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龙川景区导游词(上)

发布时间:2020-03-01 23:3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龙川景区导游词(上)

水街

游客中心前方的这座山就是当年祖先看风水的朝笏山,也叫石镜山。朝笏是帝王时代文武官员上朝时谒拜皇帝时用的。据说石镜山的石笏有二个意思,一是孝忠天子皇君,二是希望龙川日后人才辈出,代有高官,这是龙川始祖对后人的良好祝愿。

这个村为何叫龙川村呢,那是因为东边这座高山是龙须山,是这村中龙脉,从村中穿过小溪古称川,所以就叫龙川。在水街西边的小山叫鸡冠山,和在东边相对的龙须山一起按风水学上说是天龙地凤,龙凤呈祥。南边就是祠堂对面的这座山叫天马山,是这龙川一村之朝山,北边有条长河,就是我们沿路来看到的大河,叫登源河。当年祖先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因为东耸龙峰耸,西峙鸡冠,南有天马山奔腾而上,北有登源河蜿蜒而来。

我们走在这石板路上,这三路石板含“天、地、人”三才之义,石条铺中,卵石镶边,状如鱼鳞,错落有致,人行其中,对脚板有按磨保健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由此可见古代徽州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大家请往前看,水街两边民居的墙是一折一折的

,象楼梯一样高低起落,这就是具有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的马头墙,它是永远的流行色------黑白两色,不知我们游客中有没有集邮的朋友,中国民居邮票中的安徽民居所描绘的就是这种头墙。它主要有四大作用,防火、防风、防盗和肥水不外流。

马头墙分为两种样式,这顶上砌成上方下圆,状如朝天官印,俗称朝天印,反映了徽州人对仕途的向往与追求,是文官的象征。这两头翅起的叫喜鹊尾,形式宝剑,是武将的象征。

在这儿,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田园景象一览无余,村民们称之为“水街”,街道边设有一排木头靠椅,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美人靠。美人靠是供游人来往歇息。美人靠,靠一靠,十年少,大家要是走累了可以坐上去休息一下。

徽州的村民都很相信风水,他们认为水是财富和时间的象征,他们为了不让财富轻易流走,就在水边造一些桥、亭、楼、阁、并种一些树,把财富留住。

中石桥两座牌坊之间的这座1000多年的石梁桥,长10.4米,宽2.3米,厚0.4米,可以说是石梁桥中最厚实的,全县、全徽州范围都没有超过它厚度的桥梁。为什幺呢?主要是加固石坊的基础,石坊离河这幺近,很容易被洪水冲毁基础。这样厚实的石梁,就可以以自身的重力并借助北岸的地基,共同成为石坊基础的后盾。明代做为官道,以便兵卒、轿夫同道而行。它是以十块麻石组成,当时建造中石桥的主人胡念五公,希望子孙路过这里能够以十全十美来要求自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金水兽这门口的是金水兽,是牛魔王的座骑,这是明朝百姓家中看家护院用的。

竹林竹子之形,风姿绰约;竹子之骨,高风亮节。竹子,自古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苏东坡甚至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极高评价。在徽州的竹子像征着竹子未出土而先有节,希望家族里的男丁要有气节,女人要有贞节。也祝愿各位来宾的生活像竹子一样节节高。

泰山石敢当在徽州街巷的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的墙上常见有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碑石,它有两个作用;一是道路提示作用,二是保护墙体,防止在转弯处搬运石头、器物时碰撞墙体。三是旧时人家正门正对着桥梁、巷口、大路,立石碑以禁压不祥、避邪、保平安。

另外在屋角处常有一凹进去的长条石块,意思是退一步,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表现出建房者宽广的胸襟和“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都宪坊

龙川村有过兴旺发达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仅宋、明、清三朝,坑口有进士11名,明朝坑口中进士7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以都御史巡抚辽东的胡宗明三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座牌坊就是为这三人而立的。

现在我们先来到都宪坊,这座牌坊是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宪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三等。

以前建造牌坊必须得到皇帝恩准才可以,根椐不同等级牌坊一般分为三等。一等牌坊是“御赐”,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国库出钱建造;二等牌坊是“恩荣”,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财政支持建造,相当于现在只给政策不给钱;三等牌坊是“圣旨”,是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请,皇帝恩准后由自已或家族出钱为其建造。

圣旨下方是“都宪坊”。

“坊”,指牌坊,起楼的称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以标榜功德,宣扬礼教,多用木、砖、石等材料建筑。南方多雨,多用石料。“都宪”是指古代三大宪(抚、藩、臬)之总督、巡抚,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又指都察院左都御史,即今中央检察院副检察长。

都宪坊下方写着“正德十一年丙子科副都御使胡宗明”,胡宗明曾经以副都御使的身份巡抚辽东,既行使监察之职,又统领地方事务,为地方的最高长官。

明代监察机构称都察院,即传统的御史台。和现在的中央检察院的性质一样。其主要职责是举劾百官,即行政监察。由于兼有刑事司法的职能,故而位居三法司之列。都察院级别与六部(吏部、兵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相同。

下设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每布政司置一道,以其名名之。一般监察御史在巡回监察,称巡按,期间受理诉讼。宣德五年在各外州县地方建立察院分院,专为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回开庭的法庭。但不得长住。御史每年巡察一至二次。告状的方式,一是向巡察期间察院分院投递书状;一是在御史巡视路过之际投递书状,称邀车驾。

为抗风雨保存永久,多采用一固二透的防范措施, 用抱石鼓或石狮夹持柱子,这里石柱两侧使用的是倒爬狮,这两头狮子前爪朝下,公狮子脚踏彩球,寓意为国泰民安,母狮爪下有只小狮子,寓意为千秋万代。既精致又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使柱子更稳固。梁坊两头用雀替来增加抗压强度,这是“固”。牌坊上部装饰多采用透雕方式,通透泄风,减轻负荷,这些精美的雕刻,使合理结构和美观造型协调统一,这是“透”。

从建筑和文化角度来说,明、清两代都有明显差别。牌坊清朝比较多,而牌楼明朝较多,从建筑角度来说:牌坊是没有楼顶的直柱冲天式,而牌楼是有楼顶四柱三门五楼抬梁式建筑,从文化内涵上说:明代一般是功名牌坊和科举牌坊较多。清代是贞节牌坊较多。立贞节牌坊必须是30岁以前丧夫守寡,50岁以后去世才有资格建贞节牌坊。

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南面)

现在我们来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奕世尚书坊,这座牌坊是为龙川胡氏的胡富、胡宗宪而立的,它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比歙县全国重点文物“许国牌坊”早建22年。是龙川村12座牌坊仅存的一座。这座牌坊是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宽9米,抬梁式建筑。主体结构由四根柱子、四根定盘枋和七根大小额枋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两面,各有抱鼓石护座。是典型的明代徽派石雕风格之精品。

最顶端的人物是天官老爷,寓意为“天官赐福”。

最上方两字是“恩荣”,恩荣在牌坊等级中属于第二等。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财政支持建造,相当于现在只给政策不给钱。

在恩荣匾的下面,四只宝瓶托起的花板上,写有楷书“奕世尚书”,字体端庄厚重,行笔秀润潇洒。据考证,这书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奕世”语出《国语·周语》“奕世载德,不忝前人”,是一代接一代的意思。相传什幺?当然是传德、传功,要做到光宗耀祖,不辱没前人。他俩做到了这一点,当了封建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尚书,是十分荣耀的。

“成化戊戌科进士户部尚书胡富、嘉靖戊戌科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这里是指为纪念明代胡富、胡宗宪两尚书的石牌坊,胡富,是成化戊戌(1478年)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大明王朝自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就以陪都面貌出现,但其官僚机构大致和北京相同。胡富就是当时陪都——南京的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长和财政部长,但所掌管的范围要比北京的户部尚书小得多。胡宗宪是嘉靖戊戌科(1538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两人举进士时间相隔60年,一个甲子,所以都是戊戌科进士。

而皇上有旨,这就是高悬的“恩荣”;地方政府要嘉奖,这就有了牌楼下方各级官吏的联名,以示殊荣。

两边写着“大司徒”和“大司马”。大司徒是古代管土地、户籍、钱粮的高官,这儿指胡富;大司马在古代掌管军政、军赋、军队的高官,这儿是指胡宗宪。

胡富在任官期间,最值得称道的是出任京城大理寺评事及顺天府尹时,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遇事果敢,执法尤坚。”这是明史上有记载的。由于胡富为官清正,经常得罪权贵,受到他们的排挤打击,胡富因此七次愤然上书,辞官归隐。胡富任职时不畏权贵,与扰乱朝纲、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一伙顽强抗争,曾被刘瑾勒令提前退休还乡,直到刘瑾被诛杀,皇帝才重新启用他,官复原职后的胡富,不仅不接受教训,反而积多年经验,一再上书陈述弊政,再次自讨没趣。胡富带着“居大位而不能举职,误国也”的一腔悲愤,要求告老还乡,终于回到了家乡绩溪,死于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胡富活到77岁,也算是高寿了。

胡宗宪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定倭寇,现在浙江还有为纪念胡宗宪而立的胡公庙和胡公岩。最值得一提的是1562年,时任明朝浙江提督的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却迟了500年。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不容质疑,胡宗宪的专著中写的明明白白,白纸黑字,不容争辩。

从胡富、胡宗宪的生平介绍中可以知道,这座牌坊取名曰“奕世尚书坊”,不但时间、官衔和被立坊者吻合,而且还深含入仕为上、世代相传的处世观念,可见立坊者用心良苦。

听完事迹在来看石雕,七根大小额枋上,匠师运用圆雕、透雕、镂空雕等手法,再现出一幅幅精美生动、巧夺天工的立体画面:上额坊描绘的是鲲鹏展翅、中额坊描绘的是仙鹤腾飞、下额坊描绘是双狮滚球。

最精美的要数两边的镂空雕,在同一石料上正反两面雕刻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花瓶和四季花卉,寓意为“四季平安。”看过正面我们再去看反面。

(奕世尚书坊北面)

奕世宫保是指胡富曾享少保衔,胡宗宪曾享太保衔,少保、太保统称“宫保”,故牌坊又称“奕世宫保坊”。

下方是“太子少保胡富、太子少保胡宗宪”,他们是东宫六傅(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之一。少保是太保的副级,属于皇帝的高级顾问,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老师。徽州有句俗语:“天上三台、地下三公”,三台是指“上台、中台、下台”,本是星象的名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官衔。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官衔。

上额坊描绘了双龙戏珠,云朵镂空雕,布局脱凡,立意深遂,给人以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更绝妙的是,中额坊上的雕刻技艺。在这不大的一根额坊上,匠师以石代纸,用凿代笔,在一龙船上描绘的琴、棋、书、画,世外桃园之生活,太平盛世之欢畅,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的描绘。而龙川村恰巧也是一座船形村。下额坊描绘的是双狮滚球。

在这里,我们借郭沫若的诗句作为给它的赞美语吧:“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高级建筑师郑孝燮考察后赞道“罕见,罕见,其雕艺之高,造型之美,是建筑的瑰宝,是许国牌坊所不及”。奕世牌坊也应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因此它在198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宗祠

(影壁前)

龙川村有很多悬念,有些已经被现代科学或徽学研究者破译,得到合理的解释,有的至今还是一个谜。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祠堂前这墙叫影壁,南方人称为照壁,古代称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难免有鬼魂出没。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当然,影壁也有其实际的功能,那就是遮挡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不可能一眼看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而在徽州又有“门不对尖”的说法,门对着山尖不吉利。

龙川胡氏宗祠的影壁墙呈八字型,它不仅有遮挡视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一是保住祠堂的灵气,二是衬托出祠堂的雄伟壮观,扩大了宗祠门前的空间,并将门前的龙川河纳入宗祠的整体建筑之中,形成了“一条溪流,一带平桥,青山满目,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在影壁上,都会采用徽派建筑的装饰手法,以绘画为主,点缀以花鸟、图案显得清雅高贵,一般画面上都有麒麟一些神兽吉祥物等,但胡氏宗祠前的影壁却没有,和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为龙川的第一个至今也没有答案的悬念。

再看我们脚下鹅卵石墁地,民间称“鱼鳞坦”,过去宗祠、众屋前皆是,它的意思有三个,一是“鱼”谐音“余”,意为“年年有畲”;二是鱼多了,希望宗族发子发孙,三是鲤鱼可以化龙,人立坦上恰似“乘龙”。大家可以在这儿合影或拍照留恋,这儿是拍摄祠堂的最佳场所。

(站在胡氏宗祠的门口看风水)

拍完照我们来到宗祠前,从村中穿过自西向东流的小河叫龙川河,村前自北向南流的大河叫登源河。每逢涨水时,只见登源河山洪高过小河口的水面达一尺多,竟然不倒灌入小河里,村人认为有龙把守住了河口,便称小河为龙川河,村也称为龙川。登源河水涨,但不会倒灌进龙川河,这是龙川第二悬念。其实用现在科学来说,这是力学原理,大河去势缓,小河去势急,小河上下游差一尺多高,由于水力作用,所以不会倒流。现在已不成为一个谜了。

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观念看,登源河为青龙、龙川河是朱雀,两河相会之处,则形成一个藏龙卧虎之坑。又从《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之义,引伸出坑满必有口出,龙川中的小龙出了龙川河口,进入登源河后,便能遨游天下,干出大事业来。然而,这情形则是不能大张扬的,万一龙川这个名称引起了皇帝的疑心,就会招来灭族之祸,于是,又取了个很俗的土名:坑口。

据县志记载,民国前,人口只有8万1千多人的绩溪县有祠堂340多幢,平均50多户230人就建有一座祠堂,建国后虽一再诉毁,至1982年全县祠堂尚存160多幢,可见在徽州立祠之风是何等盛行,宗祠是一个家族的族徽,徽州人寻根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徽州人在与同姓人交谈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一个祠堂的”,可见祠堂在寻根之旅中有标志作用。

胡姓在中国汉族大姓中排名第13位,徽州胡姓以绩溪为最。而龙川胡氏宗祠又以“木雕艺术殿堂”和“民族艺术博物馆”着称于世。中外建筑专家称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完整之好、装饰之美为天下第一”。在1988年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规模的胡氏宗词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它由照壁、泮池、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祠十个部分组成。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建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

在封建社会里,祠堂是一个家族共同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有的大家族除了总祠,还有各门各派的分祠、支祠,哪怕某一房已迁居外地,经十数代、或数十代繁衍生息,又建了分祠。但是,每年清明,还派代表前来总祠认祖祭祀。

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朝代如何变更,诸侯如何割据,而宗祠及其活动始终不会中断。可以说,凡是有汉人聚族而居的村镇,都有祠堂。同时,祠堂不仅是集神权、皇权、族权、夫权于一体的象征,又是一个家族的兴旺状况、社会地位、经济状态、文化内涵的标志。

(站在胡氏宗祠的露台看木雕)

我们脚下的是露台,有84平方米,高1米,它实际上是整个宗祠台基的一个部分。其地面、阶墀、望柱、拦杆全用花岗石砌成。过去,举行宗族大型活动,站位也是有规定的;台阶上站的是宗族最高层人物,这个台基上站的是宗族中层或对宗族有贡献的人员,一般宗族成员只能站在对面照墙坦上和路上。没有允许,妇女、未成年人男孩和外姓人是不允许进入祠堂范围,更不要说登上这个露台。可见宗族的等级制度实施的严格性。

宗祠的门楼为五凤楼,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开间,进深两间。建筑面积145平方米,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组成主体结构。前后16架斗拱,将三个层次、五个屋顶屋檐前挑达1米多。前后8大戗角,成凤凰展翅腾飞之势。

请抬头看,中间屋檐下的那根额枋,刻的是“九狮滚球遍地锦”,采用的是传统的装饰性满构图和中浮雕式,圆润流畅的刀法。

接下来的是中间和两边次间的三根枋,一大两小,称普柏枋,雕刻的是胡宗宪血战沙场、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场面,当时春节快到,倭寇未除,胡宗宪激励将士,和土家族先民们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提前过年,在除夕夜乘倭寇没有防备,发起进攻,取得了胜利。土家族先民为了纪念胡宗宪,让提前过年的作法相沿成俗,成为土家人最隆重的节日,叫赶年。胡氏族人为了纪念胡宗宪,将这段历史雕刻在这额坊上。徽商们无时不在提醒自已,商场如战场,也只有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富甲天下的成功者。这里采用了深、中、浅三种浮雕相结合形式和简练明快的刀法。可惜“*”初期,人物被削去了面部,成为永久性的历史遗憾。

这种建筑形式,由于建造难度太大,又耗费金钱,宋以后极其少见。但在徽州,人们为了寻求这种建筑的巍峨气势,寻求凤凰丰富的吉祥内涵,不惜工本,建造五凤楼。

徽州五凤楼一般也只有在建造宗祠时,把它作为仪门,既增加祠堂的威仪,又寄寓宗族人才辈出含义。第一套门是棂星门,五开间6石柱。牌坊试木制黑栅栏。平时,只开中间栏栅门和二进的侧门,举行重大的宗族活动时,才大开中间仪门,同时两边侧门和10扇栏栅门全部打开。

(胡氏宗祠的仪门)

仪门上画的门神是大唐帝国的开国功勋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元帅。仪门的门鞍上方置有4根“阀阅橼头”,对外昭示阀阅贵族门第,不容侵犯。“三门二石鼓”的结构,民间称“石鼓门”,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象征。门上的四根圆木民间称“来头”,所以现在说“你这个人来头不小”,就是指你家族背景很硬的意思。

仪门边的一对抱石鼓,建筑学上称“耸肩”,是地位的象征,据传它是非常有灵气的,你摸摸它,它能使你财运十足,官运亨通,想不想试试。

在民间,仪门的门框称门档,两边一对石鼓称“笏对”门当户对“就出自这个典故。

古时的门槛是衡量一个人官职高低的标志,门槛越高,官职越高。文官从右侧进,武官从左侧进,七品以上官员才能开大门,跨门槛而进。中间这门的门槛非常高,象征着这家族的地位也非常高,所以现在还经常有人用这个做比喻:“你们家门槛太高,我高攀不上”。中间这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胡家议大事或祭祖时才大开中门,而且只有胡家辈份高的人才能走中门,那辈份低的只能自觉地走两边边门了。

大家看到两边的石狮吗,这就是龙川第三谜。无论民间还是皇家的石狮,都是一雌一雄,雄狮脚踩球,寓意为国泰民安,雌狮脚下有一小狮,寓意有千秋万代。可胡氏宗祠的石狮脚下既有小狮,又踩球,哪只是雌?哪只是雄?你能分得清吗。这不仅是龙川第三个悬念,在徽学上也是至今无法解释的与众不同。

(站在天井,指向门楼上方)

现在,请诸位随我进入祠堂参观。国家文物局一位分管古建筑的专家说:跑遍全国,幸存下来的宗祠最好的在徽州,而遍布徽州各处宗祠,最好的也只有两处。一处为黄山市徽州区呈坎的“宝纶阁”(罗舒东祠),它的彩绘非常漂亮。另一处是龙川胡氏宗祠,木雕十分精美。新华社社长邵华泽为此书写了“江南第一祠”匾额,悬挂于此,所以祠堂被列为国保的也只有这两处。

现在我们来看龙川的第四谜,五凤楼外面雕刻的是“九狮滚球遍地锦”,而里面同一高度的大额枋上雕刻的是“九龙戏珠满天星”。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同志讲,故宫的大梁上不敢雕刻人物的画像,因为皇帝常去的地方,梁上是不能雕刻人物的,否则把皇帝踩在脚下有犯上之嫌,只雕龙、凤、等吉祥物。人物的雕刻只有民间才有,龙的雕刻民间一般没有,有的也是变形的葵龙,更别说封建社会以9为最大,而龙川胡氏宗祠的“九龙戏珠满天星”,在封建社会何以会雕刻存在,实在不可思议。所以被列为龙川第四个无法解释的悬念。

楼为“五凤楼”,龙为“九条龙”,明为“龙凤呈祥”,隐喻“九五之尊”,而“九狮滚球遍地锦”

和“九龙戏珠满天星”数字皆为9,含有“九九归一”的含意。

徽州古祠堂等建筑屋脊两头有龙头鱼身的吉祥物,它是龙的第九子,叫鳌鱼,因古代房子多为木料结构,它在传说中有“克火”之意。民间常寓为“独占鳌头、出人头地”之意。鳌鱼嘴上里吐出的曲折金属舌条,实际上是我国古代的避雷针,比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发明早了2000多年。

四周有顶上有朝天吼,也就是神话故事中二郎神的啸天犬,是看家护院的意思,胡家希望它来庇护子孙平安、生生不息之吉意.

龙川导游词

龙川景区停车场管理制度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临安神龙川导游词

福建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泰宁大金湖景区(上清溪)导游词

泰宁大金湖景区(上清溪)导游词

类乌齐县景区导游词

笔架山景区导游词

龙川景区导游词(上)
《龙川景区导游词(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