义其下辖一个城区、一个开发区,两个县级市和十个农业县。进入城区的红花岗区,也是贵州遵义唯一的市辖城区,老城区的市井生活形态跃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城区很干净也很整洁,就是建筑有点陈旧了,马路有点窄了。对于一个城市,每一个外来者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与他熟悉的比较。在贵州遵义城区让我感到特别的是中巴车上有车架,上面都是载货物的,马路上还有拉着货物行走的马车。在汽车站边上正在大规模拆迁,一座巨大的毛主席的石像还耸立在那里。这样的雕像过去很多,现在已经不多了,在贵州遵义这个地方看到毛主席像自然会让人感受到她的“红色”。

当年许多政治局委员都住在那里面,由于毛泽东在会议前是受到博古、李德等人排挤的,也就没资格住在这里,只能在别处居住。本来我以为当年的首长的居室一定也不错,至少有单独的卫生间什么的。结果看到彭德怀、杨尚昆两人就在一楼一间客厅里铺上门板当床。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即使到了北京这些老领导个人生活非常简朴,毕竟他们吃过苦的,有知足感。今天的干部去看看那些门板床也许更有教育意义。

客观地讲,当时开政治局会议绝不是象今天那样从容,外面有敌军围剿,难得有个空隙做个失败总结。据我收集的资料看,当时代表共产国际的李德(德国人)、博古在中央瞎指挥,红军到处吃败仗,下级军官对他们非常不满,会议上火药气味很浓,毛泽东在张闻天的帮助下总算翻了盘,把李德、博古痛快的清算了一下。由于敌情紧急会议只有开三天,首长们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到豪华住宅后花园的美景就匆匆撤退了。

那份著名的《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也是在撤出贵州遵义后到达云南省扎西(今威信)县境内召开的会议上正式通过。可见,当时红军完全是在一场危机的低谷,如果这次会议不把毛泽东的地位恢复确立,实际上红军完全是绝路一条了。

毛泽东的了不起之处就是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战术上的出其不意。四渡贵州赤水之类的确实是对付机械化部队的好方法。他在与蒋介石的斗争中完全是占了上风,这也就是土包子战胜书呆子的最经典的案例。

在柏师长旧居的后门的街道上,还有几栋规模明显小多的别墅。估计当时那个地段也许就象今天上海汤臣花园一样的高级别墅区。在街道后面的一幢别墅就是李德居住的,当年是是一个叫候之佳的副师长的私宅。还有一幢就是红军总政治部的办公地。根据当时每个人居住的房子规格来看,毛泽东地位是根本比不上周恩来的,更不要是那个外国专家的李德了。

今天的贵州遵义会址纪念馆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工农红军时期的史料博物馆了。馆内收藏着许多红军时期的资料,包括油灯,包括作战地图、电话机,也包括红军标语。其中有一张用优美的毛笔书法写着“不发欠饷不打杖(大字) 欢迎白军兄弟们过来当红军赤化全贵州(小字)。”的标语。用现代行销管理的理念来研读标语内容,绝对应该是许多企划高手要认真学习其精华的。

前面短短的七个字,把白军的问题点尖刻、明了地挑出了(欠工资,打人),红军的优点也就不明而喻了,没有深奥、华丽、煽动和崇高,却朴实地把红军与白军的差异化彻底、简单、明白的表露出来的。

作为一个中共党史爱好和一个企业管理者,在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前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新价值,这也许当年建纪念馆的人所没有料到的了。 缅怀革命先辈 传承井冈山精神——红色之旅感想

7月25日晚10时许,作为外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首支出征队伍,在许和山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2人坐上了前往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地——革命圣地上饶的列车。历经17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于26日下午到达革命老区上饶,随后我们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走访活动。三天下来,我们不仅走访参观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闽浙皖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和省委机关旧址以及上饶集中营旧址和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温了峥嵘的岁月,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通过与横峰县葛源镇和上饶县清水乡的领导们展开座谈会和走访当地群众,对当地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们还拜访看望了当地的老红军,听他们讲诉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队员们立志深入学习革命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参观革命旧址 弘扬革命精神

在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旧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闽浙皖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里,详尽的文字,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当年的书籍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前辈建立和捍卫革命果实的历程,再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苦和精神的不屈;在闽浙皖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里,矮小的瓦房,简陋的桌椅,坚硬的木板床……这些无一不诉说着当年革命领导人们过着怎样艰苦朴素的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在这里创建了红色政权,开创了“两条半枪闹革命”的历史,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们光荣的模范苏区”。方志敏同志还积极创新发展经济,通过创办硝盐厂、集股的消费合作社,开展对外贸易、赤色贸易等创新之举,促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并被毛泽东主席曾高度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

在随后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中,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向我们讲诉了革命志士们宁死不屈与敌人英勇抗争的英勇事迹,都生动地再现了集中营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当年,许多共产党员怀着如同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牢房中所题“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 的崇高理想,同灭绝人性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贞不屈,英勇悲壮的斗争,谱写了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如同一块血染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

探索红色旅游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了解调研上饶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新农村建设状况,我们通过与当地政府机关领导座谈,了解了上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相关政策,也通过随机走访当地村民、参观村民的屋舍和生猪养殖场等,了解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状况,我们还通过与当地大学生村官交流,了解了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以及遇到的一些共同的问题。

通过与葛源镇政府领导们的座谈,我们了解到葛源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当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由于欠缺有效的规划以及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对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进行比较有效的整合,当地政府对红色旅游资源只是停留在出资保护的阶段,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够明显。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我们认为当地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和宣传。我们也建议当地政府可以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做得比较好的井冈山进行交流学习,相互取经。

为了了解调研当地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与葛源镇和清水乡两地政府做了交流,也实地走访了当地村民。了解到当地政府就新农村建设采取了走两条线的政策,及“顺从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同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积极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当地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采取“六改”政策——“改路、改房、改栏、改厕、改水、改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葛源镇还利用当地葛根丰富,葛粉加工历史悠久的优势,对葛根进行深加工,使乡里经济逐渐发展,乡民生活逐步富裕。我们都为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感到欣喜。

就当学生村官的问题,我们也与当地的几位大学生村官做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时还是会遇到“大学生一旦到了村里,会被当成了客人,当成孩子,无法真正地融入到村里的事务中去,村委认为,大学生刚刚毕业涉世未深,对待许多问题的处理不够成熟,不敢把事务放心大胆的交给村官处理”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我们也与当地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交流探讨,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总的来说,大家认为大学生村官应积极做好心态转化,牢固树立人民公仆的意识,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还要采取正确的适当的方式积极与当地村委、村民沟通,让大家做到从心底接受你这个大学村官。通过与当地大学生村官的交流探讨,我们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很有用的经验。

包揽祖国大好河山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实践期间我们还攀登了江西省著名的三清山。

三清山集黄山之秀丽、峨嵋之壮观、庐山之灵气、华山之险峻于一身,东险西奇,北秀南绝。中峰巍峨,既结集了名山大川的精华,又展现了别具一格的风采。三清山还为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镇党委政府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红色之旅,旨在通过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来缅怀先烈,通过追忆抗战的艰难岁月以激励后辈。通过参观一大会址、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以及学习讨论等系列活动,我的心灵再一次经受了革命的激荡与洗礼,心潮澎湃,肤浅体会如下:

体会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重走了井冈山之路,听张老师讲解了中国革命之初毛泽东同志所经历的那段艰难岁月,我深深认识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管做什么,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而后循着信念与理想的指引去努力奋斗,那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宏观上而言这已被中国革命的历史所见证,微观上来看我镇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程也是对其最生动的诠释。 体会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火燎原”是在孩童时就听说过的词语,但一直不得要领。此次红色之旅使得我对这个词语的内涵有了深入理解与体会。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曾有人质疑,有人犹豫,有人彷徨,甚至有人退却。在这非常时期,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革命实践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伟大与远见卓识。联系到我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几年前,我镇各项工作在全市均居第三方阵后几名。同样是由于新一届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带领全镇人民不畏困难,勇于争先,洼地崛起,使得郭园终于从低谷迈入第二方阵,正以必胜的信念向全市第一方阵迈进,郭园发展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体会

三、一份辛劳,一份收获。

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历经了世间的沧海桑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奇迹,收获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成立了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联系到我镇目前的工作状况,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条件,与革命之初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工作时存在畏难情绪,存在轻略态度?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风雨之后的艳阳天会更加灿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红色之旅使我感受颇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必须时刻铭记;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必须倍加珍惜;作为革命主力军的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运用到今后工作生活中去,继承先烈遗志,以更高昂的热情、更认真的态度,不断鞭策自己勤思索,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一个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造郭园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即使穿过历史的风雨云烟,1921年,这个令国人无法忘记的年头都一直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间。因为,就是在90年前的这一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斯情斯景,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一幕幕已飘然逝去,但却依旧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遐想。

时值党的九十华诞,我们参观了位于冠山脚下的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游览,聆听着讲解员入情的介绍,我重温了那段给中华民族特别是给平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时至提笔的这一刻,内心的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还是不由分说地把我拉进了那个“残酷”而又“动”人心弦的历史片断,眼前不觉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与人物……

这里有抗日英雄——白乙化的丰功伟绩。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密云县河北村南山顶,绿树丛中矗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镌刻着原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将军手书的8个大字:“血沃幽燕,名垂千古”。它纪念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北一带令日伪闻风丧胆的抗日民族英雄、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奠基人白乙化烈士。1940年5月,白乙化满怀信心地接受了开辟丰滦密根据地的艰巨任务。一开始,他就对丰滦密地区的敌情、民情、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了“集中主力于外线打击敌人,掩护内线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活动方针。在短短的几天里,忽而北上捣毁了五道营子据点,忽而东进重创小白旗的敌人,忽而南下袭击司营子据点,忽而又出现在丰宁境内。白乙化充分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纷纷惊呼:“延安的触角伸向了满洲!”

这里有“一代女杰”——杜莲英的传奇风采。在展览资料中,有一幅照片比较引人注目,那就是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与一位普通的延庆地区农村老党员的合影。而这位年过八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意气风发的老人,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延庆太平庄地区妇联主任的“一代女杰”——杜莲英。当时,由于敌人的封锁,驻扎在北山一带的八路军各项物资都比较缺乏,因此,很多的运输物资任务就交给各地妇联办理。在那时,杜莲英就带领妇联成员和一些姐妹为八路军做过军鞋。由于她的机智、勇敢和坚强,一次又一次地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比如什么巧运布匹啊,什么巧藏军鞋啊,为支援八路军抗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里还有“当代佘太君”——邓玉芬的坚强不屈。邓玉芬一家十口人,有四人走上了抗日战场,有七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革命战士的“好妈妈”。她不但积极让几个儿子参加八路军,自己也经常为抗日队伍烧水、做饭、缝补衣裳。在丈夫、儿子被敌人杀害的时候,悲痛欲绝的邓玉芬一方面叫前方的几个儿子狠狠地打击敌人,一方面毅然和根据地的人民投入了艰苦的抗日斗争。邓玉芬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不惜贡献出七位亲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是极少见的。这种无私无畏,这种坚强不屈,怎能不让人顿生敬仰呢!

就是在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就是在这“英灵”安息的地方,我才知道,如此动人心魄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不知道有多少人当时在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送军鞋、送公粮,不知道有多少人当时像亲人一样照顾英勇负伤的八路军伤病员,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当时在日本鬼子的屠刀威逼下,咬紧牙关不向敌人透露半点八路军信息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走出平北抗日纪念馆的那一刻,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显得有些沉重。因为,在我们的心里,“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已刻骨铭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已深深树立。“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在纪念碑前,一行人庄严宣誓。

追寻革命的足迹-贵州红色之旅有感

发布时间:2010-10-15

当和平安逸的生活取代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的喧嚣与残酷、革命者的壮烈和伟大,显得如此遥远而陌生时;当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们已习惯于在平淡而碌碌无为轨迹上走完人生时;当道德与法治不断进步,我们几乎只能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杀戮与暴行,并将它当作一种视觉享受与艺术欣赏时,有一种东西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那就是内心的信仰和对理想的执着、坚定。

而这一次,当我随公司党员活动踏上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重温当年革命先烈们走过的历程,从息烽集中营、到遵义会议会址,再到娄山关,一处处满载历史沧桑的旧址,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照片,一篇篇内容翔实的史料,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心灵的荡涤和思想的净化。而那种久违的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信仰的坚持也开始悄悄萌发。

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这里先后关押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家人、小萝卜头宋振中、张露萍、车耀先、韩子栋等爱国志士1220余人,没有一名能逃离,但也没有一名叛变。数百名革命者为了民族大业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集中营里可以看到随处林立的岗哨、阴暗潮湿的牢房、阴森恐怖的刑讯室、各种骇人听闻的刑具,还有那些令人作呕的宣传标语。一路参观,爱国志士们当年生活的暗无天日的牢房、人均只有1尺3宽所谓的“床”、日夜陪伴的手铐脚镣、用来放风的木笼……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被叫做“猫洞”的刑讯室,正是当年残害折磨爱国仁人志士的地方,在这里曾施行了多少惨无人道的酷刑,又埋葬了多少英勇不屈的烈士!如今的“猫洞”悄无声息,早已不见当年的血腥,陈旧的刑具、冰冷的镣铐向世人讲述着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我的心情压抑得几乎窒息,我仿佛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们忍受着非人折磨和身心煎熬;我仿佛听到了先烈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声,这声音里浸透着怨愤、忧伤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豪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集中营里的一切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崇敬,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遵义是一座转折之城、会议之城,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臵,在历史的教科书中永远有它的一页。1935年1月,就是在遵义,在一个十平米见方的会议室里,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央大多数领导人觉悟的基础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遵义会议会址历经岁月和风雨的洗礼,几经修缮,依旧保存得非常完好。陈列观里的史料、照片记载着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红军当年留下的一纸一物,破烂的棉衣、磨黑的算盘、装谷的簸箕,则默默传递着当年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也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特别是那些写在门板上各种字体的标语,当年红军就是用这种方式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让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燎原。而毛泽东遗物展则刻画了一代伟人在这里崛起的经过,让我对毛主席卓越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更加钦佩。

当来到娄山关战役遗址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昔日战火纷飞、被看作军事要道的地方。眼前的娄山关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下显得如此宁静、安详。只有石壁上镌刻的碑文向我们述说着那段历史。我试图在石壁上寻找弹孔,但经过岁月的洗礼已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我的思绪随着她的讲解飘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乱世中诞生了毛泽东这样的一代为人,出现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了中国红军这样坚不可摧的优秀军队。他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中国革命的奇迹,抒写了无数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在贵州的几天,感受颇多。每到一处革命纪念地,我就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多一分了解。我震惊于战争的残酷、革命的血腥、敌人的凶残,但更多是被革命志士的浩然正气、革命情怀和对信仰的执着坚定所折服。我们追寻历史,为的是铭记过去;我们缅怀先烈,为的是珍惜现在。当年红军把革命的种子播在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今天,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的是为党的伟大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人力资源部 王文剑)

追寻长征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广能公司机关党总支组织党员赴遵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发布时间:2009-06-29 信息来源:无 信息作者:蒋为 李川 浏览次数: 213

本网讯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追寻历史足迹,接受红色洗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革命传统,助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6月26—27日,广能公司机关党总支组织了一批党员赴遵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遵义会议旧址前,广能公司机关新党员和部分老党员进行了庄严的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重温誓词活动。

随后,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大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幕幕逼真的战斗场面,使大家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并在革命先辈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激情和力量,从而使大家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大家纷纷表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实际行动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色之旅__心得体会_感想_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感想

参加“红色之旅”感想

红色之旅  心得体会 感想
《红色之旅 心得体会 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