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三语文周周清4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9: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三语文复习2014-4-30

初三语文周周清

一. 注音或写字。(10分)

趋之若wù()断壁残yuàn()一pòu泥土( )shū()然桑梓()轻佻 ()拮据()延宕 () ....

募集 ()幡然悔悟() ..

二.填空。(11分)

1.,大珠小珠落玉盘。

2.曲终收拨当心画,。 3.,空山凝云颓不流。 4.,平铺湘水流。

5.八月湖水平,。

6.我欲乘风归去,。

7..,经冬复历春。 8.,端居耻圣明。 19.,欸乃一声山水绿。 10,;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三.理解性默写。(46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6.《陋室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

8.《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岳阳楼记》中,作者用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来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

10.《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空)

12、《把酒问月》中,写比喻月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把酒问月》中,写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间流逝之速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孤独和苦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描写渐入醉乡的自己且歌且舞,与月、影共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杜甫在《月夜》想像自己与妻子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对月舒愁的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论语》十则中提倡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处世之道

是,。

19.古诗苑漫步,同学们吟诵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吟诵

辛弃疾的“,”感受古人忠君报国、建功立

业的一腔热血。

20.请写出含有“风”字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

四.诗歌鉴赏(4分)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2、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五柳先生传》与《爱莲说》选段(12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⑴或置酒而招之()⑵可爱者甚蕃() ..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黔娄之妻有言B、醉翁之意不在酒

C、水陆草木之花D、渔人甚异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4、五柳先生与《爱莲说》中“君子”在品质上有哪些相似之处?比一比:现在,

有时我们读书,能不能像五柳先生那样的“不求甚解”呢?为什么?(4分)

(二)《岳阳楼记》与《与朱元思书》选段(13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

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浩浩汤汤( tàng )B、衔远山( xián )

C、互相轩邈( miǎo)D、泠泠作响( líng)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

()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 ..

3、翻译句子。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4、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3分)

六.现代文阅读(14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

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

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

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

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

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

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

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

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

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

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

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

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

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

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

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

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

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

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

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

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

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

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

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

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

5.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高二语文周清

初三英语周记4

五年级语文第二周周周清

二年级语文周周清实施方案

四年级语文第八周周周清

周清工作总结

周清7

周周清化学

周周清14

周清.12

初三语文周周清4
《初三语文周周清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