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一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

(一)

一、生产关键技术

1.杂交繁育技术。由于不同品种之间杂交优势的存在,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纯繁群体。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日益成为发展现代生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杂交繁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终端杂交:包括二品种、三品种终端杂交两种方式,前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后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第三品种与两品种杂交母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

(2)回交:用杂种猪作为父本或母本(常用作母本),与其中一个品种种猪进行交配的杂交方式。

(3)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除第一次杂交是用种群中的一个之外,各代均用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各代所产生的杂种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杂交之外,其他母畜连同所有公畜一律用作商品。

(4)终端轮回杂交:采用轮回杂交方式生产后备母猪,然后将这些杂种母猪与终端父本交配生产商品肉猪。

我国在杂交优势利用方面正由长本、杜本、大本等的二元杂交繁育模式向杜长本、杜大本、长大等三元杂交繁育模式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了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模式(图1)。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最大的杂种优势(F1母猪和商品猪);②来自种群的基因缺陷不会被带入商业环节;③最佳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优势;④均匀的生长率以及胴体性状最大限度统一。

2.后备母猪体型外貌评价技术。母猪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为:①每窝产仔数最多;②仔猪出生体重最佳;③每年窝数最多;④哺乳能力最强;⑤生产寿命最长。有许多标准用于评估候选更替母猪。图2显示生产者评估种群中更替母猪所期望的性状。面颊齐整:面颊、脂肪的齐整度反映动物相对较瘦。

胸深且宽:反映肌肉度,表明其采食量大,可消耗大量的饲料,且肺活量好。膝关节位置合理:表明前肢结构合理,动物步态好,表明寿命长。

腹线突出且位置合理:有足够的功能乳头,乳头间距合理,喂奶时可哺育大量的仔猪。系部无损伤:后肢结构合理,保障良好的步态,站立容易。

骨重:保障动物站立在粗糙的生产环境,成熟时可足够支撑其体重。阴户突出且平:阴户大且平,保证顺利完成配种、分娩过程,同时,避免尿液流出时感染生殖道和子宫。

◎图2 后备母猪评估性状(资料来源:Ken Stalder, Gilt selection manual)

后腿肌肉深且长:如果希望整个身体的肌肉丰满,后腿是评估肌肉丰满度的理想值。后腿也不要太突出或呈大而圆的形状(像篮球一样),这样的猪行走困难。

尾根高:表明臀部结构合理,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后臀长且平: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同时使背腰平直。

背腰平直:避免选择弓背和凹背的个体,该性状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上市后加工困难。身体长:使动物个体不用过肥即可达到足够的体重,此外,身体长有利母猪乳头排列间距宽,可哺乳更多的仔猪。

肩部平滑:是评估后备母猪脂肪沉积度的重要指标,突出的肩部没有足够的条件维持较长的生产寿命。

肋骨深且有弹性:肋骨的形状有利于母猪站立运动,尤其是饲养在分娩或妊娠定位栏时。身体深:胸宽、体深的母猪拥有较大的身体容量,有利于母猪采食较多的饲料,肺活量也大。跗关节合理:后肢结构和良好行走的关键,跗关节位置不合理或肿胀会引起站立困难。

3.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图3)的推广应用对养猪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7年国家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我国规模化猪场人工授精的比例超过65%,大型规模化猪场超过90%。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公猪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优秀种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提高遗传上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公猪存栏,降低投资;三是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四是提高后代的一致性,改善产品质量;五是减少因配种受伤而淘汰的母猪数;六是利于精液质量的控制;七是利于大型商品猪场实现杂交计划。同时,人工授精对生产管理要求也更高:一是需要高的管理水平;二是

要求发情诊断更准确,以获得较高分娩率和较多窝产仔数;三是须每日两次检查发情;四是卫生要求更高,设备的消毒要求严格。精液的完整评价一般包括射精量、总精子数、精子活力、畸形率、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等。通常情况下,公猪的射精量为150~250毫升,通常范围会在50~500毫米,但实际生产中采精量低于100毫升时应弃去。根据《种猪常温精液》标准(GB 23289-9)的要求,对于原精液,精子活力应大于等于70%,精子畸形率应小于等于20%,乳白色,无脓性分泌物,无皮毛等异物。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

1.利用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能够显著减少氮的排放。氮是猪粪尿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在综合猪场,排入环境中的氮在70%以上。减少氮排出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日粮氨基酸平衡和满足猪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平均而言,每减少1%的蛋白质,就可以使氮排出降低10%,低蛋白日粮至少可以使氮排放减少25%,如果饲养阶段设置越多,那么,氮排放最多能够减少50%。一个万头猪场一年粪尿的排泄量是3万吨(1.7万吨尿,1.3万吨粪),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后,粪尿的排泄量减少7000吨以上。

2.添加植酸酶能够减少磷的排放。磷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与钙等物质共同形成骨骼和牙齿以及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各种生命代谢活动。然而,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60%~80%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而植酸磷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猪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米糠、麦麸、棉粕和菜粕,植酸磷的含量一般可达0.25%~0.4%。由于猪体内缺乏植酸酶,所以猪对饲料中植物性磷的利用率只有15%左右,85%的磷将随粪便排出体外,我国每年从畜禽粪便中排出的磷达25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氢钙,由于饲料中天然磷一部分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出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增加植酸酶的使用,可以减少无机磷的使用,也可以更好地缓解动物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粪磷含量降低30%~50%,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2%~5%,排泄量减少5%~10%。释放植酸盐中被螯合的钙、锌、铜、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提高9%~13%。

3.有机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矿物质的排放。高铜高锌的大量使用所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万~18万吨,但由于生物效价低,有10万吨左右未被动物利用的矿物质随粪尿排出,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具有环保优势的有机微量元素物质出现,被认为是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最合适的产品。同时,随着各国对畜禽养殖重金属的排放进行严格限制,有机微量元素物质迅速成为当前国内外养殖的首要选择。例如:在仔猪、小猪阶段:添加有机铁(如富马酸亚铁)84毫克铁/千克+有机锌(如蛋氨酸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如赖氨酸铜)100~125毫克铜/千克;生长猪阶段:有机铁70毫克铁/千克+有机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100毫克铜/千克;肥育猪阶段:有机铁56毫克铁/千克+有机锌6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50毫克铜/千克。而且全期不加砷制剂。这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提高猪生产性能、饲养经济效益,改善肉猪外观经济性状,使肝脏中铜、锌、铁含量降低30%~50%,砷含量降低75%~85%,铅含量降低50%以上;肌肉中铜、锌、铁含量无影响,砷含量降低50%~80%,铅含量降低50%~70%,镉含量降低70%~75%,同时使铜、锌、铁的排放降低40%~50%,砷的排放降低80%~90%。在60~90千克肥育猪阶段,联合应用赖氨酸铜(4毫克/千克)和硫酸铜(2毫克/千克)、蛋氨酸锌(60毫克/千克)和硫酸锌(30毫克/千克)、蛋氨酸铁(60毫克/千克)和硫酸亚铁(30毫克/千克),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降低铜、锌、铁的排放30%~40%,而不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三、猪场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技术

1.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1)猪场粪便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猪粪采用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堆肥物料贮存车间、高温发酵车间、中温后熟

车间和堆肥除臭车间等部分组成。万头猪场粪便四阶段静态通气堆肥设施的平面结构如图4。猪场每天收集的粪便按照适当的比例与辅料混合,存放于堆肥物料贮存车间,7天粪便混合完成后,一起转入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一周发酵处理,一周后转入下一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二周发酵,以此类推,高温发酵4周后,将堆肥混合物转入中温发酵车间进行发酵后熟,一个月后转入第二个中温车间再后熟一段时间,即可生产出猪粪堆肥。

(2)猪场污水厌氧发酵后农田利用技术。猪场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后,厌氧出水可进行直接干燥(图5),干燥后的固体作为有机肥农业利用,也可将厌氧出水直接作为液体肥料通过田间布设的管道或使用液肥施用设备用于农作物、牧草、蔬菜和果树种植(图6)。作为液体肥料利用的厌氧出水,其中不应有活的血吸虫卵和钩虫卵,蛔虫卵的沉降率在95%以上,粪大肠菌值在10-1~10-2,液体粪便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及其预期目标产量,并结合厌氧出水中的氮、磷养分含量进行计算后确定,不宜过量施用,以避免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

2.猪舍换风管理技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不同阶段的猪群,不同的硬件设施,猪只最适的生长温度、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不同。猪舍的通风换气是为猪群提供适宜生长温度、环境控制的第一要素。其目的有两个:①在气温高的夏季通过加大气流促进猪的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②可以排除猪舍中的

污浊空气、尘埃、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气体,防止猪舍内潮湿,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即使在冬季条件下,猪舍仍需通风换气,也就是为满足此目的。猪舍的通风换气一般以通风量(立方米/小时)和风速(米/秒)来衡量。

猪舍的通风模式有:①自然通风。设进、排风口(主要指门窗),靠风压和热压为动力的通风。②机械通风。靠通风机械为动力的通风。封闭舍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各有优缺点:自然通风节约能源、成本低廉,不会受到停电等突发情况的影响,但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人工干预,对猪舍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要求严格。机械通风能源消耗较大、成本高,受停电等突发情况影响较大,但可对通风状况实时控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干预,可以适应各类地区的自然条件。现代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机械通风模式。而机械通风又分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两种模式。纵向通风是风沿猪舍纵向流动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采用纵向通风方式,舍内风速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比横向通风高5倍以上),气流分布均匀,且可配合水帘使用,降温效果较好。国内已有许多猪舍采用了这种通风模式(图7)。

3.猪舍环境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在现代规模化猪场,生猪被限制饲养在舍内,猪舍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为此,必须对猪舍内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进行有效控制。

猪舍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猪舍内的环境质量受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粉尘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传感器,在舍内中心位置放置传感器,可对舍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对于猪舍内的风速、粉尘和微生物指标,目前,主要用便携式风速仪、粉尘

仪和微生物菌落计数等方法对以上指标在某个时间点、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测定。

猪舍通风降温成套技术:在猪舍环境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以环境温度对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为避免气温骤变和夏季高温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或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猪舍的高温进行控制。由于猪日龄不同,对环境的要求有差别,相应饲养工艺和猪舍结构也有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猪舍采取不同的降温技术,才能系统地解决猪场的夏季降温问题。

(1)保育舍纵向通风技术。保育猪舍内猪日龄较小,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夏季高温对保育猪的影响不大,极端高温时,只需对保育舍进行密闭(目前,保育舍基本是可密闭的有窗结构),采取全面纵向通风方法,且每秒0.5~0.6米的风速即可满足保育猪的降温需求。

(2)分娩舍全面通风与滴水相结合降温技术。分娩猪舍内有母猪和仔猪,由于仔猪和母猪的环境温度要求悬殊,可采取全面通风与滴水降温相结合的降温技术。对于该猪舍内的仔猪,通过采用与保育舍相同的全面纵向通风方法解决其降温问题,但此方法远不能满足母猪的降温需求,为此可根据分娩舍母猪定位饲养的特点,采取滴水降温(图8)的局部降温技术对母猪进一步降温,以满足其较低的环境湿度需求。对于定位饲养的妊娠母猪也可采取相同的降温技术。

(3)开放式猪舍通风降温技术及多用冷风机。生长育肥猪舍等开放式猪舍,可采用通风降温多用冷风机,冷风机在送风同时能喷出细雾,高速风使雾粒在落地之前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通风降温多用冷风机,在进行降温的同时,也有降尘和除臭的作用,可全面有效提高猪舍内的环境质量。

生猪养殖技术

生猪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产业

生猪养殖jidi

生猪养殖技术讲座

生猪养殖政策

生猪养殖情况汇报

生猪养殖合同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一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