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庆60周年阅兵新型武器大揭密

发布时间:2020-03-04 01:52: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庆60周年阅兵新型武器大揭密

陆战轻骑——猛士突击车

在今年初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东风公司开发的1.5吨级东风“猛士高机动性越野汽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款由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高机动车研制历时5年的,全体研制人员进行了近15万小时的设计,累计120万千米道路强化试验,全面满足了解放军提出的技术的要求,在承载能力、动力性、生存性、安全性等12项关键指标方面超过美军著名的悍马车型。

“猛士”突击车由于车体适中,解放军现役或未来服役的各种轻重武器都能安装在这种军车上,彻底满足解放军陆军“以军车代民车”的发展需求。从外观上看,这款完全用中国技术制造的越野车有专门的装甲防护平台,虽然重量增加不少,但车辆行驶性能保持不变。车门和蒙皮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减少了红外辐射。值得一提的是,“猛士”车还装有电磁屏蔽系统,可保护发动机和车载电子装备免受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

该型车除了巩固国防的功能外,东风“猛士”的出现,也使中国基础制造业得到巨大提升。据称,“猛士”的早期原型车曾参考美国“悍马”技术,但定型的“猛士”则完全采用中国零部件。“猛士”采用新型硼碳纤维复合材料,其车门可以抵挡12.7毫米穿甲弹的攻击。为新车配备的轮胎用中央重放气系统,可以在行进间调节车胎压力,以适应道路的需要。

该型高机动性军用越野汽车为轻型4X4驱动,总重量为5吨,最大装载量1.75吨,是一款牵引重量达2吨的军用越野汽车,是一个系列化、多用途、全新三代高技术的基型战术平台。

该车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其战略机动性表现为车架上的系留点、系固点、牵引钩、吊钩,可以方便的使用伊尔-7

6、运八等飞机、登陆舰船运载,伊尔-76空投、直-8A、黑鹰直升机吊运。其战役机动性主要是该车装备有东风112千瓦四缸增压中冷柴油机,膜片离合器和五档变速器,具备很好的经济性,连续行驶里程为900km。如果选装145千瓦V8电控增压柴油机和四档液力自动变速器,其从0~80km/h加速时间在17秒,最高车速达135km/h,连续行驶里程超过600km。还可选装东风康明斯高压共轨电控发动机,能同时得到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水平。以上这些高机动性能的综合集成,使该车型既能高速行驶于普通公路,又能快速行驶于紧急修建的临时道路、乡村土路,还能顺畅通过无路地区。大动力、高平顺性、高通过性,这就是三代高机动性的最大特点,它能克服其它越野车型无法通过的地面和适应的环境。

东风猛士是我军第一个第三代的高机动性军车。东风公司没有辜负全军全国人民的期望,按期圆满地完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吨级高机动性军用越野汽车的研制,实现了部队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史上的奇迹。 陆地狂飙——ZTZ-99主战坦克

ZTZ-99式主战坦克是我国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是我军目前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最新改进型ZTZ-99A2据说已经可以独步世界陆战场。该型坦克采用常规布局,但是其外形、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已经达到目前世界上相当高的水平。其外形低矮的楔形炮塔是同西方新型坦克媲美的焊接结构,这为采用流行的复合装甲和良好的避弹能力提供了保证。

ZTZ-99式坦克的乘员数量为3人,配备了50倍口径的125mm的大口径滑膛炮,装备有自动装弹机,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和炮射导弹。弹药基数超过40发,最大发射速度可以达到10发/分钟,而且还能携带国产的激光制导炮射反坦克导弹。该型坦克火炮向前时车全长约10米,宽约3.5米,高约2.4米。与以往的国产坦克相比,ZTZ-99式主战坦克的几何尺寸增大很多,为容纳125毫米火炮、大功率发动机、先进火控系统等提供了条件。ZTZ-99式坦克的车重超过50吨,加上大量应用复合装甲,防护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质的飞跃,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先进水平。

ZTZ-99式主战坦克完全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就坦克的火力而言,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就坦克防护水平而言,炮塔正面的防护达700毫米,车体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如果在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1000~1200毫米;就坦克的火控系统而言,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就坦克的动力系统而言,初期型号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

ZTZ-99式主战坦克在炮塔装甲上下了大工夫,其防护性能十分出众。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99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没有一发能够击穿它的前装甲。在炮塔两侧拥有10具发射筒,可以发射烟幕弹制造烟幕干扰敌方。另外,将燃油喷入排气管,99式坦克可以制造可持续4分钟长达400米的烟幕。

ZTZ-99式坦克改进型的动力系统采用WR703/150HB系列柴油机,这种发动机是从德国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可高达1500马力。对 ZTZ-99式坦克超过50吨的战斗全重来说,该发动机可以提供较高的机动性能。9这种改进型坦克采用了扭转弹簧悬挂系统,最大公路时速可以达到70~80千米/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比初期型号更短,最大行程可达450公里。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ZTZ-99式主战坦克及其新改进型的服役,使得中国的主战坦克步入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使得在陆地角逐中,中国陆军地面突击部队丝毫不再被动!

树梢攻击先锋——直-9WA

在国产化“直-9”的基础上,我军改进发展出直-9W(Z-9W,出口型号为Z-9G)武装直升机。该机在其驾驶室顶部安装有“红箭-8”(HJ-8)反坦克导弹的观瞄制导装置,以及配套齐全的火控电子设备,分别用于有控和无控武器的瞄准。该机上还配有武器随动机构,使外挂武器轴线可在俯仰方向跟随瞄准线上下移动,以准确地摧毁目标。外挂武器通过横穿机身的挂粱悬挂在机身的两侧,每侧挂梁各有一个外挂点。该机典型载武器系统包括反坦克导弹、航炮、机枪、火箭等。

直-9W主要的武器配置方案包括:2×2枚HJ-8反坦克导弹,2×1门23-Ⅱ航炮,带2×240发炮弹,2×1具HF-7D火箭发射器,可带火箭弹2×7枚,2×1具HF-25火箭发射器,可带火箭弹2×18枚。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装与上述武器同类的国外生产的武器或其他武器。该机还加强了装甲防护,用于战场前沿的反坦克作战、压制敌方地面火力、突袭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以用于运输、兵力机动、直升机空战、通信和救护等任务。该机于1988年10月首飞,1995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1996年5月批准设计定型。

直-9W服役后,哈飞很快又开发出一种火力加强型直-9WA,这就是直-9W的夜间型,较长的机头下部转塔内观瞄制导装置中安装了新的探测器,据信配有白光、热成像、激光等多个探测设备。所携反坦克导弹由4枚增加到8枚,武器挂架改为不穿透机舱的外置结构,其火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改进后的直-9WA不仅具备了夜间作战能力,而且在飞行性能、打击能力以及生存率等方面较原直-9W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近来,一种具备与空中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新机型频频露面,该机一改前期部分少量挂载反直升机导弹的模式,机身两侧武器挂架全部用来挂载四联装“天燕90”(TY-90)空对空导弹共八枚,这就是“直-9WZ”。TY-90是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机载改良版,可由直升机携带,用于对付敌方武装直升机。TY-90弹体全重20公斤,射程为6000米。它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重达3公斤的弹头,以有效击落敌方直升机。据专家分析称,装备有TY-90的直-9WZ型武装直升机,就可以在未来的台海之战中,有效对付台军派出阻击我登陆部队的美制AH-1武装直升机部队。

我国发展直-9W武装直升机,很明显是意在加强自空中对付敌方地面突击力量的进攻,弥补我军立体攻击力量的不足。从目前中国陆航大批量装备这型机来看,该型机的设计是成功的,也基本满足了我国陆军航空兵当前的急需。虽然该机还存在机载武器挂载量少、机动能力较差、防护能力弱等缺点,但也不失为我军当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经过多次改进和武器配置增强,该机的作战功能已大大加强,目前该机型正在大批量生产之中,已经成为我陆航部队的绝对反装甲和空中突击主力。

近程打击的先锋——东风-11

东风-11型弹道导弹(出口型名称为M-11)是一种采用固体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可根据执行作战任务的不同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该型导弹是一种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射程约为280~350公里的短程战术弹道导弹。其弹体较为细长,头锥和弹体的过渡较为流畅。弹体尾部有四片较大的稳定尾翼用来控制飞行姿态,根据已披露的图片来看,部分型号的尾翼可以在导弹起竖后人工安装。头锥后方与弹体连接处有四片较小的姿态稳定翼,用于在头锥与弹体分离后的弹道稳定,据称这个可调舵面可以保证最终打击的精确性。

该导弹的初期型号采用捷联惯性导航+弹载计算机末端弹道修正制导方式,具备很高的打击精度。据称,该弹在进入再入弹道以前,不仅作弹道修正以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加反导导弹拦截的困难,而且弹头与弹体分离后,较大的弹体可以诱骗反导弹雷达,进一步增加反导弹的困难。而较小的弹头头锥,因雷达反射面积小又有隐形措施,就像多弹头导弹的分弹头一样,突防成功和精确命中的机会大大增强。

该型导弹采用常规的高爆(HE)弹头、反装甲子母弹头、钻地弹头、反机场跑道弹头等,导弹也能够携带非常规弹头,像是燃料-空气弹药(FAE)、常规电磁脉冲弹头、子母弹和化学弹头等。它也能够携带一枚2~20千吨当量的战术核弹头(包括原子弹头和中子弹头),或者一枚9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1993年,为了进一步增强作战能力,在军方的要求下,中国研制了一种射程更远的改进型东风-11A,而且其打击精度获得进一步提升。改进型的东风-11A型弹道导弹弹体有所加长,弹体稳定翼相对较小,据信射程达到了500~700千米,大约在1999年开始装备部队。该导弹之所以射程获得大幅提高,除了采用新的高比冲火箭燃料外,还在于这是完全由中国自行使用的导弹,不存在出口型号要遵守国际条约限制的问题。而且,该弹原来执行的打击任务,在中国B-6

11、WS-2D(卫士-2D)和神鹰-400等短程导弹和超远程制导火箭弹服役后,也将会被替代出来。

东风-11A导弹最明显的外观改进是取消了其头锥后部的四片控制翼,其末端弹道姿态调整据信采用了小动量火箭技术。由于使用了改进的捷联惯导+GPS+末端红外制导方式,其命中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在最近的报道中,有该型弹使用小推力矢量发动机进行二次变轨的动画演示,首次印证了传说中的中国东风导弹具有与美国“潘兴II”和俄罗斯“白杨”战略导弹以及“伊斯坎贝尔”战术导弹所具有的机动变轨能力!根据最新分析,中国的东风-11A不仅拥有二次变轨能力,还掌握了弹道导弹末端精确制导能力,这从该型导弹新图片中其尖尖的头部被醒目的涂成红色就可见一斑。因而,有分析认为,该型导弹也能执行如同东风-15B那样的打击典型点状目标的能力。

该导弹在设计上与东风-15基本相同,其与东风-15不同的是,它采用两级助推方式且射程较短。东风-11一般认为是在1985年开始研制,于9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中国二炮部队和陆军集团军,目前该型导弹已经作为陆军使用的远程重要打击火力,承担远程火炮和火箭炮(射程50~100公里左右)与中短程战术导弹(600公里以上)之间的火力空白打击任务。

挟雷裹电破苍穹——东风-15

东风-15型弹道导弹(出口型名称为M-9)是第二炮兵装备数量最多、机动性最好的近程公路机动打击力量,也是目前为止,二炮唯一一种以装备常规战斗部为主的弹道导弹。该弹由于较长的尖锥型头部和圆柱形弹体的转折比较明显,弹体看上去有些短粗,在导弹尾部有四片小稳定尾翼,相对于东风-11来看,外形有些简洁。该型导弹采用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进器,能够携载500公斤的战斗部,打击600公里远的目标。

东风-15型弹道导弹如同早期型号的东风-11一样,采用捷联惯性导航+弹载计算机末端弹道修正制导方式,具备很高的打击精度。该弹也能在弹道末端弹头头锥与弹体进行分离,这样就能实现隐蔽突防和精确末端攻击。该型导弹原设计主要用于携载常规弹头,新发展的弹头包括爆破弹头、集束弹头、爆破燃烧弹头、子母弹头、燃料-空气弹头以及布雷弹头等,但也能携载核弹头,就如同东风-11那样,可以根据打击任务的不同,选择其需要装备的弹头。

依据东风-15的弹道推算,其从发射到命中目标区时间仅为5~7分钟,加上其弹头同弹体分离后长度只有全弹的1/4,雷达截面积缩小到了1/15,以6马赫的高超音速近乎垂直的直落下来,敌方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据说,弹头在重返大气层后还有释放雷达干扰物的反制措施!因此,东风-15型导弹对周边国家和台湾是相当有震撼效果的!

据分析,这种导弹的新改进型东风-15A型导弹也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制导方式,即采用了环形激光陀螺仪数字惯导+卫星定位技术+雷达地形匹配的附助制导方式以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的攻击准确性,这个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了差分GPS并兼容格罗纳斯和北斗导航系统,而雷达地形匹配的附助制导方式可以在弹道末端精确命中目标。在其弹头上安装的小动量矢量推进系统能修正导弹的终端速度、再入角度、飞行轨迹和射程等,因而其末端打击精度很高。这种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东风-15的准确性和突防能力,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跟踪、计算和截击变得更加复杂。还有一张照片显示弹头顶部涂覆的是红色的颜料,似乎证明其中也有部分的末制导系统是红外制导系统或者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这也意味着该导弹将具备对红外特征明显的移动目标具备摧毁能力。

在2006年5月,另外一种型号的东风-15的图片也出现在网络上,一些人将其称为东风-15C。它的弹头部分明显加长,增加了第二节推进火箭,使其总长度达到12米,采用新的HTPB推进剂,使其射程增加到1200公里以上。国外军事专家认为这是一种用于攻击地下设施的深度侵彻弹头,其尖锐的弹头可以达到地下数十米处爆炸。分析认为这种改进的意图非常明显,众所周知,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指挥所和重要机场基本都建在地下或有地下设施。

导弹防御能手——红旗-9

红旗-9(又称HQ-9,出口型号为FD-2000/A)研制计划始于80年代,该导弹最初的设计基于中国从西方获得的导弹技术,但是后来融合了引进的俄S-300导弹设计和技术。据称,跟爱国者PAC-2一样,红旗-9采用了“导弹跟踪”(TVM)末端制导系统。最初型号从类似于爱国者的斜装箱形发射具内发射,不过由于固体燃料火箭技术不成熟导致该导弹尺寸过大。90年代初从俄国引进S-300PMU导弹后,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以融合俄导弹火箭、气动布局和发射系统。改进后的HQ-9A采用类似于S-300管式发射系统,为垂直‘冷发射’。

红旗-9使用的是HT-233型相控阵火控雷达,该雷达与俄罗斯MPQ-53和30N6E导弹系统上的H-200雷达相似。雷达安装在泰安 TAS5380型8×8轮式车上,该车与红旗-9的导弹发射车通用,其设计与俄罗斯S-400导弹的BAZ-6900载重车辆相似。中国媒体的消息称,红旗-9的雷达波段为C波段,天线频段为300兆赫兹,探测距离达到120公里,跟踪距离90公里。 该雷达可360度方位角和0~65度标高探测目标,可同时跟踪100个空中目标并攻击其中50个以上目标。该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功能,抗干扰能力强。

红旗-9的弹体呈圆柱形,弹头呈圆锥形,外部光滑只有4片后掠式尾翼,弹体中部有4条细小的长条状弹翼延伸至尾舵前,同时有加强肋的作用,原理与标准导弹一样可以增加机动性。与以往不同的是,该型导弹的尾喷口处,采用了四片燃气舵,以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和姿态。导弹的导引方式采用初段惯性+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复合导引模式(后其改进型换装为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由地面作战控制站将中段修正指令传输给制导系统。在飞行末段导弹内的目标获取系统获取目标并经地面雷达用TVM下行链路将数据传输给作战控制站,进行末段修正计算;路线修正指令经上行链路传回导弹。红旗-9导弹采用两级固体结构发动机,一级助推器直径700毫米,二级主发动机直径560毫米,均采用聚醚聚氨脂推进剂,最高速度4.2马赫,主要攻击高空敌机或导弹。该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200公里,射高0.5至30公里。

FT-2000则是在红旗-9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打击预警机和伴随电子干扰机的导弹系统,采用惯性制导加末端被动反辐射寻的,工作波段在2-18GHz。在导弹发射之前,弹载计算机里预先输入了攻击目标的电磁特征信息,系统记忆功能会引导导弹自动飞向目标,即使敌方雷达关机也不受影响。该系统由搜索雷达车、导弹4联装发射车、制导站等组成,攻击目标为各型预警机、干扰机、电子侦察机和能发出雷达波的其它飞机。

海红旗-9(HHQ-9)中国海军新世纪服役的170和171号“中华神盾”驱逐舰上,令人惊异的装备了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这就是海红旗-9区域防空导弹。该型导弹由陆基红旗9-A型防空导弹发展而来,其技术数据也差不多。导弹的发射方式为垂直冷发射,6联装,全舰共有8个发射单元计48枚海红-9型导弹。导弹发射筒类似于俄罗斯海军使用的左轮式,但SA-N-6防空导弹的发射系统8枚导弹共用一个发射口,而中国的海红-9则是每个导弹单独使用一个发射口。就此而言,我们的海红-9的发射方式更为可靠,且发射速度更快,安全率也高。但由于该导弹的最低射高只有500米,显然无法满足舰队防空的要求,在执行舰队防空任务时,还需要其他军舰的配合

中低空猎手——红旗-12

红旗-12(又称HQ-12,出口型为凯山-1A、KS-1A)是一种中高空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据悉,红旗-12的早期型号于1989年进行了首次试验,在1991年的巴黎航空展上,中国人首次公开展示了这种新型防空系统。但是,或许是技术原因,该型导弹的早期型号并没有实际装备部队。

在第二发展阶段发展而来的红旗-12,采用单室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新弹全重886千克,最大飞行速度1200米/秒,最大作战高度为24000米,最小作战高度为500米,最大作战斜距42千米,最小作战斜距7千米。红旗-12配备的无线电制导系统可有效跟踪和锁定飞机与直升机类目标,但其拦截弹道类目标、导弹和制导航弹的能力非常有限。

该导弹系统装备有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三坐标相控阵雷达——SJ-202,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引导6枚导弹对其中的3个时时攻击。其最大搜索距离115千米,最大跟踪距离80千米。有消息称,SJ-202的工作波段为G波段,不但配备有目标选择系统,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另外,该雷达还可用于引导老式的“红旗-2”系统。

最早出现的红旗-12采用两联装回转式发射装置,运载工具为中国产的6×6轮式高机动越野车。从最新公布的照片上判断,红旗-12已开发出了倾斜式发射箱发射装置,这样可以保护导弹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能减轻维护和装弹的工作量。另外,系统的最大斜射距离提高到了50千米。

红旗-12换装的新型跟踪和制导雷达被称为H-200。与以前配备的SJ-202相同,H-200也是一种相控阵雷达,可同时引导6枚导弹对3个目标实施打击。在2007年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武器展上,该雷达曾被安装在一种8×8牵引拖车上,但稍后有照片显示,H-200又被安装到了6×6轮式越野车上。在此需要指出的是,SJ-202和H-200都是性能较为普通的仿制产品——均仿制自1993年引进的俄制S-300PMU系统所装备的36D6制导和跟踪雷达。

从最新披露的图片来看,新导弹的制导头已经被新型的红外制导头所取代,主要用于对付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同时,对空地导弹和空中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红旗-12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50公里,最大射高8公里,最大过载20g,可有效对付各种中低空目标。

据分析,一套典型的红旗-12防空导弹连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部相控阵火控雷达车、1部跟踪制导雷达车、4部机动式发射平台(即待发导弹8枚,每平台2枚)以及18枚备用导弹。 中空阻击手——红旗-16

红旗-16(HQ-16A)地空导弹是我国第三代中低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这是一种陆海通用的导弹,海军型称为海红旗-16(HHQ-16)。红旗-16发射车采用泰安TA5350系列6X6越野车底盘,通过性能良好。武器系统布局跟HQ-9发射车很相似,都是多联装筒式垂直发射装置,驾驶舱和导弹之间是导弹控制手工作舱。通过6联装发射筒底部形状看,很像小号的S-300或HQ-9地空导弹,但外观不如上述两型导弹简洁。

该型弹采用弹体中部的平直边条翼,因为要适应垂直发射的需要,弹体后部是不同于“施基利”导弹的联动燃气舵和尾控制翼,因此该弹具有极好的飞行性能和良好的空中转向能力,其结构十分类似我国此前亮相的神鹰-400垂直发射制导火箭弹。该弹弹长约5.75米,直径约0.4米,弹翼翼展0.712米,尾翼翼展0.86米,弹重约690公斤,战斗部为70公斤的破片,最大射程近50公里,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修正+末段雷达半主动寻的制导,动力装置为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该弹的最大速度为4马赫,能拦截速度在0.9马赫以内,飞行高度10米以上的导弹目标以及高度3000米,距离 40公里的飞机目标。该型导弹的作战高度10米-17000米,反应速度6-8秒,2枚同时发射对飞机杀伤概率为96%,对反舰导弹杀伤概率为86%。该弹采用近炸引信及触发引信,杀伤半径18米。它使用相控阵雷达搜索目标,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面杂波及镜像多路径效应对导弹的影响,舰队编队拦截掠海反舰导弹能力强。

红旗-16是解放军装备序列中第二种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陆海通用的防空导弹(第一种是红旗-61),据称其弹体的设计参考了俄制SA-N-12。导弹采用主动单脉冲雷达制导,由于它使用火控雷达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对付不同目标。红旗-16的作战目标为战术飞机、反舰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最新数据,该型导弹发射速度可达每秒钟一枚,其反应速度令人咂舌。该导弹系统主要担负要地和舰队防空系统中的中程防御任务,可以在中低空范围内对抗大规模现代武器的空中袭击和导弹攻击。该导弹作战系统主要由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车、跟踪制导雷达车、自行式储运发射车等几部分组成。指挥车对空情进行分析,控制和监视各火力单元,为单个发射车指示和分配目标;依靠无线电拉杆天线和电线进行通信,最多可跟踪60个目标,指示36个目标,控制6个发射点,反应时间为2秒。目标搜索雷达车进行目标探测、识别、搜索和跟踪,为指挥车提供空图,最大探测距离160公里。跟踪制导雷达车使用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天线进行工作,照射目标并把弹道修正指令传输给飞行中的导弹,搜索距离120公里。

陆军型红旗-16导弹虽然还没有露面,但海红旗-16已经装备到了054A“江凯”级护卫舰上了,并且采用4×8的方形垂直发射模块布设在该舰的舰桥前,发射方式为热发射。该发射模块的外形十分类似于美国的MK-41,但是绝对是中国自主开发的技术。根据该型导弹的射程分析,在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舰队中,它能弥补中国海军052C型驱逐舰上安装的海红旗-9远程舰空导弹最低射高只有500米的缺陷。如果情况属实,那么中国海军舰队防空网的近程防空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抗饱和攻击,将填补中国海军在这方面的现实差距

反舰重炮——鹰击-62

YJ-62反舰导弹(又称为鹰击-62)从外形来看,依然属于高亚音速范畴,其飞行速度约为0.9马赫,巡航高度为30米,末段巡航高度降低到7-10米。YJ-62依然采用中国反舰导弹一贯的主动雷达制导体制,具体形式为多脉冲频率捷变雷达体制。弹载制导雷达的作用距离为40公里,可在攻击末端对正负40度的海平面进行扇面搜索,并具有识别干扰信号的能力。该弹弹体重为1140千克,固体火箭助推器重为210千克,据称最大射程为280千米。

该弹采用长径比较大的一字形弹体加中弹翼大展弦比平面布局。弹头呈卵形,中段为圆柱形,尾部为截锥体,后串联固体火箭助推器。弹身中部装有一对折叠的窄梯形弹翼,腹部装有发动机收缩式进气口,尾部装有十字形折叠弹翼。该弹结构为单元式模块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大燃料舱、改装不同的弹头及末制导方式,就可发展成不同用途的派生型号。该型弹配备的具有频率捷变技术的多脉冲复点式雷达末导引头,比以前的反舰导弹所配备的雷达导引头具有更强的抗阻塞干扰能力。而在中继制导方面,基本上由运-8警戒机和舰载“音乐台”超视距主/被动雷达通过HN900数据链(或EM3“灯泡”)为惯导系统(INS)进行指令修正,新引进的卡-28舰载机也能对其进行中继制导。

YJ-62反舰导弹与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反舰导弹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飞行中段采用惯性+GPS制导方式。当然这只是出口型YJ-62的制导方式,中国海军使用的版本可能采用的制导系统有了很大改进,是GPS+北斗“双星”联合制导(可单控)+末端惯性姿态导航+辅助地形匹配制导。根据国外的报道,YJ-62反舰导弹的射程达到了290公里。报道说,最新的资料表明,YJ-62反舰导弹是一种远程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ASCM),采用惯性导航(INS)/全球定位系统(GPS)+主动雷达制导。而且,其弹头使用了特别的“接触迟滞电动机械引信”。

而YJ-62反舰导弹战斗部采用聚能破甲结构,战斗部自重300公斤(自用型)和200公斤(出口型),装药采用了最新的高纯度浓缩烈性装药(HVTD。自用型可攻击4500-8000吨级以上的大型舰船,外销型可攻击3000-4500吨级大中型舰船。命中精度提高到90%。YJ-62反舰导弹是新型远程反舰导弹,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使用灵活、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可装载于机动车辆或水面舰船,具有初段越障和航路规划功能,用于打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及编队。该弹通常采用2-4枚YJ-62反舰导弹齐射,将近600-1200公斤高爆弹头的巨大威力,加上导弹自身装填的剩余燃料,有能力重创或击沉航母一类的大型水面目标。

根据现在看到的该弹装备舰艇的照片来看,只有052C“旅洋Ⅱ”级防空型“中华神盾”驱逐舰装备了这款新型导弹,其他舰艇还没有配备。而该弹的陆基反舰型称为YJ-62C,则被以四联装的方式装在一台8×8高机动越野车上,其布局类似早期的S-300防空导弹的载车,可以在中国大多数沿海地区进行高速机动作战。如果我国开发出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这型导弹也很可能成为我新型潜艇的水下利剑,使用它来打击敌人的航母编队,效果会非常好。

反舰新星——C-803

C-803反舰导弹(又称为鹰击-83,YJ-83),其第一次露面是在10年前的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以“新型反舰导弹”的面目展示给公众的。从外形上看,C-803延续了C-802的弹体气动布局,长度较C-802更长一些,因而射程肯定更大。该型弹保留了C-802的小型涡喷发动机结构,弹头整流罩较前者略为尖细,弹体后部采用了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此外,折叠式弹翼的前面有一数据链接收天线,可在巡航过程中接受舰艇、数据中继直升机、甚至卫星的导引,这也是分辨C-803同其前期型号的主要识别标记。C-803的发射箱也不同于前期型号,平滑的箱体上仅有三条加强肋筋,显示弹箱可承受导弹发射时更高的冲压而且雷达反射面积更小,这十分有利于舰艇的综合隐身设计要求。该弹的箱盖舍弃了鹰击81/82的破片式结构,变为上下液压开启式。

C-803反舰导弹采用高亚音速惯性巡航、弹道末端雷达制导超音速俯冲攻击的作战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当代先进反舰导弹的标准攻击模式。该弹在发射时,其助推器先将导弹加速到高亚音速后被抛掉,之后涡喷发动机启动,导弹随后进入匀速巡航飞行状态。当导弹接收到来自资料链的引导数据或导弹自身弹上计算机启动末端攻击程序后,巡航发动机脱离,导弹的二级火箭发动机自动点火,导弹进入俯冲飞行状态,此时的导弹将在离目标20-30公里处达到1.3-1.5马赫的超音速状态。此时,导弹已开机搜索捕获目标,导弹的制导系统会根据导弹所掌握的被攻击目标特性,自主决定是否要作弹道末端战术机动动作,以保证攻击的准确性。

该弹的末制导雷达采用频率捷变技术,新的数据链技术使命中精度及抗干扰能力大为提高,同时对战斗部装药成份及加工工艺加以革新,在总体布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提高了装药量,增强了战斗部威力。另外,还采用了许多新材料来减轻重量、优化可靠性以进一步满足性能所需。该导弹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抗干扰、能全天候使用。

中国海军的C-803反舰导弹主要安装在改装后的053Ⅱ、051B型护卫舰和051C、0

54、054A、052B型驱逐舰等20艘以上军舰,而且这些军舰的都是中国海军可以参加远洋外海作战的军舰。这些主战舰艇在装备了C-803后,将拥有在较远距离上齐射反舰导弹攻击敌方大型海上编队的能力,而毋需向早期那样需要尽量靠近敌对目标才能获得攻击的机会。

C-803反舰导弹还有空射型和潜射型,不久也将陆续装备海航的歼轰-

7、苏-30和093和094型核潜艇潜艇。该型反舰导弹的服役,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升海军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尤其是C-803的潜射型将对在台湾附近游荡的美航母舰队构成相当的威胁。C-803对中国海军来说都不失为一种价廉物美、值得信赖的国产反舰导弹。

神目如电——运八平衡木预警机

运八“平衡木”预警机(又称Y-8GX、空警-200)是运八系列飞机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机型,该机以运八C最新改型为载机平台,其显著特征为机身顶部安装1具约为机身1/3长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阵预警雷达。为配合预警机的需要,新运8C型采取了换装发动机、机翼改整体油箱、新型环控系统、新型液压系统等改进措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运八“平衡木”预警机的载机已经根据设计中运九的部分标准进行了改进,从公开的照片来看,其已经换装了涡桨-6C发动机和6叶复合材料螺旋桨(运八其它型号全是四叶螺旋桨)。换装的新型涡桨-6C发动机,最大功率提高到5100马力,耗油率大幅下降,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飞机高温、高原条件下的飞行性能,也使得因为安装“平衡木”雷达而受到的空气动力损失获得补偿。这是目前运八系列飞机中唯一的另类。新改型被称为“运8飞机改进改型史上改动量最大、难度最大的一项研制任务”。

由运八运输机改装的“平衡木”中型预警机安装的长板状雷达天线十分类似于瑞典研制的“爱立眼”预警雷达,但是据信空警-200的预警雷达是国内自行研制的。该预警雷达采用“平衡木”式的双面侧视电子扫描相控阵天线,配合位于机首的前视天线和垂直尾翼上部的后视天线,组成了环视360°的监视范围。该雷达的合成材料天线罩长9.75米,宽780毫米,整体重约900千克。罩内装192个固态发射/接收(T/R)模块和大约4000个天线单元,可以不间断的对周围空域进行快速扫描。

该雷达使用S波段工作,对高空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达600千米,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当该机在6000米高度上飞行时,它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有效作用距离为450千米,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标的控测距离为300千米。该雷达能够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中正常工作,也能够滤除大量雷达杂乱回波以分清目标。在被探测目标低空飞行的条件下,该机能够在330公里的距离发现战斗机大小的目标,在320公里距离发现海上中型目标。该雷达具有全面扫描监测能力,同时具备对重点目标和重要方位进行频繁扇形扫描的能力。该雷达综合性能非常好,具有窄波束、高精度等特点,据称该机可以在实现预警能力的同时,对敌方进行电子干扰作战。

但是这种预警机功能仍然有限,严格来说只是一种地面控制的机载监视系统,探测到的雷达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送到地面防空系统的指挥中心,再进行处理分析。所以该机不能和空警-2000相比,因此,该机的另一种内部名称是Y-8GX电子战机,并非以严格意义上的预警机来命名。预计其功能如同和总体空中防御网络整合的一个机载雷达站,因此不需要大量机载操控人员。

龙睛电光——空警-2000

空警-2000预警机是在引进俄罗斯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作为平台,装载国产电扫描相控阵天线机载预警雷达系统而成的大型预警指挥机,在中国决定自行研制预警机后,西安飞机公司就开始了对伊尔-76MD运输机的改装工作,位于南京的第14研究所则启动了预警雷达系统的研制。考虑到以色列取消交易前,已经有一架A50I飞机交付其进行雷达系统装配,事后也交还给中国,空警-2000在功能上非常类似于A50I“费尔康”,但无论是搜索距离和各项性能都要有所超越。

空警-2000预警机包括一套电扫描相控阵天线预警雷达,一部敌我识别系统、中央计算机、大量操作员工作台、通信和情报传输数据链系统和自我防护系统组成,其相控阵天线被安装在高2米直径14米的固定圆盘整流罩中,其整流罩尺寸要远远大于已知的其他预警机,这也说明空警-2000雷达的功率非常大,该雷达可以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包括低空和巡航导弹目标,可以引导战术航空兵或者陆基远程地空导弹实施攻击。

据悉,空警-2000上装备有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多功能三坐标多普勒脉冲雷达,可进行全向探测,主要用于发现和跟踪空中与水面目标,工作频率为1200~1400兆赫。机载天线系统由三部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构成,设置在一个直径为14米的固定天线罩中(俄罗斯A-50的天线罩直径为9米)。每个相控阵天线的探测范围为120°,对空中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为470公里。空警-2000装备的通讯和数据传输设备包括:超短波电台(最大通讯距离350公里)、短波电台(最大通讯距离2000公里)、K波段卫星通讯站和内部通讯系统。

空警-2000可以通过数据链和空警-200进行情报互享和交换,中国军方打算由2~3架空警-200和1架空警-2000组成一个空中预警指挥网,空警-2000所具备的长航时,强大机载情报功能,搭配空警-200可以直接指挥空中兵团级作战,高低搭配可以大大提高中国军队发现空中目标的距离和作战效能。

据国际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空警-2000可在5000~10000米的高度以600~700公里/小时的速度持续执勤7-8个小时(无空中加油)。如果得到伊尔-78加油机的空中补给,其巡逻时间还会大幅度提高。空警-2000的实际最大飞行距离为5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为195吨。从总体上说,中国空军装备空警-2000预警机可提高对低空目标(包括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能够大幅度扩展解放军在东南方向的行动能力。

王者风范——歼-10

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歼-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后掠角大约在40-45度之间,这反映出歼-10更强调近距格斗、突出争夺制空权任务。在机体设计上,歼-10采用与美国F-16战斗机近似的翼身融合设计,利于隐身和提高内部油箱的容量。该机可携带近、中、远各型对空导弹及对地、对舰攻击导弹,执行任务广泛的作战任务。

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之前,中国空军使用一架经过特殊改制的歼-8Ⅱ技术验证机测试经过重新设计的线传飞控系统,这显示出歼-10的线传飞控系统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物。

歼-10的单座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视野,这比以往继承前苏联设计风格的中国战机进步了不少。飞机的航电设备采用了符合西方机工程原理的设计组合:大屏幕抬头显示仪、三台液晶多功能平显,油门和推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先进的自动航行和气象数据计算机和头盔瞄准具。

该机采用国产脉冲多普勒JL-10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130千米,攻击距离80千米~90千米,可同时跟踪20个目标,并选定4个进行攻击。据悉,歼-10采用了俄制AL-31F涡扇喷气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为12260千牛,自身推重比在8左右,其优越表现在国际上颇有口碑,可说是中国军机使用过的最好的发动机,这为歼-10的机动性超越同类机型提供了有力保证。中国可能还将从俄罗斯引进AL-37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进一步加强歼-10的实力。

歼-10装备了一门半埋入式双管23毫米机炮(俄制Gsh-23型机炮的中国版),位置在进气口下方前起落架左侧。歼-10的机身下设计了11个挂架:六个在机翼下、一个在机腹下中轴线上、其余四个为机腹下方两侧的串联挂架(与幻影-2000、“阵风”和F-15E的机腹挂架配置类似)。中国官方尚未公布歼-10的外挂载荷能力,但估计为5500公斤。

据分析,歼-10使用了离轴发射角达120度的瞄准头盔,可以和中国新型的全向攻击空空导弹配合进行空战,具备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进行攻击的能力。此外,中国机载光电探测吊舱已基本成熟,可成功应用于歼-10战机,由此进一步其精确打击能力。歼-10的原型和预生产型机大多挂载两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红外制导导弹。歼-10的武器系统还将包括已经在歼-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导弹(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动制导导弹),以及中国的PL-12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歼-10也可以携带国产和俄制的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包括鹰击-8K反舰导弹和新型鹰击-9反辐射导弹),以及非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弹。

飞龙翔天——歼-11B

歼-11B(J-11B)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替代原来苏-27SK的简单的攻击/导航系统,其着眼于作战要求的提高和机载武器的增加,围绕着作战任务的相关系统,可以提供更快、更准、更多的目标信息,具有多机协同和多目标攻击能力,整个系统以1553B数据总线为骨干,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将火控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外挂管理系统、综合显示系统、惯导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有机相连,并且综合了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由于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程度提高,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飞行员顺利的执行战术操作,并赋予战机良好的操作特性,由于使用了模块化结构也助于系统方便的进行功能的扩展、升级和维修。

歼-11B战机的隐身能力较为突出,作为一种重量超过30吨的重型战机,由于加装了多种隐身手段,歼-11B从原有15平方米雷达反射横截面,下降到仅有5平方米,极大地增加了战场生存指数。另外歼11B可以通过数据链与预警机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可以在远离国土防空雷达网的战区执行作战任务,形成歼-11B和歼-10高低搭配的防空拦截网,这在我国空军预定战场远离大陆的情况是极其宝贵的。J-11B的火控雷达系统为机械扫描,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并整合了更多的功能。J-11B为了能使用全套国产化的精确制导武器及PL-12空空导弹,火控系统和座舱内设计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座舱内有三块大屏幕及两块小屏幕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歼-11B与俄罗斯的原设计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航空工业的来源称,除了俄制发动机,歼-11B上90%的主要系统都已经实现国产化,甚至包括机载火控雷达和光学电子系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已经完成歼-11B使用的机载火控雷达的测试,而且这种战机的武器系统已全部实现国产化。歼-11B战斗机具有多目标同时打击和扫描能力。歼-11B增强了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可携带2-4枚中国产“雷石-6”精确激光制导滑翔炸弹、“雷霆-2”型激光制导炸弹等多种攻击武器,具备执行多种打击任务的能力。另外,歼-11B还将使用中国国产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三轴数据系统,动力支持系统,紧急动力单元,刹车系统,液压系统,环控系统及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

升级后的歼-11B也可以对抗国外三代半战机如F/A-18E/F和阵风这样战机带来的威胁,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能解决相关问题,歼-11B堪称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的中坚和首战用我的铁拳,虽然脱胎于苏-27SK,但歼-11B的性能却获得了根本性的提升,其不但雷达反射面更小,而且机体寿命得到了延长,火控系统、座舱电子设备和发动机均得到了大幅改进。

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与歼-10轻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SK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歼-11B的定型量产,将进一步大幅缩小与国外先进强国的差距,是继歼-10之后另一値得骄傲的跨越式发展成功杰作。其综合战斗力是歼-10的一点六倍,是苏-27SK的六倍之多。

明日之星——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1(DF-21)型弹道导弹的发展是从“巨浪一号”固体潜射对地弹道导弹改良而来,是中国“巨浪上岸”的发展型号。东风-21型采用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全长10.7米,直径1.4米,重量14700公斤,弹头600公斤,可载一枚热核或常规弹头,射程2700公里。东风-21的制导方式为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积分仪加弹上计算机,比起它即将替代的东风-3型液体弹道导弹而言,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其制导精度圆周偏差率(CEP)达到500米左右。

东风-21在试射成功后,仅两年后就加入到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序列当中,成为了二炮第一支地面机动远程打击导弹部队。东风-21是地面车载机动弹道导弹,导弹发射车采用储存、运输、发射三位一体模式。平时,东风-21导弹的所有编组车辆储藏在深山和地下的洞库中,战时拉到预定发射阵地进行发射。

据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的的报告说,中国正在研究攻击海上大型舰艇编队的新战法,用DF-21C战术弹道导弹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该型导弹配备精密的光学和雷达制导系统,飞行弹道不易被发现,因而它能规避导弹探测跟踪系统,增加击中目标的可能性。据美国分析家估计,这种导弹能够以高达10马赫的速度,在不到12分钟的时间内,击中它预先选定的打击目标。中国发展中由侦查卫星、地基雷达与无人机构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定位数千公里外的美国航母,然后引导导弹,使之飞向预定目标。这种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可以根据打击目标情况携带5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敏感穿透型分弹头”。

国外情报认为,DF-21C上由于装有“终端雷达探测器”,因此也可对比较小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由于弹道导弹弹头的飞行速度极快,水面舰艇根本就来不及躲避,因此舰艇的各项防护措施在其面前根本就毫无意义。不过国外专家认为,要想具备这一实力,中国不仅需要研制尖端的弹道导弹,而且还需要研制先进的远程目标侦测和瞄准系统。中国将于2010年左右,部署使用雷达侦察的光电监视卫星,届时将会朝这一目标迈出一大步。如果中国这一战术调整获得成功,美军机动舰队将很难接近台湾海峡,美军不得不改变现有的对华作战战术。它能覆盖美国和中国的水面作战舰艇可能冲突的热点海域,并有可能迫使美国航母战斗群不敢轻易靠近这一海域,这就基本远离了台海冲突的登陆地点,可以使得中国能够从容收复这块游离的领土。

由于该型反舰弹道导弹可以和陆基型中程弹道导弹DF-21共用发射装置,因此,情报部门很难把它们区别开来,因此,就容易在战时出现判断错误,也说明这种导弹发射系统的生存能力更强。东风-21系列中程弹道导弹发展至今,已经成为解放军装备序列中先进程度最高的武器之一。东风-21C型导弹通过加装多种弹头诱饵使反导系统难以拦截,打击精度接近巡航导弹,真正具备摧毁驻日美军基地的能力。其反航母改型,则为解放军提供了一种费效比较高的对抗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手段

大国之威——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DF-31)是中国第一种进行公路机动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能在普通公路上进行机动转移。导弹发射所需的全部设施,全都安装在一辆运输储运发射车上。在接到命令后很短的时间内,导弹就能完成从起竖、瞄准到发射的全过程。这大大增强了该型号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一枚700公斤级的25万吨至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9万吨级的分导式核弹头,火箭结构为三级固体发动机。射程超过8000公里。打击范围可达美国西海岸的任何目标以及北部山区的几个州和欧洲各地,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能够摧毁包括美国“民兵-III”抗压加固地井等战略目标的能力。东风-31的圆周偏差率没有公开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井射型号的圆周偏差率约100米,机动型号的命中精确度约在150米左右。装备有欺骗反导系统假弹头,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战略武器,从发射前的机动转移,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东风-31系列导弹其体积重量较上一代“东风-5”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明显缩减,13米左右的长度在中国二炮所有的陆基洲际导弹中是最低的,其40吨级的自重则是介于36吨的民兵Ⅲ和47.2吨的白杨-M之间。小型化为东风-31实现机动部署提供了先决条件,这对于躲避侦察、提高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最近CCTV军事频道曝光的东风-31甲的操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速诱饵”和“再入诱饵”等字样。这两者均指重量10千克上下的重诱饵,在再入段模拟弹头特性,与在中段模拟弹头特性的轻诱饵明显不同。能够确信的一点是:东风-31需要另外的载荷来承担诱饵的重量。如果东风-31需要携带10-15个重诱饵外加数十个的轻诱饵,这意味着上面两种情况的载荷总需求将分别达到800~900千克和1.1~1.2吨左右。实际情况很可能是:采用较大载荷时会牺牲一些射程,而保证最大射程时又需要采用较低的载荷模式,因作战需求而进行不同搭载的选择。

在东风-31完成部署后,中国会逐步的淘汰现役的东风-5洲际导弹。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将转向公路机动发射,以此增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以及对与反导弹措施的抵制。根据最新的电视画面,东风-31在换装新型运载车之后,不但其实际打击距离增大到12000公里,而且其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将会大大增强。

60周年国庆大阅兵[优秀]

国庆6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60周年国庆大阅兵观后感

观国庆60周年大阅兵

《国庆6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心得

国庆60周年电影推荐:《大阅兵》

观看《国庆60周年大阅兵》有感

大阅兵观后感——国庆60周年作文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开幕解说词

国庆60周年阅兵新型武器大揭密
《国庆60周年阅兵新型武器大揭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