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钳工锉削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8: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钳工锉削课题的教学体会 【摘 要】锉削是钳工实习教学中主要课题之一,针对在这个课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取相应的方法可使学生较好的掌握锉削技能。

【关键词】钳工;锉削;教学;体会

锉削是钳工实习教学中主要课题之一,是衡量钳工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锉削就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平面锉削是锉削工艺的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在钳工操作中,平面锉削的质量往往决定了钳工技能水平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姿势的练习起始阶段就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较快的时间掌握锉削姿势动作要领,是教学过程中实习老师要考虑到的最重要环节。通过自己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是:必须对锉削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才可达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常见的问题有:锉削动作不规范、锉削的面不平、尺寸及形位精度超差和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 1 锉削动作不规范

在进行这个计课题时,老师对锉削的动作讲解的很到位,很规范。可是在练习中,学生往往动作变形,仅仅是靠胳膊上的力量用手推着锉刀来回运动,而没有借助全身的力量。这样做的最大缺点是只靠两手端锉刀本来就不容易端平,且在练习过程中容易疲劳。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锉削动作的训练。只有动作规范了,才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正确的方法是: 1.1 站立姿势

在教学中用的粉笔在实习位置相应的位置画出3条投影线,来固定身体和脚的位置角度。两脚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在角度选择正确后以一个脚掌的距离来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在简单的线条提示下顺利地掌握住站立的姿势动作。 1.2 锉削过程

锉削动作开始时,身体预先前倾10°,左腿膝盖略弯右腿蹬直右腿与上身呈一条直线。锉刀向前运行时,身体是 是以右脚为支点做摆动。当锉刀行程1/3时身体前倾15°当锉刀行程2/3时身体前倾18°。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带动手臂,手臂带动锉刀。感觉锉刀握住部位力量增加,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臂上后再开始锉刀运行。这样可以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节约体力,提高整个工件的加工速度,确保在细锉和精修阶段操作者的体力及工件的精度。 1.3 回程动作

锉刀运行到2/3处,手臂带动锉刀向前运行,身体回到起步动作,倾斜15°。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单项练习2/3处身体回程与锉刀送出两组动作,然后再练习两组动作的衔接,最终达到要求。 2 锉削的面不平

锉削的面不平主要是因锉削时两手握锉刀的不平衡和锉削的方法不当造成的。 2.1 锉削时推力主要由右手控制,压力由两手控制,其作用是使 锉齿切入金属表面。由于锉刀两端伸出工件的长度随时都在变化,因此两手的压力大小也应随之变化。即两手压力对以工件为支点的力矩应相等,这是锉刀平直运动的关键。否则锉刀就会上下摆动,锉出的面就不平,产生中凸面。所以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两手用力变化的协调。 2.2 当锉削出的面出现扭曲时会出现学生越加工面越扭曲不平,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加工方法时没有综合考虑整个面的情况去加工造成的,因此在教学工程中要适当加入相关的工艺知识。 3 尺寸及形位精度超差和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3.1 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由于是刚接触测量,脑子里没有测量的概念,往往是等到去测量时尺寸已经超差了。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学生进行测量、针对不同测量阶段怎样进行测量。使学生尽快形成测量的习惯。 3.2 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对尺寸要求和形位要求往往是顾此失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刚接触测量,不会去全面考虑问题,测量不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全面测量的习惯、综合去分析判断问题。 3.3 量具的不正确使用和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是造成工件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量具正确使用方法的知识讲授。 3.4 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往往是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按要求划分粗、中、细三个阶段,忽视了锉刀的选择往往是用一把锉刀贯穿了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姿势练习后要逐步加入相关的工艺知识,使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这些知识。 4 练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

学生在刚接触到锉削课题时或者是还没接触到锉削课题时,动手进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锉削课题的进行,当练习的要求逐步提高时一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厌倦情绪。针对目前学生这样的学习特点,我们在安排实习课题时,不能按

照原来的老的思路去进行,要从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练习潜力、让学生感兴趣这些方面去考虑。安排一些较新颖的练习件使枯燥的学习变成趣味的学习,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实习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善于从出现的问题去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1,4. [2]钳工基本操作技能[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7.篇2: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作者:李来文 李小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锉削在钳工技能操作中的重要性、锉削操作的方法。结合实习教学,列举正确的锉削姿势,单一平面、平行面的合理加工方法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钳工锉削加工方法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055-01 锉削是钳工三大基本操作之一,是职业类院校钳工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中最重要一项操作技能。锉削水平的高低也在较大

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钳工操作技能的高低。所以锉削练习是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提高锉削基本功成为钳工实习教学中新的研究课题。下面就介绍一下本人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是如何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平面锉削方法的。 1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要抓住学生初学时的好奇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实习的重要性,让其了解实习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勤学苦练基本功。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出类拔萃的技能水平。同时锉削是钳工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操作。期末考核、等级鉴定、技能竞赛主要都是以锉削为主。只要大家能够掌握方法再加之刻苦练习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而且在练习中较为出众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技能竞赛,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证明自己。那么刚刚从零开始就培养学生对钳工锉削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大家带着一股劲头去练习,而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态势。 2 锉削姿势练习 正确的锉削姿势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1)锉刀握法:将锉刀柄头部顶到右手拇指根部,用拇指和食指合拢用力握住锉刀柄凹弧部位,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合拢握住锉刀柄。左手掌心朝下手指自然伸开,用拇指根部肌肉压住锉刀前端,中指、无名指捏住锉刀前端,其余手指自然合拢。(2)身体站位:前腿弓后腿绷,身体与钳口中心线成45°并微微向前倾斜,保证锉刀、握锉手小臂、大臂成一线,头向前不能左右歪斜。左手臂弯曲成大约90°,肩膀自然放松。(3)双手用力变化:以工件作为支点,锉削时左手的压力随着锉刀推动而逐渐减小,右手的压力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始终保持锉刀平稳匀速移动。回程时左手不用力,右手快速带回锉刀。需要注意的是,回程时锉刀工作面不要与工件表面脱离。(4)锉刀的运行:锉削运行行程分为长、短行程。对锉刀平衡控制会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锉削行程长一些则对平衡控制的不利影响就大一些,锉削行程短一些则对平衡控制的不利影响就小一些。因此,在锉削中

又有全程锉削和短程锉削之分。一般去余量大力锉削时采用全程锉削,保证加工精度时采用短程锉削。

这些对于锉削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老师必须认真讲解和示范,把操作中动作要领和自己的体会讲细讲清楚,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去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锉削姿势,并说明姿势不正确对锉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同学动作姿势基本协调后就可以将同学们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将同一钳台位置的两名同学分一组,然后一名同学做锉削练习,另一个在一旁观察该同学动作姿势是否规范,锉刀运行是否有较大摆动以及摆动的方向等。把这些问题一一指出,并及时改正。练习一段时间进行互换,反复交替进行就可以做到姿势规范。

3 基准平面加工方法

在钳工锉削加工中有着“三分手艺,七分工具”之称。想要加工出高质量的平面,首先,必须熟悉自己的工具。并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取长补短。我们使用的锉刀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可以利用锉刀自身的弯曲来消除锉削平面时产生中间凸两边凹的现象。还要搞清楚自己锉刀和锉刀柄的歪斜程度,钳台位置等情况。同时一定要坚决杜绝学生互借工具使用。 学生有了这些概念之后,加之我们以上动作姿势练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锉削平面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粗加工均匀排锉,保正行锉均匀。(2)利用刀口尺和直角尺测量锉削平面的直线度、与侧面垂直度,明确加工位置。(3)观察锉痕,判断锉削位置是否正确。

4平行面加工方法如何保证尺寸精度

进行平行面加工练习前,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在这里我们假设一组平行面中,面1已经锉削达到平面度、直线度等要求。只需锉削面2达到图纸各项公差要求。加工步骤如下: (1)用划线确定加工余量,粗锉加工,用350mm粗齿平板锉顺锉,保证动作姿势协调、均匀排锉。锉削一个循环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数值。保证加工面各位置尺寸差在0.05mm左右。计算出自己使用的锉刀和在自己锉削习惯下的锉削量,这样在粗加工中就可以大至估算出每锉削一个循环所剩的余量。同时还要不断调整锉削姿势和双手用力。锉削平面两端时,可采用交叉锉来增大锉刀与锉削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锉刀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跑锉”出现塌角现象。当余量在0.15~0.20mm时转入半精加工。 (2)半精加工,用200mm中齿平板锉顺锉,用刀口尺、直角尺配合控制加工面的平面度、尺寸及粗糙度。用千分尺反复测量来估算锉刀的锉削量,半精加工余量在0.05~0.07mm时转入精加工。

(3)精加工,用200mm或150mm细齿平板锉顺锉,同样用千分尺反复测量来估算锉刀的锉削量,增加对加工面的边、角测量次数,调整两手用力。为了增加锉削运动的稳定性,可以缩短锉削 行程,用锉刀中间部位开始锉削。达到尺寸公差要求,但平时练习要求学生尺寸控制中差值,而且加工面的边、角都在测量范围内。避免了因千分尺校对误差和人为测量误差使工件尺寸超差,影响分值。

以上各加工阶段的锉刀选用,根据加工面不同进行改变。其余量可根据练习的深入而逐渐减小来提高锉削速度。 5 老师认真测评

学生练习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要认真做出评分标准,进行当面一对一测评,既指出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又让学生学习了测评方法。当前环节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种闯关的感觉,自己的练习成果得到认可,赋有成就感,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成功率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加深及技能、技巧的成熟,就逐步解决了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难点,提高了各平面锉削的技能、技巧。篇3:简说钳工锉削训练基本步骤

筒说

钳工是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且最基础的工种之一.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 而锉削又是钳工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其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粗糙度等都达到技术要求的加工方法锉削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锉削平面、曲面、内外表面、沟槽和各种形状复杂的表面,还可以制作样板,装配时对工件的修整、小批量生产条件下某些复杂形状的零件加工以及样板、模具的加工等。锉削一直是技工学校钳工专业的一个重要操作项目.也是钳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些锉削技能技巧训练的基本步骤。 单一平面的锉削训练

锉削单一平面是锉削训练的第一步.也是各种锉削技能的基础 首先,指导教师要做好讲饵和示范,讲解时要把操作动作的重点和要领讲细、讲清楚,并做示范,包括连续动作和分解动作,让学生看清楚:讲解、示范完成后,让学生动手练习。初学锉削的学生姿势和动作都会比较生硬、不到位。这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学 生的错误动作.使他们的姿势动作规范化.养成错误习惯再纠正难度就大了。一般情况下.首选练习的是交叉锉。因为这种锉削方法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大.容易使初学者掌握锉刀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感觉.减少因锉刀上下摆动而形成凸鼓形曲面,即中间高两头低,这也是初学者最易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在交叉的锉痕中判断锉削面哪部分高.哪部分低.从而有意识地协调双手的平衡度.交叉锉的训练达到目标后.就可以练习顺向锉。顺向锉的姿势、动作和要领与交叉锉基本相同,只是锉刀与工件加工表面的接触面较小.主要用来把锉纹锉顺.起到锉光的作用。为了使表面能均匀锉到,每次退回锉刀时向旁边移动5~l0毫米 最后是练习推锉.推锉一般用来锉削狭长平面或是工件基本成型以后的修整。推锉不能充分发挥手臂的力量,锉削效率低,但它的精度高(可达到o.01mm),而且推出的锉纹细腻美观,表面粗糙度好(可达到ra0.8 m)。所以,推锉只适用于加工余量较小和修整尺寸。学生在练习推锉时.要注意两手握锉刀的位置(两手 横握锉刀身,拇指接近工件,用力一致.平稳地沿工件表面来回推锉刀),两手的间距不能过大,否则.不好掌握平衡,左右摆动,使锉削的工件表面中间凸、两头低。为了避免工件表面擦伤和减少吃力深度.应及时清除锉齿中的锉屑和涂抹粉笔经过刻苦反复的练习.学生就能逐渐感受到锉刀与工件接触的吸附作用,通过它来判断锉削时往复运动的正确性.再结合观察及在锉削过程中不问断地用直尺透光法对工件表面进行纵横和对角检查的情况.根据所看到的锉纹纹理方向和刀口处所透进的光隙来判断锉削平面的平直度。对不准确的锉削姿势动作加以调整和改进.找到手感后逐渐形成锉削技能技巧曲面的锉削训练曲面的锉削主要用于机械加工中较为困难的曲面工件.如凹凸模具、曲面样板以及凸轮廓曲面等的加工和修整 曲面锉削的难度较大.因为曲面是由各种不同的曲线面所组成.最基本的曲面是单一的外圆弧面和内圆弧面。因此.掌握内外圆弧面的锉削方法和 实验实技能是掌握各种曲面锉削的基础学生在初学锉削曲面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细致地作好示范动作.并要逐一讲解清楚.如锉削外圆弧用的是板锉.同锉削平面的锉刀是一样的 外圆弧面锉削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板锉顺

着圆弧锉削的方法(也称滚锉法).锉刀做前进运动的同时绕工件的圆弧中 tl,上下摆动。开始时,锉刀头向下.右手抬高,左手压低,锉刀头紧靠工件.然后推锉.使锉刀头逐渐由下向前上方作弧形运动。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只适用精锉圆弧面 另一种是用板锉对着圆弧面锉削的方法.锉刀作直线推进的同时绕圆弧面

中心作圆弧摆动.待圆弧面接近尺寸时再用顺着圆弧面锉削的方法精锉成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圆弧面的粗加工。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在运用第一种方法时.锉刀随圆弧中,tl,上下摆动.锉刀绕其中心会左右摆动;在运用第二种方法时,锉刀随圆弧面摆动,锉刀的直线运动受到影响.变成了上下摆动 这样.都会使被锉削的工件棱边变成圆弧。在锉削内圆弧时.用的是圆锉或半圆锉.锉刀要同时完成三个运动:即前进运动.沿圆弧面向左或向右摆动,绕锉刀中心线转动 只有把这三个运动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保证锉出的圆弧面光滑、准确。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集中讲解.对个别存在的问题要个别辅导、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要不厌其烦,手把手地传授,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好曲面锉削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平面和曲面锉削训练是锉刀握法、姿势动作、两手的协调用力及速度把握的tjil练,要求姿势正确、动作自然协调。第二.平面和曲面锉削训练一定要分开进行。因为.锉削平面时.两手施加在锉刀上的压力要随着锉刀的运动而随时调整.来保证锉刀与工件表面的平行运动.修锉出好的平面.而锉削曲面是三个运动的组合.不能将两者安排在同一时段训练.避免动作干扰而影响练习效果。

综合锉削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和曲面锉削的技能后.就可进人综合锉削的训练.这是对学生综合测量、综合判断、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训练大致分如下几类:

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关键在于定位 很多学生虽有了锉削平面的基础.但却不知单一平面的锉削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往往会出现第二个平面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合格的平面(平面度合格),但却与第一平面的形状有了偏移.作为一个整体工件来说就不合格了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对形状要求的锉削余量把握不准.从而导致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产生了偏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以划线来估计细锉的余量,也就是说粗锉要给细锉留出均匀、适当的余量。留的余量大。影响加工效率:留的余量小,则细锉锉不掉粗锉留下的痕迹,影响加工质量。这需要反复的练习和体会.才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平面与对应面的平行度锉削 对平面与对应面平行度的锉削技术要求较高.此时的两面关系不仅仅是余量的把握.还篇4:钳工锉削练习方法与技巧

钳工锉削练习方法与技巧

锉削是技校钳工专业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在训练中,有的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不善于总结分析,锉削技能掌握较差。为了有效地掌握锉削基本技能,除了让学生按课本教学内容及操作要领认真规范训练外,掌握各环节中的补充知识、训练方法及操作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点滴体会,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初练时,注意锉刀大小、新旧的选择

初练锉削,首先是掌握锉削姿势动作。除了要求规范、自然、协调外,还要舒展、到位。若用中锉或小锉练习,锉刀的行程有限,动作的幅度受到限制,无法完成或体验到完整的、淋漓尽致的锉削动作,直接影响基本动作的练习和形成。因此,初练锉削大锉的操作最具代表性,选用锉刀应尽量大,以不小于14英寸的板锉为宜。 在进行两手用力锉削、控制锉刀平稳的练习中,应选用能“吃”住锉的五成新以上的锉刀。若锉刀太钝,锉削时锉刀与工件打滑,不但两臂用不上力,也难体会到两手力量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转变,对刚起步的基础训练非常不利。

二、提高锉削平面度的操作方法

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最不易掌握的是将平面锉平。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锉削平面的方法外,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第一,要想把平面锉得平直,锉与工件表面接触面就得大,尽量选用顺向锉法。第二,锉削前,用单眼“吊线法”检查锉刀弯曲情况;锉平面时,用凸面锉削,凸出量与运锉的摆动量能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平面度。第三,局部轻锉时,选择不大于8英寸的板锉,采用掰锉法,即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锉头,小指自然收拢,拇指伸开压住锉面中部,使锉刀中部出现微量的向下弯曲变形进行锉削。第四,推锉法只有在最后精细加工时使用,不能盲目滥用;要求锉刀不要过大,两手握锉距离适宜,运锉要稳,行程要短。第五,平面的检验可利用平台、辅助调和好的红丹粉显示剂,在平台上研合显示检验,根据研合显示剂的着色所确定的部位,进行局部锉削。这种方法比其他检验法要全面、准确,又快捷、

直观。

三、不同加工量的锉刀转换选择

锉削加工中,笔者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因怕尺寸超差,在加工量还很大时,就提前改用小锉加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用时过多。有的学生在加工量较小时,仍盲目地使用大锉,使相关精度得不到保证。因此,根据加工量的大小,在不同的锉削阶段合理地选用锉刀,是非常必要的。

锉削阶段 加工量 选锉大小

粗加工 大于0.5mm 大于12英寸

中加工 0.2mm至0.5mm 8英寸至12英寸

细加工 0.05mm至0.2mm 6英寸至8英寸

精加工 0至0.05mm 不大于6英寸或什锦锉

四、每日晨练,注重实效

教学大纲中规定锉削训练为90课时,从连续训练的实际效果来看,很难尽如人意。练好锉削技能,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应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注重实效。笔者认为,教学中,可将部分课时化整为零,穿插于其他课题之中进行,即每日的课前指导中,教师定时、定质、定量地布置练习内容,进行每日早晨的强化训练。

定时,半小时左右(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学生技能情况决定);定量,可加工一个面、相邻两面或一组对面;定质,即加工中相关的平面度、粗糙度、侧面垂直度、垂直度、尺寸等精度要求。训练完毕,教师及时评判,做全面、细致的总结讲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公布成绩,使每个学生都能查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这对锉削技能的掌握、提高,非常有利。篇5: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摘要:文章分析了锉削在钳工技能操作中的重要性、锉削操作的方法。结合实习教学,列举正确的锉削姿势,单一平面、平行面的合理加工方法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钳工 锉削 加工方法 实习教学

锉削是钳工三大基本操作之一,是职业类院校钳工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中最重要一项操作技能。锉削水平的高低也在较大 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钳工操作技能的高低。所以锉削练习是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提高锉削基本功成为钳工实习教学中新的研究课题。下面就介绍一下本人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是如何使学生较快的掌握平面锉削方法的。 1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要抓住学生初学时的好奇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实习的重要性,让其了解实习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勤学苦练基本功。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出类拔萃的技能水平。同时锉削是钳工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操作。期末考核、等级鉴定、技能竞赛主要都是以锉削为主。只要大家能够掌握方法再加之刻苦练习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而且在练习中较为出众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技能竞赛,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证明自己。那么刚刚从零开始就培养学生对钳工

锉削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大家带着一股劲头去练习,而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态势。 2 锉削姿势练习

正确的锉削姿势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1)锉刀握法:将锉刀柄头部顶到右手拇指根部,用拇指和食指合拢用力握住锉刀柄凹弧部位,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合拢握住锉刀柄。左手掌心朝下手指自然伸开,用拇指根部肌肉压住锉刀前端,中指、无名指捏住锉刀前端,其余手指自然合拢。(2)身体站位:前腿弓后腿绷,身体与钳口中心线成45°并微微向前倾斜,保证锉刀、握锉手小臂、大臂成一线,头向前不能左右歪斜。左手臂弯曲成大约90°,肩膀自然放松。(3)双手用力变化:以工件作为支点,锉削时左手的压力随着锉刀推动而逐渐减小,右手的压力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始终保持锉刀平稳匀速移动。回程时左手不用力,右手快速带回锉刀。需要注意的是,回程时锉刀工作面不要与工件表面脱离。(4)锉刀的运行:锉削运行行程分为长、短行程。对锉刀平衡控制会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锉削行程长一些则对平衡控制的不利影响就大一些,锉削行程短一些则对平衡控制的不利影响就小一些。因此,在锉削中又有全程锉削和短程锉削之分。一般去余量大力锉削时采用全程锉削,保证加工精度时采用短程锉削。

这些对于锉削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老师必须认真讲解和示范,把操作中动作要领和自己的体会讲细讲清楚,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去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锉削姿势,并说明姿势不正确对锉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同学动作姿势基本协调后就可以将同学们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将同一钳台位置的两名同学分一组,然后一名同学做锉削练习,另一个在一旁观察该同学动作姿势是否规范,锉刀运行是否有较大摆动以及摆动的方向等。把这些问题一一指出,并及时改正。练习一段时间进行互换,反复交替进行就可以做到姿势规范。 3 基准平面加工方法

在钳工锉削加工中有着“三分手艺,七分工具”之称。想要加工出高 质量的平面,首先,必须熟悉自己的工具。并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取长补短。我们使用的锉刀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可以利用锉刀自身的弯曲来消除锉削平面时产生中间凸两边凹的现象。还要搞清楚自己锉刀和锉刀柄的歪斜程度,钳台位置等情况。同时一定要坚决杜绝学生互借工具使用。

学生有了这些概念之后,加之我们以上动作姿势练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锉削平面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粗加工均匀排锉,保正行锉均匀。(2)利用刀口尺和直角尺测量锉削平面的直线度、与侧面垂直度,明确加工位置。(3)观察锉痕,判断锉削位置是否正确。 4平行面加工方法如何保证尺寸精度

进行平行面加工练习前,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和测量方法。在这里我们假设一组平行面中,面1已经锉削达到平面度、直线度等要求。只需锉削面2达到图纸各项公差要求。加工步骤如下: (1)用划线确定加工余量,粗锉加工,用350mm粗齿平板锉顺锉,保证动作姿势协调、均匀排锉。锉削一个循环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数值。保证加工面各位置尺寸差在0.05mm左右。计算出自己使用的锉刀和在自己锉削习惯下的锉削量,这样在粗加工中就可以大至估算出每锉削一个循环所剩的余量。同时还要不断调整锉削姿势和双 手用力。锉削平面两端时,可采用交叉锉来增大锉刀与锉削面的接触面积,提高锉刀的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跑锉”出现塌角现象。当余量在0.15~0.20mm时转入半精加工。 (2)半精加工,用200mm中齿平板锉顺锉,用刀口尺、直角尺配合控制加工面的平面度、尺寸及粗糙度。用千分尺反复测量来估算锉刀的锉削量,半精加工余量在0.05~0.07mm时转入精加工。

(3)精加工,用200mm或150mm细齿平板锉顺锉,同样用千分尺反复测量来估算锉刀的锉削量,增加对加工面的边、角测量次数,调整两手用力。为了增加锉削运动的稳定性,可以缩短锉削行程,用锉刀中间部位开始锉削。达到尺寸公差要求,但平时练习要求学生尺寸控制中差值,而且加工面的边、角都在测量范围内。避免了因千分尺校对误差和人为测量误差使工件尺寸超差,影响分值。

以上各加工阶段的锉刀选用,根据加工面不同进行改变。其余量可根据练习的深入而逐渐减小来提高锉削速度。 5 老师认真测评

学生练习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要认真做出评分标准,进行当面一对一测评,既指出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又让学生学习了测评方法。当前环节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训练。

钳工锉削电子教案

浅谈钳工锉削练习法

浅谈钳工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

李宁锉削策划书

锉削教学案例(推荐)

钳工实训中锉削技能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

钳工锯削教案

钳工实习教师凹凸件锉配说课稿

对钳工的体会

语文削枝强干

钳工锉削体会
《钳工锉削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