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案例

1、创设情景。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与黄河有关的学习情景(课件以有关黄河流域水系和梯级开发及“地上河”为主制作)。上课开始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进入学科教学资料库进行自助式学习。

2、提出问题。

由学生通过网络提出课堂上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通过投影或网络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地上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3、自主探究。

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资源库上的课件进行程序式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4、网上协作。

学生在通过入机协作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各自学习的结果放在网络进行交流,并对“地上河”的形成进行分析,总结出形成过程。

5、课题小结。

学完知识点后由学生完成本课的小结,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并与课件上的小结进行比较分析。

6、网上测试。

课题小结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智能习题库。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由计算机直接反馈。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对高分数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课堂测试题分为四个层次设计:第一层次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综合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三层次为竞赛级,提供了与河流相关的地理竞赛试题及其分析与答案。

7、课题延伸。

课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河流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此外,对“我国的河流”展开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特点与问题

教育观念的开放性。

从我校网络教学实践来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因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二是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三是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四是知识是跨越时空控制的。

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

a、具有开放性;b、学习过程的交互性;c、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d、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是学习的促进者,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教学观念”。否则,无法适应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

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从我校教学实践来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这就要求网络教学的信息教学环境,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具有“开放的教学空间”。

教学时间的开放性。

现行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作了精密的安排,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因素,要使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创设环境→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课题小结→网上测试”的教学过程,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这就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开放的教学时间”。

总之,地理网络教学的“七环节”模式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挑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启发、引用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兴趣,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科教学的整合,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