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亚静班班通语文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探究

作者姓名:李亚静

作者单位: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逸夫小学

联系方式:18237940799

1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也必须接受时代的挑战,积极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常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班班通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育也必须接受时代的挑战。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班班通”这一现代教育的纽带促进了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班班通网络资源的配备,让教师能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既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语文教学得改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最有持久力的动力。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境,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视听觉感受,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庐山的秀丽景色设置为动态效果,先呈现出庐山的高峰、幽谷,再让那汇聚的溪流淙淙流过,最后在再让庐山的云雾笼罩山谷„„枯燥的内容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对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马上就有了最清晰的认识,学习的灵感和兴趣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再如:教学《观潮》一课,对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内容,如果单凭

2 老师语言的描述,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了解,对 “横贯江面”“水墙”“隆隆的雷声”等词语从字面上来说很难理解。借助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首先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马上就吸引了学生去读课文;借助课件,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观之美;进而自然的生成对自然之美由衷的赞叹,课文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乐,给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乐美、画面美,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了多渠道信息传递,为教学注入了新生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展开教学,使这一难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班班通网络资源,创造了现代化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长征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课文;③结合问题展示,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⑤跟网络视频学唱一段《长征组歌》。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运用班班

3 通网络资源,深入地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做了合理的预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积极主动性,学习的欲望愈来愈浓。

三、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解决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每一名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找到最佳方法更好地突破课堂上的重难点?老师们经常为此感到苦恼。当我们有了班班通网络资源后,就多了一个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案。这是因为班班通网络资源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的,让原本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变得容易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抽象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在班班通网络资源辅助下,教师使用多媒体活化了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虎门销烟》一课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是一个难点。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学生无法通过字面理解透“涵洞”“直通大海”“蒸腾”等词语中,同时也无法想象到外国商人“毕恭毕敬”“躬身弯腰”“垂首恭听”意味着什么?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图片,学生观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难词和硝烟场面的壮观。在观看了“鸦片带来的灾难”视频后,学生情绪激昂,看着很多中国人因为吸食鸦片家破人时,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同时产生了痛恨毒品、杜绝毒品侵害的决心。此时让学生谈谈:虎门销烟的意义?学生对帝国主义用鸦片对我国进行侵略的行径深恶痛绝,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拍手称快,由衷地敬佩林则徐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班班通网络资源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

4 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漓江的水的静、清、绿和桂林的山的奇、秀、险,用口头表达很难使学生理解。这时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把桂林的山水图片分阶段展示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过程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成了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最佳突破口。

四、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人直观、立体的感受,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时,草原那秀美的景色学生不可能一读就能得很美。这时,如果播放草原的风光图,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之中,感受草原无尽的风光.在配上草原赞歌的轻音乐,学生朗读得会很入情。再如:教学《太阳与士兵》时,可以播放士兵迎风站哨、爬冰卧雪的英姿,学生就会带着无限敬佩的情感进入角色,再借助着积极昂扬的音乐,学生就会读得很动情的。又如:教学《花边饺子里的爱》一文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爱的故事,用图片的形式重温爱的画面,用配乐诗歌朗诵唤起爱的感动,再鼓励学生讲述妈妈的爱,最终回到课文的感悟,学生爱的温暖中,读得很深情.

五、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班班通网络资源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

5 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又欠缺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写作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压力,读他们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枯燥无味。

而班班通网络资源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它能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题有关资料,运用文字、图象、声音等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乐于看、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写。此外,学生平时还可以在家里或学校的网络教室的电脑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在网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及时的记录下来,还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发布到网上,与老师、同学们和网友交流修改,丰富自己的作文库。而网络作文信息量大,写作和交流轻松自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将网络作文和传统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作文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很精彩。

六、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班班通网络资源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中,学生设计了充满个性化的界面,将文中对新型玻璃功能的介绍,演变为“新型玻璃”的展销大厅,自己则充当了讲解、推销员的角色,生动细致地介绍着自己喜欢的一款。这种个体化教学过程,学习环境轻松自然,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实现认识的深化。这在传

6 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使语文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事实证明,巧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将成为优化语文高效课堂最有效的手段。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教学设备的教学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班班通网络资源下的语文教学会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参考:《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李道民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杭毓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班班通教学论文

班班通使用教学论文

14课教案学案李亚静

巧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

借助“班班通”优化语文教学

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班班通,语文教学的好助手

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教学反思

李亚静班班通语文教学论文
《李亚静班班通语文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