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抗战胜利70周年评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3: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阅兵,展示的是和平力量(新论)

李升泉

举行纪念抗战阅兵,有利于铭记历史经验教训、宣示和平发展决心、展示强大和平力量、提振强国强军信心

即将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这次大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郑重决策,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70年,“刀光剑影”虽已黯淡,“鼓角争鸣”也已远去,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钟必须长鸣,警示必须牢记。回顾抗战史,我们既敬佩先辈们不畏强敌、以命相搏的血性和胆气,也为当时国家的落后而痛心,为抗战胜利付出的重大代价而喟叹。要牢记觉醒才有抗争,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实现精神上的觉醒和人民的团结,才能形成磅礴伟力。开展阅兵,有利于铭记历史经验教训,透过历史的迷雾看清真谛,更加心明眼亮,更有战略定力。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蹂躏,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会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近代世界以武力开道的暴力崛起,导演了一幕幕“大国政治的悲剧”,证明了扩张争霸是毁灭之路。邓小平曾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在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绝不能偏离。举行阅兵,就是要再次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决心。

在战争和冲突的特定历史时期,决定世界能否转向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和平力量及其增长能否超越战争力量及其增长。当和平力量足够强大,就能止戈为武,赢得和平;反之,人类社会就会在黑暗和曲折中徘徊更长时间。我们主张的和平发展,不是“绝对忍受”的和平发展,不是放弃国家正当权益的和平发展,不是拿国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的和平发展,而是以强军支撑的和平发展,甚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正义战争保障的和平发展。通过阅兵展示国威军威,决不是所谓的“炫耀武力”,而是为了展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强大和平力量,遏止敌对势力侵略、颠覆和分裂中国的图谋,确保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不被打断。

当前,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过程不会轻轻松松、顺顺当当。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如果说,70多年前,中华民族需要一次大觉醒、大凝聚来应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那么,在国家由大向强“关键一跃”的今天,中华民族需要又一次大觉醒、大凝聚来防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举行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就是要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看到当代中国国力军力之强大,从而振奋起推进民族复兴的豪情壮志。

毋庸置疑,当今中国诸多矛盾、问题盘根错节,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威胁挑战。即将举行的大阅兵,必将使“中国自信”“中国力量”来一次大升级,给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注入巨大动力!

抗战认识需建构“国际共同话语”(新论)

步平

让中国的抗战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世界的和平与未来,如何让我们的抗战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话语?在仍有人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对抗战的世界性地位认识仍显不足的今天,这个命题略感沉重。

但是,正如“9·3”阅兵不针对任何一个特定国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表达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愿望一样,凝聚抗战认识的国际话语,也是为了与国际社会共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共同反对侵略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如果人类社会对抗战乃至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认识,仍然同战争时期一样由各国各执己见,甚至维持着对立与对抗,和平与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实际上,经过70年的发展,建立抗战认识共同话语的社会基础已经存在。二战后的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受到冷战的严重影响,但否定侵略战争、谴责战争暴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反和平”“反人道”的罪行被明确纳入战后以《日内瓦公约》等为标志的国际公法,已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同意并接受其约束。

战后民众与学术界对战争历史的认识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谴责侵略责任,不仅在战争被害国,而且在战争加害国的国民中也形成了共识。以日本社会为例,从战后谴责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到知识阶层反省自身曾支持战争的责任,再到认识日本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军国主义历史观的影响遭到抵制,单纯强调日本战争受害的片面认识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围绕支持中韩等战争被害者的诉讼,日本社会关于历史认识产生了激烈的论争,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的确提出了种种谬论,但要看到那恰恰是对日益觉悟的进步力量的胆怯与绝望的反扑。

此外,二战后的国际社会在解决关于战争历史的认识差异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德国与法国、德国与波兰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目标,在经历数十年努力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欧洲解决历史认识问题的经验给东亚提供了借鉴,也提出了挑战。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是否能够面向未来推动历史认识的对话,形成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学者间就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的建立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与努力。从2002年开始,三国民间学者已经共同出版了《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两个阶段的成果。中日、日韩都分别进行了政府主导的共同历史研究。前一段时间许多日本学者广泛发声,要求日本首相在战后70年谈话中明确承认侵略、明确向战争被害国民众表示反省与道歉,就是战后各国民间力量与学界围绕历史认识不懈交流的直接结果。

近年来,“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使中国的外交战略更具国际高度。“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要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以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对话协调解决认识的差异。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让中国的抗战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内涵既包含对错误历史认识的批判,也包含推动我们自身的抗战研究,共同去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视角。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解决“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认识问题,能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提供牢不可破的“粘合剂”。

“大阅兵”彰显新安全观(新论)

张培忠

忘记战争只能招致战争,空想和平就会远离和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拥有捍卫和平的力量

抗战大阅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冲锋号,有利于弘扬抗战精神,凝聚人心。然而,在这个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清醒看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是在接近世界擂台的中心,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必将增多。

当前,我国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使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

一些国家不愿看到我国走上世界强国的位置,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千方百计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们没有任何懈怠的理由,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确保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现代化进程不被打断。

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在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一代代中国人的夙愿与梦想。

抗战大阅兵正是向世界宣告:中国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将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没有被仇恨的阴影笼罩,反而孕育出了和平的种子;70多年前的那场人类劫难,中国领悟到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恃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不是人类和平之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所以,以史为鉴、追求和平,是战后几代中国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新中国坚持的对外政策。中国不称霸、不扩张、和平发展的宣示,不仅仅是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应,更是一个在苦难中凤凰涅槃的民族对历史和未来的清醒认识。

抗战大阅兵的国际性特色也说明,在世界舞台上日益活跃的中国军队,始终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同盟军。近些年来,在国际维和、国际救援、联合军演、海外撤侨、远洋护航等行动中,中国军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形势下,中国军队将坚持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总体安全观,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抗战大阅兵还警示人们:忘记战争只能招致战争,空想和平就会远离和平。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拥有捍卫和平的力量。

如今,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纵横捭阖,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军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我为什么踏上“痛苦之旅”(国际论坛)

村岗崇光

作为一个日本人,我为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战争中遭受的痛苦感到痛苦,更为我的国家应当做而迄今一直未做的事感到羞耻

在所有亚洲人中,日本人在文化传承上最应感激的是中国人。如果没有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我们日本人甚至不懂得如何书写自己的语言。然而,在所有亚洲人中,上世纪前半期从日本人手里遭受痛苦最为深重的也是中国人。作为一个日本人,我为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感到痛苦,更为我的国家应当做而迄今一直未做的事感到羞耻。

读完日本著名记者本多胜一所写的《走向南京之路》一书,我无法平静叙述书中所讲述的诸多惨烈故事。此书是本多采访了数百位南京大屠杀惨案受害者和见证者之后写成的,再现了1937年底日本士兵在从杭州湾到南京沿途所犯下的可怕、野蛮、惨无人道的暴行。

本多想通过此书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恐怖暴行,事实上在日本军队行进途中,已经以同样方式降临在沿途众多无辜的平民身上。两者的不同仅仅在于暴行的范围和程度。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到中国上海的飞行时间约为12小时,远远小于当年日本军人从杭州湾行进到南京所用的近40天。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沿途中国军民所遭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残,现在想来令人不寒而栗。

战争结束5年后,大约1000名关押在西伯利亚集中营的日本战俘被转移到抚顺和太原的监狱。在中国监狱里,这些战俘得到了慷慨和善意的对待。部分监狱工作人员对日本军人所得到的待遇有很多抱怨,因为他们的家人曾被日本军人杀害。然而,监狱长却对工作人员说,即便是战犯也应被当做人看待,我们的座右铭是“我们痛恨罪行而非罪人”。对于中国人这种高贵的品格,我怀着深深的敬意。

我的父亲作为日本帝国军队一名军官曾被派往中国。当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投降时,他正作为日本总参谋部的陆军中校驻扎在南京。作为一个“日本鬼子”的后人,我感到我不能对这一切无动于衷。退休之后,我开始了亚洲之行。每年我选择一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去义务宣讲5个星期。去年12月,我的新书在东京出版,书名为《我的痛苦之旅——沿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扩张之路》。这本书集纳了过去11年我在亚洲各地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一位日本军人后代的忏悔。

我去亚洲,是尝试去医治创伤、增进沟通。我想通过我的行动去展示悔过和补偿的诚意。我希望日本政府也能认真面对历史,为日本过去对亚洲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深刻检讨,并向亚洲受害国家展示诚心悔过的决心。同为二战挑起国,日本在反思历史方面需要向德国学习。德国很早就旗帜鲜明地谴责自己的纳粹历史,并向受害国家诚恳道歉,求得受害国人民的原谅。相比之下,日本至今不仅没有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认真反思,其领导人还不时参拜靖国神社,企图为其军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历史正名。这是对亚洲人民的再次伤害。

一直以来,日本人不断在呼喊,至今仍在呼喊:“不再有广岛!”然而,除非日本人学会大声呼喊“不再有南京”,否则,这一呼喊在日本以外不会产生广泛共鸣。日本不能再对自己的侵略历史含糊其辞了,否则很容易重蹈覆辙。日本需要向德国学习,彻底和军国主义历史告别,通过道歉和赔偿求得亚洲人民的谅解,最终实现与周边国家的真正和解。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

抗战胜利70周年文言文

抗战胜利70周年思想汇报)

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稿

抗战胜利70周年论文

抗战胜利70周年评论
《抗战胜利70周年评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