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3: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成果(2011-10-29 19:22:18) 标签: 阶段小结崔银萍杂谈

一、课题研究内容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低年级的学生兴高采烈的学习数学,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逐渐发展为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学困生”,让他们乐于学习数学。如果这些“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与其他同学享有同等的待遇,将严重挫伤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业和事业。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困生”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一直困扰着数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实现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探索有效地“学困生”转化策略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 使得其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这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低,逐渐发展为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变成了数学“学困生”。根据“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自卑型

2、贪玩懒惰型

3、思维不强型

本课题着重根据“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选取3个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最终为有效的进行”“学困生””的转化提供实践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政策)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四、课题论证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关于“学困生”转化,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比较典型的有:

1.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曾说过:“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爱护和教育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欣欣向荣。”这段话深刻地告诉我们:要调动“学困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必须优化“学困生”的心理,使他们消除厌学的思想,才能取得成功。

2.美国的瓦恩布雷纳所著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美] Susan Winebrenner 著,刘颂、刘巧云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在阐述理论的基础上提供了众多操作性极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备课、上课到评价,从语言教学到各科教学,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到情感、个性的发展,从教师的日常教学到与家长的联系等等,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关心“学困生”的教师都能从中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找到适宜的工作方法。

(二)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化“学困生”,使得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得到具体落实,因此探索有效地“学困生”转化策略势在必行。

(三)研究达成的目标

1.通过对“学困生”的个案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维度开发学习潜能,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培养学习热情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困生”的有效学习。

2.在实践中把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转化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及时加以验证和补充,总结出能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3.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与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一)选择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是实施转化的必要前提条件,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的座谈,可以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学情的转化教学方案。

从所教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入手,我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得到更多地关心和指导。为了能更为准确地掌握每个教学对象的信息,我首先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1)想了解研究对象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喜好程度,因此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数学吗?(2)想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哪些困难呢?(3)想了解研究对象对待作业中困难的方式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在作业中遇到了困难,你怎么办呢?(4)想了解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第四个问题是:家长关心你的学习吗?他们在学习上是怎样帮助你的呢?从这三个问卷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惧怕的心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态度不是太积极,不能自己独立克服,总是要求助于外力,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各不相同,一个学生家长做的具体实在,另一个学生家长则是停留在口头的关心,最后一位学生家长则是不闻不问。在此基础上我又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这三个教学对象的情况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怎么样?他们的家长怎么样?综合以上的调查和访谈,初步撰写出了教学对象的诊断报告和个别教学的方案。

(二)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及转化措施

张**:在数学学习上没有自信,比较自卑。数学底子比较薄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自身很认真,因此计算的正确率较高。

转化措施:教师利用各种场合对其进行鼓励,培养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利用课外的时间,帮助她弄清楚数学书上的概念,对于她的作业要做到面批,及时把握她的学习动态;帮她找一个学习的小伙伴,以便于她随时请教。

王**:家长工作很忙,对他没有要求,因此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书写潦草,错误率高,做作业的习惯不好,经常是看不清题意,但孩子智力条件尚可,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转化措施:与学生谈心,帮其认识自身的问题,提出希望,同时在校内对其学习加强监督与督促;与家长沟通,加强校外的督促,逐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赵**:是一个很文静的小女孩,长的很是秀气,与同龄人相比,她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基础很差,学习非常吃力。

转化措施:在课堂上多关注其学习过程,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她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同时与家长沟通,制定出帮扶的计划;家长每天都要认真地看孩子的作业,确保对于每天的知识点都能够掌握。

(三)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分析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学困生的转化,我们需要随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利于我们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实效。

(1)建立错题档案。建立错题档案就是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错题进行真实地记录,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的方案。

(2)研究论文形式展示。

六、课题研究效果

1.通过一年的教学课题研究,我班的学困生在一学年内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本班的学困生学习信心足了,对数学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变。

小学学困生转化计划(数学)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计划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心得体会2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阶段性小结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