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声乐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声乐心理研究

201022110014 金盈希

声乐是以人体作为乐器,由人本身的嗓音唱出来的音乐,因而声乐心理研究也就成为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情绪、情感、爱好、兴趣、意志、品质等都属于人心理活动的表现,这些现象经常会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也可以说声乐同样是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和支配的。

世界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1855年以前,是“凭感官的直观教学”时代;1855年西班牙玛·加尔西亚发明喉镜,声乐艺术进入了“技能训练与生理学相结合”的时代;1932年卡·依·西肖尔发表《微颤》,世界声乐艺术进入了“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时代。但在我国,由于“*”的爆发,一切学术研究活动基本停止,而心理学的研究更被斥之为“唯心主义”。所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声乐心理领域基本无人研究,处于空白阶段。

慢慢的,随着国家的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声乐艺术日趋繁荣,理论研究也随之深化。80年代初,声乐工作者——主要是高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师,开始了对声乐心理的研究。

1991年12月,徐行效撰写的国内第一部声乐心理专著《声乐心理研究》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原中国音协副主席、当代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为该书题词:“声乐工作者掌握了有关心理知识,才能更有效地从事本职工作。”该书的出版,在我国声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为声乐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立铸造了第一块基石,标志着该学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近三十年来我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情况,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声乐心理学的本体研究 ;声乐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与声乐心理研究有关的专著、文集、译著研究 ;音乐表演心理研究。

首先,对声乐心理学的本体研究的专著及论文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乐心理的总体研究: 从声乐心理的总体上论述心理学与声乐艺术的关系

以及对声乐演唱、教学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姚青在《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中,从声乐艺术科学体系的角度指出,多数声乐教师只注重纯技术训练而缺乏对心理学的研究,必须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并认为声乐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支柱学科,“它和声乐生理学、声乐技巧学共同支撑着声乐艺术这门学科,三者缺一不可。”

二、声乐心理状态研究: 基本上是分析了歌唱

紧张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然

后寻找诸多克服歌唱紧张心理的方法

徐行效的《歌唱者心理状态初探》一文,是国内第一篇关于歌唱心理状态的论文。王洪生在《中国音乐心理现象研究的新起点》中说: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心理状态是怎样影响歌唱的,并把歌唱心理状态分为三种即:技术训练心理状态、非演出心理状态和演出心理状态,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对把握演唱心理状态有所启发。”(见《中国音乐》1990年2期)。

三、声乐心理训练研究 : 心理训练是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声乐教学方

法体系的需要,是声乐艺术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行效发表《试论歌唱者的心理训练》,首次在我国声乐界明确提出了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的新观点。文章对什么是声乐心理训练、对歌唱者进行“心理训练”的目的作了详尽的阐述。

四、声乐学习心理研究 : 对声乐学习及其过程、声乐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声乐

练习及有效练习的条件、声乐技能形成的特点;声乐知识学习的特点、声乐表象的形成、声音概念的形成等作了心理学分析,对声乐知识、技术学习有指导意义。

万敬之《歌唱技能形成的阶段性及其心理特征》指出,歌唱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征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对声乐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的专著及论文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功与声乐心理

气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具有祛病防病、健身延年的功效。它的某些理论、概念与心理学原理是相通的。将气功的理论与声乐艺术相结合,是一些研究者探索的方向。此类文章是跨学科研究中为数最多的。

谭业茂、冯长春《气功意念引导与歌唱声音位置》,着重论证了气功中的“意念导引” 对歌唱声音位置的启发与影响。总结出气功中“以意引气”的理论对声乐“以意导音”寻求高位置的歌唱声音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尤锦声在《从气功修炼悟歌唱艺术》一文中说,气功是一门与多学科有密切联系的高技术,而歌唱艺术可以说是艺术化的气功。他联系声乐教学的实际,从总体上论证了气功与歌唱的关系。

二、其他学科与声乐心理 曾淑芳《艺术医学心理的意志与歌唱有关问题的探讨》,属医学与声乐心理研究。 刘焕成《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谈声乐艺术的民族性问题》,属民族学与声乐心理研

究。

徐行效《建立一门新学科——合唱指挥心理学》,属合唱指挥学与声乐心理研究。

第三,对与声乐心理研究有关的专著、文集、译著研究的专著及论文可分为以下

几个方面:

一、有心理学内容章节的声乐专著

刘大巍、夏美君著《声乐艺术论》(学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第二章、第十二章分别论述了“歌唱感觉体验与歌唱心理”和“歌唱记忆”。

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11 月出版),总结了沈湘教授的教学思想——“歌唱要素主被动论”,即在歌唱要素中心理要素处于主动、首要地位,生理要素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书中第二章专门论述了歌唱发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活动。

二、有心理学内容的声乐文集

刘朗主编《声乐教育手册》(北京师大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将“声乐教学心理与声乐美学”列为第十一篇。其中收录7篇声乐心理论文。

三、有心理学内容的声乐译著

意大利的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郎毓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7 月出版)中说:“关于心理学对这种艺术的影响,就不拟在这本书里展开讨论了。然而,简明扼要地认识它,是太重要了!……学唱歌的学生必须注意: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

威廉·文纳著《歌唱——机理与技巧》(李维勃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9月出版),是一部集众多知名声乐研究者的精辟观点与成就,科学地解释嗓音现象的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声乐文献。在“教学法的两极”一节中,论述了机理教学法应用了行为主义者的心理学。 第四,对音乐表演心理研究:

虽然音乐表演心理(含唱、奏)研究与专门声乐心理研究有别,但其基本原理对声乐心理研究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冯效刚《音乐表演的思维形式》

高天《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

赵娴《谈音乐表演中的直觉和临场心理》

丁东红《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整体认知和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20世纪是我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以至形成学科萌发、初创这样一个大好局面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后20年,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形势喜人。但另一方面,由于学科起步很晚,研究者理论水平有限(基本上都是非理论专业的声乐专业教师),以及条件方面的限制等诸多原因,学科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只有在音乐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声乐心理学才能发展得更加蓬勃、茁壮。同时,声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将为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完善供给新鲜的养分,使声乐艺术中存在与音乐心理现象相联系的实际问题找到确切的理论依据,并使这些理论具体化。

声乐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个刚刚萌发、初创,急待开发且大有作为的领域。对于它的研究需要有一个大的飞跃,以跟上其他学科领域研究的步伐。声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建全科学声乐理论,指导声乐教学,帮助歌唱者获得高度声乐技术、技巧,正确处理作品,在演出、比赛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歌唱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声乐艺术向前发展。

声乐教学中学生舞台表演心理培养研究论文

分析声乐教学的兴趣心理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声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声乐舞台表演表现力研究

心理课题研究

期货研究心理

爱因斯坦心理研究

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

声乐心理研究
《声乐心理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歌唱心理研究 声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