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老骥伏枥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4: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大坪乡黄田村支部书记章湘克同志事迹介绍

在大坪乡黄田村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每当村里遇到棘手的困难、矛盾和纠纷,村里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有什么事去章书记那里说。” 请他出面调解。他就是黄田村的老支书,人人敬佩的“老舅爹”章湘克。

章湘克今年64岁,本来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他,2008年村里的支部书记考上乡镇公务员任职后,他被再一次被推选为黄田村的支部书记。

黄田村是大坪乡的一个小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396户1478人。地盘一小,矛盾就多,家庭琐事、邻里纠纷、宅地纠葛、土地矛盾等问题时有发生,许多事情不但棘手而且复杂。章湘克书常常带着村组干部去或者干脆一个人去做工作,哪儿遇到困难,他就去哪解决,哪儿发生矛盾,他就出面调解,村头路边、农家小院到处留下了他的脚印。

一、干一行,爱一行,出一行成绩

1962年湘乡三中毕业后,16岁的章湘克回到了村里,在村里的林场任会计。凭着刻苦专研的精神,一年时间,他硬是使自己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业务知识熟练的会计老手,在林场工作期间,经他手的账目数字没有一笔错误,这也使大家对这个小小年纪的会计刮目相看;1964年,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他被任命为林场的厂长,同时个人也被评为湘乡市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先进个人”。1965年,调任乡政府文化站站长,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的文化宣传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全乡9个村,每个村都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村民在农闲时便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文艺活动,唱样板戏、花鼓戏、扭秧歌,村与村之间进行比赛联谊活动。在任文化站长的八年时间里,大坪乡文化站也多次被评为湘乡市“优秀文化站”。1973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 1

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从那以后便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同年,章湘克同志毅然由乡政府回到黄田村担任村里水过亭组的生产指导员,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指导工作中,他带着全组村民开山植树,耕地种粮,一锄一锄的实现着自己转变,把村民装进了自己的心理。

二、不藏私心,一心为公

1974年,他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上写道:“人生为一大事来,干一大事去,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豪情壮志。正是这种信仰给了他在以后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奋斗不止的无穷力量。这种力量使他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忠诚地实践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宗旨。抱着“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1990年至今,在任党支部书记19年间,他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新房不盖了,自家的承包地、果园顾不上管了,而在植树造林、修建学校、铺筑道路、整修土地的工地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群众的大小事,他总是记在心上,尽力办好。夜以继日,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向贫困宣战,在艰苦的条件下,两次建校,四次修路,发展养殖,坚持连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平整土地,进行小流域治理,干了一件又一件令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

三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奋斗,使昔日一个封闭、贫困的小山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把过去偷盗、赌博成风的“烂杆村”变成了连年“治安模范村”,使过去荒山秃岭的“欠账村”变成了拥有千余亩集体山林的“新农村示范村”,人均纯收入由1991年的289元增长到2010年的6100元。

三、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共产党人必须做到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讲政治,讲正气。章湘克同志当村支书几十年里,为村里争取资金300多万,而村上每月只

有300元的工资补助。每次出门为村里办事,都是自己买车票,住最差的,吃最简单的,从未报销过。不仅如此,他还给村集体贴钱,少说也有七八千元。群众感叹地说:“我们开始变富了,章书记家却不如以前了,他硬是让这个书记给当穷了。”现在他家所有的家产也只有一栋楼房而已,而且年代久远,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真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

为了管好集体的林子,他立法立威,先从自家和自己的亲家罚起:大儿子在外打工回来打算盖房子,想着能省点是一点,自己老爹管林场,买树的钱应该能省下来,话还没说完章书记就一口拒绝儿子的要求,直到现在大儿子一家仍然租住在村里没有再使用的小学里。亲家盖养猪房,木料用得不会很多就来找他,章书记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打听到有个朋友拆建新房,所以向他买回些旧的木料,过了几天,亲家带着刚从林场砍伐下来的树回了家,章书记得知后带着村干部赶了过去,依照村里的规定罚了亲家200元钱,然后为亲家拉去了自己买的木料。章湘克同志向大家树立了正人先正己、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榜样,我们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像章湘克同志那样,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坚持做到“三严”、“四自”,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去凝聚人、感召人。

四、带好班子,团结一心

章湘克同志生在黄田,长在黄田,在基层做了一辈子的工作,天天与父老乡亲生活在一起,对全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哪一户家庭富裕,哪一户家庭困难,哪一户家庭和睦,哪一户儿媳孝顺,他全知全晓。文丰组长章毅是个年轻干部,工作上缺乏经验,组里搞水泥路面硬化,群众意见不统一,开会时几个群众一吵闹,弄得组长没主意,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章毅想打退堂鼓。章湘克得知情况后,及时找到章毅,一面帮他克服畏难情绪,一面和他一起挨门逐户走访群众,听取大家的意见,过细地做说服教育工作,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由于路子对头,方法得当,全组的水泥路面硬化,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全部到位。自从再次站在村支书的这个位臵,章湘克同志带着新上任的三个村干部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以服务村民为宗旨,哪里有村民需要,村干部就出现在哪里,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村民理解和支持。

6年来,章湘克先后调处了大小纠纷二百多起。村民赵某为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吵得不亦乐乎,“战争”不断升级,愈演愈烈,打起群架,到现场做疏导工作的一名村干部被打伤,前往调处的司法工作人员也感到棘手。此时此刻,章湘克日夜奔波,首先通过有关在场的干部、群众了解事实真相,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找当事人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老支书温暖贴心的话语,终于解开了双方的疙瘩,最后达成谅解,平息了这场**。村民章某妻子不孝敬公婆,还经常与公婆顶嘴,有一次竟打起婆婆来,婆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章湘克知道后,连忙登门,分别找小两口谈心,宣传国家有关法规,严肃指出,打骂婆婆、虐待老人是国家法律所不能容许的。通过耐心的工作,赵某夫妇承认了错误,主动接回老人,当面向公婆赔礼道歉。

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一)计育工作的新思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章湘克在工作实践中意识到过去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要求,工作思路和工总方法必须创新。于是在2009年章湘克带着村支两委实行了“走出去”和“拿出来”两项新举措。

“走出去”是在2009年6月份,针对黄田村流出育龄妇女妇检问题,邀请乡计育办工作人员及黄田村村支两委,专程驱车前往育龄妇女相对集中的长株潭三地做上门宣传、上门督促、上门妇检。6月酷暑,烈日当头,六十多岁的老书记,总是走在第一个,一手拿着电话本,一手拨打电话联系。往往找到一个对象,坐不到五分钟就奔赴

下一个目的地,在这次行动中,共找到23名该村在外务工的妇女,妇检了20名,长株潭三地的育龄妇女妇检率达到90%。

“拿出来”则是章湘克在村支两委会议上提议,在村里经济紧张的时候,拿出一定的资金,鼓励在村的育龄妇女妇检。在每一季的妇检活动中,由村里买单,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只要来妇检的都有一份小礼物,对于相对路程远的组,则要求村干部派车去接。“拿出来”的这项举措换来的是村里100%的妇检率。在这位老而肯学肯思的支书带领下,黄田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没出现过问题,村里的计生协会也被韶山市评为“先进计生协会。”

(二)村里建设的三承诺

黄田村原来办公、活动的村部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木结构房,占地3.4亩。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支委会职能的增加,群众集体活动增多,原有的办公、活动用房制约黄田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不了全村文化生活的需要,更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急需重建一处新的办公、活动场所;黄田村花铺子组有34户110人,人居较散,多数村民在家务农,整组经济水平较低,而全村仅剩的一条没有水泥硬化的路也是在这里,章湘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卜塘组位于黄田村西北,共有耕地113亩,有34户农户,138个村民。全组约75亩左右的低产低洼冷浸田,一直制约整组经济发展。村民在经营耕地种植水稻时,一下地就是齐膝盖的泥,像陷在泥潭中一样,牲畜和机械根本无法运转,每年的耕种总是投入大,收益少,村民都只有望“田”兴叹。

“既然当起了这个家,就不能粉饰太平,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不为他们解决谁为他们解决。”章湘克书记说。于是在2009年村民大会上章湘克向村民作出了三个承诺:建好房,修好路、作好田。

面对村集体经济无收入的现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

章湘克带着村“两委”班子四处筹集资金,记不清多少次的召开会议商讨决策;记不清多少次的往返长株潭去找黄田村在外人士的赞助;记不清多少次的奔走各个单位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不等不靠,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为新建办公、活动场所出谋划策,经过多番艰苦努力,该村活动场所建设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多次动员,花铺子组的村民自筹劳工修好路基,今年下半年将进行路面硬化;几番努力,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也有眉目。

章湘克长年累月在村里奔波,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每年的秋冬水利建设工地上有他的身影;每季度的村里妇女工作有他的参与;每月党员干部学习有他的组织;每周不定期的义务巡逻有他的号召;黄田村的每个角落都留有他的身影,为人们排忧解难,不取村里分文半钞,许多群众赞叹地说:老支书不愧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老黄牛”啊!

伟大的事业需要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的形势下,章湘克同志始终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千里

老骥伏枥 志在教育

司法考试的别样风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心得体会:老骥伏枥,仰望杨善洲

桑榆晚景奏和谐 老骥伏枥谱新篇

范希琴先进工作者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千里 晚霞漫天更精彩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老骥伏枥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