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群文送别诗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送别诗群文教学

安阳市北门西小学

靳云丽

教学目标:

1.理解5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感情,初步感知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文化内涵。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音乐)。对,就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我送你送到千里之外,但终须一别呀!想想他们分别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生说)那么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古人是如何来送别好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送别诗,来体味诗歌中的送别之情。

二、学习第一首诗

1.解诗题

师:我们来看第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说说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

2.知作者

不错,就是你们说的王维要送别自己的好友元二到安西去。了解了诗题,你对王维有多少了解。(生说)大家知道的真不少。

3.读诗文

师:我们知道了诗题,也了解了作者。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你的字音读得非常正确,可我们知道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老师为你们的读诗点赞。

4.明诗意

师:相信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你们读古诗的韵味就出来了,那回忆一下,哪些方法可了解古诗意思?(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那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5.悟诗情

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听了你们的解释,我好像看到了渭城的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街上的尘土,旅店旁的一棵棵绿柳,经过雨水的冲洗后更加苍翠欲滴了,就在这如诗如画美景之中,王维和元二却要分别了。从诗中我们知道,元二要从现在的渭城西出阳关,然后继续西行到达安西。从图上看安西与渭城距离似乎很短,但实际上有3000多里,相当于3倍安阳到北京的距离,而且西去一路我们看是崎岖不平、荒漠沙尘、荒无人烟,王维想到这西去路途的艰辛,特地从长安赶到渭城送别好友,此刻他们正在一家小客栈里,惜惜相别,来看看诗后两句,读——王维会对元二说什么?

元二啊,人生难得一知己,你到了异地他乡,我又不能随君远去,如果想念故土那就寄信一封,诉说孤单,千言万语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愿我们美好的情感能温暖你的旅程,随君直到安西去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不得不走了,王维对元二是——

我们看这首诗作者抓住了······以酒相送,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以酒相送依依惜别)

三、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组古诗

想一想我们学习古诗: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那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一组古诗,看作者抓住哪些景物?表达了对朋友的什么感情?请同学们打开手中阅读材料:

哪一组来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你们学习的是《别董大》,作者抓住了黄云、白日、北风、雁、雪,写出了当时的天气十分寒冷,就在这么冷的天气下,他们就要分别。诗人为了鼓励、宽慰自己的好友,以语相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作者对董大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以语相送依依惜别)

你们小组学习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抓住了······以目相送,远远地望着孟浩然乘坐小船,不舍之情也像无边无际的长江水一样流向天边。(板书:以目相送依依惜别)

你们小组学习的是《赠汪伦》,作者抓住······离别之时,李白对汪伦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个谎言一点都没有责怪,反而对朋友的歌声相送是依依不舍呀!(板书:以歌相送依依惜别)

你们小组学习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抓住了······分别时他们心心相印,即使将来远隔千山万水,却也挡不住他们的深厚友情,以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送。(板书:以语相送依依惜别)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组诗虽然景物送别方式不同,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却是相同的。希望你们把今天课堂上所学到的古诗学习方法继续延伸到课外,收集学习送别诗歌。 板书设计:

以酒相送

依依惜别 以语相送

…….以目相送

…… 以歌相送

…… 以语相送

……

送别诗群文阅读 教案

送别诗群文阅读

送别诗教案

送别写景诗教案

送别诗鉴赏教案

送别诗教案2

送别诗

送别诗

送别诗

送别诗

群文送别诗教案
《群文送别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