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师德获奖感言与师德讲座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师德获奖感言

师德模范获奖感言精选

今天,我获此殊荣,心中感到既惭愧又感动。惭愧的是,有很多教师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工作,他们很多人做的比我要好的多、优秀的多。感动的是校领导对我工作情况的认可和各位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师德标兵”这个荣誉称号,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无愧赋予我的这个光荣称号。

十佳师德模范既是一个荣誉,同时也是一个压力,更是一个责任。

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

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从教26年,从自己的经历来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

坦坦荡荡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爱学生如同爱儿女,敬老师好比敬父母。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我从教20多年来的一种行为准则。

希望我们所有的老师对得起老师这么一个很光荣的称呼,也能够去尽情地享受属于老师这份特殊职业的特殊幸福。

作为一名农村偏远地区的老师,师德的含义就是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做好父亲、母亲和兄长的这个角色。

十五年的教学之路,十一年的班主任之途,让我不知不觉中成了江宁中专校的一名老教师。十五年来,有过欣慰,有过焦虑,有过无数个喜怒哀乐。作为江宁中专校的教师,“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始终是我为师的准则。作为一名综高部的教师,让所有的学生考上大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考上本科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奋斗的目标。

首先感谢领导对我工作成绩的认可,感谢同事们对我热情的帮助与鼓励。工作近十年来,在教育教学上,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深的知道,在我的周围有很多比我更优秀的老师,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他们在教育事业上的奉献精神将不断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改进,用爱心做帆,以高尚的品德把舵,发挥自己自信、自强、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为学校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最后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这次获奖不仅凝聚着各级领导对我的鼓励和厚爱,也凝聚着我们学校全体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期待!此时此刻,我由衷的感激领导给予我的悉心指导,感激与我同一办公室里五位班主任对我的热心帮助,感激每一位同学给予我的积极配合。但是,我深知自己在工作中也一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我身边有许多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老师,和他们的成绩相比我觉得惭愧。时间如梭,我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几年,这么多年来我热爱我的工作,因为我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给予学生慈母般的仁爱。努

力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师德讲座学习心得

3月11日有幸听了

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讲座,李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深入浅出,声

情并茂,给以我心灵深处一次深深的颤动和感悟。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

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

一番天地。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理论上:什么是师德?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

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

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

;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现代教育倡导建立“

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

一同成长。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

李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爱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

于行。

实践上:李老师举了很多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以专家身份造访一所学校时,恰巧遇到一个学生由于上学没遵守纪律被老师

在外罚站,李老师既没惊动陪同领导,也没打扰那位老师的上课,巧妙真诚的与犯错学生谈话,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五个优点三个缺点的方式

,委婉的指出了他的错误,过后那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诚的向老师道了歉。老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

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而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赏识有度,批评得法”。

李晓凡老师提出“赏识有度,批评得法”,赏识要准确,如果赏识的不准,学生就会感到受了欺骗,认为老师在故意夸他,也就起不到激励作

用。赏识就是放大他的优点,“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张暗示的嘴,还要学会倾听”。有些老师现在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唯恐“伤

害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不分是非的肯定和表扬。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没有谁会珍

惜。赏识要有度。符合学生理性预期的赏识是事半功倍的“四两拨千斤”。

批评也是如此,李老师的观点是批评要用“中性语言”,批评时不宜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应该婉转的指出学生的错,而又尽少的伤害学生的

自尊心。有的老师出于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会不注意语言“出口伤人”,想让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

使他们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们的错误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学生学习。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不能

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

要有度,批评要得法”。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结合体。李老师讲,要成为一名人师,一定要做到

三点: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师的思想,培育学生的思想;用人师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情感;用人师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意志;用人师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人师的心灵唤醒学生的心灵;用人师的灵魂铸就学生的

灵魂;用人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能之不存,德之焉附?师德与能力是唇齿相依的,有师德无能力或是有能力无师德都是不行的。你整

师德讲座学习心得

师德先进个人获奖感言

师德模范获奖感言

十佳师德标兵获奖感言

师德讲座

师德感言

师德感言

师德感言

师德感言

师德感言

师德获奖感言与师德讲座学习心得
《师德获奖感言与师德讲座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