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8月17日学习心得(先锋小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用心做教育

——听姚亚萍教授讲座有感

朱河先锋小学 杜红英

2012年8月17日上午,我校正式拉开了暑期师德培训的序幕,听完姚亚萍教的《教师职场幸福的源泉》师德报告后,感慨颇多,深受鼓舞,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师德风貌建设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不仅关乎到教育形象,更关乎到百年教育大计的成败。

姚教授在讲座中曾说:一定时代的教师,其职场满足感和生活幸福感是基于其基本生存状态的,经历精神自觉、文化道德创新和精神享用的原生态体验过程。扫瞄当代教师的日常生活现象,其物质生活水平加速提升,而精神生活则存在不平衡或滞后,并在多元、多向价值观叠加的情形下弥漫。面对时代变迁,教师既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一线,又要直面职场和生活双重考验。而在其职场创造的鲜活实践中,同步建构和生成着崭新的“道德教师”和“幸福教师”的圆熟品格与集群形象。

合格的教师基本的道德--师德行为规范、课堂上的道德规范、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组织教学的规范化、教育语言的规范化等五个方面强调了教师应具备的行为规范,一个合格的教师固然有其标准,但真正实践起来,也并非是易事。 师范,顾名思义,要为人师,为人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最经典的概括,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学教育能力。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我们教师是普通人,但普通中却要严守着自己的道,要时时刻刻规范自己,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正如姚教授所讲的,首先要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他的每一个教育改革行动,都首先要找到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观念上的支撑,否则便会迟疑不决,左顾右盼,贻误发展时机。换言之,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生,是以教师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大前提的。教师要想持续享用职场幸福,就要善于超越千年惯性,谋求与时俱进之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透视教育史上每一种成功的德育和教学改革探索,无不是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反映。过去,有些教师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模糊不清,或陈旧落后,只有等待同行教师做出了改革和创新,自己才跟在后边去向人家学习。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当年曾批评过的“裹脚女人”的患得患失行为。这种囿于“小我”藩篱的人,即使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理解起来也会存在理念隔膜,行动起来则会疑虑重重,或者出现画虎成猫的蹩脚现象。当代教育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还要承载变革社会的使命,不断创造新文化。 教师的爱心,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如母亲爱孩子,那样细腻而温柔,体贴、呵护、宽容,给孩子温暖;教师应该如朋友爱孩子,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真正考虑孩子的需求,给孩子空间;教师更应该以师长的心去爱孩子,给孩子以指点迷津,让孩子学会做人。应该说,有了前面的两种爱,才会有后面的教育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话虽如此说,但做教师的还是压力很大,因为当今的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越来越有个性,人们的价值观也是不尽相同,教师的劳动往往不被学生和家长买账,稍有不慎还会好心变坏事。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多动脑筋,多讲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姚教授为我们讲了很多方法。

所以我想,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会严会爱,要真正地把爱建立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之上,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落在实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警醒自己“以身立教”,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人格培养人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树立敬业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育人水平,树造师德风范

2012 8 17

做幸福的教师

——《教师职场幸福探索》学习体会

朱河先锋小学 方灵霞

教师暑期培训第一场,有幸学习了姚亚萍教授的讲座:《教师职场幸福探索》。不禁思考: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农民以获得丰收为幸福;工人以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为幸福;医生以医治好一位病人为幸福;作为教师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是与别的行业不同的,而且别的行业人群是不可能体会到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对象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教师职业也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羡慕与尊敬。因此,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我认为教师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这些高尚的评价,而是来源于教师的真情感受、切身体会。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美好感受,是一种积极心态,是一种快乐习惯,是一种价值追求。幸福感是一个人在物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或逐步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内心积极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超越的使命感。教师的幸福感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专业满足感、成就感、快乐感和使命感。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始终有着崇高的地位。

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即将教师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相并列的高度,要求统治者“贵师而重傅”。其后中国人也一直认为教师“有父之亲,有君之尊” 。君子素其位而行,作为教师能把自己定位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能做好自己的本分是一种幸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志为过往的圣贤人继承他们学问,这就是一种幸福!唐代大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传给学生正确的做人之道,能解学生的疑惑,这才是真正的教师。这又是一种幸福!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不管什么事业,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能悠然自得,幸福随处可得!

教师自觉享用职场幸福,这不仅仅意味着课堂的改变,教育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教师职业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根本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甚至是我们的人生。

二、教师的职场幸福感源于何处

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超越自己。

1、享受职业。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举个例子:为了提炼出镭,居里夫妇倾注居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着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二年四年时间里,废寝忘食,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人们在敬佩居里夫妇的时候,往往用坚忍不拔、牺牲精神、呕心沥血等词语来赞美他们。其实,我认为这种赞美并没有理解科学家的情怀。照世俗的眼光看,他们的确做出了一种牺牲,但这种牺牲在居里夫妇那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是一种陶醉!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那是一种享受职业的痴迷状态呀!回过头说我们的教师,如果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把职业事业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2、赢得尊严。有句话经常被教育人说:“不要把教育当作谋生的职业,而要当作事业。”我认为这话不对。不当作谋生的职业,教师吃什么?靠自己的劳动谋生,这是很光荣的并不可耻,只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些,就不要仅仅把教育当作谋生的饭碗,而应该作为事业来追求。因为作为人,特别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应该有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自身的光荣感。这就是我说的“赢得尊严”。一个教师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是一种尊严,所带班级获得优秀班级他也觉得有尊严,他的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也觉得有尊严,他发表文章了或者出版专著了更是觉得有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3、学生爱戴。学生爱戴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超过了任何来自领导的表扬和奖励,而要获得学生的衷心爱戴就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当中。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你就会有幸福感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人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理,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必然和孩子心心相印,而且每天都会生活在被童心感动的情怀中,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

4、同行敬佩。这说的是校内人际关系要和谐。教师之间因为种种评比竞赛,容易暗中较劲,甚至互相诋毁,教师一定要胸怀豁达开阔,不要斤斤计较。同行之间要相互欣赏,相互敬佩。只有生活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我们才会幸福。

5、家庭幸福。教师的确要比其他行业的人牺牲更多的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时间,所谓“七上八下”(指早晨七点上班晚上八点回家),因此,我们的家人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这实际上也是在为我们做出贡献。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取得家人的理解,同时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多照顾家庭,另外在节假日应该多陪陪家人,只有工作快乐,家庭也和谐,这样的幸福才是完整的。

6、超越自己。一个人每天做同一件事,肯定会厌倦的。同样,一个教师每天做相同的工作也会厌倦的。能不能追求做最新的自己,也就是说不要重复自己,要超越自己,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感到幸福。让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每学年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新的课题。

三、教师如何获得职场幸福感

1、在课堂教学中寻找

——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

——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

——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堂是我生命生活的一部分!对自己负责,上好每一堂课。

——一个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语文老师教得好,他就会做文学梦;历史老师教得好,他就会对历史感兴趣。很多第一志愿报历史系的大学生,都说在中学碰到了非常好的历史老师。

——我想要说的是: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愿意以此与所有的教师共勉。

2、在师生交往中寻找

——感谢学生

——商家总是感谢客户,因为客户给他们带来利润;演员总是感谢观众,因为观众给他们带来掌声;作家总是感谢读者,因为读者给他们带来销量„„

——老师最要感谢是谁?是学生!正是学生给了你痛苦,也正是学生给了你幸福!学生给你更多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学生,而主要是取决于你自己!

——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因为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往往会感受到自己也在亲历着成长成才;

——学生的质疑会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生质朴与真诚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受到:我们在为学生辛勤耕耘的同时,收获的快乐也如期而来。

——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不要总是“归责于外”,而是遇事先反思自己!

——当孩子很亢奋的时候,你能否用富含感染力的言语,让他归于平静;当孩子沉闷的时候,你能否用有趣的话语或活动,让他兴奋起来;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你能否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的向往,让他获得一种动力,这些就是为人师的魅力和幸福。

——笑着做教师:不会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传递他内心拥有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透过教师智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

——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成长中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商场里卖玩具的柜台边,有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女儿在选购。突然,小女还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位妈妈很奇怪,面对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为什么哭鼻子呢?当妈妈蹲下身字安慰孩子时,这才发现:从孩子的视角看,看到的竟全是来往顾客的腿,而那些新奇的玩具,她根本就看不到。

这位妈妈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孩子,觉得孩子的表现不可理解,好在她终于蹲下了身子,才明白了一切。由此可见,从成人的视角往往无法准确地解读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蹲下来”解读孩子。

如:“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生活。有学生总喜欢踩草坪,有学生总喜欢搞恶作剧,有学生总喜欢追逐打闹,有学生总喜欢放学不进家门泡网吧„„这样的一些屡教不改的“顽固派”,说教、训斥、请家长„„有用吗?教育一个学生好难!为什么不“蹲下来”呢?“蹲”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聊聊、玩玩,开展一些游戏,增强我们的亲和力,然后再开展“咨询”活动,解读透了,最后对症下药。当我们团结了“顽固派”,当我们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触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情感,培养了他新的兴趣爱好,我想一切问题会因育人思想的转变而迎刃而解。

“蹲下来”解读教育学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以一种全心的视野和思想去施行。“蹲下来”用学生的视野看学生,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

3、在学习反思中寻找

——学会反思

——在学习中成长,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今天你不生活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用学习重新塑造自己,每天淘汰你自己。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也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读书的教师。新教育实验希望教师对于日常教育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这种反思是通过包括阅读、写作和教学在内的行动来完成的。当一个教师在采取教学行为的时候,他往往是受某种内在的对教育的理解的支配,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会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解与解释往往是未经检验的,带有偏见的。而反思,则是指与书籍、与同事、与专家、与自我保持对话关系,从而洞察与反省自己的理解与解释,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当教师自己无力促成这种反思的时候,则可能会依靠外在的启蒙与介入,而外在力量(比如专家或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等)的介入往往会对教师原有的日常教育生活构成冲击,使教师陷入到恐惧或者说焦虑状态,甚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作为这种不安全感的反弹,有的教师可能会倾向于抱怨,拒绝改变以缓解焦虑,获取虚幻的安全感。

但是不断地接受这种有益介入的老师,则可能促成正确的反思,进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获得真正的专业化发展,也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在动力下提升。动力也有能力持续不断地吸收人类思想和知识的精华。他们的读书与“赶考”、“评职称”无关,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内在的需要。

——在阅读中超越。他们的阅读视野远远超出“教参”,因为他们需要不断拓展精神的空间,让自己不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更成为有人格尊严、独立思想、丰富情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幸福的支撑点非常强大。

——在快乐中创造。各行各业的“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教育更是如此。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4、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善待生活

——每当看到我们的同行病倒在讲台上,英年早逝而被树立为学校榜样的消息,心里就特别地不是滋味儿。

——每当听到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比喻老师,心头就涌上一种酸楚的感觉。

——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1,再多的 0 也还是 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那么,请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懂得休闲,张弛有度。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喝茶、旅游。

——幸福的教师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教师却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着你的幸福(让它尽量多一点儿),痛苦着你的痛苦(让它尽量少一点儿)!

——作为教师,你的幸福,决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你去寻找、创造的;如果你指望别人奖赏、施舍,那么,你永远与幸福无缘!

书上说,快乐是一种消费性的心理状态,身体的快感,心里的快乐,消耗过了,满足了,也就消失了。可是一种有目的事业,在一个一个目的达到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创造成果,得到的是幸福。幸福感是持久的,深刻的心理感受,不仅看到结果的时候是快乐的,就是想到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着这种工作,在经历着这个过程的时候也是幸福的。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题,其中有付出之乐,也有获得之乐,有助人之乐,也有创造之乐。工作是繁重的、琐碎的,是辛苦的。但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孩子的纯洁可爱,可以体味孩子的创造和快乐,可以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的,我们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让我们以此共勉。

8月17日

新教师发言稿8月17日

8月17日时事政治热点

8月17日黑色信息

8月17日营销部工作汇报

新教师发言稿8月17日

8月17日针灸科黟县行

党建带团建工作总结8月17日

党支部工作自查报告8月17日

8月13日先锋之歌

8月17日雅思口语机经

8月17日学习心得(先锋小学)
《8月17日学习心得(先锋小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