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议论文写作指导十讲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一如何简单准确地审题立

褚树荣

【褚树荣,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大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 50 余篇。领衔主编《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行为访谈录》《假日活动教程丛书》《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话题作文 T 型台》,编著《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编制》《古诗文阅读新视点》等语文教育教学类图书。】

一、明白审题立意的意思(审题是干什么的?)

不管什么作文,靠的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乡下来的小孩第一次跟着我走进宾馆,我们坐在大堂里。他侧着头,盯着电梯的方向。一会儿,他悄悄告诉我,那个门,太奇怪了。刚才进去了一个人,再打开时,换人了!原先的人呢?他压低了声音,疑惑的表情里有一种紧张。

如今,人们已经没什么或者说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令人惊奇、激动、愤怒、出人意料的事情,好像都已经发生过了,多数人都是一幅见怪不怪、心里有数的样子。而这个孩子,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惊诧。后来,他当然知道了电梯的功用,他乘着这奇怪的铁房子上上下下。我羡慕这个孩子,做一个有所迷茫的人,用一双睁大的眼睛去质疑,而后恍然大悟。如此衍生出来的快乐,多么简洁单纯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

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

一要概括材料中的彼此关系:小孩子从疑惑到明白,小孩子的探索和我的感慨。 二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疑惑、好奇、迷茫、质疑、恍然大悟、简单快乐。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好奇心。

四要根据关键词,或扩充,或转述,形成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就是作文的立意,就是论述文的论点,照此写去,一般不会偏题离题。

立意1:探索未知是一种快乐!(转述) 立意2:让我们对世界保持好奇!(扩充)

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946年4月11日,爱因斯坦在给好友奥托•尤利斯伯格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相信,当今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主要是因为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和技术思维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罪孽啊!我想不出办法对付这个灾难性的弊病。人类比他们居住的星球冷却得更快。‛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1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禁忌?

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 一看彼此关系: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

二看关键词句:道德沦丧、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科技的副产品、罪孽、灾难;道德沦丧是科学技术的副产品。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科学技术和道德人性,这就是作文的话题范围。 四要形成一个句子:例如“科学技术导致道德沦丧、人性冷漠。”(扩充)这就是写作的立意。

二、类型不同,审题时要审什么?有没有共同的关注点?

从类型看,有隐喻型\\引申型(材料好像一个比喻,材料蕴含的道理才是需要你阐发的,如第一题是故事材料),有情境型\\申论型(材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要你就事论事评价分析),有话题型\\命题型(材料提供一个核心话题或者一个题目)

从材料看,有故事寓言、有名言诗句,还有数据表格,图像照片、网友论坛等,审题时要审什么?有没有共同的关注点?

还是要抓“关系”和“关键”二个词。整体上厘清材料中的各种关系,从关系中推知材料的中心意思,再从关键词句入手,读破命题者的意图。

例题3: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话题型审题: 一要厘清关系——有人根据发生的事实追问原因,我梦想未知想象未来。命题者的立场站在哪里?凡事爱追问。

二要抓住关键——梦想、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 三要概括写作关键词——关于梦想

四要形成一个句子——例如“我们不但要探索现实,更应该梦想未来。”(转述) 例题4 :21.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加入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2 厘清关系——发明家爱迪生的惊奇和文学家科学家对惊奇的解释,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

抓住关键——手机、新奇、意想不到 写作关键词——手机、科技、生活

形成句子——例如“手机影响生活、科技改变世界!”(转述)

例题5: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60分)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继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后面才知道,捡到手机的人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我和尚先生,我的变化源自尚先生的慈善。

抓住关键——不还——还——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写作关键词——见善思齐

形成句子——例如“见善思齐,人同此心!”(扩充)

例题6: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高考试题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情境型\\申论型审题:

厘清关系——第一家:感激恩赐;第二家:懂得回报;第三家:敢于自立;富翁:推己及人

3 抓住关键——捐助、感激、犹豫、拒绝 写作关键词——关于慈善

形成句子——例如“耕耘慈善,不必计较别人的看法。”(转述)

例题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隐喻型审题:

厘清关系——人们舍弃自己“微光”,发现天才作品的“微光” 抓住关键——微光、舍弃、认出

写作关键词——关于“微光”(美好的心灵、情感、思想---) 形成句子——例如“请珍惜自己那一缕“微光”。”(转述) 例题8: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话题型、命题型审题

厘清关系——韩愈从师而知,我们获知途径日益多元。

抓住关键——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写作关键词——学而知?行而知?

形成句子——例如“从学而知之到行而知之”(扩充)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议论文如何扣题(点题)?

顾乐波

许多年前,南京金陵中学有个叫费滢滢的女生,她从小学开始发表习作,进入中学后,多篇作品发表于《美文》《雨花》,多篇被《散文选刊》选载,她还出版过多本散文集,曾获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作品《平台》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这样一位写作天才却在高考作文中遭遇滑铁卢。那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费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人情与季节”的文章,文笔和内容都相当不错,但最终60分作文只得了25分。

此事引发了不小的社会争议。尽管叶兆言、苏童等作家力挺费同学,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坚持原判。何教授认为,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瞬间被吸引被打动,

4 “犹抱琵琶”,太含蓄,太曲折,是高考作文的大忌。尘埃落定,费同学因此与复旦大学擦肩而过。从这一事件可知,考场作文的扣题、点题是多么的重要。

不信?我们再来看一篇2015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

(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1 :

艺术家的趣味和人品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人认为艺术家的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一致。然而金代元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他的为人有可能是相背离的。我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毕竟世上艺术家千千万,怎么能说他们的作品与为人是否一致呢?

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吗?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正好印证了他忠实于祖国、不畏死亡的一颗热心。

现在的著名作家刘同,在网络上很火,他的作品风格非常小清新。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小学、初中没有人愿意理他,父母、教师、同学都不愿意搭理他,原因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刘同努力学习,终于在数学考进前三后交到了朋友,以前贪玩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热爱学习、心地善良的三好学生。这不难说明‚文如其人‛,正是刘同善良的内心,才会使他小清新风格的文章深受我们喜爱。

但往往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

伟大的喜剧家卓别林,在荧幕上带给大家欢笑,是喜剧之王,但他却因为抑郁而死,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是被生活所困。

‚扑向太阳的画家‛梵高,《向日葵》、《星月夜》等无数作品深入人心,在他的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忧郁与埋怨,只有美好,然而,现实生活中梵高却因此一个人女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多次抑郁得想自杀,最终还是自杀身亡。但这也并不能完全说梵高的作品与他人品背离。当时的社会并不看好他,他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再支持自己了,可以说,是一部分社会原因导致我们失去这位大师。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出自许多原因,但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一开始所坚持的风格都是内心所想表达的,都与自己的品性是一只的,只是出于许多其他原因,有些艺术家会背离自己原有的风格,成为那些所谓的‚心画心声总失真‛的人。

5 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

【解说】:

这是一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考场作文。作者认为作品和为人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共谈了三层意思:一,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二,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三,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出自许多原因。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细读之下,本文无论是观点还是论证都乏善可陈,而且第一层、第二层的结尾都有“跑偏”现象。但因为作者不停地扣作文原材料,层次也还算清楚,所以拿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基本分43分。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扣题、点题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几篇考场文章为例,来谈谈扣题、点题的招数。

作文例文2:

揭下伪装

‚他人即地狱‛——让·保罗·萨特

要我说,我大概还是希望‚文如其人‛的作家多些的罢。

当下这个社会,写文章的人很多、搞艺术的人很多,自诩为作家和艺术家的人更是层出不穷、多如牛毛。于是乎所谓的艺术品与铺天盖地的艺术家朝我们大量涌来。然而有多少‚艺术家‛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作品‛,仅仅且只是为了作给别人看呢?

诚然,一件艺术品或一篇文章,作出来当然就是给人看的,给我们这些懂的不懂的或略懂的广大人民群众看的。可如今的情况是,有着无数的艺术家与作者们在创作时,只考虑迎合大众的喜好与品味而丝毫不添加自己的思维在内,于是华丽高雅的创作之中,便丝毫无法体现作者的人品。

阿尔贝加缪,当代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我最喜爱并且知其‚文如其人‛的一位作家。出生成长在阿尔及利亚的贫苦家庭,经历过底层人民的生活。他的文章便如同他的人一样,充满着斗志,对荒诞的揭示与批判,以及对于美好世界的渴望。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在这些老一辈的大文豪眼中,他们的作品便是他们内心的发声平台,处处传达着他们对事物的见解以及其个人的处世哲学。

那个时代过去了。反观现在,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步入到这个曾几何时只属于上流社会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所行之事、所写文字,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做给他人看,却将自己的真实内心掩埋深藏。那些华丽而高雅的举动之后,或许藏着一个卑陋而刻薄的内心。而那些看似惹人耻笑的行为之后,又或许有着一颗无奈苦笑着的高雅灵魂。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越来越难以为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们需要虚伪和奉承,我们也会时常被迫掩埋心底的发声。然而我相信,‚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有人,所有人都盼望着可有一天能畅怀以忬,再也不用任何华丽的伪装,而做真正的自己,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6 所有‚心画心声总失真‛的艺术家们,我相信,如果能给他们以可‚言为心声‛的条件,他们一会定选择后者,去表达真实的自己。既没有人在意虚荣,又何必再用笔下的高雅去假装自己为人的脱俗?

我们也是如此。没有人是不盼望能做真实的自己而不用伪装的。

他人即地狱。摆脱对于他们成见的过份在意,或许便是获得真实自我的良好开端。

【解说】:

本文作者还是颇有思想的,表达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那些华丽而高雅的举动之后,或许藏着一个卑陋而刻薄的内心。而那些看似惹人耻笑的行为之后,又或许有着一颗无奈苦笑着的高雅灵魂。”但一开始读这篇文章时,你会发觉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因为本文的题目和开篇都不怎么扣题。本文得分46分,如果作些修改,应该还能提几分。比如,把标题改为“心画心声莫失真”,既显示了作者的思想(本文的主旨),又能很好地扣题。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招数一:“点亮”题目,擦亮“眼睛”。

作文例文3:

品格成就作品

如果纵观古今中外,细数那些名人名家,仔细地研读他们的作品及他们的品行,就不难发现作品与人品之间总会存在着某种相互牵连的绳索,或许很隐秘,或许一眼就能发现,或深或浅、或多或少将他们个人的痕迹印在在作品的某个角落,才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如果要说作品与人格的关系,那就要追溯到人格与人本身的一种关联。这让我想起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看一个的动机,目的或是行为举止,他的品格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啊,想要隐藏住一种品格是件极其困难的事,一举手一投足,如同作品中的一字一句,一笔一划,你的措辞、语气,或是构思、想法,无一不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面镜子,照映出那些细微的品格。

我们都说作品其实是拥有生命的——其中的道理也蕴含于此。无论是文学、音乐、绘画作品,他们的形式仅是构成一种语言,而真正要表达的是另一个充满魅力和生机的世界,这个世界看似虚拟,但它并不曾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始终折射出人们精神里的某层面,再而联想,散发,在一种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丰富绚烂的世外桃源。

然而反过来,一个艺术家与它的作品完全断绝了某种联系,这件作品也将会失去生命力,因为它并不会生动,它无法体现一个人——一个真正生命个体的内心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这也许是一种灵魂,是纯粹的作品无法达到的境界,然而这仅会使作品停留在了肤浅的层面,这都是失去了品格作为支撑的后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之所以伟大,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本身在经历战争后,面对过无数的磨难而催生了他人无法到达的坚韧的精神境界,再由作品传达给世人,未能历经相同的困苦与挫折的世人,当然无法成就这样的作品。

然而对于我们,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第一步,便是树立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那些积极的、历经万物洗礼后得到的美好心灵,才能赋予作品真正的灵魂。

我相信,伟大的作品都是由伟大的品格成就的。

【解说】:

7 本文得分57分。文章思想深厚,论述严密,有很强的思辨性。文中每一段都有观点和论述,语言很经典,饱含哲理。第二三四段论述人格与作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人品对文品的决定性影响,第五段例证只有伟大的人才会有伟大的作品,最后两段结论拓展了思想。这篇例文告诉我们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最重要招数:“实扣”加“明扣”,关键处“全扣”。所谓“实扣”,就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所谓“明扣”,就是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所谓“全扣”,就是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要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作文例文4:

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神坛与普通人互动娱乐。有人担忧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沃土之上的罂粟花

这是全民的狂欢,是金钱的游戏,是争宠的战场,唯独不是引人向前的灯塔。它是沃土之上的罂粟花,看似鲜艳,实则贻害无穷。

如今的电视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一片沃土。然打开电视,我却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人的花园之中都种上了罂粟花——真人秀节目。它正肆意地孳生着,疯狂地吸收养分,张牙舞爪地生长,妖艳而危险。他曾也只是一朵小花,从外国引进,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好奇的人们嗅到了芬芳,尝到了甜头,开始追捧。而花农们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投其所好。于是,真人秀的触手蔓延到各处。它挤掉了科普节目,挤掉了新闻节目,挤掉了各式优秀的电视剧。终于,所有的土地都被其榨干,而人们却都还兴奋得不能自已。

然而这是极度危险的。这意味着人们或许将只能接受到千篇1律的价值观。而真人秀作为秀,它拥有秀的全部弱点——浮夸,肤浅,五光十色却腹中空空。明星们为了搏出位搏眼球,不惜制造各种争议话题,传递低俗的价值观。而人们却还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所谓粉丝热切关注着偶像的一言一行,他们可以为偶像大开骂战,中伤诋毁他人。他们可以模仿偶像的行为,大肆挥霍不加节制。而在不知不觉间,人们平日里谈论的话题也从国家大事国际趣事身边小事同时转向了对真人秀的探讨。多少人对明日要播的秀如数家珍而对近日国家社会之事一无所知?真人秀偷换人们的思想,转移了人们的眼球。对于少年来说,这是极容易的,却也是极致命的。

真人秀作为所谓的电视文化,其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真人秀正渐渐走向畸形,如果不加调整不加节制,或许会毁掉整片沃土。我们总说,这是个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各种价值观混乱、文化倒退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真人秀节目,作为广阔媒体平台之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主导一定的价值取向,而它所展现给我们的东西却让人触目惊心。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名利,却不告诉我们追求名利的正确方式;它告诉我们如 8 何浮夸作秀,却不告诉我们什么是朴实平易。它不应是牟利的工具,不应是五光十色的酒吧夜场,它应是孕育梦想的沃土,应是传递美好的火炬!

停止狂欢吧,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要忘记其出现本是为了传递美好和正能量而不是遗毒四方。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我们因为什么而出发。

【解说】: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用“沃土之上的罂粟花”这一意象贯穿全文。作者以“沃土”比喻电视文化产业,以“罂粟花”比喻肆意发展的真人秀节目。并且,“沃土”“罂粟花”这些意象及其衍生意象不断在文章中出现,既扣了题,又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高级招数:一“意”贯穿,绝招取胜。

下面,我们对这堂课作一个小结。考场作文扣题、点题的招数:

一、“点亮”题目,擦亮“眼睛”;

二、“实扣”加“明扣”,关键处“全扣”;

三、一“意”贯穿,绝招取胜。

希望大家强化考场作文的扣题、点题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扣题、点题的能力。这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微课练习】

任选一篇自己写过的考场议论文,从扣题、点题角度加以修改。特别注意作文标题、开头、每一层的分论点、结尾处的扣题与点题。

【练习答案】略。

附:关于“点题”“扣题”的另一个参考资料 1.阅读“甘与苦”扣题例文:

甘瓜抱苦蒂

黄山松是痛苦的,因为它的根部没有土壤,只有岩石,因此它必须十分艰辛地深入到岩石的内部去吸取有限的养分;但黄山松也是甜蜜的,因为它能‚倚绝壁‛得到了人们的赞美与憧憬。

珍珠贝是痛苦的,因为它要孕育珍珠就必须忍受那锥心沥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珍珠贝也是甜蜜的,因为它孕育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受到人们的青睐。

(简析:前两段取黄山松、珍珠贝拟人化进行类比,妙!‚痛苦‛、‚甜蜜‛二词不露痕迹地镶嵌其中点题,巧!)

黄山松也好,珍珠贝也好,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甜蜜并痛苦着。甜蜜,即甘;痛苦,即苦。在现实生活中,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正如一句古诗‚甘瓜抱苦蒂‛。

(简析:明明白白、反反复复地点题,清楚明晰。)

漫步于历史的走廊,我看到了许多圣贤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这一真理。孙子膑脚,这是苦;《孙膑兵法》流传下来,造福后代,这是甘。司马迁受宫刑,这是苦;《史记》被称

9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甘。李煜国破家亡,这是苦;百千佳作留千古,这是甘。马克思生活艰难,食不饱,衣不暖,这是苦;创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阶级革命,这是甘。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这是苦;换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这是甘……历史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援引史例,连用几个简单的判断句,用最明晰的语言明确地说明了什么是‚甘‛,什么是‚苦‛。扣题清楚。)

回到现代,我也看到了许多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个真理。刘翔尝过甘,是在他获得110米短跑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他刻苦训练的时候。女排姑娘尝过甘,适当她们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但也尝过苦,是在她们连连受挫时。钟南山在救了许多‚非典‛病人时尝到了甘,在研究过程中尝到了苦;袁隆平在研究超级水稻时尝到了苦,在终于研究成功时尝到了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他们都证明了一个普遍的真理:甘与苦是相生相伴的。

(简析:与上一段手法相同,效果相同。)

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遭受痛苦时,要坚持,因为甘很快就要到来;同样,当我们十分幸福时,也要居安思危,因为苦也很可能就在身边等着你。

甘与苦是一对双生子,它们相生相伴,如甘瓜抱苦蒂。

小结1:切合题意的基本要求

1、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

2、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3、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处都要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

小结2:扣题方法

扣题方法1——字面重复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更便于作者扣住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扣题方法2——似曾相识点题法

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扣题方法3——浓墨重彩点题法

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10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

(三)】:如何分解论点建立论证的框架?

顾乐波

有人说文章的主题如同人的灵魂,文章的材料如同人的血肉,而文章的结构就如同人的骨骼。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谈谈议论文如何展开思路、安排结构。这个问题包括以下三点内容:《考试说明》对此有怎样的要求?议论文有哪几种基本的结构类型?如何提升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一、《考试说明》对此有怎样的要求?

等级评价标准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作文结构方面的要求: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发展要求是“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构思新巧。”一等文“结构严谨”,二等文“结构完整”,三等文“结构基本完整”,四等文“结构混乱”。

二、议论文有哪几种基本结构类型? 类型(1)并列式(见原文链接)

作文例题:以“说‘安’”为题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

以及“安于„„

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作文例文1 :

说‚安‛——京剧之‚安‛

傅雷先生曾对‚高级艺术‛给出如下概念: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典雅自然,不装腔作势,过火恶俗,炫耀技巧。这种高级艺术中所体现的安和、安稳、安详,在京剧这里得到印证。

戏剧情节方面,京剧是安和的。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不要观众大哭大笑,大喜大悲。京剧只是在清楚叙述情节的过程里展现优美。像《宁武关》、《马思远》等老戏,虽曾名噪一时,并有以此为拿手戏的小翠花等名角压阵,但终因剧情过于复杂,情感过于惨烈而逐渐被抛弃。《乌盆记》现在也只是唱一唱‚十八张半‛里的段子而已。今天,常上演的如《玉堂春》、《拾玉镯》、《龙凤呈祥》、《卖水》等剧目,剧情都多么简约安和。

音乐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中‚创新‛的以钢琴伴奏样板戏,《杨门女将》中老太君的‚一席话恼得我火染双鬓‛横插进一把小提琴,都让人大呼逆耳。只有京胡,如潺潺流水,与娓娓倾述的唱腔相安无事,相得益彰。像《武家坡》、《坐官》里的流水,在京胡伴奏下,真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

表演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以及各出戏里的打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旦‛两行中最受观众喜爱的余、梅两派,以安详典雅为宗旨根本——既不是马派的高亢激昂,也不是程派的一唱三叹。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味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白玉霜等评剧艺人的下里巴人,它大度雍容,安详是它的主体风格。

然而,立足于今天,京剧要发展,要创新,要与时俱进,又不能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正如章诒和所说,要推陈出新。这一‚推‛一‚出‛,既是‚推开落后的原则‛又是‚推广优秀传统戏‛。京剧,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唯此,方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结构解说:

12 这是一篇以“说‘安’”为题的考场作文。作者以独特的丰厚积淀为依托,巧借“安”为突破口,将话题轻松引入自己擅长的领域。第一段“这种高级艺术中所体现的安和、安稳、安详,在京剧这里得到印证”是总起,亦是总论点。下面三段分别从“戏剧情节”“音乐伴奏”“表演风格”三方面加以论述。分论点1“戏剧情节方面,京剧是安和的”,分论点2“音乐伴奏方面,京剧是安稳的”,分论点3“表演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三个分论点位于每段段首,眉清目楚,纲举目张。结尾,作者立足于时代,得出结论:“京剧,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唯此,方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 ”全篇扣题严谨,结构端正,语言熨贴,令人称道。

类型(2)对照式(见原文链接)

作文例文2:

说‚安‛——奋斗者永安

紫禁城的正门被叫作**,着一‚安‛字,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之意尽在其中;自然,还潜藏着统治者安于斯所,安于现状的心理。

然而,天下没有永久的‚安‛,只有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人,才会在奋斗中感受到真正的心安神宁。

安于现状,是对自身昏聩的一种纵容。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他不思亡国之痛,不恨亡国之辱,而是纵情于灯红酒绿,安乐于纸醉金迷。于是,这种对自身的放纵,导致了他灵魂的销蚀,成为了千秋笑柄。

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人生理想宛如万仞险峰,无限风光,尽在悬崖之巅、绝壁之顶。实现理想,就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过程。设若登至半山腰,触到些花花草草,看到点片云只月,便欣欣然安于中道,不再奋力攀爬,无意天下奇观,这种‚安‛不是一种淡泊,而是一种阻挠前进的障壁。

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清军入关后,自认为天朝上国,物阜人丰,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清廷闭关锁国,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一并挡在冷冷高墙之外。统治者们耽于九州一统的格局,安于封建体系的森严,终于造成科技、军事的落后,惨败于西方、东方殖民者的坚船利舰之下。连天的炮火打破了这份所谓的安宁,一纸纸丧权辱国的条约,成为这个不可一世的末代王朝耻辱的写照。

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心安神宁的人,正是那些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勇士。

13 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之后,举世闻名,但她并未就此停下进步的脚步,而是不安于现状,继续探索,终于又发现了‚镭‛,从而为人类科学史又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一笔。

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创建了崭新的中国;是那些不安于现状的建设者,不知疲倦,创建着富强的中国。

于是,不安于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安定、安宁,真正的心安。 愿不安于现状的奋斗者永安!

结构解说:

本文从**说起,“着一“安”字,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之意尽在其中;自然,还潜藏着统治者安于斯所,安于现状的心理。”于是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天下没有永久的“安”,只有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的人,才会在奋斗中感受到真正的心安神宁。”接下来的三段从反面讲“安于现状”的不好,“安于现状,是对自身昏聩的一种纵容”“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接着是一个过渡段:“安于现状,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而真正心安神宁的人,正是那些不安于现状,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勇士。”接下去两段从正面“不安于现状”的角度来讲,“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不安于现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富强”。结尾作者重申:“不安于现状者才在不断努力中感受到一分真正的安定、安宁,真正的心安。”全文论证有力,材料充实,正反对照,思路清晰。作者深入剖析心灵和人生,放眼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尽情地展示了自己作为高中生的不凡见解和作为青年人的满腔热忱。

类型(3)层进式(见原文链接)

作文例题: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作文例文3:

且以作品论英雄

14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作品之‚道‛,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结构解说:

本文开篇就紧扣题目,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然后分三个层次,分层推进:层次一,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层次二,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层次三,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最后是总结,‚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纵观全文,理性思辩,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结构严谨有序,指向一致,段与段转折自然,有逻辑性。

以上是议论文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可以将之打通而为‚混合式‛。其实,不管是哪种,最基本的就是: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三、如何提升议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1.学会列结构提纲,熟练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类型。 2.分析优秀作文的行文思路,借鉴其谋篇布局的方法。

15 3.要注重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在写作构思时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打开思路。

说到底,要提升议论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关键是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微课练习】

阅读下面这道作文题,仔细审题,列出结构提纲。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练习答案】 结构提纲示例: 题目:结伴而致远

总论点:这人生之途中前行最远的,并非是那些孑然独行侠,而是那些结伴同行之人。

分论点一:人的一生又决非坦途,为了达到那最远的彼端,结伴而行理应是必然的选择。(百米冲刺与马拉松)

分论点二:结伴而行,是每个个体弱点的相互弥补与优势的共同发挥。(天才的程序设计者扎克伯格如何与人合伙办Facebook)

分论点三:结伴而行,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与支撑。(汶川地震中被埋学生如何互相鼓励绝境求生)

结论:结伴而行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范文示例:

结伴而致远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有人轻装简从,步履如飞;也有些人三五成群,安步当车,相互扶持着前进。而当我们仔细省察后却发现,在这人生之途中前行最远的,并非是那些孑然独行侠,而是那些结伴同行之人。

须知,人的一生并非百米冲刺,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因此,决定人一生的便不是他前行的速度,而是他终其一生所达到的最远端。然而,人的一生又决非坦途,正如障碍赛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障碍的跨越而不是平地的冲刺,人生与其相似,但又不尽然——因为许多障碍并非一人之力即可跨越。因此,为了达到那最远的彼端,结伴而行理应是必然的选择。 结伴而行,是每个个体弱点的相互弥补与优势的共同发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谓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脸谱的道路上,最初信奉单打独斗的他却举步维艰,只因他纵然是天才程序设计者,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难担大任,而正是他与伙伴的合作同行,才缔造了如今鼎盛的社交网络。一个人或许可以成为天才,但却无法成为方方面面都无懈可击的全才。而任何大的事业,与此相反,需要的却是能应对千种变化万般局面的全才。因此,人们需要结伴而行,用彼此的优势互相弥补,这便是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内涵。人生中的大多 16 挑战需要的都不是单打独斗或是单人冲刺,恃才自傲如扎克伯格,仍与同伴一步一步走过开创Facebook的道路,我们自然也应从中获取借鉴。

结伴而行,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与支撑。这或许并不被人关注,但人生之途中总会遇到失败、挫折甚至灾难。那些单独上路的人,当打击突如其来,痛苦、煎熬、绝望接踵而至,必孑然无人依靠,于是太多这样的人便猝然倒下。然而结伴而行之人,能在彼此的支持与关怀下,共同渡过难关。汶川地震中,曾有几位中学生被掩埋在黑暗之中,几近绝望。但他们彼此扶持,用歌声抚慰彼此,用手机的光亮照亮黑暗,最终在废墟中生还。尽管结伴而行抑或单独前行并非他们的选择,但它也足以告诫我们,在困厄之中,单个人的精神是渺小脆弱的,结伴而行的人们却在彼此的支持下变得无比坚强。最终,他们便能一同走出困厄,继续带着这份羁绊前行。

所谓欲速则不达,当我们认为同伴是牵绊而总想疾行时,请认清,人生的道路远非那般平坦。人类就是以洪荒时代相伴同行而走到了今天,这已足够启示我们——结伴而行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四)】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段

褚树荣

(一)导入:

对于一个标准规范的议论语段,有人形象地用汉堡包来形容,真正的汉堡包的重量是一定的,200-300克不等;做法差不多,分芝麻层、面包层、火腿层、面包层、芝麻层。那么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的字数也是一定的,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写法差不多,分论点句、过渡句、理论句(或者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当然,也可以创新,做成更有风味的“汉堡包”,写出更有特色的议论段。

(二)何为规范的议论段?

稳中求胜

⑴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⑵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⑶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⑷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

17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⑸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⑹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解释:

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第1段先以举例加设问的形式开篇,第2段通过简单分析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进入本论部分,分三个议论段: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第6段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

本论部分是三个规范的议论段,具有一个规范议论段的四要素: 1.有明确的分论点,且在段落中显著的位置摆放; 2.有过渡词、过渡句,用假设、引用、解释等方式写;

3.运用二至三个论据(或理论或事实),但用语简洁,与分析结合; 4.有结论句,或总结论据,或总结全段。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自洽的逻辑和严谨的语言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议论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议论段构成本论部分,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议论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主要体现在议论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议论段至关重要。

(三)议论段如何修改提升? 1.稍差的议论段改成中等的议论段

原文:

当工业革命的轰鸣声打破了庄园的寂静,当汽车后面的黑气取代了马蹄的清脆声,一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时代诞生了。没有人敢说这个时代不好,冷冰冰的数据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联系不再需要漂洋过海,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但是这冰冷的一条线怎么能维持人与人的感情呢?

改文:

科技方便了生活,也改变了人心。当工业革命的轰鸣声打破了庄园的寂静,当汽车后面的黑气取代了马蹄的清脆声,一个浪漫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时代诞生了。没有

18 人敢说这个时代不好,冷冰冰的数据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联系不再需要漂洋过海,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但是这冰冷的一条数据线怎么能维持人与人的感情呢?人们对于到手的东西,越是艰难越珍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种美好而柔软的思念,也只有在农业文明时代才有。

小结:加了分论点、结论句。

2.中等的议论段改成良好的议论段

科技方便了生活,也改变着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主导了人类。当工业革命的轰鸣打破了庄园的寂静,当汽车的鸣笛取代了马蹄的清脆,一个浪漫而人文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理性而科学的时代诞生了。没有人敢说这个时代不好,因为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信息时代那些冷冰冰的数据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际的联系不再需要漂洋过海、跋山涉水,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千里只是咫尺,远古如在目前。但是这冰冷的一条数据线后面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那种瞬息可达、变化无穷的资讯怎么能维持恒久不变的感情呢?人们对于到手的东西,越是艰难越珍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种美好而柔软的思念,也只有在农业文明时代才有。而科学和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说,让我们的人心变得麻木和坚硬了。

小结:

加了过渡句;改了后语言更加有道理了;拓展了结语,更加扣题。

3.中等的议论段改成良好的议论段:(格式问题不能显示,全文见原文链接)

小结:属于中等偏上的议论段。如何升华?①段落观点句位置不同,从个别推向一般。②论据的阐述和分析结构不同,③结论句表述不同。从例子回扣观点。升华后的

(二)段观点鲜明,论据明晰,论证严密,紧扣论点,论证有力。

(四)写好议论段的关键是论据的组织和表达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

‚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创造的源泉(分论点)。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 如果没有鲁班被茅草割破手的‚异想‛,怎么会有锯的发明?

如果没有把字从笨重的竹片请到轻巧东西上的‚异想‛,怎么会有纸的发明? 如果没有通过屏幕显示图像的‚异想‛,贝尔德怎么能制造出第一部电视机? 如果没有对苹果落地的‚异想‛.怎么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莱特兄弟的飞机又怎么会飞上蓝天?(五个论据,假设反证)。

19 上述的事例足以证明,‚异想天开‛是科技发明、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句既是论证,又是结论)。

分析:

1.中间用五个假设句式,2.概括叙述5个事实论据,3.组成了并列式的论据,4.句句紧扣关键词“异想”“天开。

自信和自负

人要自信,但不能盲目。(分论点)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分析:

1.中间主要叙述一个事实;2.从现象到原因进行分析;3.扣住盲目自信分析;4.是层进式的论据。

小结:想一想,上面二段论据的组织和表达,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议论段的变式

在有些段落中,结论性的句子有些有,有些没有,可视情况而定。有时候分论点的句子在最后,一开始就是过渡句: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文中的段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项重大的发明与创造,莫不如此(过渡句)。试想:如果没有瓦特对蒸汽托起壶盖的“异想”,又怎么有第一台蒸汽机的诞生?如果没有苹果落地的“异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又怎么会被发现?如果没有翱翔蓝天的“异想”,中国的“神舟”又怎么能飞向太空?(陈述论据兼论证)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异想天开的基础上的,没有“异想”,哪来“天开”(分论点)。 文段把观点句放到结尾,在前面论据的基础上可谓水到渠成;另外,末尾点题,也可以叫卒章显志,符合阅卷者的阅读习惯,论点也是非常突出的。

(六)学以致用,当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作。

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当时吓懵了,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但他仍然选择等

20 待车主。在原地等了20分钟,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车主还没出现,徐砺寒决定在车窗上留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就在徐砺寒写完纸条后,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过来了,他查看了自己车的受损情况,听徐砺寒说明情况后,笑着拍了拍徐砺寒的肩,没让他赔偿,并催他赶紧去上学。后来凌先生说:‚看到这个孩子一直候在车旁,自己当时很感动。‛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有意识运用所学标准语段,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段。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段。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

(五)】如何分析材料论证观点?

褚树荣

一、导入激趣

1.最近,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五(5)班学生万奕含的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走红,你觉得写得好吗?

《秘密》 妈妈说我捡来的

我笑了笑 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 ——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爸爸姓万

哥哥姓万 我也姓万 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 不说你也明白

嘘!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结论:诗歌“无理而妙”,论证“说理见长”。

2.还有一道幼儿园水平的“脑筋急转弯”: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

结论:

1.什么叫因果?因,就是条件,果都是一定因的产物,不同的条件就有不同的结果。 2.什么叫论证?就是揭示论据(条件)和结论(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寻找条件:几句耳熟能详的名言,作为果,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

21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勤能补拙是良训 3.开卷有益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出人才) 结论:

1.论证的过程就是寻找产生结果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根据。 2.论证不仅仅是写作能力,也是深刻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凡例解剖:论证的常见缺憾

1.趋势:浙江高考作文有论述性导向。

2.弊端:小散文的“套作”和事例+结论的文章大行其道。42分左右。

3.特征:散文“套作”的特征:大量的排比结构和句式;大量的古人和死人。事例+结论的文章特征:结构上列举事例,再加上简单的结论。不讲道理,没有论证的过程。

4.凡例1: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施瓦辛格,自小生长在贫民窟里,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可见立志有多远,事业就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多远。

讨论:这段作文的不足是什么?(略)

四、也给名家文章把把脉:吴晗的文章有逻辑力量吗?

谈骨气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

22 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讨论:

名家之作有不足吗?(略) 结论:

1.励志性的散文和实用性的议论文不一样,前者重在教育熏陶,后者重在理性逻辑。前者是价值判断,后者讲逻辑判断。任何逻辑判断都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限度的。 2.议论文写作的所有努力,应该都在寻找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原因,让读者信服你的结论。

五、对症下药:基于证据的推理

(一)因果分析法 1.议论段:

常识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产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和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指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科技,就像楼房不起地址,是靠不住的。

2.讨论因果关系:常识为什么能成为科技的基础?(寻找条件)

23 因为有地心引力,所以苹果往下掉。因为叶子边缘有齿,且有拉伸的运动,所以茅草叶子割破手指。这样的规律和真相被两人悟到了,所以有了科学发现和发明。可见他们的科学发现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于常识。所以说常识是科技的基础。可见“常识是科技的基础”这个判断要成立,起码要申明二个条件:

(1)常识往往包含着科学的规律和真相;

(2)人们必须对常识包含的规律有着足够的认识和领悟; 3.修改议论段:写一写,能把因果关系组织成文字吗?

常识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产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和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指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因为常识往往包含着科学的规律,它是科学的具体化和日常化。当人们对常识中包含的规律有着足够的敏感和领悟,他们就能从中发现科学的真谛。所以,通过常识从事科技教育是最有效的。离开常识而空谈科技,就像楼房不起地址,是靠不住的。

4.思维小结:

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明结论,就是因果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列举的材料,问一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并把原因和条件写出来,使结论成立。

5.课堂练习:找出因果关系的句子,并加以扩充分析。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他们的贫穷激发他们奋发上进,他们的贫困让他学会了勇于面对困难。对于他们来说,贫困,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讨论因果关系:为什么出身寒门的他们能够成功呢?(条件和原因) (1)贫困激发欲望和动力。“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2)贫困锤炼意志和毅力。“自古雄才多磨难,来而纨绔少伟男。” (3)这几个人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卓异天赋的人! 文字组织:怎样把找到的条件和原因组织进段落里去呢?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贫困激发了他们改变自身的欲望和动力。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贫困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使他们勇于藐视挫折,克服困难。古话说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难,来而纨绔少伟男。”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无数贫困家庭中,恰恰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强者,恰恰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卓异天赋的人!这样看来,贫困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

6.课堂练习:

给龙应台改改文章: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补充省略号部分,使之成为说理充分的短文。

玩,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24 龙应台

说到‚玩‛,你知道吗?我觉得不懂得‚玩‛,确实是一种缺点。席慕蓉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

我有一个非常欣赏的作者,叫沈从文,我觉得他的文学魅力来自他小时的逃学经历——到街上看杀猪屠狗、打铁磨刀的小贩,看革命军。正是……

儿子小的时候,我常带他去公园里喂鸭子,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所以说……

现在,他大了。自己去巴塞罗纳,去看建筑,看雕塑。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实在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参考答案:

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他缺乏对于美的真切的感受,美对于他完全是观念和抽象的概念。

看革命军„„正是当时的人生百态,是他日后写作取之不尽源泉;作品中的湘西人情和彪悍民风完全来自于世俗之眼:在街上撒野给予他的成熟和智慧可能远超过课堂里的背诵。

骑单车远行„„所以少年时期的趣味会影响到青年,少年时候的好奇延伸到他的生活,少年时期培养出来的独立支撑着他日后的远行。

总结:

1.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2.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是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段内层次:①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②引述事例;③追根求因(为什么„„呢?之所以„„是因为„„);④得出结论

(二)反向假设法(一种假设的因果分析法) 1.文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在“联合国家庭”中长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年”,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个比他父亲更优秀的人。

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励志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2.基于假设的因果分析:

(1)爱和宽容可以改变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怨恨和孤独,将导致自卑。

25 (2)父亲是孩子幼年时代的偶像,一个值得骄傲的父亲对男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失败的父亲,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好的。

(3)孩子是需要大人的引导的,负面的东西,那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修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在“联合国家庭”中长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年”,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个比他父亲更优秀的人。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父亲,奥巴马就会一直生活在怨恨和自卑中;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也许我们就看不到一个为了“美国梦”不停奋斗的总统了。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励志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4.思维小结

假设相反的原因(条件)及其结果,并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这就是“反向假设法”

具体说,就是对列举的材料,问一声:“假如不这样,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并把结果假设出来,拿结果和现实相比较,使结论成立。

(1)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2)标志性词语: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3)段内层次: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

无„„);③结果展示;④正面强调(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5.练习:在横线上加上假设因果的分析 (1)例文:

发挥你的特长,才能在成功路上走得更远。(提出论点)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但研究数学却是他的终生爱好,他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列举事例)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政时不放弃数学的研究呢?而且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会议厅的日子只是他的职业,但在数学方面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把数学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不独有偶,当年的陈景润假如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禀赋,才能争取更大的成功。

(2)假设因果分析:

陈景润当初作为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非常失败;王亚南老师把陈景润接回厦大研究数论;不擅长表达的陈景润一定是一个不够格的数学老师;中国缺少了一个著名的数论专家,摘不到皇冠上的明珠

(3)文字组织:

发挥你的特长,才能在成功路上走得更远。(提出论点)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但研究数学却是他的终生爱好,他在数论、概率论、

26 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列举事例)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政时不放弃数学的研究呢?而且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会议厅的日子只是他的职业,但在数学方面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把数学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不独有偶,当年的陈景润作为厦大的优秀学生分配到福州中学做数学老师,但害怕学生,表达非常失败。导师王亚南老师把陈景润接回厦大研究数论。假如陈景润一直在福州中学书,不擅长表达的陈景润一定是一个不够格的数学老师,最后“骈死于槽枥之间”,中国就缺少了一个著名的数论专家,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证明1+1=2)就可能落入别人之手了。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禀赋,才能争取更大的成功。

三、课外练习: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用上因果分析法或者假设分析法之一种。

例文: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直直的通向尽头。当遇到阻碍、迷路和困苦时,请学会--转折。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风雨如晦的年代,‚信念‛两个字激励了多少年轻人的拼搏;‚救国‛两个字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灯塔。一个少年,沸腾的热血里奔涌着激情,不屈的骨子里支撑着尊严。他从中国只身赴日,只为学医以挽救国人的生命。然而,当他的尊严受辱,他猛然惊醒:一个人可以没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丢掉他宝贵的生命,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高贵的思想!弃医从文的转折并不代表他放弃了‚疗救国民‛的道路,相反,当‚鲁迅‛的名字响彻中国,那个信念才得以成真。假如当初鲁迅当时没有‚转折‛,中国可能多了一个著名的医生,但中国文学史上就可能少了一个‚鲁迅‛。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韩信面对羞辱他的勇夫,并未逞匹夫之勇,转而取了世俗眼中的奇耻--受胯下之辱。司马迁面对卑鄙至极的刑罚,并未图匹夫之志,转而取了世俗所不容的奇耻--接受宫刑。‚尊严‛两个字并不等同于‚不屈‛失去小小的礼节,舍弃旁人的嘲讽,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尊严。假如韩信怕案而起,则可能‚小不忍则乱大谋‛,暴死市井。假如司马迁抗拒宫刑,则可能加重惩罚,皇皇巨著《史记》就不可能出现。可见,他们的转折换回了人生的另一种尊严。

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荒凉的莽山,平淡的日子,一个叫张文举的男孩却偏有一个文学梦。那个梦,是轻轻的风吹着静静的云;那个梦,是乘着风驾着云驶向辉煌。然而,一封封的退稿信中,编对他说:虽然你在文学上很难有突破,但我发现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二十年后的今天,他戴着‚著名硬笔书法家‛的头衔,在日本、在欧洲、在美国做展览时,他只是对着摄像机说了一句:‚人生有时真的要转个弯。‛假如,张文举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可能籍籍无名,浪费人生,相反的,转个弯,旁边就有通向成功的坦途!

27 人生的路,不可能一直到底。有时,转折之后,梦想自会实现,信念终会成真,人生也会走向辉煌。摒弃世俗的眼光,在艰难的迷途上做个转折吧!舍弃世俗的礼节,在艰难的困境中做个转折吧!抛开固执的成见,在艰难的阻碍面前做个转折吧!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

(六)】

如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说理

褚树荣

一、引起动机:是少女还是老妇?

1.出示图片:是少女还是老妇?即是少女,又是老妇。一幅画的两面性。(见上图)

2.太极图说:太极图是中国先人对于世界的图解,包含着极高的辨证智慧。观察动态太极图,说说在先人看来,世界是怎样的?(讨论)

世界的对立矛盾的,世界是阴阳相生、互相渗透的,世界是发展变化、相互转化的;世界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世界有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板书:对立统

一、发展变化、普遍联系。

二、现实三棱镜:能够列举这样的词语和生活现象吗?

1.世界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能列举对立统一的现象吗?(讨论)

战争与和平;病毒软件和杀毒软件;经济发展和环境代价;学生发展的特长和不不平衡性“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余光中先生将他翻译成“我心中有只猛虎在细嗅蔷薇”。这就是说,人性是有两面的,而两两相对的人性本质又是调和的。

2.你还能举出两两相对的反义词吗?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虚实、强弱、外内、开合、去取、宠辱、得失、清浊、敝新,昭昏、明暗、曲直、多少、大小、轻重、静躁、雄雌、行随、白黑、吉凶、张敛、兴废、与夺、刚柔、厚薄、贵贱、进退、阴阳、损益、寒热、生死、亲疏、利害、祸福、正奇、善夭、智愚

3.这些现象词语对我们认识世界、判断事物有何启发?

28

因为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分析问题、判断事物要一分为二,要考虑到有没有其他可能,要考虑到事物发展往往还有另一面,否则容易陷入绝对化、片面化、表面化的陷阱。

三、思维对对碰:跳出绝对化的陷阱

1.给司马迁挑挑刺:司马迁的名言有绝对化的毛病吗?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给名言警句挑挑刺:下列名言警句有片面化的陷阱吗?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学生讲纪律就没有自由;学习就应该刻苦,梅花香自苦寒来;勤能补拙是良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叶落知秋。

四、升格小阶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升格文段

原文:

苦难是一种财富,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所给予的磨炼。纵观历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方夺胜果;司马迁含冤忍辱,呕心沥血,才有《史记》。温室里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同样,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因为它缺少了苦难,少了同苦难作斗争的经历,少了那份磨炼,失去了人生中那份宝贵的财富。

改文:

苦难是一种财富,苦难更是一种不幸。人们喜欢财富,对不幸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苦难总是如影随形,怎么办?那就坦然面对苦难,接受苦难所给予的磨炼。纵观历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被苦难吞噬,最后方夺胜果;司马迁含冤忍辱,但矢志不移,才有《史记》。温室里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泰山顶的松柏却能傲霜斗雪。具有坚强意志、坚定信念、坚决追求的人,苦难并不能消灭他,反而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财富。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马蒂尔德还是怎样的人?写一段短评。

29 原文:

马蒂尔德为了追求虚荣而毁灭了一生。也就是从幻想奢华生活的那一刻起,马蒂尔德的悲剧也就已悄悄拉开了帷幕。因为一旦有一丝机会,马蒂尔德便会不惜一切地去追求她向往已久的上层社会的生活。在她的心里,‚物质‛对她来说胜过一切,即使她的丈夫非常爱她、尊重她,她都不觉得重要,‚像样的行头‛和‚像样的首饰‛对于她才更重要。马蒂尔德努力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透露出她虚荣的一面,身为一个小职员家的少妇却不惜一切地要成为晚会的焦点,这样的‚幸福‛来之不易,却失掉也容易。马蒂尔德是一个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典型形象。

短评:

五、写作要实践:

任选一个话题,用辩证观点写一个帖子(100字以上) 1.如何看待教师网上授课取酬现象? 2.你对毕业撕书怎么看? 3.你对“民科”有何评价? 4.互联网是天使还是魔鬼?

5.如何看待“凤姐”这样的励志现象? 6.城镇化会不会导致乡村凋敝?

六.名言有链接:引经据典助说理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易传》) 2.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

3.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举,疆(强)有所不能胜。(韩非) 4.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驰张。(韩非)

5.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谚语)

【写作实践的参考答案】:

教师取酬 取酬值得肯定:

30 1.符合法律(教师法);2.符合市场经济规律;3.符合知识传播规律;4.符合互联网趋势;5.符合同类职业惯例

取酬需要规范:

1.教师工作量和质量考核;2.网络课程审查和监督;3.税务制度跟上;4.道德倡导 毕业撕书

不值得提倡应该制止:1.发泄有多种渠道;2.排除压力源才是根本;3.撕书本身是不文明行为;4.撕书污染环境;5.撕书带坏学弟学妹;6.珍惜今生今世的证据 应该谅解和引导:不必定性好坏,不作价值判断;不必纪律处罚,源头疏导才是根本。

“民科”评价

应该持不打击不压制态度:1.人有选择生活方式、价值观的自由;2.科学兴趣总比低级趣味要好;3.民科也有转化和升华的可能;

应该不提倡不宣扬:1.不尊重科学的共识和规律;2.没有科学的学习和训练;3.因为科学的痴迷而影响正常生活,给家庭带来影响。

互联网利弊: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极大丰富资讯、极大方便生活、极大促进科技、极大决定未来、极大影响人类。疏远传统文化、隔绝人际关系、促使人类异化

双刃剑要用道德和价值去统制。 凤姐之说:

不值得肯定:1.用低级趣味炒作起家,2.失却美丑正误的价值;3.以美国移民做成败标杆;不因为个例否定正当的追求:人想出名,是正当的,人追求财富是正当的,人追求被尊重是正当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正当的,这些在凤姐身上有,在底层人群中有,不应该因为凤姐的个例被否定。

城镇化和凋敝

1.主要是正确地化,不会凋敝:改造环境卫生;提供择业机会;增加土地流转;提供交通便利;建设互联网络;改变生活习惯;提倡现代理念;保存传统文化; 2.掠夺式的开发会引起凋敝: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的迁移;乡村教育的败落导致教育倒退;民主建设落后导致农村黑暗;耕地和山林破坏导致环境恶化;

3.农村城镇化必经之途,但要解决很多问题。 写作模式总结:

1.主要观点,不能模棱两可; 2.花分两头,各表一枝; 3.从另一方面补充; 4.要有现实介入;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

(七)】

如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地说理

31

褚树荣

一、引起动机:蝴蝶效应和欧洲民谣

1、“蝴蝶效应”与“一个马钉亡掉一个帝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用计算机研究气象时,一个极为细微的初始数据的改变,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异,于是他提出得一个假设: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其内在的根据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气候系统的极大变化。

一则欧洲民谣显示了同样的哲理:一个马钉亡掉一个帝国”——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个民谣讲的是,在一次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一位将军因为不耐烦要等待马夫钉上最后一个马钉,而匆匆率领军队上了战场,结果一连串的失误导致全军溃败。

2、启示:古老的民谣和现代的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事物的内部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都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偏面地一成不变地看待世界。

(2)马蹄铁上一个钉子的丢失,蝴蝶的翅膀扇动,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与周围世界和未来事件发生联系,却关系到一个帝国的存亡,引起了巨大的环境气候变化。可见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结果,或者说微小的量变引起巨大的质变。

(3)一件极细小的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如果你走好人生的每一小步,可能 “慎之毫厘,得之千里”,如果你不在乎细小末节,也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

二、连类而及:请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简单评述下列话题

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的道理何在?

城门失火,救火需要水,城池里的水用作救火,水中之鱼就遭殃了。城门和池鱼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却因为火发生了关联。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2、“孟母三迁”说明什么呢?

32 人,归根到底是环境中的动物,而环境又是各只种关系组成的,任何一个处身其中的人,都被编织进关系之网中。我和你,是有关联的,我对你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出淤泥而不染固然有,但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则更加普遍。孟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地选择适合的环境。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舍市傍,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继而迁于学宫之旁”,孟子学的是揖让进退。可见,人存在于环境之中,环境对人的主体发展是有关系的。

3、有人说林冲杀人因风雪,有一定道理吗?

《水浒传》中的林冲,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但被高俅逼得走投无路。即使在看守草料场之时,他仍然有苟安的心念。但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使林冲想到了离开草料场去沽酒御寒,又因为风雪中途躲进山神庙,也是因为风大雪狂,林冲进庙时关了庙门支上石头,也是因为风雪,陆虞侯一干人草料场防火后,也躲到山神庙,正因为庙门关了推不开,便立在门外讲出谋杀嫁祸的阴谋,而林冲恰好在门里洞悉了陆虞侯的全部阴谋,这才突出庙门,上演了雪地里的一场复仇。可见,即使偶然的一场风雪,在含冤忍辱的英雄发展成快意恩仇的英雄之间,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4、你觉得德国人的研究可信吗?

德国波斯坦地学研究中心豪格和他的研究小组去年1月4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通过广东湛江湖光岩玛珥湖的火山泥一块石头的分析,通过岩芯样品的磁属性和钛物质的分析,揭示了东亚古代冬季季风强度,他们认为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大军激战于中亚重镇坦罗斯,唐军大败,处于季风异常、少雨干旱,谷物歉收,激起农民起义最终导致唐朝灭亡。通过同样方法,豪格小组发现,公元9世纪左右,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了持续100年的干旱,著名的玛雅文明也因此消亡。

(一块石头——岩芯样品的磁属性和钛物质——东亚古代冬季季风强度——少雨干旱——谷物歉收——激起农民起义——唐朝灭亡。前半段是自然科学分析,后半段是社会学推理,彼此之间是有因果联系的。可以说,互为因果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思维碰撞:如果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审辩,下面这些名言是否辨证全面?

1.君子性非异也,善借于物也。——荀子(成为君子,“性”与“物”都是重要的。首先要有君子之性,你才有可能成为君子,这是事物变化的内因;君子要成为君子,还要善借于物,因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你不可能完全离开这个条件世界而“独善其身”。)

2.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不要听那些闲言碎语,你就一定会成功。——纳斯雷丹•霍查(成功需要自己的意志和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需要自己的意志建立在正确的方向之上,更何况闲言碎语有时候也可以从反面起作用。此判断绝对化,夸大了意志的作用。)

33 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坚持到底固是达到目标的重要力量,但绝不是唯一的力量。一个人达到目标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多因素跟目标都有关联。巴斯德的判断有失全面。)

4.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耐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之前的忍耐之心,恒心是瞄准目标的恒久之心,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耐心和恒心是最重要的两种心理。但是要得到酬报,也得有前提条件,譬如说研究方向、理论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民科”研究的耐心和恒心就不一定得到报酬的。)

四、升格之道: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升格议论段

原文:假如在考场,这样的作文应该有44—47分了,还可以再高一些吗?

生涯规划就是早定人生目标和方向。对于中学生来说,只知道读书、考试,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特长,这对于将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莎士比亚说过:‚学问源于兴趣,方有所得。‛同样事业源于兴趣,才有成就。兴趣产生特长,特长决定职业,这应该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原则。也只有从兴趣出发的职业规划,才能具有幸福的人生,因为人们常说:‚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出自己的兴趣出发,否则,不可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改文: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改改看,能否辨证理性一些?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有人说从兴趣出发,规划职业生涯,事业才可能成功,人生才可能幸福。诚然,兴趣是学问和事业之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源于兴趣,方有所得。‛因为兴趣是自发的内在的力量,它能驱动学习过程,以苦为乐;同样,成功的事业也源于兴趣。兴趣产生特长,特长决定职业,而职业恰好发挥了你的特长,往往会做得比同行更成功。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唯兴趣是从呢?这就要从成功和幸福的认识谈起,要知道个人事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业的成功,除了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需要和人生的机遇,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机会还没有到来,或者社会不认同,事业的成功率就要大打折扣。同样,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因为幸福总是伴随着成功而来的快乐,如果你的兴趣不被别人看好,你的规划没有实施的条件,你的事业不被社会承认,你还会感到幸福吗?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固然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更要评估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

评语:

有些同学评述事物,往往一厢情愿,主观愿望代替客观分析,原文就有这样的痕迹。改文考虑到事业成功除了兴趣之外,还要有其他条件的。有时候,其他条件所发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兴趣,这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去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理性和辨证,持论也更加成熟了。这样的作文应该可以打到50分的。

34

五、名言链接:引经据典助说理

名言警句作为理论论据,是论述文中经常采用的。但是人间的任何道理,是非曲直,真伪褒贬都是相对的,或者说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当你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助力说理的时候,可以记住这类的名言:

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2.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谚语) 3.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民谣)

4.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

六、写作实践:

选择一个话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段(100字以上)

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也是辨证的,需要条件的。从这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必然会产生吗?

(蝴蝶扇动一个翅膀所产生的微弱气流,是否能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接下来会不会产生其他连锁反应,是很不确定的,得依赖一定的气候、气象和地理条件,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连锁反应就不会发生。你不能仅仅因为初始条件下可能存在某种情况,就像滑坡一样无限地推下去,这样就陷入‚滑坡谬误‛。议论中常见的‚滑坡谬误‛就是这样的,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其实,现实也许并不会按照这种推演的逻辑去发生,每一步的发生其实都需要条件,每一步的推演都忽略了应具备的条件,最后的结果当然非常可怕。)

2.屠呦呦是宁波中学培养出来,还是效实中学培养出来?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是非凡的荣耀,这是事物的结果。屠在效实读过,在宁中读过,这是初始的条件。如果取消初始条件和获奖结果之间的诸多因素、条件(如时间、机遇、形势、智慧、毅力、体制、团队等),初始条件能否产生获奖结果?肯定不能!所以,屠呦呦既不是宁波中学培养出来,也不是效实中学培养出来的。扩而大之,几乎每一个重点中学的校史室里都言之凿凿地说培养了多少著名校友。如果此种说法,仅仅是为了激励学子,倒不失为一种典范教育。如果学校借以扬名贴金,就禁不住轻轻一问了:据说某某罪犯也是贵校毕业的?或者屠呦呦是否高三毕业就获得诺贝尔奖奖了?)

七、再听一个故事:事物普遍相关联,好心未必成好事

35 西班牙作家、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过西班牙塞戈维亚引水渠的故事: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山里的凉水经由该水道流到这座干燥炎热的城市,1800多年来,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一直依赖于这条引水渠。然而,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塞戈维亚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被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这条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于是,塞戈维亚人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的现代化的水管铺好不久,那条千年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经过日光暴晒之后,那些千年古砖和石块开始开裂,干涸的引水渠很快就到处坍塌。没过多久,那条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引水渠,而被好心彻底葬送掉了。

【考场议论文写作十讲

(八)】写好议论文的开头?

褚树荣

一、比较

题好一半文,开头也一样。考场作文的开头段是阅卷者第一眼关注的地方,同标题一样,有时候可以决定整篇作文的分数。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段能获得阅卷者的青睐呢?请看下面的开头段:

第一组:普通与特殊

【文题关键词】我只是一颗尘埃/世界因我而造

A 地理课上我们学过一个知识点:地球的一般与特殊。当时我就疑惑,地球到底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呢?我想现在大家都应该很熟悉:针对广大无边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天体。就拿太阳系来讲地球也只是个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之一。它的体积没有水星木星来的大,离太阳没有水星来的近,所以他是一般的。可是它为什么又是特殊的呢?因为在千千万万个大大小小的天体中唯独它孕育着生命,所以它是特殊的。

B 在广大无边的宇宙中,地球是普通的,但它是已知星球中孕育着生命的唯一,所以又是特殊的。可见,普通和特殊并不是永远对立的,在普通中寻找亮点,普通也能变特殊。

分析:A B两段有繁复与简洁、散漫与明确之别,显然,作为论述文,B段开头更容易获得高分。

第二组:重复与创造

【题目】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但87岁的中国画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36 A 又是一个新春将至的时节。我不由想起往昔那一年一年万头攒头笑着火树银花的日子。人们爱着这漫天绚丽的烟火,因为每一个新春它们都化了不一样的彩妆,铭刻着不一样的记忆。若是年年皆是一种模样,早被人们厌弃了。重复,不仅仅局限于僵化的程序,而是翻动着创造的水泡,积蓄着转变等待迎接喷发。

B 新春时节,火树银花,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物,周流不居,但自然法则,总是昭然若揭:循环促成新生,重复方能创造。

分析:AB两段有叙述和概括,曲折和流畅之别,A段重在举例,B段节末点题,显然B段更可能获取高分。

二、总结

总结上述二组考场作文的开头,吸引阅卷者眼球的开头段首先要做到四个“最好”: 1.篇幅。最好不要超过100字,50字左右最适宜。阅卷老师看到长长一段放在开头,心下就烦,对整篇作文的评估会失却耐心。

2.行文。最好不要展开论证,如果举例,也只要引出论点即可,分析也要留到本论部分。开头段就展开论证是不懂论述文写作的表现之一。

3.观点。最好在段末或者句首直接点出,阅卷老师看第一段有一种期待:论点呢?论点呢?你在段首或段尾恰好点出,阅卷者就心安:观点有了!

4.语言。最好用简洁的短句和整句,力避冗长描述。简洁的四字短语最为干脆,有节奏,但要流畅通顺,不能生造;用排比来打造整句是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倾向,但要注意最后一句一定是观点句。

三、举例

开头段如何写呢?张中行先生在《作文杂谈》中提出文章开头有“明说”和“暗说”两种。所谓“明说”就是在引论段中开门见山,一语破的,明确提出论点。我们可称之为“开门见山式”。

1.开门见山式,如: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②力气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穷的。做一件事,往往用力不能取得成功,用智慧却能达到预想的目的。(《智慧大于力气》)

③无论做什么样的领导工作,既要有专门的学问,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这个道理十分浅显。《欢迎“杂家”》)

①是一句话破题,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②③虽有两句话,但句意都是相承接的,中心论点的提出也是直截了当。可见“明说”,一般只用1-4句话,其中一句话必然是论点句,其余句子或者解释,或者承接,或者对比,都是为了突出那句论点句。

37 至于“暗说”,办法多种多样,列举如次:

2.对比转折式。前后对比,中间用转折词。如:

①不好表现自己,确实是一个人谦虚谨慎的美德。但是,我敢说,“好表现自己”也是一种美德。(《小议“好表现自己”》)

②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

3.类比设喻式。简述故事、寓言或者笑话作为类比或者比方,然后从中引出一句论点。要注意的是,叙述要简要概括,能说明问题即可,不要写成小记叙文。如:

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上,于是,就天天站在树下等着捡死兔子。人们笑话守株待兔的人,是因为把偶然现象视作必然规律的人,就一定会做出愚蠢的决定。(《偶然与必然》)

4.引经据典式。开头先引用一句别人的话(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格言等),或者直接用这些句子作为论点,或经过解释从中引出论点。如;

“谦受益,满招镀”,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手多年了。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这条真理指出人们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个格言受到教益。(《说谦虚》)

5.叙述事件式。开头先叙述一件事件(国家大事,世界要闻;凡人小事,自然现象;逸闻轶事,文艺传奇等等),然后根据这件事,提出论点,或从此事联想开去,引出一个论点或论题。

夏日来临,暑热难当,打开门窗,丝丝凉风吹进屋内,使人顿觉清爽异常。但是,蚊子、苍蝇也乘机而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若安上窗纱,既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又防止了蚊蝇之害,实在是两全其美的措施。由此,我联想到了学习西方文化的问题(《窗纱与蚊蚋》)

6.概括材料式。即“顺杆爬”:引论段开头先简要、概括地复述题目所供材料的内容,然后提出论点;或者是在对材料的夹叙夹议中,使论点逐步鲜明起来。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38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顺着材料改编,就有如下的开头: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有人说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于潮头。有人说,不顺从,你的生命才有力量。而我要说,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提出问题式。在引论段的开头,先针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

人大概生下来就是与“难”字打交道的。遇到“难”以后,怎样对待呢?有的人无视困难,或不承认困难,这未免目光短浅。有的人“难”字障目,被困难吓倒,只有懦夫懒汉才是这样。有的人正视困难,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战胜困难,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智勇之士。(《说难》)

8.解释定义式。引论段的开头将标题或有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在解释中引出论点。如:

①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就是习惯。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重复和练习才能巩固下来的。二是习惯是一种需要,就象吃饭和睡觉一样,很难改变。由此看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能受益终身。(《习惯》)

②汉语中,表示“坚硬”这样性质的字不少,表示“柔软”的也很多。可是既表示“坚硬”,又表示“柔软”,把这两种对立的性质统一在一起的字就不很多了。“坚韧”就是这样一个。字典上注释,“坚韧”又柔软又结实,不易“折断”。“坚韧”确是一个耐人深思的字。(《谈“坚韧”》)

四、实践

以上八种开头方法,符合了四个“最好”。当然,要写好考场作文的开头,最根本的条件是二个:一是“想清楚”,即审题不出差错,你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也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二是“说清楚”,能够简洁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用一二句话写出来,而不是佶屈聱牙,装腔作势,或者雕章琢句,以辞害意。下面试以宁波市二模作文题为例,用八种方法拟写开头段:

39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

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立意分析:勇作弄潮儿。立定脚跟不放松。内方外圆,顺势而为。以上三种立意均是可以的。)

1.开门见山式。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时代洪流之前,奋勇前进,顺势而为,才是唯一出路。

2.对比转折式。

虽然有人说在潮流之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我愿意“冷眼向洋看世界”,在浮躁喧嚣的时代潮流中保持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3.类比设喻式。

墙头之草,东风袭来向西倒,岩中翠柏,立定脚跟不放松。春去冬来,墙头之草,望秋先陨,但岩中翠柏,凌冬不凋。人也一样,只有坚守自我,才能显示出生命的力量。

4.引经据典式。

江浙一带,素有弄潮好手。“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市场经济初期,多少浙江人见微知著,顺应潮流。先有温州模式,后有马云电商。如果不做弄潮儿,哪有今天的经济奇迹?

5.叙述事件式。

Jon是一个泰国乡下糙哥,随着入城潮流,他也到曼谷去做了“曼漂”。虽然进入法学院读书,但不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端过盘子,发过广告,看过大门••••••过了7年郁郁寡欢的都市生活以后,他终于听从内心的召唤,决定逆流而动,回到故乡。在离清迈50里的地方,他开荒、种菜、养鱼、造房、办农家乐,最后居然有了自己的农场,

40 有了自己的品牌,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前去学习和体验他的有机生活方式。Jon的经历告诉我们,追寻潮流和保持自我是可以和谐共存的,甚至保持自我也可以倡导新的潮流。

6.概括材料式。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有人说不做落伍者,你就要立于潮头。有人说,不顺从,你的生命就有力量。而我要说,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

7.提出问题式。

是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还是做自我的“国王”?不做落伍者,就一定要立于潮头?不顺从,生命才有力量?世间万物的许多选择,恐怕不是非此即皮、黑白二元这样简单。能否做到追赶潮流但不能迷失自我,保持自我但不能固步自封呢?

8.解释定义式。

俗话说,做人要“内方外圆”。“外圆”就是“追寻潮流”,就是适应变化,顺势而为;“内方”就是“追寻自我”,就是保持自我,心有操守。很多时候,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五、修改

以下四篇作文,是我市二模作文中的优秀卷。三篇来自效实中学,一篇来自镇海中学。从近几年的考场作文来看,这是追求华丽语言、抒发小资情感的典型篇章,在前几年,无疑是作为高分卷的。但今年,这样的文章在考场上的命运,很难判断。因为最近三年,评卷组反复打压“套作”,强调“说人话”的论述文的回归。所以,这种风格的开头段,还得改一改。

1.《繁华境里,听轻曲一首》

克鲁德曾言:“我不愿预测,我只透过窗子,看着那已发生的未来。”窗子里,窗子外,繁华境里,繁华境外,潮流涌动之下,筑窗一扇坚守初心的人又何其的少。

(克鲁德曾言:“我不愿预测,我只透过窗子,看着那已发生的未来。”在克鲁德看来,无论窗子外的繁华境里,涌动着怎样的潮流,他自己要筑窗一扇,坚守初心。在天下攘攘的今天,像克鲁德那样的人又何其的少,而正因为其少,故更显珍贵。)

41

2.《顺风飞扬,逆风歌唱》

我在灯红酒绿、霓虹通明的都市街头感受生活的细心,我在小桥流水、花香四溢的感受燥热的野心膨胀,我在欲望的潮流和内心的反思中踏歌而行。

(有多少人在车来人往、灯红酒绿的都市潮流里放纵欲望?有多少人在小桥流水、花香四溢的精神后院里坚守本心?而我愿在时代的潮流里顺风飞扬,在内心的坚守中逆风歌唱。)

3.《行于时代大潮》

李谷一的《知音》——“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总能在心中激起千层浪。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这是李谷一在《知音》里唱词,它总能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波浪:在时代大潮里,像蔡松坡那样勇立潮头,还是像袁世凯那样逆流而动呢?答案显然是前者)

4.《顺流而生,把我自我》

她征服了世界。这是人们对可可。香奈儿的评价。她以睿智的目光洞察潮流的走向,又以高傲的姿态坚持黑白灰的美感,融入潮流与守住自我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统一,最后她走向了世界。

无疑,顺应潮流是历史的真理。那百年历史,近代中国曾试图逆流,最终被历史遗弃。在民主的历史潮流之下仍顽强地坚守专制,在一次次被打倒之后,这真理才终于为我们所知。蒙受耻辱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我们终于迈步走向世界,在时代大潮之下,我们脚步稳健。

但是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只能带来庸碌与失败。如何与潮流保持理性的距离,答案是保持对自我的追寻。

(可可.香奈儿以睿智的目光洞察潮流的走向,又以高傲的姿态坚持黑白灰的美感,融入潮流与守住自我在她身上得到完美统一。最后她走向了世界,进而征服了世界。可可.香奈儿的成功,告诉我们一种人生的智慧:既要顺流而生,又要把握自我。)

六、实践

42

比较四个修改后的议论文的开头,大家应该知道考场议论文的开头段应该怎样鲜明集中地点题,怎样清楚明白地表达,怎样简洁明快地开篇了。下面提供今年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联考作文模拟题,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写几个议论文的开头段。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操场上,有人正进行万米长跑,有人正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绕着跑道一圈圈慢慢散步。那跑1万米的看见百米冲刺的人满面通红,肌肉紧绷,心里会“颤抖”吗?不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考验在后面等着自己呢。那悠闲散步的,看见跑万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会内心紧张,担心被“追上”“淘汰”吗?也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来散步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考场议论文写作十讲(9)】如何写好议论文的结论段?

褚树荣

一、引题

《唐诗纪事》里有个故事,说唐中宗游昆明池,命群臣作诗助兴,请上官昭容评定优劣。著名诗人沈诠期和宋之问胜出,唐中宗要上官昭容要在两人之间确定一个“魁首”。上官评判道:“二诗功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匠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则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骞举。”上官就是着眼于结尾来评定高下的。沈诗结尾虽是自谦,但透露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故曰“词气已竭”;而宋诗结尾则表达出“满目青山夕照明”的乐观和自信。

可以想象,当年上官昭容评定沈诗和宋诗的优劣时,一定是摇头晃脑地吟诵、平平仄仄地咀嚼,从容得很。而现代的“上官昭容”们的评判考生作文的平均时间,恐怕只在短短的三分钟之内,不能“细读”,只能“概览”的。所谓“概览”,就是快速地浏览卷面,关键的地方多看几眼:看一眼标题,是否切题;看一眼开头,是否点题;看一眼本论,是否扣题;看一眼结尾,是否结题。如果这四处都给出阅卷者需要的东西,OK!45分就有了。所以,写好议论文的结尾,是多么重要!

二、比较概括

请你比较(2016年宁波二模)四篇考场作文的结尾,你觉得优秀的考场作文结尾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附题目】

43 有人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追寻潮流乃至立于潮头之上,如果一个人不能融入现代潮流,那他就会成为落伍者。也有人说,任凭潮流涌动,我只做自己内心的国王,就如“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还有人说,追寻潮流与追寻自我并不矛盾,一方面顺应潮流但保持理性的距离,另一方面顺应内心但不被自我蒙蔽。

对上述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例1

顺乎潮流,追随本心

镇海中学一学生

【引论段】北宋有学者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是其儒者壮志,愿顺应时局,顺应本心去开创事业。于今世人,又何不如是?唯顺乎潮流,并追随本心才能不迷失不困惑,才能坚定地创造人生价值。

【结论段】《史记》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言及时代潮流中有汲汲名利之弊病。不错的,只有以理性地眼光看待潮流,在内心的自我判断下保持合适的姿态,方可不迷失。故曰:顺乎潮流,追随本心,方为上策。

追寻潮流,不弃本心 慈溪中学一学生

【引论段】老舍曾言:“生命需有光有影,有静有动,生活的滋味,就含在这猛而不变的曲折里。”不错的,在这个快速变化与发展的时代中,大多数人被名利的浪潮席卷,汲汲皇皇地朝“成功的终点”奔跑,却忘记奔跑的初衷是为何;也有人自命不凡,渴望脱离所谓“红尘苦海”去寻一个清白的境地,却终是佯狂而不知所踪。要我说,真正融入世界的方法并非与它左右逢源或是消极割裂,而是明知它已千疮百孔却依旧与其温暖相拥。入世与坚守并不矛盾。

【结论段】鲁迅太过入世,呐喊的声音早已在喉腔里哽咽成哭泣;尼采太过出世,于是哭他的上帝不在,哭他的信仰迷茫。相比之下,我们可以采取更加圆融的办法与世界握手言和。就像季羡林老先生说的那样:“纵浪大化中,不喜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

追随,倾听内心的声音

效实中学一学生

【引论段】生而为人,我们被安置在时代的洪流中成长。奈何洪流行进迅猛,咆哮着席卷而来,似乎要将逆行者一一吞没。可我们忘了,我们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木头人,意志由心而生,我们有抉择的权杖和力量。追随潮头,且听听内心的声音。 【结论段】我们需留得心内一方真我,在追随潮流的道路上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叩开人生意义的大门。这是社会的人性回归和一定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顺潮流,从自我 宁波中学一学生

44 【引论段】哲学大师尼采曾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时,便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因此,顺潮流,从自我,是立于这快速变化、发展时代的一帖良药。 【结论段】顺潮流,从自我。我们无法反抗时代的势之必然,也无法阻挡时代前进,却可以活出自我,跟从内心!

这四篇考场作文,都是宁波二模的优秀卷,其结尾有共同特点:

1.篇幅:100字左右,三言两语,干脆简洁,有个“豹尾”更好。四个结尾,最长113字,最短45字。

2.点题:首尾呼应,明确题旨。再次强调引论段的论点,但语言有变化,不是简单重复。即使宁波中学这篇重复了“顺潮流,从自我”六字,但接下去一句有建议。 3.深化:解决问题,深化题旨。镇海中学考生和慈溪中学考生都引用名言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拓宽了文意。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则提出选择这种活法的建议和价值。当然,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4.语言:短小精悍,干脆简洁,句句紧密。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说,是“有挽留力,使读者读后还回味,久久不能忘怀”。当然,这是考场,作文是“急就章”,语言有点毛糙在所难免。如“这是社会的人性回归和一定意义上的自我救赎。”,什么是“社会的人性回归”?改成“迷失已久的人性回归”就明确多了。“我们无法反抗时代的势之必然,也无法阻挡时代前进,却可以活出自我,跟从内心!”改成“我们无法反抗时代的趋势,也无法阻挡时代的前进,却可以跟从内心,活出自我!”语言就顺畅多了,而且有节奏感。

三、方法举例

议论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讲究实用和逻辑。一篇议论文写到结论段,应该是照应开头,收束全文了。其作用或强调论点,或深化中心,或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或展望前景等。我们就以宁波市二模的作文题为例,说说结尾扣题的方法。

1.引言扣题式

在结论段中,引用与中心论点内容一致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格言,再次强调论点,使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如镇海考生引用太史公言,慈溪考生引用季羡林诗。当然,引言要贴切,慈溪考生的引论段引用老舍的话,就和论点有点“隔”。

2.举例扣题式

列举例子,再次扣住论点。一般而言,结尾就是全文总结、照应开头而已,但举例的好处是结尾依然具体形象,给阅卷者以新鲜的刺激。当然限于篇幅,只能概括地叙述,如“鲁迅太过入世,呐喊的声音早已在喉腔里哽咽成哭泣;尼采太过出世,于是哭他的上帝不在,哭他的信仰迷茫。”

3.比喻类比式

45 结论段中,用类比或比喻来引出结论,如果是用排比的句式结构,要注意的是结末句一定要点出结论,如果不是排比句子,比喻句一定要清晰地扣住论点。如有一篇《万千溪流我行其一》作文,开头段以水作喻:“所有的科学家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是水。无数的水汇成了溪流,又有无数溪流奔向大海,又有万千溪流从大海中流出,如同时代的潮流。”结论段写道:

“江河湖海,奔流不息。我随时代前行,却只取适合我的河道,哪怕那再狭小,也够我不虚度此生。万千溪流我只行其一。”据说这篇作文还是一个初二学生写的,很是了得。

4.提问思考式

在结论段中,或设问,或反问,意在用一种引入注意、启发思考的形式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如:

我们从格斯拉兄弟最后的遭遇中难道还看不出一些端倪吗?没有顺从时代的浪潮,一味地抱残守缺,别说成功恐怕自身也难保。我们从马云和余佳文的选择中难道还不明白如何取舍吗?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顺流而下,创造了巨大的业绩。所以,我们要勇当时代的弄潮儿,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重复照应式

在结论段中,不着重对本论部分的论证加以总结,而再次照应引论部分的中心论点,给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感觉。如宁中学生的一篇作文,标题是《顺潮流,从自我》,引论段的论点句是“因此,顺潮流,从自我,是立于这快速变化、发展时代的一帖良药。” 结论段是:

顺潮流,从自我。我们无法反抗时代的势之必然,也无法阻挡时代前进,却可以活出自我,跟从内心!

6.号召鼓动式:

结论段发出号召,号召人们为本论部分充分论证了的一种正确的思想、理想、境界而奋斗。这样的结论段,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如:

看见了吗?顺应时代的潮流,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走上了人生的巅峰,顺应时代的潮流,时代才有记住你的理由。难道我们要像格斯拉兄弟一样吗?虽然他们也有自我的坚守,但在生存与死亡之间,为什么不再明智一些呢?让我们一起顺应这洪流吧!让我们勇当时代的弄潮儿吧!在这洪流之中,你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7.描述启发式

采用描述的语言,呈现一种情景,情景包含着态度和选择,暗扣题旨,让人心领神会。好处是含蓄地暗示,引人深思。但是这种“文艺范”不能玩得太过太虚。下面二个结尾分寸拿捏的就很好。如:

千载之下,掩卷沉思,感慨系之。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大潮里前行,怎能不慎之又慎!(效实考生《行于时代大潮》)

46 突然想起顾况那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的诗,山林溪旁,炊烟绕绕,听清曲,阅金经,调素琴,啜香茗,喜天晴,如此诗意岂不比一味追逐更美?繁华终会落下,唯有最初的清淡才得以永恒。(效实考生《繁华境里,听清歌一曲》)

8.概括总结式

把本论部分的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得出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结论,这个结论又是引论的重申和深化(不是重复),因而可以使中心论点更清晰,更明确。这是议论文写作最常用的方式,也是一种逻辑要求,不管你采用哪种方法收尾,都要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如:

人是社会动物,发展至今日,几乎不可能有人能如隐士般决绝地与世界隔绝。李健的《传奇》,被唱成传奇,自己也成为了传奇。香奈儿带着黑白灰的路线走向了世界,又征服了世界。所以我们既要顺流而生,又要坚守自我,这样才能活出真我风采。

四、实践尝试

我们说结尾有种种方法,这是为了指导的方便。其实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是综合应用几种手法的。下面以2015年浙江卷的作文题为例,请根据作文标题和引论段,试着用其中一种方法,写一个结尾。

【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这个题目当年是浙江大学文学院考研究生的题目,拿来作为高考题目,虽然原创性受到影响,但该话题中学生应该是熟悉的。再说它可以考测出考生的文学素养和逻辑思辨能力,仍然不失为一个好题目。

就立意而言,不外乎三类:一类是主张人品和作品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应该一致。一类是说人品和作品是背离的,或者说没有必要一致。还有一类是说一致不一致没有必要讨论追究,我们欣赏的只是作品。

1.引言扣题式

言为心声

【引论段】古语有云:“言为心声。”我以为此言得之。一部作品不仅能反映作者的性情,更是对其人品的投射。

【考生结论段】昔者王阳明先生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以喟叹自我认知、自我救赎之难。我想,言为心声,只有每位作家破解自己心中的“贼”,不让

47 他盗走你的本心、良知,那么自然会有经典作品的涌现,而作家自然能到达那个他们念兹在兹的理想之乡。

2.举例扣题式

且以作品论英雄

【引论段】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考生结论段】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

3.比喻类比式

文字是一面镜子

【引论段】从指尖触摸书页的那一刻起,无疑我们已开启了一段灵魂之旅。我们从起点出发,去寻觅终点那一端作者留下的足迹、笑靥、感伤,于字里行间体味他们的品格与气质。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灵魂深处的本真。否则,何以有‚阅读好书,便是与许多高尚者谈话‛这一经久不衰的名言?

【考生结论段】选择文字成为哪一种镜子,承载怎么样的心情,是私人的事。然而,作为读者,我所期望的,是彻底的‚文如其人‛,透过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底盛放的是作者的玻璃心,澄澈而透明。愿所有的文字,如同不会说谎的镜子,剔除污浊与不堪,折射的,是作者心中的清明与安宁。

4.提问思考式

格调与人品

【引论段】孔子曾经说过有形无言者是国家的栋梁,有言无行者是国家之大害,有言有行者是国家的宝物。我想用这个思维来理解格调与人品也是行得通的。作品的格调与人品相一致是好的,但若作品的格调与人品不同,那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考生结论段】纵上所述,格调与人品相一致也好,相背离也好,其实都不是件好事吗?世界那么大,若都一样未免也太单调了,不是吗?

5.重复照应式

以吾手,写吾心,抒吾情

【引论段】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透过作品,可以窥得作者内心,探得作者思想,与作者神交。

【考生结论段】“文如其人”这话一点不错,我希望我可以不受压力,不受干扰,以吾手,写吾心,抒吾情,将最真实的自己留与世人。

6.号召鼓动式:

48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引论段】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体现他的内心独白以及他的品格,一个人的作品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情、一个人的价值。

【考生结论段】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让我们从阅读中去体味作者的性格,去体味作者的百味人生吧!

7.描述启发式

艺术是人性的碎片

【引论段】古人言:文如其人。我却认为不尽然。一篇墨香之文是否反映为人高洁?一幅山水墨画是否显示性情淡泊?非也。人性之复杂怎局限于小小篇幅之内?艺术,仅是人性之碎片。

【考生结论段】艺术是人性的碎片,但在世代洪流中众多碎片汇聚成闪光的整体,我看到了软弱与刚强,渺小与伟大,平凡与高雅。是,艺术仅仅是碎片,但它是我们探知自我必不可少的碎片!

8.概括总结式 例1:

作品 = 作 + 品

【引论段】是的,这是个恒等式。

作,指的是作者作文的功底,是遣词造句的功力;品,指的是作者的人品。一部好的作品,若想流芳百世,这两者缺一不可。

【考生结论段】一部作品,必定离不开“作”与“品”这两个字,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注重于“作”的培养,而忽视了“品”,这两者并没有主次之分,但就我看来,“品”更为重要。作品是作者表达其价值观的载体,作者的格调以及人品必是一致的。

别忘了,作品=作+品! 例2:

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引论段】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考生结论段】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作者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作者,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

五、修改提升

这是去年的二篇作文,你觉得结论段写得怎样?还可以修改吗? 例1:

品·格

49 【引论段】人品之于格调,犹如花之于瓶。花美,自有玉瓶相衬。而空得一只精致优雅之瓶,未必得一奇绝独美之花。

【结论段】粪虫至秽,化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变为萤而耀彩于夏月。于人品,心既写之,定能使格调化腐朽为神奇,臻于一份生命的淳真。

例2: 言不总为心声

【引论段】曾有过彻夜通读林语堂睡眼惺忪仍不释卷的经历,深陷于其灵活语言魅力之中而回味无穷。可当后来一次偶然读到的一则旧闻,作为大学校长的林语堂也曾做过私吞公款之事。原有的肃然敬意轰然坍塌。我们长期持有的认知总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而往往对喜爱的文学家、艺术家抱有最高的期望与崇敬,认为高雅作品必是出自淤泥而不染的大师之手。而如我这般浅薄的见识,却使我们陷入了误区:喜爱某位作家,便容不得他有任何污点;一旦有某不为人知的消息暴露,我们极易倒戈,从崇拜到啐然骂之。

【结论段】因此,言是不总为心声的。作为读者,我们不能拘泥于作者人品好坏,不能被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相符而充塞整个眼界。若先前对作者嫌恶万分,而读其作品感受其与昭著臭名的截然迥异,自然会有一翻(番)新的视角与感知。若怀揣崇敬去读,但有所失望,我们也能于阅读中找到对作者新的认识与全面的评价。言不总为心声,但总有作家在努力使言为心声,也有艺术家始终坚持这种看似不和谐的和谐。但无论哪种情况,当读者摆正这种对作者的心态,就必然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六、课外练笔

中心往往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众星拱月,万众瞩目。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和机会。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边缘往往远离中心,跟角落、遗忘,被忽略相关。当然,边缘也有边缘的好处,有时候又会变成中心。

你对中心和边缘是怎样认识的?分别写一段引论段和结论段,表达自己的看法。

50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指导

规范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十讲
《议论文写作指导十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