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9: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巩雪 夏雪辉 程宇 赵辉 徐雅群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前言:2000、2003年两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尚缺乏将地方高校作为一个独特的对象进行整体性思考。地方高校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内容与学生艺术基础的不对称性矛盾、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陈旧和艺术课程教学上的“非艺术化”等许多共性问题都需要通过课程建设的创新去正视、解决;地方丰富多彩的地域艺术等多元性的文化优势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创新去传承、发扬;地方高校现有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等各方面的资源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创新去规范、整合。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地方性“非艺术化”课程建设创新

内容: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通过透彻剖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地探究其原因,并逐一探讨解决途径,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建设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正文:随着国家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及诸多纲领性文件的颁发,可见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有着广袤的疆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那么就为公共艺术课程的色彩斑斓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使得我国的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还存在种种弊端,没有充分实现艺术化。

为此,我们针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地方艺术的结合与否,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以及教学形式创新与否等问题对数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对问卷进行的总结分析与研究发现:其中,21%的学生认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53%对艺术教育课程是一知半解,而只有26%的学生认为在艺术教育课堂上学到了很多;31%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上课形式单一陈旧;32%的学生认为,地方公共艺术教育没有与地方特色结合;13%的学生对于上课内容不感兴趣。高达53%的学生上课从来没有用过相关辅助器材,57%的学生甚至没有公共艺术教材。授课老师所使用的辅助器材,其中71%的是基本的放映器材,如,幻灯片、电脑等,也有13%的老师没使用辅助教材,仅使用书本;根据一连串数据显示,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着实存在诸多问题,形式不容乐观。问题集中体现在:课程设置内容与学生艺术基础的不对称性矛盾、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陈旧和艺术课程教学上的“非艺术化”等许多共性问题。其中,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没有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好地结合。

据调查分析,造成目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对称、单

一、非艺术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自身素质也是造成公共艺术教育授课内容出现不对称性矛盾的重要原因。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全面地掌控艺术教育本质以至没有规划出与学生接受水平相协调的教学体制。其次,受当地教学水平的限制,使得艺术教育课程需要的一些特殊器材,如,钢琴、摄像机等,不能很好地满足课堂需求。教学器材了匮乏了成为了艺术教学建设前行路上的绊脚石。而其又引发了一个突出性问题,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侧重理论性,实践性不强,甚至没有课外实践。当然,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失位或不到位,也与学院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把握不到位密不可分。有些地方高校甚至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充分,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还有个别院校甚至视公共艺术教育为可有可无的课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

式。然而数据显示,有82%的同学认为,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69%的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还是许下了期望值。既然,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相关教育者,专家们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责任了。为此,项目组采访了系列专家以及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针对如何改善我国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提高整体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考察、咨询。形成了系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说服力的观点。总结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建设的关键在于,进行创新,课程教育的创新。

课程建设创新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适应性选择和必由之路。现阶段的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因为存在受教育群体艺术基础的先天不足与艺术教育内容的不对称性矛盾,必须进行课程调整与创新,以使得艺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这是艺术教育主动的适应性选择,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程建设创新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继承与发展地方文化艺术的必有使命。广袤的疆域和丰富的民族特色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得以异彩纷呈的前提,这也为高校艺术教育加强课程建设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的使命也在于保护、继承和发扬光大不同民族特色的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

课程建设创新是高校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全面和谐发展。进行课程建设创新,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要应用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我们总结出创新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上的“地方性”与“

一、二课堂兼容性”创新

(1)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创新。可以将代表性的地方艺术

纳入课堂,既让学生感受亲切、易于接受,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地方优秀艺术,从而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发展地方艺术的工作。

(2)以常规艺术实践主干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创新。可以实施以艺术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建设创新,将学生广泛参与的艺术实践主干活动,如合唱、舞蹈、简笔画、广告设计等阶段性地纳入课程设置范畴,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形成教与学、训与练的互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二、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兼容性”与“多样性”创新。

(1)进行与其他课程的兼容性建设。可以依托体育在公共课程中的强势地位,加强艺术与体育兼容性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和实践。还可以利用人文科学课程设置面广的优势,加强艺术对其他人文科学的渗透与交叉,使艺术教育借助其他课程得到更充分的扩展。

(2)进行课程开设的多样性建设。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广泛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树立大课程观念,将艺术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对各类艺术实践和艺术竞赛的指导,把相关的培训与学习纳入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等等。

加强建设高校艺术教育建设,契合“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呼吁教育界人士加强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认识,提高对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为我国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增光添彩奉献力量。

摘自:

丁析:《关于艺术课程学科综合之思考》(《艺术百家》2005第6期)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思考》

黄昌海:《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及课程建设改革构想》等。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地方国有企业审计现状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专题调研报告

高校生诚信现状调研报告

中小学艺术教育调研报告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艺术教育自评报告

市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