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两免一补”是指什么?

两免: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一补:是指农民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2、党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济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基本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4、农业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开发的需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

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建设共同富余的文明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6、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1)发展水利实业。 (2)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 (3)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各项实业。 (4)奖励对发展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7、“三农”问题是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_。

8、今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或“十一五”)实施的第四年。

9、我国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位.

10、1984 年10 月1 日,参加国庆游行的一群北大学生打着写有“小平您好”字样的横幅走过**广场,成 为26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衷心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象征。

11、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 ,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三个一号文件,三个主题:农民、农业、农村,形成了新时期“三农”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12、“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 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13、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

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1)按照多予、少取的方针,继续减轻农民负担。一是减免农业税;二是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

(2)完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6三农问题成为热点问题的原因是影响社会稳定、就业压力大。

17、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18、2005 年度三农人物大奖:草鞋书记--刘银昌

19、农村土地政策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

20、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河北省

2014年河北省农村工作会议于1月15—16日在衡水市召开,省委书记周本顺强调,要围绕“强、富、美”总要求抓好“三农”工作中的大事,为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总书记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让全省4000多万农民富起来。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强、富、美”的目标要求着力抓好8件实事;一是抓好粮食生产;二是深化农村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三是促进农民增收,一靠发展现代农业,二靠发展非农业;四是提高产品质量,从农业这个“第一车间”抓起;五是改进人居环境,“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六是加强生态建设;七是搞好扶贫攻坚,以每年解决100万扶贫对象的工作进度,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八是加强社会管理。

各县都要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先把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三规合一”的全域规划搞起来,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个蓝图。把农业这个“大金矿”真正炼成“金元宝”。

河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确保全省种植面积稳定在94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60亿斤以上。

河北省“一线两厢”发展战略:中间一线五市: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南厢”:邢台、邯郸、衡水、沧州四市;北厢:张家口、承德。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政策解读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谷物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

从2011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的净进口国。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产的粮。”谷物基本自给,意味着小麦、玉米、稻米为主的三大谷物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而口粮绝对安全,意味着小麦、稻米自给率要达到98%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守住农村政策底线

这次会议强调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一是农户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二是农户可以自主选择经营形式。强调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中央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单独分离出来,允许抵押担保,这是一个创新。

土地流转一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是流转的底线。

科级领导干部应重点具备的素质

领导干部的素质,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领导者的素质是德、智、体的统一。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六个方面:

1、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核心素质。它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修养等。表现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科学信仰与群众关系等多方面。

2、道德素质

所谓道德,是指成文和不成文的非法律公共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在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机制和个人信守的行为准则。

正人先正己。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影响群众、动员群众,从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正直诚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谦虚谨慎、豁达大度。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领导干部要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素质其具体体现,从概念上讲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狭义理解,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在抛开法律或行政权力以外的一种影响力。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的财富,也是与党性修养和党的优良传统相一致的,同时也在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3、知识素质

领导干部的知识素质,是其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与领导有关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知识。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领导工作专业知识的基础。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具备扎实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社会科学方面如语文、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自然科学方面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掌握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一个领导者起码的知识修养。否则,知识贫乏,视野狭窄,常常导致思想僵化、方法简单。

专业知识。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实行有效领导的基础,缺乏必

要的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领导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现在无论领导什么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的,管金融的不懂金融,管水利的不懂水利,管工业的不懂工业,怎么能管好呢?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与自己活动领域相应的专业知识,懂得自己领导的对象,了解有关的业务情况,掌握本行业本部门的领导工作规律和特点,才能对自己所领导的群体活动确定恰当的目标,制定出科学决策。

现代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干部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知识素养,充分了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要做好领导工作是很困难的。领导干部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尽早掌握驾驭市场经济的主动权,尽早进入现代的科学管理。

必要的辅助知识。领导工作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复杂性。要做好工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只是面太窄也不行。所以,除了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必要的辅助知识,这样才能构成广博的知识面。领导干部必要的辅助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国际关系、民族、宗教、伦理风俗、社交、新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能力素质

(一)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做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事业发展。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

弊得失,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贯彻执行能力。科级领导要善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决议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

(三)组织管理能力。每个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单位的目标同干部职工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实现最终目标,取得良好效果。

(四)综合协调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与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热情,为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塑造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社会因素都能为本单位的工作开展服务,为本部门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五)选材用人能力。组织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关键因素都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也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不惟学历、资历,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并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个人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领导干部就要根据下属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六)处事应变能力。社会不断进步,环境不断变化,领导干部不能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老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对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最佳效果。

(七)开拓创新能力。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味墨守陈规是无法取得良好业绩的。如果领导干部仅仅具备“萧规曹随”的作风,也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领导职责和任务。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就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事业不断发展。

(八)学习、实践能力。这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领导干部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理论去研究、分析、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5、心理素质

一个领导者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办事才能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民主作风,才能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忙而不乱,是非明确,宽怀大度,有胆有识,勇于自我批评,对不同意见的人真诚合作,搞好事业。

6、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强健的记忆力和丰富的创造力,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准确无误地观察和判断事物。所以,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案例分析:

X镇×村,离村委会换届选举还有一周。街头巷尾,即将进行的换届选举成为热门话题,不少村民并不讳言选民证买卖之事。一名村民说,6月20日预选结束当晚开始,就有人上门收选民证,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是村干部上门,不说理由就将选民证拿走;有的承诺当选后给钱;有的托关系说情,说借用一下选民证。在村民曹某家,蓝色的大门上写着三行粉笔字:“谁拿选民证,必须交600元,二话别说。”曹某说,每天都有两拨人上门索要选民证,让他很烦,干脆“明码标价”,谁给钱谁拿走。在村里一些电线杆和垃圾桶上,也有其他买卖选民证的小广告,标价都在500元左右。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如何看待村干部换届选举的贿选问题? 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贿选被喻为民主的毒瘤,其危害性极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危害整个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贿选侵犯了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贿选以非法手段阻止选民参加登记、投票,或者胁迫、诱使选民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贿选用利益交换选票行为,其后果必将使民主政治运作的规则被破坏,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侵犯,公共权力的公正性被亵渎。

2.贿选破坏了村委会选举活动,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村委会选举活动是指依法选举村委会的活动。通过贿选,以非公平和违背现行法律法规的方式当选的村委会主任,缺乏法律上的合法性、道德上的正当性和政治上的公信力,因此,无法治理好整个村庄。贿选不仅以非法手段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将产生负面影响。 当下的村干部贿选现象之所以不断蔓延,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根源。归纳起来,大致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制度、文化和政治行为。由此可见,要遏制村官贿选,必须从建设和谐农村的高度,从制度建设、公民文化培育、民主与法洽的推进,标本兼治,全方位、渐进有序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1.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村委会选举的程序和方法,规范村官选举行为。民主选举需要一套复杂的程序和方法,比如如何确定候选人,如何规范参选人的竞选行为,如何画票和投票,投票箱如何设定,以及如何认定贿选,贿选发生后如何查处等等,法律法规都应有明确的界定和规定。遏制村官贿选,首先要从完善村委会选举的法律和法规入手。

2.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村官贿选现象。民主是一种治理方式,相应地应该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治理机制,这一机制涵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层面。

3.努力培育公民文化,提升村民民主参与的水平。推进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健全乡村的民主治理机制,不失为针对村官贿选的釜底抽薪之法,是遏制乃至杜绝村官贿选现象的治本之策。但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基层民主治理机制的形成,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村民自身的民主素质。

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基本常识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
《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